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元代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成吉思汗的陵墓之谜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
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地更是谜中之谜。
大汗陵寝今安在?!宁夏退休地质工作者王景武通过四十年的蒙元历史研究和实地考察,近日大胆而自信地对外宣布:成吉思汗陵寝就在宁夏贺兰山插旗口。
今年63岁的王景武是一个执着的蒙元历史迷,曾当过特种兵、干过地质工作,四十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成吉思汗陵的探寻。
大量地通读蒙元史书史料,探访走遍了与成陵有关的中外地区,终于发现了成吉思汗埋葬地点的秘密。
据记者了解,按照习俗蒙古“汗”都是密葬,地面无迹可寻。
这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更重要的还是由游牧民族流动迁徙过于频繁所决定的。
蒙古民族埋葬习俗是在人将死时把依托人灵魂的最后离开人体的一口气吸附到驼毛上。
据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灵魂的驼毛,现供奉于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陵。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均已发现,唯独成吉思汗和元皇陵成迷。
分析史书有关记载发现,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时间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回避。
而此后的文献,记载或是简单、或是错误、或是撰史者有意遮掩,多是语焉不详,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这段历史纷繁复杂,假象丛生。
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扑朔迷离。
由于成吉思汗和蒙古军队曾征掠亚欧40多个国家,所以传说中埋藏着无数宝藏的成吉思汗陵墓一直为世人所苦苦寻觅,目前仍是一无所获。
就是最近20多年间,这种探寻活动不但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有些国家、有些机构甚至不惜投入、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掘地三尺进行大规模搜寻。
记者搜索查询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3年,蒙古国、日本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的1万多平方公里进行了探测,找到了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但没有找到一座皇陵。
从1995年起,美国考古学家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手段在蒙古国东部搜寻多年,也没有结果。
中国古代最神秘三大皇帝陵 一个不能挖 一个挖不动 一个找不到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座非常神秘的古墓。
这三座古墓,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动,一个找不到。
这座不敢挖的古墓便是秦始皇的陵墓;而挖不动的陵墓便是武则天的乾陵;最后找不到的便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都坐落在陕西的关中平原。
自古中国就有一句古话: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在这里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秦始皇陵坐落于骊山脚下,这里依山傍水,在风水上讲简直就是五星级的龙脉之地。
秦始皇陵气势十分宏伟,在秦始皇陵左前方就是渭水,正前方就是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
在秦始皇陵的南侧是蓝田,这里盛产古代顶级玉石蓝田玉。
在西侧就是六朝古都西安,稍远一点就是咸阳,在古代这里就是全国的最核心地段。
而秦始皇陵正前方100里左右恰好就是中华始祖的黄帝的黄帝陵。
两座陵墓的中轴线刚好对齐,这是人为设计还是巧合就不得而知了,在古代没有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居然能设计这么精确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经过有关专家检测发现,在陵墓之下汞含量异常超标,这就引发人们无数的猜想。
据古籍记载,在秦陵中有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等。
在秦陵四周墙壁还有永不熄灭的长明灯,还有黄金制作的华夏地图,而陵墓穹顶就是夜明珠所制成的星空,陵墓内部存放着无数的奇珍异宝。
虽然秦陵设计如此富丽堂皇,但是几千年来却没有任何盗墓贼敢来盗掘。
从古代至今,只要是被盗墓贼盯上的陵墓几乎就没有没被盗过,但是秦始皇陵即使知道里面有无数奇珍异宝富丽堂皇,为何却无人敢来,一直是一个谜,可能只有当我们国家有足够先进的技术时,可以进行国家考古秦陵时,这个谜团才会解开吧。
乾陵其实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
乾陵也是坐落于关中平原,背靠黄土高原,南侧就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乾陵的风水也是无可挑剔。
关于乾陵传说也是神乎其神,相传《兰亭序》的真迹就存放于乾陵之中,不仅如此,乾陵之中还存放着几百吨的绝世珍宝和各种精品文物。
在乾陵东部一字排开的有18座唐代其他帝王的皇陵,但是这18座皇陵无一例外全部都被盗过,唯独只有乾陵是没有被盗过。
千古之谜:秦始皇陵的守墓人

