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编辑:王磊*******************畜牧兽医文/ 招远市城区畜牧兽医站 王永连 刘侠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方法近停止生长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疏除过旺、过弱的无用枝,改善光照,培养健壮果枝。
土肥水管理为了促进采后重剪树迅速恢复树势,增加新梢的数量,促进根系进一步生长,在修剪后应进行一次追肥和灌水。
追肥以氮肥为主,亩施25公斤左右,配合磷、钾肥。
9月中旬后,进行秋施基肥,以腐熟的鸡粪、猪粪、豆饼等有机肥为主,并适当混入复合肥和氮肥,以提高肥效。
每亩施用4000~5000公斤有机肥,掺入25~40公斤复合肥。
施用方法:可地面撒施,施后进行翻耕并灌水。
雨季要注意排除树盘积水,防止沤根,保证树体正常生长。
病虫防治发生蚜虫和螨类时,分别选用10%吡虫啉2000倍液,15%达螨酮15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穿孔病可喷施25%的代森锰锌800倍液。
霉菌毒素,是指由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霉菌毒素可随着饲料或食品而进入生物体内,引起人或动物急性或慢性毒性,其主要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同时某些种类还具有致癌性、致畸性。
霉菌毒素不仅危害粮食安全,而且使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品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一、霉菌毒素常见种类及危害(一)霉菌毒素种类。
饲料发生霉变主要是由镰刀菌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3个菌属引起的,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 1(AFB 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伏马毒素B 1(FB 1)、T-2毒素等。
1.黄曲霉毒素B 1: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之一,毒性最大。
一旦编辑:王磊*******************动物摄入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饲草,其产品中将会含有黄曲霉毒素,影响食品安全。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靶器官为肝脏,长时间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制品会导致急性肝坏死、肝癌等。
2.呕吐毒素:是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的代谢产物。
浅析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析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任铁凯刘倩翟娜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摘要: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多数霉菌都能引起粮食及饲料等霉腐变质,不同粮食、饲料所产生的优势霉菌不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
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高温和干免疫机能差旱环境下的农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条件允许,霉菌孢子可产生霉菌毒素。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防治措施一、霉菌及其毒素的种类霉菌毒素是由许许多多的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一种霉菌也可产生多种毒素)毒素的通称,是霉菌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
自然界中的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
田间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两类,其分泌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
仓储霉菌是在储藏过程中产生的,以曲霉菌属为主,其分泌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和青霉菌毒素。
霉变饲料或原料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等。
