语言学重点

语言学重点
语言学重点

语言学重点、难点

导言——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初,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普通语言学,也称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其任务是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语言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际互动功能,会话过程中传达出来的不仅是说话人表达的字面意思,同时还有他的主观意图、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听话人进行迅速地接受、领会、反应,并在回答中显示出来。

语言具有社会性(本质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不同。动物的属于生理现象,人类语言伴随着情感、心理活动,是有意识的。

2、功能不同。动物适应自然,限于觅食、求偶等,人类用语言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3、结构不同。动物的结构简单,没有系统,没有再生能力,也缺少发展变化。

4、获得途径不同。动物的“语言”能力与生俱来。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语言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必然产物。

第二,语言与社会同时存在、互相依赖。语言依存于社会,民族消亡了这种语言也随之消失。语言消亡或者弃置不用,也将导致该民族特征削弱。

第三,语言与社会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社会对语言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语言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发达的语言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语言的功能区主要存在于左半脑。

人类思维的类型:

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指的是能直观思维对象(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

通过思维者自身的感受获得的思维,主要是心理活动,基本没有语言参与。直观动作思维的高级阶段叫作技术思维。

2、表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唤起表象(过去事物的在头脑中的再现,对象本身并不在现

场)。表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叫作艺术思维。

3、抽象思维指的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思维活动,概念对

应的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则由一组句子组成。

4、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具有综合性、多端性、变通性的特点,强调对问

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正反两极进行思索,是人们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发展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美感、感情、传统文化意识等。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思维中的范畴和语言中的范畴不是一码事,前者可以是人类共通的,后者常常有

民族性,不能将其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

2、思维对语言还有相互依赖关系,语言的重要性根据思维的不同阶段而不同。

语言是人类抽象思维不可缺少的工具:

(1)抽象思维的起点是概念,概念必须用语言来固定,可以说语言是概念的载体,

是抽象思维得以进行的基础。

(2)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概念之间的联系,亦即词语、句子之间的联系;

(3)抽象思维的成果就是思想和理论,它们也必须用语言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发表、传递和继承。

思维先于语言产生,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思维最主要的工具,但不是思维本身,也不能决定思维的内容和方式。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思维能力各民族都一样,没有民族性;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相一致。不同语言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说话时所用的词语和规则,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说话或者写作的过程和结果。语言包括说话时所用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言语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

两者的区别:

(1)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

(2)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4)言语是动态的,语言是静态的。

语言与符号: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就是一种信号、记号或者标记。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前者是可以感知的、外在的、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比如线条、色彩、声音等等,叫做“能指”;内容即具体内容,叫“所指”。符号的能指在于社会约定的内容,而不在于其自然属性。语言符号音和义是社会约定关系,这叫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性质:物质性、约定性(任意性)、线条性、合一性

约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约定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系统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强制性:语言符号在组合层面,即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者句子时,是受到语法规则、语义规则的制约的,而不是任意组合,人们就不能随意更改其音义关系。任意性的存在并不说明我们可以随意改变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相反,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构成了语言符号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在语言系统中同时起着各自的作用。

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按照时间进行一个维度的线性组合,由词到短语到句子,再到完整一段话;不能在一个时间点上出现两个或更多的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上层:语素词句子;底层:音位音节

音位→ 音节→语素→词→句子

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必须组合在一起、出现在语流中才能表达意思,成为交际工具,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叫做组合关系。组合的条件有,同一层级的语言单位才能组合,组合时要符合社会的约定俗成和语法习惯。组合层面不仅需要考虑语法,还要兼顾语义。聚合关系:语言单位组合之后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体也分为不同的层级

或者类别。替换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聚合体。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之间的关系:

1、组合关系侧重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段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以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2、组合关系是看得见的,横向的,能分析出具体数目的,有序的;聚合关系是看不见的,纵向的,无数的、无序的。

