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21张PPT)

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劳动者积极性的角度)。
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
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从劳动者地位角度)。
资料卡
• 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企业中的职工的
工资、奖金、津贴; •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
按生产要素分配
土地 劳动力 技术、信息 管理
资本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类别
按劳动要素
按技术要素
分配形式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 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发明成果转 让等的收入
按资本要素
按管理要素 按土地要素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 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 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 入、推动经月工资1000元( 按劳分配) 2. 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要素) 3、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管理) 4、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土地 ) 6、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人世间的一切 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 劳动来创造的。
劳动托起中国梦!
劳动最光荣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 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 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 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高一政治《经济与社会》课件(2023版统编版必修2)

(谋生手段,劳动能力存在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重要性:(P45)
提高效率: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 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补充促:进效公率平与:公是平对的人关类系几千(记年笔来记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它体现了 劳动效者率共是同公劳动平、的平基等础分,配公的平社是会效地率位的。保证,即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
× 技术过硬,技术入股获得收入5000元
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
× 4.伯伯是国有企业工作的员工,生病了,单位工会给他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 福利性收入
√ 5.爷爷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获得收入5000元 农民承包土地所得
× 6.姑姑是民营企业的员工,月工资10000元,年终奖100000元,津贴20000元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数据要素分配 按知识要素分配 按信息要素分配
表现
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
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企业中的管理者依靠管理才能获得的收入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知识付费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和问题解决方案等
(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 所得的利息、股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农民土地流转所得收入等
(3)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属 于初次分配)
(4)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 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 、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课件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所有制 交换制度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预习提纲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1)共享发展: (2)效率与公平: 2、措施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两个同步: (4)初次分配: (5)再分配: (6)第三次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李佳琦事件和社会各界人群自曝出的工作情况及收入,反映了当前我国 收入分配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影响?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探究分享三·跟着李佳琦看收入
问题: ①居民收入差距大, 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低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③劳动性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 ④财富积累、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
基本制度
环境
和
经济体制
经
背景
济
与
社
会
如何发展
如何分配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尺度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所有制 交换制度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预习提纲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1)共享发展: (2)效率与公平: 2、措施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两个同步: (4)初次分配: (5)再分配: (6)第三次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李佳琦事件和社会各界人群自曝出的工作情况及收入,反映了当前我国 收入分配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影响?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探究分享三·跟着李佳琦看收入
问题: ①居民收入差距大, 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低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③劳动性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 ④财富积累、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
基本制度
环境
和
经济体制
经
背景
济
与
社
会
如何发展
如何分配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尺度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

以下属于初次分配: ① 人们的劳动收入(如工资、奖金、津贴); ② 财产性收入(如存款利息、房屋租金、股票分红); ③ 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如个人经营收入)。
(6)在再分配方面(主体:政府)
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
1.浙江共同富 裕示范区建设 提供了哪些可 借鉴的做法? 2.总结完善个 人收入分配, 实现共同富裕 的措施。
材料分析
做法: ➢ 部署三个“一号工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扩中:①农民工在多方面
享受与普通市民同等待遇、 权利和机会;②完善技术 工人按技术要素分配的分 配方式;③以立法的方式 强化技高者多得的导向; ➢ 提低:①建设“共富工 坊”,吸纳农民就业增收; ②推出共富工坊保,解除 其后顾之忧; ➢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 次分配齐发力。
(5)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必要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不能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谋实生行手按段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能平均分配
干与上不工干人一喊个人样 下地人等人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活人看人
对点练习
按劳分配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做大蛋糕很重要,分好蛋糕更考验中国的智慧。为了让一
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
的是 ①个体商户李华经营小卖部获得的盈利收入
D
②民营企业员工小谢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6)在再分配方面(主体:政府)
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
1.浙江共同富 裕示范区建设 提供了哪些可 借鉴的做法? 2.总结完善个 人收入分配, 实现共同富裕 的措施。
材料分析
做法: ➢ 部署三个“一号工程”,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扩中:①农民工在多方面
享受与普通市民同等待遇、 权利和机会;②完善技术 工人按技术要素分配的分 配方式;③以立法的方式 强化技高者多得的导向; ➢ 提低:①建设“共富工 坊”,吸纳农民就业增收; ②推出共富工坊保,解除 其后顾之忧; ➢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 次分配齐发力。
(5)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必要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不能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谋实生行手按段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能平均分配
干与上不工干人一喊个人样 下地人等人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活人看人
对点练习
按劳分配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做大蛋糕很重要,分好蛋糕更考验中国的智慧。为了让一
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
的是 ①个体商户李华经营小卖部获得的盈利收入
D
②民营企业员工小谢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 (共33张PPT)