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湿度。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还能产生隐形杀手一一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当霉菌受到外界应激如干旱、虫蛀、潮湿等影响时就产生多种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的危害是全年性的,烟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适合于温热气候生长,而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常见于寒冷高湿的气候地区。
霉菌的直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破坏饲料及原料质量。
孢霉菌属于一种腐生微生物,靠分解、消耗饲料养分生长繁殖,还释放热量,使料温升高,其结果是饲料中蛋白质变质,利用率降低,氨基酸含量下降,还会使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饲料在生产、运输、仓储、使用过程中的被氧化及细菌感染,给霉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更多的霉菌毒素产生,影响饲料的质量。
霉菌与霉菌毒素

• 2.赭曲霉毒素 A的毒性
• ①急性毒性 赭曲霉毒素 A的急性毒性很强,对实验动物 经口 LD50为3.4~30.3mg /(kg· bw)。动物中毒的靶器官主 要为肾脏和肝脏。 ②三致作用 大鼠和仓鼠试验发现赭曲霉毒素还有胚胎毒 性和致畸性。有报道给猴染毒赭曲霉毒素A后可诱导肾细 胞的异常分裂,提示其有致突变的可能。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
• 火鸡的X病: 1960年6月-8月间,英国英格兰南部 和东部地区 • 主要症状:动物食欲减退、羽翼下垂,发病后一直 昏睡,一周后死亡。死时,头向后背,脚向后伸, 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死相。解剖时发现,肝脏出血、 坏死,肾脏肥大。病理检查时,发现肝实质细胞退 行性变,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 • 1961年,从霉变的花生饼粉中分离到黄曲霉 • 黄曲霉产生的一种在紫外光下产生蓝和绿色荧光的 毒素,造成了火鸡的死亡 • 在污染黄曲霉的食物中分离到4种具有紫外光下发荧 光的物质,并分别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 B1、B2、G1和G2
4.靶器官
• 主要为肝脏 • 急性中毒的动物主要表现为肝脏损伤、肝实 质细胞损伤、胆管增生和肝出血
•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肝脏出 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可引起原发性肝细癌
• 也可作用于其他器官,如肾脏、胃、直肠、 乳腺、卵巢等
5.代谢
• 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经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 功能氧化酶系代谢。 • 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黄曲霉毒素 B1发生脱甲基、羟化及环氧化反应。
•慢性毒性
慢性中毒的表现往往使动物生长障碍,
肝脏出现亚急性和慢性损害。如肝实质细胞 变性和灶性坏死、肝实质细胞增生、以及胆
管的囊性增生等 。
2)诱变性 • 在有无 S9 的情况下都能使人体成纤维细胞发生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霉菌毒素的认识和解决办法

【原料品控】霉菌毒素的认识和解决办法2014-11-05 晋龙集团稷山饲料有限公司霉菌毒素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为业界清晰。
解决霉菌毒素的方法很多,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要全面地去了解霉菌毒素。
首先要了解饲料霉菌毒素产生的各个阶段: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多来自于玉米、豆粕、麸皮等谷物或谷物的副产品。
玉米是其中的重点,其产生霉菌毒素的阶段可分为:田间、贮存和饲料三个阶段,而且导致发霉的因素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分析。
ySs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但有一个可能大家都忽视的问题却是解决霉菌毒素的核心要点—“霉菌毒素由来已久,为什么近年来危害加剧了呢?”田间发霉,我们几乎无能为力;饲料阶段是可控的;问题就出在贮存阶段。
霉菌毒素比人类和多数的养殖动物更早地出现在地球上,为什么近年来霉菌毒素危害越来越大了呢?就是因为谷物的贮存阶段出了问题。
以前饲料厂的经验是:关内玉米好,东北玉米差。
是因为东北玉米除了生长期短导致营养含量低以外,还有东北上冻得早,玉米收获后来不及干燥就入了仓,导致发霉严重,霉菌毒素含量高(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毒素)。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食物和农作方式改变了,以前很多农民还要自己吃一些玉米,家里养一些畜禽,所以玉米收获后,很注意干燥,其时正当秋高气爽,晒干很容易,所以玉米贮存前水分很低,抛到水泥地面会弹得老高,粉碎机粉碎时清脆作响。