3、组合关系更为重要,语言单位必须组合后在语流中出现,在组合中人们寻找规律以确定它归入某个聚合体。没有组合,无法判断其特点而分类。

4、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某两个单位有组合关系,一定是说它们所在的两大类语言单位、两大类聚合存在着无数个组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音位是最小的辨义语音单位。

语音社会性(本质属性)的表现:

第一,任何语音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同思维相联系。

第二,语音具有民族性,是在各民族长期的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

第三,同一民族语言的语音具有地方性差别和历史性差别。

音素之间的关系:

(一)对立关系

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几个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音节或者单词),并且能够区别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这时它们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二)非对立关系

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互相替换,不区别词和语素意义的一组音素。通常出现在方言中。(三)互补关系

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几个不同音素正常情况下从来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这时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

(1)自由变体

同一音位中的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出现,但并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变体就是音位的自由变体。

(2)条件变体

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是互补关系,这些变体就是条件变体。

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的语音类别,抽象的,存在于我们头脑中;音位变体则是这个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无主次之分,只需要选择一个较为常用、简便易写的典型变体放在/ /中当作代表,其余的就是一般变体;在宽式音标中可用这个代表表示各个变体。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1)划分的角度不同。音素只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角度划分,原则是能够区分词或语素。

(2)音素是人类一次发音就能分析出来的;音位往往涉及一类发音或一组发音,用替换的方法获得。

(3)音位是能够辨义的最小单位,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音素组成的;音位其实是抽象的,总要表现为具体的一个或一组音素。

(4)音素可以说是超语言超方言的,不同语音系统中有很多音完全相同的,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比如物理属性、生理属性;但音位研究强调其社会属性,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和具体的语言或方言,重在分析语音对语义的区别功能。完全相同的几个音在不同社会中地位可能很不相同。

划分归并音位的原则:

不同音位——

(1)对立状态,几个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能够区别意义。

(2)互补分布+语音不近似

同一音位——

(1)互补分布+语音相似原则。几个不同音素,从不在相同语音环境中出现,其语音特色公认非常相似。

(2)非对立状态

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叫做音质音位。音高、音重、音长也可以区分语音形式,进而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可形成音位。它们就是非音质音位。如妈麻马骂

音系:一种语言全部音位构成的音位系统,即语音的体系,简称音系。每个音位都处在与该语言其他音位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之中;每种语言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位系统。具体内容包括,全部音位;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及分布情况;音位群;音位组合情况;韵律特征(句位音位学:音高、停顿、重音、押韵)。

音位聚合——

1、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这些区别特征既可以发音(生理)角度分析,也可以从音响(物理)角度分析。

2、音位聚合群:音位因某个或某些区别特征相同或相近而聚合成群,形成一个个音位的类别,就是音位的聚合系统。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往往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分为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区分单向还是双向聚合,有利于分析音位的系统性,也有利于说明语音的演变。

音位组合形式:单独一个音位构成音节,[o][u][i][m][n];两个音位构成音节,[ai][in],[an][in],[ti][k…u];三个以上音位组合构成音节,you,wang,hen,bai,bian。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由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第四章——语法

语法单位:

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2、词,可以独立成句的最小的语法单位

3、词组,词的组合,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词的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4、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语言的分类——

(一)从形态结构角度

1、孤立语:词根语,特点是缺乏词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的手段来表示。其代表是汉语,还包括缅甸语、越南语、壮语、苗语等。

2、屈折语:特点是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词根与词尾结合很紧,不能分开。

3、粘着语: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但只在尾部。变词语素的每一种变化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变词语素与词根结合不紧,好象粘着在词根上。

4、复综语(编插语、多式综合语),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一个句子就是一个复杂的词的形式,因为一个词里往往可以插入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

(二)从语音角度

1、根据音位数量将语言分为

(1)音位数量最少(20个音位以下)的语言,比如澳大利亚的阿兰达语;

