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王氏二子文言文翻译

王氏二子文言文翻译1. 《世说新语雅量》中的王氏二子翻译《世说新语雅量》中的王氏二子,应结合原文翻译如下:1、原文: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
论者以劭为优。
2、翻译:王劭、王荟一起到宣武(桓温)那里,正赶上抓庾希的家人。
王荟坐立不安,徘徊不定,想离去。
王劭却一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等抓捕的差役回来,知道自己没什么事了,才出来。
清谈的人以此判定二人的优劣。
注:《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2. 王氏之子文言文50子是不是应该是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 《王氏门风》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王子明(中书是官名),大名叫莘人(什么什么样的人,类似于过去叫狗剩什么的,好生养的意思)。
对待嫂子礼仪有加,和弟弟也是非常亲近。
家里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发脾气,饮食也不是很挑剔,只是很少吃而已。
曾经有人尝试在他的羹里放了墨汁,子明就只吃饭。
《世说新语》魏晋一段烟云水气的风骨

世说新语》魏晋一段烟云水气的风骨荷衣魏晋是一个战火频仍,政权更迭不断的乱世,也是一个精神自由,美学艺术打开新境界的盛世。
就像狄更斯的名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魏晋就是这样一个重重矛盾的时代,有必须时刻直面的死亡,也有因生命无常而诞生出的“人”的觉醒。
因为洞悉了生命的无常,打破了礼教的束缚,魏晋的名士活成中国史上最有趣,最自由,最恣意,最洒脱的一群文人,他们追求人格之美、思想之美、自然之美、精神之美、仪容之美、深情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性情之美,以文学、以书法、以绘画、以诗歌、以雕塑,甚至以生命书写着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小故事,一日夜里,琼英纷纷,玉蕊匝地,住在山阴的王徽之半夜醒来,命人开窗上酒,一边赏雪一边小酌。
望着眼前一片皎洁无暇的天地,他吟诵起了左思的《招隐》,忽然间就想起来戴逵这位隐士。
于是,当即命人驾小舟前往刻县,一夜风雪茫茫,涉水而来,就在次日清晨赶到戴逵家门口时,王徽之却命人原路返回。
随行的人不解忙问缘由,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徽之出生于琅琊王氏,这是一个在魏晋十分显赫的氏族,他的父亲是王羲之,弟弟是王献之,两人并称书法史上的“二王”,在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家族,王徽之不仅没有黯然失色,反而以率真洒脱的名士风度,成就了他书法和人格的风骨。
后人评价他的书法“徽之得其(王羲之)之势”,可见他的书法成就之高。
在众多的兄弟之中,王徽之与王献之感情最深厚,王徽之与王献之皆病,王献之先去世,因为担忧他的身体,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王徽之一直记挂着王献之,便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一直没有子敬(王献之的字)的消息。
”身边的人支吾不肯作答,他随即明白自语:“此已丧矣”。
说话时他的表情看似很平静,并马上叫来车马前去奔丧。
来到灵堂,他取来王献之的琴,以琴声寄托哀思,虽未落泪却越弹越难过,终不成曲调。
于是以琴掷地,长叹一声“人琴俱亡”,此后,不过一个月,王徽之也随之故去。
《世说新语

品藻第九【题解】品藻指评论人物高下。
本篇主要做法是就两个人对比而论,一般是指出各有所长;只有部分条目点出高下之别。
有时也会只就一个人的不同情况而论,这实际也是不同方面的对比。
拿记述清谈的几则来看。
第48 则记刘尹到王长史那里清谈,事后王长史的评价是:“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
这指出各人擅长之处。
第39 则说:“人问抚军:殷浩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群心”。
这是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人的清谈效果,其中有高下之别,但是没有显出贬损。
从中可以看出品评者总是回避排斥、指责别人,都是善意的。
所对比的两人多是同时代的,个别也会用古今对比.正因此,不一定要说出所比的内容,只说明某人跟某人相当,某人超过或不如某人,大概人家就能了解何所指,只是后人有时很难了解是比什么,例如第18 则记:“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日颖,日敞。
时论以颖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这里并没有指明是从哪些方面对比,也没有记述语言环境,就不易从中看出要点。
评论所涉及的内容也如上一篇一样很广泛,诸如品德、才学、功业、声威、风度、骨气、高洁、尊贵、出仕、归隐、清谈、吟咏,等等,都受到重视。
所记载的也是士族阶层所讲究的各个方面。
(1)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①。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②。
【注释】①强:指有勇气;敢。
摄:整饬。
②“仲举”句:陈仲举和李元礼都是东汉人,是知名大官,地位影响不相上下,就用某一标准决其高下。
当时一些人士互相标榜,给予各种称号,上等的有三人,叫三君,即窦武、刘淑、陈蕃三个为当时所崇敬的人,次一等的有八人,叫八俊,即李膺、王畅等八个才能出众的人。
所谓君,指的是能做时代楷模的人;所谓俊,指的是士人中的英俊。
【译文】汝南郡陈仲举、颍川郡李元礼两人,人们一起谈论他们的成就和德行,决定不了谁先谁后。
蔡伯喈评论他们说:“陈仲举敢于冒犯上司,李元礼严于整饬下属。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南北朝-刘义庆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鴈行。
浅谈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浅谈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分析论文《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文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世说新语》的人物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世说新语》的人物分析论文篇1:《世说新语》人物品鉴的自然意象美摘要:自然美在魏晋时代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也被引入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成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活动。
