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计算
建筑材料课目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 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0V m =ρ ρ0-—材料的体积密度,g/cm 3或kg/m 3;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V 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 3或m 3。
(体积密度与含水情况有关,如未注明均指绝对干燥材料的体积密度)2.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Vm =ρ ρ——材料密度,g/cm 3;m -—材料的绝对干燥质量,g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实体积),cm 3。
(体积密度小于密度)3. 表观密度直接用排水法求得的体积,作为绝对密实状态下体积的近似值,按该体积计算出的密度为表观密度(或视密度):V m'='ρ ρ′——表观密度,g/cm 3; m —-材料的绝对干燥质量,g ;V ′——用排水法求得的体积 (V ′=V+V 闭) ,cm 3。
(表观密度可以代替密实材料的密度或体积密度)4. 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或称总孔隙率。
%1000⨯=V V P 孔P ——孔隙率,%;V 孔-—材料中全部孔隙的体积,cm 3; V 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 3.⇒ %10000⨯-=V VV P ⇒ %10010⨯⎪⎪⎭⎫⎝⎛-=V V P⇒ %10010⨯⎪⎪⎭⎫⎝⎛-=ρρP P ——孔隙率,%;ρ0——材料的体积密度,g/cm 3或kg/m 3; ρ-—材料密度,g/cm 3或kg/m 3。
5. 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堆积密度:'=0V m ρ ρ0——散料材料的堆积密度, kg/m 3;(常指松堆密度) m -—散料材料的质量,kg ;V 0′——散料的体积,m 3。
(V 0′=V 0+V 空=V+V 孔+V 空)6. 开口孔隙率开口孔隙率P K 指材料中能被水所饱和(即被水所充满)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1001012⨯⋅-=WK V m m P ρ m 1-—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m 2——水饱和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 ;ρW —-水的密度,常温下可取1g/cm 3,故常略去。
计算练习

1. 某轻质板材,其密为2.80g/cm 3,干燥状态时表观密度为800kg/cm 3,测得其体积吸水率为66.4%,试计算该板的(1)质量吸水率(W m )? (2)闭口孔隙率(P b )?(3)视密度(ρ′)?1. (1)质量吸水率W m 为:%838001000%4.66=⨯==γρ水v m W W (2)材料的孔隙率P 为:%4.71%1008.28.01%1001=⨯⎪⎭⎫ ⎝⎛-=⨯⎪⎪⎭⎫ ⎝⎛-=ργP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即为材料的开口孔隙率,因此闭口孔隙率为:P b =P- P k =71.4%-66.4%=5%(3)材料的视密度为:30/2380664.018001m Kg P V V m k k =-=-=-='γρ2、现有甲、乙两相同组成的墙体材料,密度均为2.7g/cm 3。
甲材料的干燥表观密度为1400kg/m 3,质量吸水率为17%;乙材料的吸水饱和后的体积密度为1850kg/m 3,体积吸水率为45%。
试求:(1)甲材料的孔隙率、体积吸水率和闭口孔隙率。
(2)乙材料的绝干表观密度和孔隙率。
2.解:(1)甲材料的孔隙率为: %1.48%1007.24.11%1001=⨯⎪⎭⎫ ⎝⎛-=⨯⎪⎪⎭⎫ ⎝⎛-=ργP 甲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为:=⨯==1000%171400水ργm v W W 23.8% 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即为开口孔隙率,因此甲材料的闭口孔隙率为:P b =P-P k =48.1%-23.8%=24.3%(2)设乙材料的总体积为V ,由乙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可知材料内水的质量为: W 水=45%V ρ水乙材料的质量为:1850V- W 水=1850V-45%V ρ水 因此乙材料的绝干表观密度为:γ=(1850V-45%V ρ水)/V=1850-450=1400Kg/m 3乙材料的孔隙率为:%1.48%1007.24.11%1001=⨯⎪⎭⎫ ⎝⎛-=⨯⎪⎪⎭⎫ ⎝⎛-=ργP。
土木工程材料计算题

六、计算题1、某石灰岩的密度为2.68 g/cm3,孔隙率为%,今将石灰岩破碎成碎石,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520kg/m3,求此碎石的表观密度和空隙率; 解: 1 碎石的表观密度 2 碎石的空隙率 %42.42%100)64.252.11(%100)'1('0=⨯-=⨯-=ρρP 2、料的密度为2.68g/cm3,表观密度为2.34 g/cm3,720克绝干的该材料浸水饱和后擦干表面并测得质量为740克;求该材料的孔隙率、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假定开口孔全可充满水 解: 1孔隙率:%7.12%100)68.234.21(%100)1(0=⨯-=⨯-=ρρP 2质量吸水率:%8.2%100720720740=⨯-=m W 3体积吸水率:%6.6%8.234.20=⨯=⋅=Wm Wv ρ 4开孔孔隙率:%6.6==Wv P 开 5闭口孔隙率:%1.6%6.6%7.12=-=-=开闭P P P3、将卵石洗净并吸水饱和后,用布擦干表面称1005g,将其装入广口瓶内加满水称其总重为2475g,广口瓶盛满水重为1840Gr,经烘干后称其重为1000g,试问上述条件可求得卵石的哪些相关值各是多少 解:1 可求得卵石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2分2 卵石的表观密度: 30/74.2)10002475(18401000cm g =--=ρ卵石的吸水率: %5.0100010001005=-=W4、已知某材料的密度为2.50g/cm3, 