千古之谜:秦始皇陵的守墓人守墓人,这一群体似乎总是蒙着一层神秘而又并不完全神秘的面纱。
在每一座威严的皇陵附近,总会有一个与之相伴的村庄,而村中的居民,往往便是那些世代守护在陵墓旁的守墓人。
他们肩负着防止盗墓贼侵扰的重任,而他们的生活所需,则是由朝廷直接供给。
然而,时至今日,封建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那么,守墓人这一群体,是否也随之消失了呢?答案,却是否定的。
在遥远的东方,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守墓人,他们守护着一座古墓,已经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
而这座古墓,正是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陵。
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中间流传着一个古老而又奇特的习俗:每位守墓人一生只守墓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他们仿佛与世隔绝,没有姓名,没有身份,只有无尽的守护与责任。
而当二十年期满,新的守墓人便会接过这份重任,而前任守墓人则可以重获自由,去追求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生活。
这群守墓人,正是秦始皇陵的最后守护者。
众所周知,秦始皇陵中埋藏着无数金银财宝,其价值不可估量。
因此,自古以来,便有无数的盗墓贼对这座皇陵虎视眈眈。
然而,正是这些守墓人,用他们的忠诚与勇气,守护着这座陵墓,使其免受侵扰。
据说,在秦朝时期,是蒙氏一族带领着精兵强将,在此地誓死守护。
这个家族对秦朝忠心耿耿,世代相传,从未改变。
关于秦始皇陵,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阴兵之谜。
相传,在项羽攻入咸阳,火烧阿房宫之后,曾意图盗掘秦始皇陵。
然而,当他带领着大军来到陵墓前时,却突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
紧接着,从陵墓中窜出了一支由三千阴兵组成的队伍,他们卷起了漫天风沙,仿佛要将项羽的大军吞噬一般。
项羽身边的谋士见状,担心这是秦始皇生前所布的机关或是诅咒,便劝项羽退兵。
就这样,秦始皇陵才得以幸免于难,免遭洗劫。
居住在陵墓周围的居民也时常传来一些诡异的消息。
他们说,每当阴雨连绵之时,便能听到陵墓地下传来阵阵人马呼啸的声音。
这些声音时隐时现,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呼唤。
因此,关于阴兵的传说便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
古代中国的十个千古未解之谜

古代中国的十个千古未解之谜古代中国有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题困扰了历代学者和历史爱好者。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代中国的十个千古未解之谜。
第一个谜题是“太乙玄机”。
太乙玄机是一本关于占卜和预测的古籍,据说能够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
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从未公开过,只有少数传世的抄本存在。
太乙玄机到底是什么样的书?它的神秘内容究竟包含了什么?至今仍是谜题。
第二个谜题是“秦朝兵器”。
秦朝的兵器制造水平相当先进,但这些兵器的制作方法至今被遗失。
秦始皇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的兵器,如刀剑、弓箭等,但目前我们尚未找到详细的制作手法或技术细节。
这引发了许多关于秦朝兵器制作工艺的猜测和研究。
第三个谜题是“楚国铜剑”。
楚国铜剑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完全复制出古代楚国铜剑的制作方法和配方。
楚国铜剑的冶炼技术被视为古代冶金技术的巅峰之一,然而,这些技术又是如何实现的仍然是个谜。
第四个谜题是“夏都”。
夏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但至今没有确切的考古发现证明它的存在。
根据史书记载,夏都是夏朝的首都,然而,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都的具体位置有着不同的看法。
夏都的真实面貌和所在地仍然未解之谜。
第五个谜题是“太监之谜”。
古代中国的太监在宫廷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的身世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个谜。
太监的来源,他们是如何成为宦官的,以及他们在宫廷中的角色,至今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
第六个谜题是“官样文章”。
在古代中国文坛上,官样文章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被官员和文人们广泛喜爱和模仿。
然而,官样文章的特点和规范至今没有被完全搞清楚。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献了解官样文章的一些特点,但对于它的真正定义和准则仍然存在许多疑问。
第七个谜题是“反帝斗争”。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中国经历了许多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然而,这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和细节仍有待考证。
例如,秦朝抵御匈奴入侵的战争,虽然被视为古代反帝斗争的经典之一,但我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和背后的战略依然知之甚少。
元代三皇陵蒙古帝国的根基