时人创造性地以自然意象来品鉴人物,如光亮意象、肃肃松下风、云中鸣鹤等自然意象都承载了特定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人物品鉴;自然美;意象赏好自然山水美,在魏晋成为风尚,成为士人高雅生活的象征,对时人的生活情趣、风神气质、审美眼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然山水也被引入当下流行的人物品鉴,使人物品鉴变成了一种自然诗意化的审美活动。
《世说新语》专门有《赏誉》、《品藻》两篇来记载时人的人物品鉴,从中可看出人物品鉴自然化的特征。
在人物品鉴中,有时直接以山水来映衬人的气质,若“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1],“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2]“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3];有时品鉴词语带着浓浓的自然山水气,若“清心玉映”、“清鉴贵要”、“清畅似达”、“气朗神俊”等皆是。
有时则是创造性地以诗意化的自然意象来形容人物之美,这是魏晋人物品藻方式中最引人意想的一种,藉此,我们也可来体察一下魏晋人的审美心态。
一、光亮意象:珍稀之美想象之美“光亮意象”是宗白华先生的发现,他说“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亮,晶莹发亮的意象。
”[4]光亮意象建立的,是“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5]我想对宗白华先生的论断做一点补充:魏晋人对光亮意象也是有所偏取的,“朗朗明月”、“璞玉浑金”、“玉山”、“玉树”、“琳琅珠玉”、“濯濯春月柳”、“闪闪岩下电”等自然意象,无一不是难以多得的珍贵稀有之物象。
另外,这些光亮意象也极富想象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意象美并非人间实有,而是一种想象中的自然美,是不同的美的意象叠加后形成的理想的自然美。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原文及翻译拿王氏一族来说,这是名门望族,其子弟在人前就骄纵得不得了。
例如第16、17 则记王子猷兄弟到别人的私家花园去观赏,仍傲视主人,不理会人家,不讲礼貌;第11、13 则记王子猷对顶头上司也是不爱答理,玩世不恭,对所掌管的事务一问三不知。
他们的行为有时近于胡作非为,不近人情。
例如第6 则记王平子将赴任,名流都来相送,这时他却上树掏鸟窝,旁若无人。
其他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名士风度,也是不讲礼貌,举止轻浮。
例如第9、10 则记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还在官署大厅上直指岳父说: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十足显示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但是也有做视权贵的名士,第3 则所记的嵇康就是。
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官拜中散大夫,拒绝跟司马氏合作,对司马氏的心腹钟会不以礼相待,且冷语讥讽。
这种筒做,实际是对司马氏的反抗,表现的是不屈从于权贵的骨气。
(1)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①。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注释】①晋文王:司马昭,封为晋公,后又封为晋王,死后谥为文王。
阮籍在世时,他只是晋公。
坐席:座位,这里指满座的人。
【译文】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
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
痛饮放纵,不改常态。
(2)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
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①;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
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②。
【注释】①交觞:互相敬酒。
觞,酒杯。
酬酢:宾主互相敬酒。
②胜公荣句:是借用刘公荣的话开玩笑。
参看《任诞》第4 则。
【译文】王戎青年时代去拜访阮籍,这时刘公荣也在座,阮籍对王戎说:碰巧有两斗好酒,该和您一起喝,那个公荣不要参加进来。
两人频频举杯,互相敬酒,刘公荣始终得不到一杯;可是三个人言谈耍笑,和平常一样。
清代诗人袁枚的《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清代诗人袁枚的《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概述《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由清代诗人袁枚编纂而成。
这本书记录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轶事,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中,袁枚对各类人物进行了精彩细致的描写,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内容1. 才子佳人在《世说新语》中,袁枚塑造了大量才子佳人的形象。
他们不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而且情感丰富,懂得享受生活。
袁枚通过对他们行为、言辞、思想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文化氛围下才子佳人的风采。
2. 忠臣义士《世说新语》中也有许多忠臣义士的形象被袁枚深入刻画。
他们以国家利益和民族荣誉为己任,无私奉献。
袁枚通过描述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信仰,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坚定意志、高尚情操和忠诚不屈的精神。
3. 儒生雅士袁枚对于儒生雅士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描写,在《世说新语》中塑造了许多儒者形象。
他们勤奋好学,治家有道,为人正直,同时又兼具风度翩翩的气质。
袁枚透过对其行为习性、学问见解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儒者所追求的道德和理想。
4. 少年英才除此之外,在《世说新语》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少年英才的形象。