(2)音位数量最多(超过50个)的语言,某些高加索语言和许多印第安语言。

(3)音位数量中等(20-50个音位之间)的语言,大多数语言属这类。

2、从音位性质着眼,可分为两大类:

(1)元音型语言,这类语言中元音音位占音位总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2)辅音型语言,这类语言中辅音音位占音位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3、从音节性质着眼,可以分为两大类:

(1)开音节占优势的语言,古俄语、日语

(2)闭音节占优势的语言,英语、德语

(三)从句法角度

1、主谓宾型

2、主宾谓型

3、谓主宾型

(四)从词汇、语义角度

1、理据型语言,这类语言中合成词广泛,词的意义可以从其组成部分推断出来,如德语、汉语。

2、非理据型语言,这类语言中合成词比较少,许多词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部分中推断出来,如法语。

语言系统的基本原理:两层性,各层级都有组合、聚合关系;整个语言系统就是依靠上、下两层不同级别大小不同单位的组合、聚合关系在不停运转。

语言具体的共同特征:

1、一切语言都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组成的句子

2、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

3、动词性词语转化为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转化为形容词性词语

4、几个名词性词语可以连在一起;几个动词性词语可以连在一起

5、有否定句和疑问句;能变成祈使句

6、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至少有两种发生联系的方式,他动(带宾语的)、自动(不带宾语的)。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语义学:研究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每一层符号单位都具有意义,反映了它所指代的现实现象。语义学的意义指的是按照一种语言规则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的、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语用学的意义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所表达的、取决于语境的话语意义。

语境:语境指话语的现实情境,即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一般应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听读对象、作者心境、词句上下文等项因素,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语境理论:

德国哲学家维格纳,情景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观,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弗斯,语境有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也有由情景因素构成的上下文。

韩礼德的“语域”论,语域分为话语范围、话语方式、话语风格几个方面。

海姆斯,语境分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

乔姆斯基,交际能力,符合语法规则,又要适应言语环境。

莱昂斯,语境构成的六个方面,人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地位;交际的时间和空间、交际的程度、交际的媒介、交际的话题、交际的语域。

语境的研究:

(一)语境研究的一元化——对内性

早期语境指的就是“上下文”,把词语或者句子放到语篇中去理解。

(二)语境理论研究的二元化——内外结合

把语境理解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何兆熊:语境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将语境划分为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

(三)语境研究的三元化——以人为本

萨伊德(Saeed)将说话人的语境知识分为三方面,(1)时空和物理情景;(2)语言环境;(3)背景、常识、百科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现实世界知识

索振羽的语境概念: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语境研究内容:

(一)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

(二)情景语境: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身份职业思想教养……)

(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

霍尔关于高、低语境

低语境文化的交流中,信息往往都已经呈现于传达者和接收者的话语之中。因此,在传达信息时,必须明显而具体,因为双方的交流都几乎完全依靠话语本身的意思。

在高语境文化中(例如汉语),人们往往使用间接地、隐含的语言来沟通,只有明确说话时的情景并借助肢体语言、空间语言以及上下文联系后,接受者才能弄清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观点或意见。

言语会话的三种行为:

从会话目的的趋势以及双方在会话中的地位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种:

(一)向心型会话

交际双方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为完成一个具体事件而会话,不尽相同的交际目的的趋势聚焦在一起形成“心”;在同一事件中分享各自的利益,分享社会共有的信息或者知识。(二)背心型会话

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发言机会、社会语力都是平等的,但是观点不同甚至对立,政治谈判、学术辩论、吵架。

(三)纵向型(权势)会话

交际双方社会、政治、道德地位有差别的正式会话,“预设压力”,遵循理法性原则。

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行使法律权利;服理服法不服权势。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所谓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指的是在谈话过程中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具体来说,遵守“合作原则”就是要遵守下面四个准则:

1、量的原则:提供的信息的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要过少。

2 、质/真实的准则:力求真实,不说虚假的、证据不足的、荒谬的话。

3 、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与主题相关。

4 、方式准则:说话越清楚越好,简练、有条理,避免晦涩、歧义、含混。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实际上人们经常违反合作原则和相关准则;听话人去寻找话语表面意义下隐藏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会话含义”、“语用含义”。不研究说了什么话,而是研究表达了什么意思、让说话人有什么反应、对说话人带来什么影响。

格赖斯认为,不遵守“合作原则”的几种情况

(1)直接宣布不遵守。

(2)不动声色地故意违反。

(3)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兼顾。

(4)故意违反或利用这种违反来传递某种含义——真实意图:会话含义。

礼貌原则:

主要由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包含得体(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六条准则。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关注言语如何促成行为,话语产生的交际效果。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开创,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后经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等人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哲学理论,现已成为当代语言哲学和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奥斯汀施为句理论

在不同语境下通过不同句型完成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阐述、命令、请求、询问、感谢、道歉、承诺、宣告、打赌等。

2、言语行为三分说

(1)叙事行为(言内行为),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发出语音、音节,说出短语和句子,叫做完成一种叙事行为。

(2)施事行为(言外行为,说话人通过说话可以达到一定目的;传达出说话人的目的和意

图。常见言外行为包括请求、责怪、道歉、祝贺、允许、命名、许诺、拒绝、发誓、感谢等。一句话实施了何种言外行为跟语境密不可分。

(3)成事行为(言后行为),说话人话说出来后达到的结果、对听话人造成的影响。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塞尔对奥斯汀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重新划分了“言语行为”,五大类:阐述、指令、表达、承诺、宣告。分类更合理,至今被广泛接受。

1、提出研究言语行为包括两部分,意义和行为。意义:句义(约定俗成的意义)、语力(以言行事过程中新的意义,离不开交际意图);行为:遵守实施行为的构成规则;研究某一行为得以实施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再研究施事动词、语调语气等语言手段。

2、直接、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如果阐述、询问、请求分别使用了陈述、疑问、祈使句型,即句型与言外行为一致,那么这就是直接言语行为;如果两者不一致,比如将疑问句或陈述句用来表达请求,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影响间接行为的因素有,礼貌是导致间接言语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的社会文化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情景因素和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者的制约作用都应考虑在内。

除了礼貌原则外,言语行为的间接程度和说话方式还受到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进行了归纳:

A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

B 双方的社会距离

C 行为的加强程度

D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语言学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与人合著《世界语言》

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语言学史》,解读鲁纳文碑铭,发表了腭音定律

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发现语音演变有例外,维尔纳定律

法国语言学家马迪内,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普通语言学纲要》特鲁别茨科依、雅各布逊,布拉格语言学派代表人物,前者:术语的创立、确定和阐明、《音位学原理》;后者:俄国语言学家,音位的区别特征,结构主义音位学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分析》、《句法结构》

赵元任,翻译(有增删和改写)《中国音韵学研究》,创制国语罗马字母、“五度制标调法”、清华四大导师

法国语言学家房德里耶斯,与梅耶合著《古典语言的比较语法》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语言学概论

目录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3) 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6) 第三章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10) 第四章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13)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19)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22) 第七章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25)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27)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30) 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 (32) 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 (34) 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 (36)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 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P49 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P49 (1)内容更多 (2)用处更大: ①交际功能②标志功能③记录功能④思维功能⑤认知功能 (3)能够创造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P51(简答) “语言”最初是与“民族”直接相连的,至今也是最直观和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志,但是只有全面了解从古到今的“语言”、“民族”之间,“民族” 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对“语言、民族、国家”三者之间做出更加符合客 观事实的结论。 3.语言的特点和类型P52(单选) (1)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的谱系分,也叫“语言亲属关系分类。 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大小对语言进行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 (2)从共时角度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P54 1.语言和言语P54 言语: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语言:说话所使用的工具,是在背后支配着人们怎么说话和听话的规则。 言语属于个人现象语言属于社会现象,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象的。(单选) 2.本体和外围P55 本体知识:语言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语音、词语、语法、语义、语用。 外围知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其它技能、语言运用等。 3.口语和书面语P56(分析) 用嘴巴说出来的话,叫“口语”。 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叫“书面语”。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注意:一方面书面语并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另一方面书面语也不是口语的机械复制。 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 一、语言的符号性P57(论述) 符号:用甲事物表示乙事物,甲事物就是符号。形式+意义(物质实体+表达的特定意义) 语言符号:语音+意义 1.“能指”和“所指”P58(简答) 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叫“能指”。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语言学重点概念总结