表观密度为2.00g/cm3,材料质量吸水率为9%;试求该材料的孔隙率、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解:1孔隙率:%20%100)5.221(%100)1(0=⨯-=⨯-=ρρP 2开口孔隙率:%18%90.20=⨯=⋅=Wm Wv ρ3闭口孔隙率:%2=-=开闭P P P5、一块普通标准粘土砖,烘干后质量为2420g,吸水饱和后为2640g,将其烘干磨细后取50g 用李氏瓶测其体积为19.2 cm3,求该砖的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解:1 粘土砖的密度:3/6.22.1950cm g ==ρ 2 粘土砖的表观密度:30/65.13.55.11242420cm g =⨯⨯=ρ3 粘土砖的孔隙率:%5.36%10010=⨯-=ρρP 4 开口孔隙率: %15%1002420242026400=⨯-=ρ开P5 闭口孔隙率: %5.21=-=开闭P P P6、一块普通标准粘土砖,烘干后质量为2500g,吸水饱和湿重为2900g,其密度为2.7 cm3,求该砖的表观密度、孔隙率、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解:1砖的体积密度: 30/71.13.55.11242500cm g =⨯⨯=ρ2砖的孔隙率:%7.36%100)7.271.11(%100)1(0=⨯-=⨯-=ρρP 3砖的质量吸水率: %16%100250025002900=⨯-=m W4砖的体积吸水率: %36.27%1637.10=⨯=⋅=Wm Wv ρ 六、计算题1、已知混凝土试拌调整合格后各材料用量为:水泥 5.72kg,砂子9.0kg,石子为18.4kg,水为4.3kg;并测得拌合物表观密度为2400kg/m3,1试求其基准配合比以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表示;2若采用实测强度为45MPa 的普通水泥,河砂,卵石来配制,试估算该混凝土的28天强度A=,B=; 解: 1 基准配合比混凝土试拌调整合格后材料总量为:+++= kg 配合比校正系数014.6442.372400V V O ==δ 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 水泥:kg V V C O 86.36642.37240072.50=⨯=砂子:kg V V S O 23.57742.3724000.90=⨯=石子:kg V V G O 12.118042.3724004.180=⨯=水: kg V V W O 79.27542.3724003.40=⨯=2混凝土的28天强度2、制C30混凝土,要求强度保证率95%,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多少若采用普通水泥,卵石来配制,试求混凝土的水灰比;已知:水泥实际强度为48MPa,A=,B=解: 1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MPa f t cu 2.385645.130645.130,=⨯+=⨯+=σ2 混凝土的水灰比 ∵MPa WCB WC f A f ce cu 2.38)07.0(4546.0)(=-⨯=-⨯= ∴56.0=CW3、已知砼的施工配合比为1:::,且实测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2400kg/m3.现场砂的含水率为%,石子的含水率为1%;试计算其实验室配合比;以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表示,准至1kg 解:1水泥:kg C 29145.04.44.2124001'=+++⨯=2砂子:kg C S 682%)5.21(4.2''=-=3石子:kg C G 1268%)11(4.4''=-= 4水: kg C C C W 101%14.4%5.24.245.0''''=⨯-⨯-=4、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25,要求保证率95%,当以碎石、普通水泥、河砂配制混凝土时,若实测混凝土7 d 抗压强度为20MPa,推测混凝土28d 强度为多少能否达到设计强度的要求混凝土的实际水灰比为多少A=,B=,水泥实际强度为43MP 解:1混凝土28d 强度:MPa f f 2.347lg 28lg 207lg 28lg 728=⨯=⨯= 2C25混凝土要求配制强度: ∵MPa f 2.3428=>MPa f t cu 2.33,=∴达到了设计要求 3混凝土的实际水灰比: ∵)(B WCf A f ce cu -⨯= 即=×43×C/ ∴W/C=5、某工程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现场施工拟用原料如下:水泥:普通水泥,ρc=3.1g/cm3,水泥实际强度为;中砂,ρs=2620kg/m3,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ρg=2710kg/m3,石子的含水率为1%;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60kg/m3,砂率为33%;1试计算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2设初步配合比就是试验室配合比度求施工配合比; 解:1初步计算配合比的计算①确定配制强度t cu f ,:②确定水灰比CW: 碎石 46.0=A 07.0=B ③计算水泥用量0C : kg C W W C 29654.0160/00===④计算粗、细骨料用量0G 及0S : 用体积法计解得:kg G 13220= kg S 6780= ⑤则初步计算配合比为: 水泥=296kg,砂=678kg,石子=1322kg,水=160kg 2施工配合比:6、实验室搅拌混凝土,已确定水灰比为,砂率为,每m3混凝土用水量为180kg,新拌混凝土的体积密度为2450 kg/m3;试求1每m3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2若采用水泥标号为级,采用碎石,试估算此混凝土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的强度是多少 解: 1每m 3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 ①计算水泥用量0C : kg C W W C 3605.0180)/(00===②计算粗、细骨料用量0G 及0S : 用质量法计解得:kg G 12000= kg S 6100=③配合比为: 水泥=360kg,砂=610kg,石子=1299kg,水=180kg 2混凝土28d 强度:MPa B W C f A f ce t cu 6.42)07.05.01(13.15.4246.0)(,=-⨯⨯=-⨯= 