现在农民专业化程度很高,玉米自己吃得也少了,几乎没有家庭养殖,就不在乎质量好不好了,而且为了怕调水份减秤,几乎都是一收获就入仓贮存了,水分较高,发霉严重不可避免,个别糊涂的存到来年春天,开仓后玉米霉变得变了色和味了,不得不低价卖给贩子。
秋后玉米不晒干,饲料厂又没有干燥设备,所以水分高、霉菌毒素严重就理所当然了,这种玉米抛到水泥地面没有弹性,粉碎起来“噗噗”的声音低沉。
防霉剂只能减少饲料加工后的发霉情况,对谷物中已经产生的霉菌毒素无能为力。
而脱霉剂,作用有限,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到底吸附率多少,各国无定论、无标准。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方法霉菌毒素被称为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又被称为饲料中的“隐形杀手”,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则被称为“底色病”,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可见一斑。
但是危害虽大,损失虽重,霉菌毒素却未能引发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
又到了霉菌最易滋长的季节,笔者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做了些整理,希望通过此文再次给养殖业敲响霉菌毒素的警钟。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污染现状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要紧的产毒素霉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霉菌又可分为田间霉菌和贮藏霉菌。
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数百种,多数没有取得充分研究。
要紧的致病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ON),赭曲霉毒素(OTA),呕吐霉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
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如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和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有害霉菌来源要紧有饲料、垫料和环境。
饲料从生长、收割、运输、加工、包装、贮存,直至进入食槽都可能使霉菌不断生长,尤其是当湿度饲料含水量适合的条件下。
因此霉菌毒素污染一样具有群发性和无传染性,地域性和季节性。
霉菌毒素中毒病症那么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多数情形下属于慢性霉菌毒素污染,病症轻微显现较慢且不典型, 而且引发的损害具有多样性,中毒病症也复杂多样。
同一霉菌毒素关于不同动物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
例如,猪对DON超级灵敏(1ppm),可是18ppm的DON并非阻碍来航鸡的增重。
蛋鸡对DON的耐受程度更高。
而且污染浓度不高时,检测也有难度。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嗅无味。
即便那些看上去的“好”粮食,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
FAO国际粮农组织报导:世界谷物中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
09年的一个调查对国内244份饲料样品共进行了2023项次检测,完全没有检测出霉菌毒素的样品仅16份,占样品总数的%,只检测到1种霉菌毒素的样品数35份,占样品总数%,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93份,占%,同时检测到含4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样品数135份,占样品总数的%。
霉菌毒素的名词解释

霉菌毒素的名词解释霉菌毒素是指由霉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霉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空气、水等。
虽然大多数霉菌对人类和动物无害,但一些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就是霉菌毒素,却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霉菌毒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黄曲霉毒素、赤霉素、蓝曲霉毒素等。
这些毒素在食品和饲料中的污染是主要的暴露途径,因此对于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常见的霉菌毒素,由黄曲霉属(Aspergillus)产生。
它主要存在于谷物和豆类等农产品中。
