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以下是满足需求的 9 条内容:
1. “主谓宾呀要分清,就像走路找路径。

”例子:“吾爱汝”,这里“吾”是主语,“爱”是谓语,“汝”是宾语,断句自然清。

2. “名词常是断句点,好比登山有停歇。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赵”都是名词,断句一目了然。

3. “虚词就像信号灯,提示断句在哪里。

”例子:“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这个虚词就是个关键点。

4. “对话之词要留意,如同耳边话语起。

”例子:“曰:‘吾能为之。

’”一个“曰”字就该断开啦。

5. “排比句式有规律,仿若队列整齐立。

”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显的排比,断句轻松呀。

6. “对称结构左右看,恰似镜子照两边。

”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结构对称很容易断句呀。

7. “修辞手法藏玄机,好似宝藏等你觅。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的手法能帮助断句呢。

8. “特殊句式要记牢,就像钥匙开宝箱。

”例子:“何陋之有”,这是个特殊句式,断句可不能错。

9. “古代文化常关联,犹如绳索串珠链。

”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内涵,断句也得考虑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断句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顺口溜和六大规律,就像有了秘密武器,大家加油学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 “哎呀,碰到句中人名、地名得停一下呀!”就像我叫小明,别人说“小明去玩啦”,那在“小明”这里就得断一下呀。

比如“妈妈说小明快去吃饭”,这不就得断成“妈妈说/小明/快去吃饭”嘛。

2. “看到语气词也得注意断句呀!”就好像平时我说“哎呀,我饿啦”,“哎呀”和“啦”这儿就可以断句呀。

像“他说哎呀我忘带东西啦”,就得断成“他说/哎呀/我忘带东西啦”。

3. “嘿,碰到表示时间的词也要断呀!”比如说“今天早上我起晚啦”,那“今天早上”这里就要断开呀。

就像“昨天下午我们去公园啦”,断成“昨天下午/我们/去公园啦”。

4. “哟,碰到一些固定的词语组合也要断句呢!”就像“一会儿”,我们说“等我一会儿”,那就要断成“等我/一会儿”。

比如“过了一会儿他才来”,就是“过了/一会儿/他才来”。

5. “哎呀呀,碰到‘之’字也常常要断句呀!”就跟我们说“小明之家”,那在“之”这儿就得断一下。

像“吾爱之书”,就是“吾爱/之/书”。

6. “咦,碰到相同的字词连续出现也要断句哟!”比如“哈哈笑”,那就是“哈哈/笑”。

像“走走停停”,就是“走走/停停”。

7. “哇,碰到表示并列的词语也要断句呀!”像“黑白”,我们说“那有黑白两色”,就是“那有/黑白/两色”。

比如“善恶分明”,就是“善恶/分明”。

8. “哈,碰到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也要断句呢!”就好像“何以解忧”,得断成“何以/解忧”。

像“孰为汝多知乎”,就是“孰为/汝/多知乎”。

9. “呀,碰到一些修辞手法也要注意断句呀!”比如“像花儿一样美”,那在“像”这儿要断一下。

像“太阳像个大火球”,就是“太阳/像/个大火球”。

10. “嘿嘿,要多练习才能掌握好断句呀!”就像我每天做练习题,慢慢地就会越来越熟练啦。

比如我做“他天天学习进步很大”,就能断成“他/天天/学习/进步/很大”。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是阐述文意和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法之一,它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更容易理解。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句末标点断句法1. 逗号断句:在表示并列关系、举例、列举、解释、转折等情况下,可以使用逗号进行断句。

例如:「盛德之人,其地载之」。

2. 顿号断句:适用于较长的复杂句子,可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例如:「非一日之寒(顿),无以相知也(顿)」。

3. 分号断句:适用于并列句或复杂句中,用于分开两个意义相对独立但有关联的句子。

例如:「嘉靖辛未(分),陛见」。

4. 句号断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例如:「生也无情,乎?」。

二、语法结构断句法1. 主谓结构断句:根据文句提供者的意图和需要,将文句按照主语和谓语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人生乃江湖,江湖亦如人生」。

2. 主谓宾结构断句:以谓语动词和宾语为依据,将句子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吾闲居洛阳數载,于市朝正眩」。

3. 定状定补结构断句:以定语和补语为依据,将句子断开。

例如:「终日不见其所燕者,则心之所存,亦不復知所將之」。

三、内涵断句法内涵断句法是根据句子的意含和表达的情感特征进行断句的一种手法,重点放在理解文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上。

1. 概括性断句:根据句子的总体表达意境,通过词语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断句。