这些年轻人聪明伶俐,机智勇敢,并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袁枚对他们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他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影响力。
结论袁枚通过《世说新语》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各类人物的特点与品质。
他的描写给予读者直观而生动的形象,实现了对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再现。
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清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字数:约303字)。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
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West-wi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言 (3)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一)粗鲁刚狠型 (8)(二)伦理道德型 (8)(三)政治实干型 (9)(四)自然审美型 (9)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世说新语》有其自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
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West-win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引言 (3)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一)粗鲁刚狠型 (8)(二)伦理道德型 (8)(三)政治实干型 (9)(四)自然审美型 (9)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世说新语》有其自身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世说新语》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无穷的文学魅力赢得了历代士人的钟爱,也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自宋代以来从未间断,形成了世说新语研究热潮。
明清文人评点《世说新语》或模仿《世说新语》的著作特别多,形成了“世说新语系列”。
他们研究的角度及其研究的方法各有不同,对我们后世研究《世说新语》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他们有的考证其历史事实,有的欣赏其流风余韵,有的评判《世说新语》中的是非得失,有的点评其布局结构及笔法,有的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为其作序创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发人思考的见解与看法,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他们提出的许多见解构成了《世说新语》学术史的重要基础,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世说新语》自身涉及到的方面很广,如文学,历史,书法,美学等等。
所以《世说新语》的研究视野扩及到了历史、文学、文献、语言、美学、哲学、思想、文化乃至精神史、心灵史诸多领域,可以说,20世纪的《世说》研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旧传统,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但再好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遗憾或者是缺憾,这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还不够明晰,资料建设还缺乏集成意识,没有形成系统化,资料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整理。
这是《世说新语》研究存在的一大缺憾。
自20世纪以来,《世说新语》研究方面的资料很多,数不胜数,这些研究资料弥足珍贵,值得后人借鉴。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着重探讨了《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人物类型,他们有的风流倜傥,有的自然潇洒,有的认真执着,有的大义凛然,有的忠君爱国,一片赤胆之心,是魏晋时代的典型代表。
当然,人无完人,他们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王敦的刚狠粗鲁。
作者只是想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告诉大家:魏晋南北朝时代有很多浪漫潇洒,风流倜傥的人物,他们活出了当代人不断梦想着的向往的生活境界。
这值得我们心向往之,不断学习。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要想研究《世说新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本书。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它所记载的人物跨越三百多年,上起于秦末的陈婴和他的母亲,西汉的东方朔和京房,下至南朝宋文帝时的谢灵运和孔淳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
[1]《世说新语》涉及了许多高门大族,如颍川荀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温县司马氏、吴郡孙氏、太原王氏等,其中门第最高、人才最盛的非琅琊王氏莫属。
《世说新语》中的琅琊王氏共六代五十人。
而《世说新语》中个人入选条数谢安最多最,王导则紧随其后,他的入选条数八十多。
《世说新语》中王氏年辈最长者为王祥,是为第一代,凡三条,即《德行》第十四条记王祥事后母至孝,第十九条记王戎目王祥“理中清远”,《品藻》第六条记正始中人以王祥比裴徽。
其中也涉及到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
虽然王祥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
入晋,官至太保。
但他的后代却不怎么样,没什么出息。
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
王览曾做到光禄大夫。
可以这样理解,当时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功勋,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有很多都是王览的后代。