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包括肝脏损害、免疫抑制、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
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的食品污染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储存、加工和检测等手段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赤霉素是另一类常见的霉菌毒素,由赤霉菌属(Fusarium)产生。
赤霉素在农作物中也很常见,比如玉米、大麦等。
赤霉素对人体的影响与黄曲霉素类似,可能引发神经毒性、免疫抑制和致癌等问题。
为了减少赤霉素的食品污染,可以采取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加工措施,以避免霉菌的滋生。
蓝曲霉毒素是由蓝曲霉属(Penicillium)产生的霉菌毒素。
蓝曲霉毒素不仅存在于食品中,也可以通过霉菌污染的室内空气中摄入。
蓝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有毒和致突变性等。
目前,控制蓝曲霉毒素的污染主要依赖于食品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除了上述提到的霉菌毒素,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霉菌毒素,包括麦角菌毒素、黄麴毒素等。
每一种霉菌毒素都有特定的来源和危害程度,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总的来说,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通过食品和饲料的污染,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需要加强对霉菌毒素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霉菌污染鉴别及注意事项

是菌丝体比较发达但没有较大子实体的小型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同时由于其可形成各种微小的孢子, 因而很容易污染食品。各类食品均可受到霉菌污染,其中以玉米、 花生、大米、小麦污染最多。 霉菌污染食品后不仅可造成腐败变质,而且有些霉菌还可产生 毒素,造成人、畜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
控制措施
1.防霉 预防食品被黄曲霉毒素及其它霉菌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原材料生产防霉,首先要防虫及防倒伏;在收获季节,要及时排除 霉玉米棒;脱粒后玉米应及时晾晒。 食物在保藏中应以低温、除湿即(降低水分)至安全水分之下、注意通 风;另外除氧充氮或用二氧化碳进行保藏,效果亦可。
控制措施
2.去毒 2.1挑选霉粒法。国内曾在花生仁及玉米粒试用,去毒效果较好。 2.2碾轧加工法。一般适用于受污染的大米,碾轧加工可减低精米中毒 素含量。 2.3加水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适用家庭中大米去毒。 2.4植物油加碱去毒,紫外线照射或白陶土吸附等方法,效果均为理想 2.5生物脱毒。
黄曲霉的产毒条件
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 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 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最适Aw值为0.93~0.98。PH:4.7以下;相对 湿度80%以上。天然基质 (大米、玉米、花生粉) 中产毒量高。
产毒的迟滞现象:黄曲霉在水分为18.5%的玉米、稻谷、小麦上生 长时,第三天开始产生黄曲霉毒素,第十天产毒量达到最高峰,以后 便逐渐减少。黄曲霉产毒的这种迟滞现象,意味着高水分粮食如在两 天内进行干燥,粮食水分降至13%以下,即使污染黄曲霉也不会产生 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lfatoxin简称AFT或A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 代谢产物。寄生曲霉的所有菌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我国寄生 曲霉罕见。黄曲霉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由于黄曲霉毒 素的致癌力强,因而受到重视,但并非所有的黄曲霉都是产毒菌株 ,即使是产毒菌株也必须在适合产毒的环境条件下才能产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东莞贸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一、霉菌毒素之定义霉菌毒素与抗生素同为霉菌的代谢产物,而霉菌毒素,顾名思义,就是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这些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长的基质中,有些则存在于菌体内,当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质或菌体,有时甚至接触到含有毒性的基质后便发臭或局部性的中毒。