元代三皇陵蒙古帝国的根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开始。
元代的建立离不开三皇陵的重要作用,三皇陵是蒙古帝国的根基之一。
本文将从三皇陵的背景、建造过程以及对蒙古帝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三皇陵的背景三皇陵是指元代皇帝的陵墓,分别是忽必烈、成宗和武宗的陵墓。
这三座陵墓分别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分别是忽必烈陵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宗陵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武宗陵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
这三座陵墓的建造时间相隔不远,分别是忽必烈陵建于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成宗陵建于元成宗在位期间,武宗陵建于元武宗在位期间。
二、三皇陵的建造过程三皇陵的建造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址和规划,第二个阶段是具体的建造工作。
在选址和规划阶段,忽必烈、成宗和武宗都亲自参与了选址和规划工作。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陵墓能够永久保存,成为后世子孙的纪念地。
因此,在选址时,他们都选择了地势较高、环境较好的地方。
在规划方面,他们都采用了类似的布局,即主陵、配陵和祭祀区的结构。
主陵是皇帝的陵墓,配陵是皇后和其他贵族的陵墓,祭祀区是供奉祖先和进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在具体的建造工作中,三皇陵都采用了大规模的劳动力和物资。
为了保证建造的顺利进行,忽必烈、成宗和武宗都下令征调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建造过程中,他们还注重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证陵墓的稳固和耐久,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同时,他们还注重了环境的美化和装饰。
为了使陵墓更加庄严和壮观,他们在陵墓周围修建了园林和建筑物,使整个陵墓成为一个宏伟的景观。
三、三皇陵对蒙古帝国的影响三皇陵的建造对蒙古帝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三皇陵的建造体现了蒙古帝国的统治意志和统一国家的决心。
通过建造陵墓,忽必烈、成宗和武宗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权威和威严。
陵墓的建造不仅是对自己的纪念,也是对整个蒙古帝国的象征。
它们象征着蒙古帝国的统一和稳定,也象征着蒙古帝国的繁荣和富强。
墓葬防盗有妙招儿

防盗文/宋晨光 图/亦 工一提起考古和文物,你一定会想到一件事,那就是“盗墓”。
盗墓这种可耻的行为,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自私、贪婪的盗墓贼为了得到墓中的宝贝,铤而走险挖坟掘墓,破坏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
既然有盗墓贼,就有防盗法。
古人为了防止别人盗墓也想了不少主意。
近些年流行的一些小说、影视作品把墓葬里的防盗机关说得神乎其神,但现实真是这样的吗?古人想:我要从源头上解决盗墓的问题,那就是让你根本找不到我的墓在哪儿!根据文献记载,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死后葬在了魏国都城邺城西边的山岗上。
可是,曹操墓的地面上,建筑被有计划地拆除了,既没有封土也没有植树,过了几十年、上百年,谁也说不清曹操墓到底在什么位置了。
直到2009年河南安阳曹魏大墓被发现,考古学家们才确定了曹操墓的真正位置。
元代的皇帝也给自己的陵墓做了“手脚”,什么深埋土葬、不起坟冢、葬地保密……种种方法用了个遍,以至于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元代皇帝的陵墓所在,防盗方法一:障眼法墓葬妙招儿有文化大视野36这也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未解之谜。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见过成吉思汗陵呀,难道那不是真的吗”实际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里并没有成吉思汗的遗体,只有他的衣冠等物品,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
如果盗墓贼真的闯进了墓室,里面还有其他特殊机关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真实墓葬中的机关可不像小说中写得那样玄乎,伏弩、暗箭这种所谓的“机关”在考古发掘中并没有出现过。
即使真的有这样的机关,墓室里的氧气和水分也早就把它们腐蚀掉了,这些金属制品一生锈就无法使用了。
五代时期的秦王李茂贞的夫人墓,有一道“杀伤力”极强的“防盗门”。
这座墓中有一扇砖砌的门叫端门,端门的门洞被石块砌了起来,人没有办法通行,这样不能通行的门有什么“杀伤力”呢?原来,端门的上方竟然没有设计防盗方法三:设置机关法“快跑,流沙下来啦!”你是不是在小说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实际上,制作积石积沙墓确实是墓葬中常用的防盗办法之一。
忽必烈陵元朝帝王的永恒安息之地

忽必烈陵元朝帝王的永恒安息之地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而忽必烈则是元朝的开创者兼第一位皇帝。
忽必烈陵,作为忽必烈的安息之地,至今仍然在世人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索忽必烈陵作为元朝帝王永恒安息之地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一、忽必烈陵的建设忽必烈陵位于今天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坐落在犍为山北麓。