7、某试样经调整后,各种材料用量分别为水泥3.1 kg,水1.86 kg,砂6.24 kg,碎石12.8 kg,并测得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为2400 kg/m3,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石子的含水率为1%;试求其施工配合比; 解: 1 基准配合比混凝土试拌调整合格后材料总量为:+++=24 kg 配合比校正系数0100242400V V O ==δ 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 水泥:kg V V C O 3101001.30=⨯=砂子:kg V V S O 62410024.60=⨯=石子:kg V V G O 12801008.120=⨯=水: kg V V W O 18610086.10=⨯=2 施工配合比8、某砂做筛分试验,分别称取各筛两次筛余量的平均值如下表所示:计算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率和累计筛余率、细度模数,绘制筛分曲线,并评定砂的粗细程度;解:1计算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率和累计筛余率3分2 计算细度模数3 绘制筛分曲线略4 评定砂的粗细程度略9、今欲配制C40混凝土,试件尺寸为100×100×100mm,三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分别为1 Mpa ; Mpa ; Mpa ;2 Mpa ; Mpa ; Mpa ;3 Mpa ; Mpa ; Mpa ;要求强度保证率为95%标准差为σ= Mpa;试求哪个组强度值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 解:1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t cu 9.496645.140645.130,=⨯+=⨯+=σ第一组强度值:MPa f cu 8.4495.010********.452.476.481,=⨯⨯⨯++=第二组强度值:MPa f cu 3.5095.010********.582.51492,=⨯⨯⨯++=第三组强度值:MPa f cu 3.5195.01001001005553543,=⨯⨯⨯++=第二组和第三组强度值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10、现有甲、乙两种砂,各取干砂500g 做筛分试验,其结果如下:1计算甲、乙两种砂的细度模数,属何种砂;2若两种砂配成细度模数为时,甲、乙两种砂各占多少解:1细度模数计算甲砂的细度模数属细砂;乙砂的细度模数属粗砂;2甲、乙两种砂各占比例设甲砂占比例为X,乙砂占比例为Y结果:%34=Y5.5.X%65=11、某工地施工采用的施工配合比为水泥312kg,砂710kg,碎石1300kg,水130kg,若采用的是级普通水泥,其实测强度为 Mpa,砂的含水率为3%,石子的含水率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σ= Mpa;问:其配合比能否满足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20的要求解: 1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t cu 6.264645.120645.120,=⨯+=⨯+=σ 2混凝土拌合水量kg W 171%3710%5.11300130=⨯+⨯+=3混凝土的水灰比55.0312171==C W 4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B W C f A f ce cu 4.37)07.055.01(5.4646.0)(=-⨯=-⨯=此配合比能满足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20的要求;12、某工厂厂房钢筋混凝土梁,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指标为30-50mm,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80kg,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σ= Mpa ;水泥富余系数β=,水泥标号为,ρc=3.1g/cm3;砂ρs=2600kg/m3;碎石: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为30mm,ρg=2700kg/m3;砂率为31%; 1试计算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8分2若初步配合比经调整试配时加入5%的水泥浆后满足和易性要求,并测得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为2450 kg/m3,求其基准配合比;7分 解:1初步计算配合比的计算①确定配制强度t cu f ,: ②确定水灰比CW: 碎石 46.0=A 07.0=B ③计算水泥用量0C : kg C W W C 33354.0180)/(00===④计算粗、细骨料用量0G 及0S : 用体积法计解得:kg G 13510= kg S 6080= ⑤则初步计算配合比为: 水泥=333kg,砂=608kg,石子=1351kg,水=180kg2基准配合比:混凝土试拌调整合格后材料总量为:kg 249805.1180135160805.1333=⨯+++⨯ 配合比校正系数098.024982450V V O ==δ 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 水泥:kg V V C O 32698.0333=⨯=砂子:kg V V S O 59698.0608=⨯=石子:kg V V G O 132498.01351=⨯=水: kg V V W O 176.98.0180=⨯=四、计算题1、试配制用于砌筑多孔砌块,强度等级为M10的水泥混合砂浆配合比;采用水泥为级普通水泥,实测强度为,堆积密度为1290kg/m3;砂子用中砂,堆积密度为1500kg/m3,含水率为3%;石灰膏,稠度120mm,1m3砂浆用水量为300kg,砂浆强度标准差σ=,砂浆的特征系数A=,B=;解:1砂浆配制强度:MPa f f m 8.1025.1645.010645.020,=⨯+=⨯+=σ 2水泥用量:30,/2415.3503.3)09.158.10(1000)(1000m kg Af B f Q cem C =⨯+=-=3石灰膏用量:3/79241320m kg Q Q Q C A D =-=-= 4砂的用量:3/1545%)31(1500m kg Q S =+⨯=5水泥混合砂浆配合比:水泥:石灰膏:砂:水=241:79:1545:300=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填空题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
