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诗词——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 元夕》原文以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原文以及赏析《青玉案·元夕》是唐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原文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对美好时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以东风为引子,描绘了元宵节夜晚花朵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的“更吹落、星如雨”则形象地表现了烟花璀璨的景象。
这两句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人们欢庆的场景,宝马雕车象征着贵族的奢华,香满路则暗示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接下来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凤箫声和玉壶光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鱼龙舞则表现了民间的欢乐。
“蛾儿雪柳黄金缕”一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容貌和华贵服饰。
接下来的“笑语盈盈暗香去”则表现了女子的温柔和甜美。
这两句诗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展现了节日中人们的喜悦心情。
最后两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他”可以理解为过去的自己或者曾经的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已经离去的亲人。
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繁华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中的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原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当夜即为元夕、元宵或元夜。
花千树:形容灯多如千树开花。
一说,无数的树上挂满了花灯。
唐苏味道《观灯》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星如雨:比喻灯之多,如明星纷纷下落。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谓正月十六晚京城坊陌“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近高低,若飞星然。
”一说为花炮、焰火施放时的盛况。
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
凤箫:箫的美称,又称排箫。
汉刘向《列仙传》载弄玉吹箫引凤。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凤之翼。
”声动:指奏起音乐。
玉壶:指月亮。
唐朱华《海上生明月》:“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一说指玉雕的花灯。
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
……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
”光转:月光移转。
鱼龙舞:指鱼形、龙形的灯也如鱼龙闹海一样。
《汉书·西域传赞》:“漫衍鱼龙角抵之戏。
”颜师古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为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
炫耀日光。
”这里借用,言灯之炫目变化。
蛾儿雪柳黄金缕:二者皆为古代元宵节时,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
蛾儿,即闹蛾,多以彩绸或彩纸制成,其形不详。
雪柳黄金缕,即加上金线撚丝制成的绢花或纸花。
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盈盈:仪态姣好的样子。
暗香:梅花有“暗香疏影”之称,此代指散发着香气的美人。
众里:美女众多的人群里。
度:次。
蓦然:突然。
阑珊:零落稀少。
【赏析】本词为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
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
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qīng yù wǎn):词牌名。
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而成的应时饰物。
雪柳:原意为一种植物,此处指古代妇女于元宵节插戴的饰物。
黄金缕:头饰上的金丝绦。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暗淡;零落。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赏析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2024年《青玉案·元夕》古诗词鉴赏

参考答案:
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6.①确立学习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习目标(1分)。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鉴赏2
《青玉案·元夕》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译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诗词作品《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诗,通过对青玉案上的一幕音乐会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节时光和乡愁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鉴赏。
《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场景设在青玉案前,元宵佳节的夜晚。
整首诗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了对春节的思念、宴会的热闹场景、古代乐舞的回忆、对乡愁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先,辛弃疾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才人伴”开始了诗篇。
黄昏时分,作者独自在东篱边品酒,享受着诗人才子的生活。
他却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感到孤独。
这部分描写了作者胸怀乡愁之情。
接着,诗人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里描述了场景变换,花朵凋落、倦鸟归巢。
作者在这里用花和燕的形象来比喻流年的匆匆逝去,给人一种岁月易逝的感触。
然后,辛弃疾描写了宴会上乐舞的情景,这是诗中的重点。
他写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里通过描绘儿童撑小船、偷摘荷花的生动场景,勾勒出元夕夜晚的喧闹和快乐。
酒足饭饱后,辛弃疾又带领读者进入了对乡愁的深思。
他写道:“桂轮才转西厢外,尘满汉家洛阳陌”。
通过描写月亮从东移向西,古人的回忆浮现在辛弃疾脑海,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辛弃疾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他写道:“不管颐和园里与洛阳相逢”,暗示岁月无情,无论是古代的风景,还是现实中的场景,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或消失。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热闹的元宵节宴会场景,展现了对乡愁和年华流转的思念和感慨。
描写细腻,抒发真情,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之作。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他的《青玉案·元夕》无论是在诗歌表现形式上还是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他的写作特点和文化情怀。
通过这首诗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节庆活动,还能感受到辛弃疾对祖国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青玉案元夕》的全诗