忽必烈本人在位期间有着强烈的统一意识,他寄望于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陵墓,以确保自己的帝王尊严得到永久的保护。
因此,他在犍为山修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陵园,这就是忽必烈陵。
忽必烈陵以蒙古族和汉族建筑风格相结合,展示了元朝皇家建筑的独特魅力。
整个陵墓由一系列建筑群组成,包括有陵园、祭祀大殿、神道等。
陵园占地巨大,被围墙环绕,内部规划精细,各个建筑彼此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观。
祭祀大殿是主要的祭祀场所,供奉着忽必烈的神像和神牌,以示对他的崇敬和纪念。
二、忽必烈陵的历史意义忽必烈陵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忽必烈陵的建设标志着元朝统一全国,并奠定了忽必烈统治的基础。
陵墓的建设象征着忽必烈成为真正的皇帝,他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承认和支持,为元朝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忽必烈陵的完整保存,使得后世的人们能够了解和研究元朝的历史。
陵墓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纪念品,包括壁画、石刻、铜像等。
这些文物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元朝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了解,也对我们了解忽必烈的功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忽必烈陵成为了元朝帝王永恒安息之地的象征,树立了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这种象征不仅使忽必烈本人在世人心中具备了崇高的地位,也对后世的皇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位后来的皇帝都希望有一个崇高的陵墓,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尊严能够得到永久的保护。
三、忽必烈陵的影响忽必烈陵作为元朝帝王永恒安息之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忽必烈陵的建设推动了中央集权和统一国家的发展。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09ed76f8dd88d0d233d46a77.png)
[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元朝诸帝陵地富于传说色彩:元朝帝王都采用秘葬方式,土回填后会“万马踏平”,在地面不留任何痕迹。
传说为了记住地点,当时会在母骆驼面前宰杀小骆驼,使母骆驼对该地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母骆驼哀叫的地方即是陵墓所在地。
另有传说,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殉葬。
因此,成吉思汗陵寝究竟在何处,最终成为数百年难解的谜团。
寻找成吉思汗陵寝最近又有最新发现。
“蒙古史迹调查小组”特聘专家温玉成给本报记者发来信息:他确认成吉思汗在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去世。
温玉成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考察,他对安葬于起辇谷的成吉思汗陵寝位置已经心中有数。
但那里是海拔4100—4600米的高山和草地,需要探测30—40平方公里的地区,确认准确位置尚需时日。
网络配图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认为此说不可信,温玉成可能未曾深入研究有关成吉思汗陵寝的历史。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宝音德力根也认为温玉成的说法不可信。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也给后世留下巨大的谜团——关于他的埋葬地一直笼罩着重重迷雾。
成吉思汗陵寝先后有六盘山说、贺兰山说、鄂尔多斯说等多个“版本”。
但是,这些观点均未得到考古证实与学术界的接受。
为什么成吉思汗陵寝的确切位置会成为延续数百年的谜团?该谜团是否有望解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
据史籍记载,元代诸帝都葬于所谓的起辇谷,蒙古族人将其称之为“大禁地”。
但是距成吉思汗逝世时间较近的文献,并没有记载确切埋葬地点。
最近200多年间,共有100多支探险队寻找成吉思汗陵寝,但都“铩羽而归”。
1925—1926年,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先后两次到蒙古高原考察,试图在元代不儿罕山(今蒙古国肯特山)探寻成吉思汗的埋葬地,但没有发现。
1990—1993年,日本考古学家江上波夫与蒙古国科学院合作,采用遥感、卫星照片分析等多种手段,在克鲁伦河的起辇谷进行调查,找到了3500多座14世纪之前的古墓,并且找到了成吉思汗时期的古城遗址,但是并未发现成吉思汗陵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都有陵墓,但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任何一座陵墓,这成了皇陵历史之千古之谜。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也仅是他的衣冠冢。
-
-
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军征西夏时,路过鄂尔多斯。
