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
语 文 教 案鸟的天堂(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2022-12-12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精选5篇)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篇1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1、复习: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质疑: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感叹句来说一说。
3、出示文字投影(课文最后一句)、读、质疑,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昨天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鸟的天堂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三、认识榕树特点,感受静态美。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近景图)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2)、你喜欢哪一个描写榕树的句段?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2)、交流体会:(1)、指名说。
(2)、议: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是什么描写?及理解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如“不可计数”、“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等。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5、通过品读,相信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榕树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话来赞美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喜爱、赞美)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四、释疑,感受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体会动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1)、作者第一次看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可是当时“我”有没有看见鸟呢?为什么?(鸟栖息了)2)、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不禁说——(引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鸟的天堂》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
能力目标: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
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提高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进行适度的词句训练。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主脉络,正确理解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正确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掌握字词,了解“鸟的天堂”,讲读课文第一大段。
第三课时:梳理总结,巩固强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片段,做相关作业。
四、教学结构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五、教学过程1、延伸上文,拓展下文(导入)师:上一堂课,我们随着文学大师巴金的笔结识了一位奇特的朋友,谁能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生:榕树。
(设想:估计在平翘舌音上会出错误,教师当及时纠正。
)师:够亲切。
那么大家能不能一起热情地称呼它呢?生:榕树。
师:是一棵榕树(板书:榕树)。
有你们这么一群热心的朋友,估计榕树心里都乐开了花。
那么你们中间有谁能自告奋勇地把榕树的奇特之处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呢?生:独木成林。
(设想:尽量使课堂刚开始气氛能活泼一点,为整堂课定下一个基调。
)师:是的,独木成林的榕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知道就是这么一棵树筑就了一个鸟儿生活的乐园,也即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昨天我们已经远远地欣赏了它那婀娜多姿的体态,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和巴金一起划船去细细地观察“鸟的天堂”究竟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7——14自然段,思考问题: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设想:联系旧知,习得新知)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
出示: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名读,齐声读)(设想:此处不宜于深究细品,毕竟还没深入课堂文本的内核,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有感可发,到那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领悟作者的感情了。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8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8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
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
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四年级上册第3课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3课课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比较: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结尾句)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2、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鸟的天堂》教案1【教学设计的理念】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本课,通过欣赏──美读──想象,把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鸟的天堂的神奇。
在欣赏中读,在读中感,在感中创。
运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析与处理】1、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课。
是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课时已完成字、词、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写鸟的天堂是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强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思议画相结合等形式,自主学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⑴创新点:①课题还可以换哪些项目?②自由结合找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③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讨论学习。
④切入点不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⑵德育点:①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
②适当展开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空白点:①导入部分留空白。
②学习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展开合理想象留空白。
③结语部分留空白。
【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目标: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学习作者对静态事物、动态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能够用读写议画等形式学习作者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
3、创新素质、创新人格培养目标:创造性联想、创新思维、创新想象。
4、德育目标: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士观景象,受到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应接不暇”中“应”。
“一簇”中“簇”),“隙”。
理解词语。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逼近:靠近、接近。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精选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⑵ 了解榕树大和鸟多的特点。
⑶ 能有感清地朗读课文。
⑷ 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⑴ 通过朗读和品次品句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含义。
2、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1、师生找鸟的天堂资料;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能读准课文,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多少次去看鸟的天堂和看到什么。
3、学习1~6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树的大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3、了解引号的用法。
4、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巴金爷爷和朋友一起坐船去看榕树,刚开始时,大家都认为那里是许多株榕树,但其实那里只有一株榕树。
那么当他们靠近这棵大榕树?时看到了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巴金爷爷去里面探个究竟吧。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
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
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小鸟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4、导语: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
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
那么,他当时看到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把所见如实写下来的呢?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幻灯片一:学习小钥匙)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 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