用公式表示为(ρ0=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01r r R =-),式中ρ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ρ0为材料的( 体积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
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r r R =-)。
式中0r 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
常将导热系数(k m w *175.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土木材料 计算题

Y1. 一块标准的普通泥土砖,其尺寸为240*115*53=1.7g/cm3,一直密度为2.7g/cm3,干燥时质量为2500g,吸水饱和时质量为2900g,求(1)材料的干表观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3)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解:(1)根据1.p0=m/v=2500/240*115*53=1.7g/cm 3(2)P=1-p0/p=1-1.7/2.7=37%(3)Wv=Wmp0=(2900-2500) /2500*1.7=27%2. 欲配制C30混凝土,要求强度保证率95%,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多少?若采用普通水泥,卵石来配制,试求混凝土的水灰比已知:水泥实际强度为48Mpa,A=0.46,B=0.07解:fcu,0=30+1.645×5.0=38.2MPafcu=Afce(C/W-B)即38.2=0.46×48(C/W-0.07)∴W/C=0.563. 已知混凝土试拌调整合格后各材料用量为:水泥5.72kg,砂子9.0kg,石子18.4kg,水4.3kg。
并测得拌合物表观密度为2400kg/mз,试求其基准配合比(以1mз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表示)。
若采用实测强度为45MPa的普通水泥,河砂,卵石来配制,试估算该混凝土的28天强度(A=0.46,B=0.07)解:基准配合比为C=5.72×2400/(5.72+9+18.4+4.3)=367kgS=9×2400/(5.72+9+18.4+4.3)=577kgG=18.4×2400/(5.72+9+18.4+4.3)=1180kgW=4.3×2400/(5.72+9+18.4+4.3)=275kgfcu=0.46×45×(367/275-0.07)=26.2MPa4. 已知某材料的密度为2.50g/cmз,视密度为2.20g/cmз,表观密度为2.00g/cmз。
试求该材料的孔隙率、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材料密度,孔隙率及吸水率的测定

材料密度、孔隙率及吸水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意义材料的密度是材料最基本的属性之一,也是进行其他物性测试(如颗粒粒径测试)的基础数据。
材料的孔隙率、吸水率是材料结构特征的标志。
在材料研究中,孔隙率、吸水率的测定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检定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材料的密度,可以分为体积密度、真密度等。
体积密度是指不含游离水材料的质量与材料的总体积(包括材料的实体积和全部孔隙所占的体积)之比;材料质量与材料实体积(不包括存在于材料内部的封闭气孔)之比值,则称为真密度。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气孔体积与材料总体积之比。
吸水率是指材料试样放在蒸馏水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吸水质量和试样原质量之比。
由于吸水率与开口孔隙率成正比,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往往采用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显气孔率。
因此,无论是在陶瓷材料、耐火材料、塑料、复合材料以及废物复合材料等材料的研究和生产中,测定这三个指标对材料性能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体积密度、孔隙率、吸水率等概念的物理意义。
2、了解测定材料体积密度、密度(真密度)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
3、通过测定体积密度、密度(真密度),掌握计算材料孔隙率和吸水率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方法参考GB9966.3-88天然饰面石材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吸水率试验方法。
三、实验原理材料的孔隙率、吸水率的计算都是基于密度的测定,而密度的测定则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任何物体都要受到浮力(即液体的静压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重量是一种重力的值,但在使用根据杠杆原理设计制造的天平进行衡量时,对物体重量的测定已归结为其质量的测定。
因此,阿基米德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m1-m2=VDL (1)式中m1——在空气中秤量物体时所得的质量;m2——在液体中秤量物体时所得的质量;V——物体的体积DL——液体的密度这样,物体的体积就可以通过将物体浸于已知密度的液体中,通过测定其质量的方法来求得。
建筑材料公式