中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做大”蛋糕
国家
企业
个人
“分好”蛋糕
1.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总议题:你的家庭收入来源有 哪些?
哪吒一家的收 入分配
人物背景
李靖 公务员
李夫人
事业单位 职工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发展水平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 和质量之间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 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
议题二: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 有哪些分配方式?
镜头二
今天可累死我了,公司来了好几个 客户。
忙点好,要不从哪儿来收益?这两 个月收益还可以吧?
还可以,有300多万吧。
资本
哇,羡慕死我 了!
技术
劳动
管理
羡慕什么啊,又要投资金,又要搞产品技术创新,还要给工人发工资, 管理一大摊子事呢,不好干啊。还是你们好,每月有固定工资。 按劳分配
徒儿别羡慕,我老家的祖屋每月出租也有 3000元的收入,给你吧。
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 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土地流转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非公 有制范围内,生产要素所 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 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按信息要素
提供市场信息等的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做大”蛋糕
国家
企业
个人
“分好”蛋糕
1.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总议题:你的家庭收入来源有 哪些?
哪吒一家的收 入分配
人物背景
李靖 公务员
李夫人
事业单位 职工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发展水平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 和质量之间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 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
议题二: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 有哪些分配方式?
镜头二
今天可累死我了,公司来了好几个 客户。
忙点好,要不从哪儿来收益?这两 个月收益还可以吧?
还可以,有300多万吧。
资本
哇,羡慕死我 了!
技术
劳动
管理
羡慕什么啊,又要投资金,又要搞产品技术创新,还要给工人发工资, 管理一大摊子事呢,不好干啊。还是你们好,每月有固定工资。 按劳分配
徒儿别羡慕,我老家的祖屋每月出租也有 3000元的收入,给你吧。
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 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指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土地流转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非公 有制范围内,生产要素所 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 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按信息要素
提供市场信息等的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共29张PPT)