《青玉案元夕》的全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简核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则既写出了行明元夕之夜亲人意外相逢的喜悦,又表现出对心中美人的追求。
原诗是: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拦带掘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携禅庆,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辩握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袭烂处。
青玉案·元夕原文及翻译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诗。
《青玉案 元夕》原文及解析

青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类标签: 元宵节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按稼轩弟子范开《稼轩词》的编次,此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闲居带湖期间。
然词的内容却极似临安元夕风光。
所以有人将词的作期提到乾道后或淳熙初,以切合稼轩在京城的踪迹。
以其作期难定,权置于此。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称元夕、元宵。
因有上灯的习俗,也称灯节。
上片写景。
天地空三者融汇一气,灯月交辉,光流香溢,喧嚣动荡而如颠似狂、似痴如醉,一派承平欢腾景象浓缩于匹匹三十三字中。
下片由景而入,然犹为结韵映衬铺垫,“众里”以下,这才全力一搏,翻出主旨,但仍不正面绘形,“那人”自甘冷落之孤高幽独情怀,却于“灯火阑珊处”深深自见。
②“东风”三句:描绘元夕焰火之灿烂。
宋人《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时说:“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大率效宣和(北宋徽宗年号)盛际,愈加精妙。
”此言焰火乍放如东风吹开千树火花,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
按:一说“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的灯球。
③宝马雕车:富贵之家的华丽车马。
香:兼指车上涂料的香气和车中女子的脂粉香气。
④“凤箫”三句:描绘元夕乐声四起,鱼龙飞舞,彻夜狂欢的场景。
风箫:箫声若凤鸣,以凤箫美称之。
相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之筑凤台。
萧史吹箫引来凤鸟,遂与弄玉升天仙去。
(《列仙传》)此处泛指音乐。
玉壶:喻月,言月冰清玉洁。
按:一说指白玉制成的灯。
光转:指月光移转。
鱼龙:鱼龙舞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参见《汉书·西域传赞》),这里当指扎成鱼龙(鸟、兽)形状的灯。
舞:作动词用。
⑤“蛾儿”两句: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情态。
《宣和遗事》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全诗解析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1. 青玉案,一含黄金簇。
解析:这两句直接揭示了元夕当晚的气氛,置身于青玉案前,案上堆满了黄金,显示元夕的盛大和繁华。
2. 星桥鸣笛,此夜无人长醉。
解析:元宵之夜,人们在星桥上吹笛,高歌,欢聚一堂,不愿长时间陶醉。
3. 人事全忘,赏心乐事共谁同。
解析:这里表现了辛弃疾对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和他多感的不满。
4. 时节书长信,不得见、寄红豆蓝桥上。
解析:在这里,诗人借元宵佳节寄托了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不仅仅是思念亲人,还能从中感受到辛弃疾的独特情感。
5. 屈指西风几时来?冬雁哀鸣夜夜天。
解析:在这两句中,诗人写出了对久别亲人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屈指西风几时来,冬雁哀鸣夜夜天”的扼腕感慨。
6. 都念青青同期竹,且共鞠躬尽白前。
解析:在这两句中,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过往的情景,用“青青同期竹”的意象来表达永不变更的友情和情谊。
7. 这一番心思只万重,一句“付明月晓风”。
解析:这一句简单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寄托和愿望。
8. 抬手欲香盘中酒,却似浓香动客魂。
解析: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元夕之夜的心情,浓香动客魂,表现了他内心矛盾的情感。
总结:从整体上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大都与他想家之情有关。
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十分深厚。
在这首诗中,辛弃疾通过元夕之夜的景象,寄托怀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愁肠百结、激荡人心的情感氛围。
通过对诗的解析,我们更能深刻理解辛弃疾这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境界。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经典之作,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元夕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诗句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寄托和愿望。
元宵佳节,花灯璀璨,喜气洋洋。
繁华喧嚣中却掩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思念。
他独自一人立于青玉案前,青玉案中的一含黄金簇映衬着这个独立而孤独的身影。
星桥上琴声鼓荡,人们欢聚一堂,却是无人长醉。
人事全忘,赏心乐事共谁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春节诗词——青玉
案·元夕
青玉案⑴·元夕
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
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
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