一 、密度 、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 图 1—1、21、密度;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ρ=vm式中,ρ表示材料的质量,g/cm 3. m —表示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v —表示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 3 2、表观密度: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0=v m式中 ρ0 ——表示材料的表观密度,g/ cm 3. kg/ m 3 v o ——表示在自然状态下的材料体积。
cm 3、m 33、堆积密度: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松散体积的质量。
ρo ,=,v m式中ρo ,——表示堆积密度 kg/ m 3V 0,——表示散粒材料的松散体积。
二、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1、孔隙率:材料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
P=0V V 孔×100%P=0V V V -=(1-P P 0)×100%式中 P ——材料的孔隙率(%) 材料开口孔隙率:P k =12V m m -×Hp 1式中 P k ——材料开孔率(%)2、空隙率:材料在松散状态颗粒之间空隙的体积与松散体积的百分比P ,=,,0OOV V V -,=(1-,0P P )×100%式中 P ,——散粒在干燥状态下的空隙率(%)三、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1、吸水性:用材料的吸水率表示吸水率: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的关系:吸湿性用材料的含水率表示。
含水率:四、耐水性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抗渗性用渗透系数表示抗渗等级五、材料的导热性导热系数六、热容量及比热容七、弹性变形弹性模量八、材料的静力强度静力强度计算公式表 1—4 常用材料的静力强度单位(MPa)九、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x,十、压碎指标十一、混凝土混凝土等级如:C25 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在25 MPa-30 MPa之间。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 =αa f ce (C/W -αb)式中f cu——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28d),MPa.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强度值,MPa,αa、αb,——回归系数,与集料品种,水泥品种等因素有关,采用碎石时,αa=0.46;αb=0.07采用卵石时,αa=0.48;αb=0.33C/W——灰水比水泥实测强度等级值f ce= r c f ce,g (r c=1.13)式中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出场强度) r 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裕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若无实际资料,则取r c=1.13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f ck≈0.67 f cu,kf cu,k—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2、硬化龄期3、混凝土抗拉强度十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1立方米中各材料的质量 kg质量比:为水泥∶砂∶石=1∶2.4∶4 ;水灰比=0.60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参数:水灰比(W/C);砂率(βs);单位用水量。
土木工程材料第一章计算题

第一章计算题1、某材料的密度为2.60g/cm 3,干燥表观密度cm 3为1600kg/m 3,现将重954g 的该材料浸入水中,吸水饱和时的重为1086g 。
求该材料的孔隙率、重量吸水率、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解:P=(1-ρ0/ρ)×100%=(1-1600/2600) ×100%=38.5%,Wm=(m 1-m)/m ×100%=(1086-954)/954×100%=13.84%由ρ0=m/V 0,得1.6=954/V0, V0=954/1.6=596.25(cm 3),由V k =(1086-954)/1.0=132(cm 3)得P k =V k /V 0×100%=132/596.25×100%=22.14%,P b =P-P k =38.5%-22.14%=16.36%.2、碎石的密度为2.65g/cm 3,松散堆积密度为1.68Kg/L ,视密度为2.61g/cm 3,求该碎石的空隙率和孔隙率。
解:P 空=V 空/ V 堆=(1-ρ堆/ρ表)×100%=(1-1680/2610)×100%=35.6%,P 孔=V 孔/ V 自=(1-ρ表/ρ)×100%=(1-2610/2650)×100%=1.5%。
对于密实的碎石,由于开口孔很少,这里就忽略不计了。
3、普通粘土砖进行抗压试验,干燥状态时的破坏荷载为207KN ,饱水时的破坏荷载为172.5KN 。
若受压面积F=11.5cm ×12cm,问此砖能否在常与水接触的部位使用?解:因为Kr=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强度/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强度=(172.5/(11.5cm ×12cm )/(207/(11.5cm ×12cm )=172.5/207=0.83<0.85,所以该砖不能用于常与水接触的部位。
4、一质量为4.10kg 、体积为10.0L 的容积筒,内部装满最大粒径为20mm 的绝干碎石,称得总质量为19.81k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吸水率的计算
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1.密度(ρ)
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ρ=m/V
式中ρ——密度,g/cm3;