Design features(定义特征):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ssentially make human language distinguishable from languages of animals. Synchronic(共时的): said of an approach that studies language at a theoretical “point” in time. Diachronic(历时的): said of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 over time. Prescriptive(规定式): to make an authoritarian statement about the correctness of a particular use of language. Descriptive(描写式): to make an objective and systematic account of the patterns and use of a language or variety. Competence(语言能力):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the system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a language. 对于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的无意识获得的知识。Performance(语言运用):

the language actually used by people in speaking or writing. 人们说话写作时实际使用的语言。 Langue(语言): the language system shared by a “speech community”. 一个“语言社团”共有的语言系统。 Parole(言语): the concrete utterances of a speaker. 说话人实际说的话语。 Phonology(音系学):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l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s that occur.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国际音标): a set of standard phonetic symbols in the form of a chart (the IPA chart), desig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since 1888. It has been revised from time to time to include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 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音位分析的目的是要把语言里数目繁多的语言归纳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分析音位的三基本原则是:对立、互补、语音相似。 音位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大类。一般把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又叫音段音位。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形式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韵律(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叫调位,又叫声调。调位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重位。重音在英语、俄语中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重要手段。构成重位的非音质特征是综合的。 时位: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叫时位。长短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元音上,如广东话和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里,时位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作用。 4、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有时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调整语音的快慢、高低、强弱,也会造成语音的某种变化。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导言部分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第一,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2.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本节其它一些问题可一般了解: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二、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四、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如: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注意语言符号同一般符号的区别。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弄清楚语言层级,各个层级的构成及其特点,以及语言二层性的核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比如音位和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也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专用笔记(老师画的重点-自己整理的)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Why study language? 1. Language is very essential to human beings. 2. In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should know. 3.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study language scientifically. 1.2 What is language?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1.3.2 Duality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1.4 Origin of language

简明英语语言学学习重点总结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 Productivity多产性 Duality双重性 Displacement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⑴arbitrariness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语言学重点概念总结

Desig n features (定义特征): the disti nctive features of huma n Ian guage that esse ntially make huma n Ian guage disti nguishable from Ian guages of ani mals. Synchronic (共时的): said of an approach that studies Ianguage at a theoretical point "in time. Diachro nic (历时的): said of the study of developme nt of Ian guage and Ian guages over time. Prescriptive (规定式): to make an authoritaria n stateme nt about the correct ness of a particular use of Ian guage. Descriptive (描写式): to make an objective and systematic acco unt of the patter ns and use of a Ian guage or variety. Compete nee (语言能力): uncon scious kno wledge of the system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a Ian guage. 对于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的无意识获得的知识。 Performa nee (语言运用): the Ianguage actually used by people in speaking or writing. 人们说话写作时实际使用的语言。 Langue (语言): the Ianguage system shared by a speech community ” 一个“语言社团”共有的语言系统。 Parole (言语): the con crete uttera nces of a speaker. 说话人实际说的话语。 Pho no logy (音系学):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 ns and sound systems of Ian guage.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I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 ons that occur. Intern ati onal Phon etic Alphabet (国际音标) a set of standard phonetic symbols in the form of a chart (the IPA chart), designed by the Intern ati onal Phon etic Associati on si nee 1888. It has bee n revised from time to time to include new discoveries and changes in phonetic theory and practice. Cardi nal Vowels (基本元音): a set of vowel qualities arbitrarily defined, fixed and unchanging, intended to provide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descriptio n of the actual vowels of exist ing Ian guages.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语言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given culture. It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It is regarded as a mirror of society. In primitive culture, the meaning of a word greatly depended on its occurrence in a given context. Firth-Context of Situation -illustrat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use and its co-occurrence factors. 1.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participants, persons, and personalities The 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non-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 2.The relevant objects 3.The effects of the verbal action Speech Community It refers to a group of people share the same rules of speaking and one linguistic variety as well. Sapir-Whorf Hypothesis Our language helps mould our way of thinking.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probably express speakers' uniqu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6790298.html,nguage may determine our thinking patterns