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将马鞍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鞍,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语道;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
并对左右嘱咐道:“我死后可葬于此处”。
成吉思汗去世后,运送其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套上很多牛马都拽不出来。
护送灵车的将领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将其“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放在这里,并进行供奉。
-
-
-
-
直到现在,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处从未在中国任何史料中出现,元朝的真正帝陵,也从未在考古中得到准确发现。
“元朝皇陵”也许将是人类的永世之谜。
--
死后“马踏青冢”,大雨过后草掩墓-
不只是成吉思汗,由于蒙古族特殊的丧葬习俗,元朝所有皇帝的陵墓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发现。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
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
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
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
--
与世居中原的汉族不同,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他们要在广袤的大
草原上,追随着牧草的生长规律变换不同的居住地点。
在迁徙的过程中,有些人死去了,就被就地掩埋在迁徙途中,然后,部落还要继续走向下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
-
-
勇敢善战的蒙古战士常常处于征战之中,不少帝王、贵族死于南征北战途中,他们的遗体就被掩埋在战场附近,用马踏平。
-
-
为防止敌人、盗墓者打扰长眠地下的亲人,蒙古贵族们死后,其亲人要用大批马匹把地上隆起的坟冢踏平,不留任何可供觊觎的线索,随着一场大雨的来临,坟冢上的黄土重新生长出茂盛的野草。
不用多久,人们就无法再次分辨出哪里是坟,哪里是草了,这种丧葬方式叫做“马踏青冢”。
-
-
高科技勘察成陵至今仍一无所获-
据历史学家们分析,有些元朝皇帝的墓冢很可能在中国版图之外,在蒙古国境内的某些地区。
从20世纪开始,我国以及蒙古、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均曾试图寻找这些墓冢,甚至大规模使用了航空探测等高科技方法,但至今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发现了成陵等元代帝王陵墓,成吉思汗至今仍不知在哪里笑看人世间沧桑变换。
-
-
元代祭祀遗址中发现无头“皇帝”-
在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羊群庙的一处元代祭祀遗址中,曾发掘出三个元代汉白玉石人雕像。
三尊雕像精美细腻、栩栩如生,端坐在椅子上,身穿绣龙袍,脚蹬蒙古靴,腰带上系有蒙古刀、打火石等饰物,右手握酒杯于胸前,左手放置于膝盖上,手上戴镶宝石戒指,遗憾的是均没有头。
据悉,这三尊石像身份较高,很可能是元代的三位皇帝,供人们在特定日子祭祀用,其头可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砸毁的。
虽然,这三尊石像不太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雕像,可能是忽必烈以后的皇帝像,但不知这些雕像以及祭祀遗址能否给苦苦寻找元代帝陵的人们带来一丝线索。
--
古代蒙古族的丧葬习俗-
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
度,即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
-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
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实用。
特别是在蒙古人大举扩张的战争年代,丧葬仪式尤其简单。
下葬时,他们让死者坐在一顶生前用的帐幕中央,边上围着祭祀的人进行祷告,随葬的有马匹、弓箭和摆放着肉乳的桌子,最后放入土中。
目的是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上生活时,有帐幕住,有马骑,有肉乳吃。
-
-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实行汉法,也渐渐受到汉人丧葬习俗的熏染,开始用棺木入葬,但所用棺木与汉人不同。
死者入殓后,两块棺木合在一起,又成为一棵圆木,然后“以铁条钉合之”。
尽管入主中原,蒙古人入殓仍然俭朴如初,寿衣大多就是平时穿的衣服,随葬的器物也会比较少,大部分是死者生前喜好的武器,如弓箭、刀剑一类的东西。
-
-
而元朝皇族,特别是皇帝死后和一般的皇族及贵族稍有不同,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
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元朝在皇帝下葬地点上的史书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
-
记录的不完整和有意的编造使得元朝这个汉族以外的朝代越来越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加上蒙古族特有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性还有很多不为外界所了解,这就使后代很难了解历史的真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