M——材料的重量,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这里指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是同一含义,在建筑材料学中,习惯上称之为“重量”。
对于固体材料而言,rn是指干燥至恒重状态下的重量。
所谓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体积。
建筑材料中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砖、石材等块状材料。
对于这些有孔隙的材料,测定其密度时,应先把材料磨成细粉,经干燥至恒重后,用比重瓶(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然后按上式计算得到密度值。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数值就越准确。
2.表观密度(ρ0)
表现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Ρo=m/V0
ρo——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的重量,g或kg;
V o——材料的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含了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含有水分时,它的重量积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测定表观密度时,以干燥状态为准,如果在含水状态下测定表度,须注明含水情况。
在试验室中测定的通常为烘干至恒重状态下的表观密度。
质地坚硬的散粒状材料,如砂、石,要磨成细粉测定密度需耗费很大的能量,一般测定其密度,在应用过程中(如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过程)近似代替其密度。
3.堆积密度(ρ'0)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
按下式计算:
ρ'0=m/V'0
其中ρ'0——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重量,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m3。
这里,材料的重量是指自然堆积在一定容器内材料的重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
容器的容积视材料的种类和规格而定。
材料的堆积体积既包含内部孔隙也包含颗粒之间的空隙。
二、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用下式计算:
孔隙率相对应的是密实度,即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可用下式计算
孔隙率或密实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
材料内部孔隙的构造可分为连通孔和封闭孔,连通孔不仅彼此贯通还与外界相通,而封闭孔不仅彼此不连通,而且与外界相隔绝孔隙按尺寸的大小又可分为极微细孔隙、细小孔隙和较粗大孔隙。
孔隙的大小、分布、数量及构造特征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问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用下式计算:
与空隙率相对应的是填充率,即材料在某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
可用下式计算:
三、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
组成建筑物的材料经常与水或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而处于材料、水和空气的三相体系中,水分与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在三相交点处,沿水滴表面的切线与水和材料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θ,称润湿边角。
一般认为:当θ≤90°时.如图(a),表示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当
θ>90°时.如图(b),表示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建筑材料中的混凝上、木材、砖等为亲水材料,沥青、石蜡等为憎水性材料。
亲水性材料表面做憎水处理,可提高其防水性能。
四、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常用吸水率来表示。
按下式计算:
式中W吸——材料的吸水率,%
M0——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g;
M——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重量,g。
吸水率有重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之分,上式定义的吸水率为重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入饱和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
材料的吸水率与孔隙有很大关系,若材料具有微细而连通的孔隙,则吸水率较大,若具有封闭孔隙,则水分难以渗入,吸水率较小;若具有的孔隙较粗大,水分虽容易渗入,但不易在孔内保留,仅起到润湿孔壁的作用,吸水率也较小。
所以,不同的材料或同种材料不同的内部构造,其吸水率会有很大的差别。
吸湿性是指材料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常以含水率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W含——含水率,%
M0——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g;
M1——材料在含水状态下的重量,g。
空气湿度发生变化时,含水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平衡含水率。
通常材料大量吸湿后,会造成材料重量增加、体积改变、强度降低,对于保温材料来说,还会显着降低其保温绝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