二、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一般而言,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是因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潮湿而异,其蔓延的程度因季节与每年不同气候之改变而有所不同。
所以亚热带地区特别容易导致霉菌的繁殖而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其最主要的因素为产毒霉菌污染了含有丰富的醣类和适量蛋白质的基质如谷物,牧草或豆类等农作物,任何基质都有一层保护膜可免于霉菌入侵,然如在生长其间被昆虫咬伤;或在收割时经机械性的伤害,特别是玉米中胚牙的损坏;或在收割后不良的储藏过程空气中湿度及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龟裂等造成表皮损伤,皆会使到霉入侵基质,然后配以适合霉菌生长的湿热天气就产生霉菌毒素,其关系如下图表示: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图相对湿度←→含水量←→细菌生长↓表皮损伤→基质(昆虫,收割)↑微生物交互作用↘↓ph 温度空气霉菌←霉菌抑制剂↗↓二次代谢产物徽菌毒素(一) 温度对霉菌的影响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高温(25℃)时产生F-2毒素,而在低温(8-18℃)时产生T-2毒素。
又Aspergillus flavus在28℃以下不会产生黄曲毒素Bl。
然而有些霉菌则是好低温性。
(二) 水份及湿度对霉菌的影响霉菌通常无法在水分活性(平衡相对湿度)低于0.68的情况下生存。
(三) 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钙离子是抑制霉菌产生毒素的要件,而酸雨会造成土壤中钙离子减少,则毒素产量将随之上升,虽然每一种霉菌有其最适生长PH 值,但对酸、碱的耐力相当强,因此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不大。
(四) 空气对霉菌的影响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空气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氧气充足时产生F-2毒素,而在二氧化碳充足时产生DON毒素。
三、霉菌毒素中毒的特点动物吃了霉菌毒素的饲料后,通常不会迅速引发中毒,所以即霉菌毒素遍存于各地,但多年来霉菌毒素并未受到重视,所以霉菌毒素的报告少之又少,霉菌毒素中毒症成为一种被忽视的中毒疾病,此乃因霉菌毒素中毒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所造成:1. 它的病因很难迅速加以鉴定。
2. 它无传染性,中毒之后不会再发生。
3. 它以抗生素、磺氨剂、血清或其它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彰。
4. 它的发生主要由于特别的饲料,如花生、玉米或米等。
5. 它的发生常与季节气候有关。
6. 检查可疑饲料、可发现一些霉菌的生长和毒素。
四、霉菌毒素之来源和毒性目前已发现有33属,164种霉菌能产生大约200多种霉菌毒素,各种霉菌毒素的毒力和致病性差异很大,有些霉菌毒素的毒力甚强,动物急性中毒时,会立刻死亡;慢性中毒时,会造成癌症和其它组织器官的损伤和障碍,甚至死亡。
有些征菌毒素的毒力很弱,除非大量给予动物,才会使动物发病中毒。
甚或有些霉菌毒素的毒力不但非常低,且其本身又具有抑菌或其它医疗等用途。
又很多霉菌会产生一种以上的毒素,表一列举各种重要霉菌毒素的主要来源和毒性,并分别说明之。
表一重要霉菌毒素的来源和毒性主要来源霉菌霉菌毒素LD(mg/kg) 供试动物黄曲菌类AspergillusA. flavus Aflatoxin B1(黄曲毒素B1)0.65 p.0. 小猪A. parasiticus Aflatoxin G1(黄曲毒素G1)0.78 p.0. 小鸭A. ochraceus Ochratoxin A(赭曲毒素A)214 p.0. 小鸭A. versicolor Sterigmatocystin(黄霉菌毒素)梭菌属类FusariumF. graminearum Zearalenone (F-2毒素)F. graminearum Trichothecenes(新月毒素群)F. tricinctum T-2毒素 1.84 p.0. 小鸡F. poae HT-2毒素 1.21静脉猪Trichodrma Deoxynivalenil(呕吐毒素)27.0皮下鸭F. roseum Vornitoxin(致呕吐毒素) 1.00静脉白鼠F. nivale Nivalenol 4.10腹腔白鼠Stachybotrys Satratoxin H青霉菌类penicillimP. claviforme Patulin散霉素P. rubrum Rubratoxin红毒素(一) 黄曲毒素1. 产毒霉菌:Aspergillus flavus、A. parasiticus等。
2. 产毒条件:温度在12-42℃,含水量13-18%,相对湿度85%以上。
3. 毒素种类:黄曲毒素B1、B2、G1、G2。
4. 基质种类:花生、玉米、高梁、小麦、大麦、燕麦、米、大豆及棉籽。
5. 作用方式:降低RNA及DNA合成聚合脢之作用,肝脏、免疫系统病变症。
6. 中毒症状:(1) 猪: [1] 食欲差、减低饲料效率及生长性能,沉郁、后躯虚弱、共济失调神经性症状。
黄胆、出血,据渴、致癌性,死亡。
[2] 剖捡可见严重出血性症候群,脂肪肝肿大、胆囊壁变厚。