《世说新语》所记王戎凡三十六条,其中涉及到《德行》《言语》《雅量》《赏誉》《任诞》《简傲》等,其中《赏誉》即品评人物方面最多,凡九条。
另外,在《文学》《容止》《雅量》等篇中都有涉及到王羲之,如《容止》三十篇中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以上的这些人物是《世说新语》中所涉及到的王氏家族的几位主要人物,本文就这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略窥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以及魏晋文人的基本风貌。
[1]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页。
[2]刘义庆:《世说新语译注(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95页。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一)士族的判断标准东晋南朝两百八十年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有著名的六大家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吴郡的朱张顾陆等。
据统计,在当时历史时期,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50多人,而且他们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
但是,作为东晋士族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的崛起应该从东晋之初开始算起。
因为判断一个中古大家族是否能够称得上士族的标准有很多,大概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上必须有说话的权力,二是政治上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三是在人事上有点评评论的权力”。
[1]先说文化方面的。
在中古时代,一个世家大族在社会上立足的先决条件必须有文化方面的话语权。
他们的言论必须在士大夫阶层得到广泛的回应和认同。
当然,文化和政治不可能完全脱节,所以,世家大族所拥有的文化话语权威,就是。
中政治地位的象征。
其次是政策方面的权力。
陈寅恪先生把认定为中古世家大族的先决条件为四世三公。
那么什么事三公那?这个说法离我们今天比较遥远,即司徒、司马、司空,或者是太师、太傅、太保,相当于当今的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人大委员长的职位。
四代之中,应该有三人曾经先后担任这类高官显位,是所谓坐以论道者。
这些人决定着朝廷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政策,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礼仪。
人事品评权。
虽然说是品评,但实际上这种品评决定了一个士大夫能否担任国家官吏。
人事品评,始于曹魏黄初年间,当时刚即位的魏文帝曹丕采用谋士的建议,开始使用九品中正制,首开九品中正制的先河。
所谓九品品人,就相当于组织部门对拟任用的干部进行考察。
不过,曹魏时期的干部考察不是完全的群众路线,而是由当地的世家大族说了算。
比方,一州一府有那些年轻才俊可以担任县令或者太守,得有当地的世家贵族出面品评。
得分高的便可以担任较高职位的官吏,品评得分低者,则有可能被终身禁锢,不准做官做吏。
而最初作为一州之大中正的人选,必须在士大夫阶层有良好的人品口碑、且可以作为这一州所有士[1]从《世说》看王氏家族的崛起,第2页。
大夫的人伦师表者。
至于一般的高门士族子弟,在出仕之初只作吏部郎,然后是散骑侍郎、黄门郎等品级虽然不高但却很显赫的职位,对于其他职位都不愿意出仕。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那么王氏家族是怎么取得政治上的地位的呢?我们先从王氏家族的第一代开始分析。
第一代的主要人物是王祥和王览,他们两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王祥的父亲是王融,他的父亲娶了薛氏,生下了王祥;后来又娶了朱氏,生下了他的弟弟王览。
《世说新语》德行篇中说到,虽然王祥的后母对他十分的恶毒,但王祥对他的后母却十分的孝敬。
据说,他家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
入晋,官至太保。
自此以后,王氏家族便开始了三百年传奇的政治经历。
但王祥的后代却差了很多,普遍没有什么出息。
倒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这一枝荣耀更大。
王览曾经做到过光禄大夫。
可以这样说,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与地位,完全是靠王览特别香甜可口。
后母经常叫王祥去看守这棵李子树。
有时候天气炎热,晒得他满脸通红。
有时候狂风暴雨,他只能抱着树哭泣。
有一次,王祥正在睡觉,后母亲自过去暗中用刀坎他,恰好王祥去小便,没在床上,后母坎了个空。
王祥回来,心里明白后母肯定恨死他了,一定不肯罢休,于是他就跪在后母跟前,自己请求处死。
这样,后母感动了,觉悟了,疼爱王祥就好像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其中又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说隆冬冰冻,后母要吃活鱼,王祥解下衣服,打算用力敲开冰捉鱼,忽然有一小块地方冰融开了,有鱼游出,就捉到了活鱼。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除了世袭外,做官往往是通过其他人的举荐,当时都举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帜。
所以,我们可想而知,作为一等一的大孝子王祥,是绝对不会为做官而发愁的。
但对于做官这件事,王祥并不是特别的着急。
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他带着家人迁居隐居。
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出山做官。
后来,他出仕于魏,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官至太保。
自此以后,王氏家族便开始了三百年传奇的政治经历。
但王祥的后代却不值一提,差了很多,普遍没有什么出息。
但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王览这一枝却血脉旺盛,飞黄腾达的人很多。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王氏家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荣耀和地位,完全是靠王览这一枝延续下来的,随后的王氏家族中的大人物如王导,王敦,王戎,王羲之等人都是王览的后代。
西晋末期,王导曾为琅琊王司马睿献计献策移镇建康,辅佐司马睿即晋元帝,他任丞相。
而王导的堂兄王敦手握重兵,镇守长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