例如:「志和者天下,心正者道也」。

2. 强调性断句:根据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内容,突出某一部分的意义。

例如:「亦可以本造则生恶,亦可以矫世则善行」。

3. 对照性断句: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句子分割成两个对立的部分,以表达强烈的对比感。

例如:「得见于天者庆,受感于物者忧」。

四、情感断句法情感断句是一种根据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力度的不同,将句子分段的断句法。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以上仅是文言文常用的断句技巧,断句的准确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句子的语义和句子结构来决定。

在文言文的断句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句子更加通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曰”后冒(:),“哉”问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言文中,
如果遇到“曰”字,其后通常会有冒号;如果遇到“哉”字,通常表示
疑问或感叹,其后可能会有问号或感叹号。

2.“于”、“而”一般在中间。

这句话说明,“于”和“而”这两个词在
文言文中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

3.“耶”、“乎”经常表疑问(?)。

这句话表示,“耶”和“乎”这两个
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其后可能会跟问号。

4.“则”前断句常加逗(,)。

“则”字在文言文中的出现,常常表示一种
条件或转折,其前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时需要在“则”字前断
句,并在断句处加上逗号。

5.“矣”、“耳”、“焉”后常加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文言文中
出现“矣”、“耳”、“焉”这些词时,它们后面通常会是一个完整的
句子,需要在这些词后断句,并加上句号。

6.“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这句话表示,
“者”和“也”在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停顿,其后可能是句号,也可
能是逗号,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酌情判断。

7.仔细琢磨只等闲。

这是断句的总口诀,意思是在做文言文的断句时,需
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不能马虎从事。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
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请注意,以上口诀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工具,实际断句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和文意进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断句规律
1、公输般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公输般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北方有侮臣者 愿借子杀之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曰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3、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云/何陋之有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 怒奔之
齐王一日临朝①,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 国间,岁苦支备②,今欲调丁壮③,筑大城,自 东海起,连即墨④,经大行⑤,接轩辕⑥,下武 关⑦,逶迤四千里⑧,与诸国隔绝,使秦不
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 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
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⑩,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 裸露僵踣⑪,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 ‘大雪应候⑫,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 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 何人也。”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 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四)拓展练习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1、子贡曰/(对话标志词)贫而无谄 /(对称)富而无骄/何如
2、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 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 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 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 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1、句首的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 诸、夫、若夫……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 呜呼、噫、嘻、善、善哉…… 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 4、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由是、继而、 纵使、然则、但……
3、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 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 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 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
3、武帝欲杀乳母/(相同词语)乳母 告急于东方朔/(相同词语,主语)朔 曰/(对话)帝忍而愎/(不同主语) 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句末语气词) 汝临去/(句首关联词)但屡顾我/ (相同词语)我当设奇以激之/(主语 不同)乳母如言/(主语)朔在帝侧曰 /(对话)汝宜速去/(主语)帝今已 大/(常见固定结构)岂念汝乳哺时恩 耶/(句末)帝怆然/(句首关联词) 遂舍之。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 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 大利耶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③、远④之 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 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 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 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 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 抽矢射佛寺浮图⑤,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 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⑥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⑦。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 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 ⑧!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 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方法归纳】找“曰”“云”,找主语 方法归纳】 方法归纳 ”“云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7、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 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 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 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 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 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 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 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 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 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 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 矣。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 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 忽、忽然…… 6、常见固定结构: “……者……也”(诸 葛孔明者,卧龙也)、“何……之有” (宋 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 何?)、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 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 乎?)、 “得无……乎”(得无异乎?)、 犹…… 之于…… (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 7、修辞方法:排比句、对偶句、顶真句。
2、孟子曰/(对话标志词)孔子登东山而小 鲁/(对称)登泰山而小天下/故(句首语 气词)观于海者难为水/(类似对称句式)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 澜/(并列结构)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句尾语气词)流水之为物也/(句尾语气 词)不盈科不行/(对称)君子之志于道也 /(句尾语气词)不成章不达
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
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 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 被发人立,绝③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为(9) 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 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5)虎而 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 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 捽⑥捕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 食也
文言文断句
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我不? 下雨天,留客天 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 亡去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 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 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
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 其方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⑥酒家,
取其糟粕以鲁酒渍⑽之,谓人曰“中山之 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⑦ 而饮之,吐而笑曰:“是⑧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⑨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 其糟也。”
11、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方法归纳】找动词 方法归纳】
【归纳小结】 找曰云, 找主语, 找曰云, 找主语, ”“也 找句式, 找“者”“也”,找句式, 找对称纳】找“者”“也”,找固定句式 方法归纳】 方法归纳 ”“也
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0、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可乎 方法归纳】 【方法归纳】找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