(2) 鸡: [1] 食欲差、减低饲料效率及生长性能,胫部、鸡冠苍白,产蛋率及孵化率下降,下痢。
(二) 赭曲毒素1. 产毒霉菌:Aspergillus orchraceus、penicillum viridicatum等。
2. 产毒条件:温度在4-30℃,含水量17%以下。
3. 毒素种类:赭曲毒素A、B、C.D。
4. 基质种类:玉米、小麦、大麦、燕麦、花生、米、大豆。
5. 作用方式:抑制梭基汰脢水解作用、抑制分解肝醣为磷酸化肝醣。
6. 中毒症状:(1) 猪: [1] 多尿、剧渴、体重减轻、肾脏皮质变性,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丝球体栓塞。
[2] 剖捡可见泌尿系统受害,呈现水肿。
肝、肾有残留。
(2) 鸡: [1] 肉鸡失重下痢、生长迟滞。
蛋鸡性成熟迟滞,产蛋率及孵化率下降。
[2] 剖检可见肝脏肿胀,肝、肾和胃有出血。
(三) 黄霉菌毒素1. 产毒霉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A. nidulans、A. flavus等。
2. 产毒条件:温度在22-42℃,含水量13-18%,与黄曲毒素相类似。
3. 毒素种类:Sterigmatocystin4. 基质种类:玉米、小麦、大麦、米。
5. 作用方式:降低RNA及DNA合成聚合脢之作用,肝脏、免疫系统病变症。
6. 中毒症状:与黄曲毒素相类似。
(1) 猪: [1] 食欲差、减低饲料效率及生长性能,沉郁、后躯虚弱、共济失调神经性症状。
黄胆、出血,剧渴、致癌性,死亡。
[2] 剖捡可见严重出血性症候群,脂肪肝肝肿大、胆囊壁变厚。
(2) 鸡: [1] 食欲差、减低饲料效率及生长性能,胫部、鸡冠苍白,产蛋率及孵化率下降,下痢。
[2] 剖捡可见肝脏出血,肝、肾变性和坏死。
(四) Trichothecenes(新月毒素群)1. 产毒霉菌:Fusarium、Trichoderma、Myrothecium、Stachybotrys等。
2. 产毒条件:温度在8-25℃,含水量20%以下。
3. 毒素种类:T-2毒素、HT-2毒素、Diacetoxyscirpenol(DAS)、Deoxyvnivalenol (DON)、Nivalenol、Fusarenon-X等。
4. 基质种类:玉米、小麦、大麦、燕麦。
5. 作用方式:影响T和B淋巴球的功能,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
抑制蛋白质合成(多胜转换脢),破坏神经系统。
6. 中毒症状:(1) 猪: [1] 在鼻、唇和口腔周围皮肤糜烂、出血形成疥仓或坏死性病变,乳头周围皮肤变红带有分裂之痂皮。
呕吐、拒食生长减缓。
步履满跚、剧渴,白血球减少症,免疫受抑制。
[2] 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出血瘀斑、坏死,肝脏有脂肪变性。
(2) 鸡: [1] 在口腔周围皮肤糜烂形成疥仓针或坏死性病变,呕吐、拒食,增重减少和生长减缓。
引起神经的障碍,翅膀方向异常,左侧反射'障碍(即鸡背部朝下时无法再站起来)。
[2]剖捡可见消化道有坏死,尤以嗉囊为甚。
肝、肾和心肌有退化的现象。
(五) Zearalenone(F-2毒素)1. 产毒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F.roseum、F.tricinctum等。
2. 羞毒条件:温度在12-25℃,含水量15-16%。
3. 毒素种类:F-2毒素4. 基质种类:玉米、小麦、大麦、燕麦、树薯。
5. 作用方式:竞争性结合动情素接受器,抑制黄体形成,影响繁殖作用。
6. 中毒症状:(1) 猪: [1] 女猪的卵巢发育不全、排不出卵、阴户、乳房和乳头肿胀。
[2] 母猪动情素过多症,假发情,乳房肿胀,阴道和直肠脱出使阴道发炎,不孕症。
初生仔猪阴户红肿、外环腿。
[3] 公猪之皮水肿,乳头肿大睪丸萎缩,精液品质降低。
[4] 剖捡可见母猪子宫内膜和卵巢病变,阴户及阴道间质性水肿。
公猪睪丸生精细管变性。
鸡: [1] 肉鸡影响增重,蛋鸡产蛋率及孵化率下降。
五、判断谷物和饲料已受破霉菌污染的外表征候1. 如谷物有粉化时,因霉菌之菌丝体生长能把谷物打破变成粉状。
2. 如饲料有结块时,因霉菌之菌丝蛛网状物生长会把饲料缠结变成块状。
3. 当饲料无法从自动喂料器顺畅流出,需借外力从机器里推捣出来时。
4. 饲料有轻度异味,或偶而禽畜无故拒食时。
5. 饲料和谷物发热,或饲料和谷物色泽变暗时。
六、破菌毒素引起营养及饲养管理的问题1. 霉菌生长会降低饲料原料中维生素、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会降低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因此在计算饲料配方时,必须特别注意。
2. 当霉菌毒素存在于饲料时,营养份吸收不良及不被利用普遍发生。
因为毒素减少了动物分泌消化酵素的数量,因此,动物消化及吸收的能力降低,造成生长缓慢。
3. 动物大多依赖本身的免疫能力及外接种疫苗来保持禽畜的健康,又如动物摄食霉菌毒素将破坏免疫系统,同时降低聚集抗体及产生异嗜细胞的吞噬的能力,因使注射之疫苗有缺失,严重影响疫苗接种计划。
4. 又霉菌毒素会被坏生殖系统引起繁殖障碍,增加饲养管理的成本。
七、有效的防霉计划及去除或破坏霉菌毒素的方法台湾及东南亚、中国华南地区地处亚热,高温多湿,正适合霉菌繁殖,而大部份饲料原料都从国外进口,就预防的关点而言,避免谷物等受到污染是极不可能的事,而控制仓储中谷物的湿度、温度和空气,以抑制霉菌毒素产生的设备及费用之成本甚高,执行起来颇不经济,因此谷物或粮食中隐藏有霉菌毒素的确是一件颇为辣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