(4)在初次分配方面: ①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 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5)在再次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 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
No Image
No Image
3、按劳分配
(4)原因(必然性+重要性) ①必然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现阶段为什么一定要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呢? (1)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7)在分配秩序方面: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合、增低、 扩中、调高、清隐、取非。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8)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①原因: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
共同难题。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 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也可从按劳分配意义角度把握)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
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分入红,、劳动债者券要、合法股经票营交,依易法收致入富。等
数据的收集、使用、转移等产生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 小②吕措的 施叔:叔要是动农员民全,党转全让国了全自社家会承力包量地,的坚经持营精权准,扶一贫心、一精意准经脱营贫指,“农企把家扶业乐贫”的,同收管扶入志理增、人加扶了才智很相凭多结借。合其,做管到理脱才真贫能、在真生脱贫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②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 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5)在再次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 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
No Image
No Image
3、按劳分配
(4)原因(必然性+重要性) ①必然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现阶段为什么一定要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呢? (1)按需分配的条件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7)在分配秩序方面: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合、增低、 扩中、调高、清隐、取非。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8)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①原因: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
共同难题。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 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也可从按劳分配意义角度把握)
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
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分入红,、劳动债者券要、合法股经票营交,依易法收致入富。等
数据的收集、使用、转移等产生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 小②吕措的 施叔:叔要是动农员民全,党转全让国了全自社家会承力包量地,的坚经持营精权准,扶一贫心、一精意准经脱营贫指,“农企把家扶业乐贫”的,同收管扶入志理增、人加扶了才智很相凭多结借。合其,做管到理脱才真贫能、在真生脱贫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共32张PPT)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统编版 必修二
个人分配多种多样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要求、意义。 2.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意义。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原因。劳动的意义。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核心素养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措施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 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 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 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 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措施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 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 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相关链接】P45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特别提醒】
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吗?
不是。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生 产要素贡献分配。(国企入股分红、农村土地流转租 金等) 而且不能简单地认为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在公有 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国企 工资、奖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收入等) 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 素分配所得。
②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即企业在销 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 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家庭或个人的各种转 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养老金、 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 等。
统编版 必修二
个人分配多种多样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要求、意义。 2.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意义。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原因。劳动的意义。 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核心素养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措施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 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 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 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 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措施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 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 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相关链接】P45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特别提醒】
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吗?
不是。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生 产要素贡献分配。(国企入股分红、农村土地流转租 金等) 而且不能简单地认为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在公有 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国企 工资、奖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收入等) 在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 素分配所得。
②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即企业在销 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 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3)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家庭或个人的各种转 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养老金、 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 等。
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4.1个人收入分配(精品课件)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怎样切好“大蛋糕”?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一、原因:收入是民生之源,是......最直接方式。 二、措施: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 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 酬的机制。 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⑤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公益事业。 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⑦坚持消除贫困。
意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 义 经济发展。
(三)正视个人收入分配——崇尚劳动
(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
自劳动创造。
(怎么办?)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②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性质 决定 因素 基本 内容 和要 求
意义
原因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式
课堂小结:
主体 范围
初次分配 主要是企业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工业企业
再分配 国家和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按照市场购买价格支付一定的报酬和代价,这样,就可以形成投入和产生
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2021/2/22
三、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 配方式。这是因为: 1、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公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必须允许各种生 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
2021/2/22
10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 算的工资。它不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劳动报酬,而是用一定 时间内的劳动成果来计算劳动报酬。 适用范围:不如计时工资广泛。只适用于劳动工序相对独立的、 对产品数量和作业量能够以个人或班组作为单位准确计算的、 能对产品质量和规格明确标准的工作和作业。
八种基本形式
2021/2/22
11
四、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 低程度。
工资水平 = 工资总额/在业的职工人数
影响因素
2021/2/22
劳动生产率
在职工人人数与工资水平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
12
五、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之后所得到的货币额。反映名义 上获得的工资。
2021/2/22
4
(3)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 2、劳动者按劳分配所获得的收入,不仅取决于个人提供的劳动量, 而且取决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按劳分配是借助货币形式来实现的,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2021/2/22
5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必要性
2021/2/22
8
第二节 劳动工资
一、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
① 基本工资:也称标准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 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
② 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 括:1.生产奖;2.节约奖;3.劳动竞赛奖;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 励工资;5.其他奖金。
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
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
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调动资本、技术所有者投资经
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②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提多种
所有者,必须承认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庆的收
入是合法的,使生产要素的贡献成为确定收入份额的依据。这种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的分配体制,一方面能激励要素投入者更多地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
面还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因为作为商品买入的生产要素,都必
1、生产要素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各种因素,它包括资本、劳
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才能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
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它包括三层含义:
(1)参与分配的主体多是拿要素多所有得者,,依少据拿是要少素所得有权;
(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
(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
进行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直接表
现和标准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
2021/2/22
6
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
① 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
2021/2/22 1
第一节 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021/2/22 2
A.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B.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 的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 -(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 个人消费品部分. •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 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学校、 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C.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 ——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 • ——在量方面以社会平均劳动量为尺度。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实际 需要,因此,只能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第三、现阶段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使人们的劳动存在着质和量的重大差别; 二是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依然是谋生的手段。
③ 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 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 贴及其他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 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基本工资占大头,增长速度较快;其次是奖金;再次是津贴和补贴。
2021/2/22
9
二、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根据职工的工作时间,按照工资标准、等级计算和支 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可分为:周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
计时工资额 = 单位时间工资标准 * 实际工作时间
适用范围:由于直接以劳动时间计算报酬,简单易行,便于计算;
同时,各种劳动均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所以计时工资的适应性强, 实行范围广泛,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和各类工种、岗位均可采用。
2021/2/22 3
(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原因)
第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任何人不能凭借其生产资料的垄断特权获得消费 资料,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只能以劳动为尺度平等地获得消费资料,即按劳 分配。
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