最新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题目附答案!!

精品文档 Linguistics: I. 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1. ( )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__________ linguistics. A. particular B. general C. ordinary D. generative 2. ( ) __________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peech sounds we use when speaking a language. A. Phones B. Sounds C. Phonemes D. Speech sounds 3. ( ) The two clauses in a __________ sentence are structurally equal parts of the sentence. A. simple B. complete C. complex D. coordinate 4. ( ) The goal of __________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use among a variety of speech communities and in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A. psycholinguistics B. sociolinguistics C. historical linguistics D. general linguistics 5. ( ) A __________ vowel is one that is produced with the front part of the tongue maintaining the highest position. A. back B. central C. front D. middle 6. ( ) The open, back and long vowel is __________. A.[ɑ:] B.[?:] C.[?:] D.[u:] 7. ( ) Language change is universal, continuous and,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__________. A. regular but not systematic B. irregular and systematic C. regular and systematic D. irregular but systematic 8. ( ) A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is based on the __________ investigation of language data. A. symbolic B. systemic C. systematic D. system 9. ( ) __________ are sometimes called “semivowels”. A. vowels B. fricative C. glides D. nasals 10. ( ) __________ is a typical tone language. A. English B. Chinese C. French D. American English 11. ( ) A sentence is considered __________ when it conforms to the grammatical knowledge in the mind of native speakers. A. right B. wrong C. grammatical D. ungrammatical 12. ( ) The number of the lexical items in the minor lexical categories is __________ and no new members are allowed for. A. large B. small C. limitless D. fixed 13. ( ) Human beings are the only species that learns and acquires language__________ explicit instruction. A. with B. without C. within D. through 14. ( ) According to F. de Saussure, __________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最新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重点

最新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重点 1.What is language? 2.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①Arbitrariness(任意性)refers to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sounds and meanings) ②Duality(二层性): ③Productivity/creativity(创造性):Language is produc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④Displacement(移位性): 3.Functions of language ① Informative(信息功能): to give information about facts. (ideational) ②Interpersonal(人际功能):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social status in a society.(age,sex,language,background,accent,status) ③ Performative(施为功能) : language is used to do things,to perform certain actions. (name,promise,apologize,sorry,declare) ④. Emotive/Expressive (情感功能): to express feelings and attitudes of the speaker. ⑤(寒暄交流 ⑥ Recreational function(娱乐): the use of language for sheer joy. (lyrics,poetry) ⑦Metalingual function(元语言功能): to talk about language itself. 4.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5.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Descriptive &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 diachronic Langue & parole 6.Descriptive(描写/述性)—describe and analyze linguistic facts or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modern linguistic) Prescriptive(规定性)—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linguistic behavior in using language (traditional grammar: “never use a double negative”) 7.Synchronic study (共时)—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modern linguistics) Diachronic study (历时)—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第四章 1.What is Syntax (句法)?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ways different constituentssentences.句法就是研究语言的不同成分组成句子的规则 2.Four Approache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传统语言观(Parts of speech、Syntactic Function 不考、Category范畴、Concord and government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The structural approach 结构语言观、The generative approach、The functional approach功能语言观 3.The traditional grammar regards sentences as a sequence of words ,so it pays great att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