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白鹿原民俗乡村旅游线路调研报告

白鹿原民俗乡村旅游线路调研报告
白鹿原民俗乡村旅游 线路调研报告
2
--
1 引言 3 民俗文化资源 5 市场状况分析
目录
CONTENTS
2 白鹿原概况
4 旅游资源分析
6 建议与展望
1
引言
1 引言
2
白鹿原概况
2 白鹿原概况
1
白鹿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地处秦岭北麓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
2
筑、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白鹿原的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为乡村旅游
3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民俗文化资源
3 民俗文化资源
白鹿原的民俗文化资 源十分丰富,包括
3 民俗文化资源
传统建筑
白鹿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祠堂、 庙宇、民居等,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
如剪纸、刺绣、皮影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白 鹿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节庆活动 饮食文化
白鹿原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春节、社火节、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民俗特色
白鹿原的特色美食如腊汁肉夹馍、油泼面等,深 受游客喜爱
4
旅游资源分析
4 旅游资源分析
白鹿原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
自然景观:包括山峦、溪流 、森林等,为游客提供了一 个亲近自然的场所
人文景观:除了上述民俗文 化资源外,还有许多历史遗 迹和文化景点,如古战场、 烽火台等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农业、 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白鹿原乡 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加强市场营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白 鹿原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文化资源运用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文化资源是一国或一地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其运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弘扬民族精神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文化资源的运用情况,本次调研选择调查了某市的文化资源运用情况,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该市的文化资源开发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该市的各行业、各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对文化资源运用的认知程度、运用方式和对文化资源运用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三、文化资源运用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有一定的认知,认为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

这说明在文化资源运用的认知教育方面,仍有一定的工作需要加强。

四、文化资源运用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该市的文化资源运用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教育领域。

在旅游业方面,该市以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区和民俗文化节庆等为重点,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在文化产业方面,该市积极发展了音乐、电影、出版等文化产业,不仅为经济增加了新动力,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

在教育领域方面,该市注重培养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学校的文化教育工作,培养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学生。

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资源的运用在其他行业和领域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文化资源的运用仍然过于依赖政府的支持,市场活力和社会资源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另外,虽然该市积极开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文化产业的短板,如版权保护、文创设计水平等问题。

五、文化资源运用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该市文化资源的运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其中,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被认为是运用效果最好的两个领域。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术论文,收集整理有关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的资料。

2. 实地调研,走访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古迹和民俗村落,观察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和展示情况。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三、调研结果。

1. 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重视和关注,各地都建立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机构,传统文化节日和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2.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审美情感和生活智慧,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社会和谐、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当加以传承和发展。

四、调研建议。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3.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研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延边州民俗产业调研报告

延边州民俗产业调研报告

延边州民俗产业调研报告延边州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北部,是中国最东北的地区之一。

延边州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为了充分了解延边州的民俗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本调研报告收集了相关数据和资料,并进行分析。

一、延边州民俗产业的概况延边州的民俗产业主要包括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俗旅游和民俗产品开发等方面。

延边州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哈达、锦囊、白桦皮、彩绘脸谱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二、延边州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延边州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延边州的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各具特色,如冰雪节、热巴萨民俗节、秋季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延边州的民俗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延吉市、珲春市和图们市等地,这些地区有许多景点和旅游资源,如长白山、图们江等。

三、延边州民俗产品的开发状况延边州的民俗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方面。

延边州的手工艺品包括哈达、刺绣、木雕等,这些产品制作精美,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

延边州的特色小吃有韩国辣白菜、锅包肉、延吉涮羊肉等,这些小吃口味独特,吸引了许多游客。

四、延边州民俗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延边州的民俗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延边州的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挑战,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其次,延边州的民俗旅游开发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

最后,延边州的民俗产品开发尚未充分发挥其潜力,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

五、延边州民俗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延边州的民俗产业,推动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2.加大民俗旅游的推广力度,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3.加强民俗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4.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民俗产业的发展。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江西上饶文化习俗调查报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人又有着与另一方人所不同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

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吴禁文化的交汇碰撞外地移民的迁入交融,使上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促成了“一方民俗乐一方人”。

其特点有: 第一、民俗与农村四时节气紧密联系在一起。

立春之口的教型,正日一五秧田送灯,开秧门时敬五谷神,农历八九月演“太戏”,“七月打一算,八月有戏看”,“十月十”打麻糍庆丰收,等等,都是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祈望。

在婺源,有富而不贵精“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村头设置辟邪的“石敢当”的建筑习俗。

鄱阳湖一带的渔俗丰富多彩,禁港、禁湖时不仅禁捕鱼,也禁采摘莲、藕、菱、芡等水产品。

这些古老的民俗,反映出当地渔民对生态保护的最原始愿望,这与如今建设番阳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要求不谋而合。

第二,民间故事和传说,表达了上饶人民对正义行为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信州区人民对黄氏兄弟的感恩,就有了东岳庙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十举办的上饶县石人殿庙会更是盛况空前,许多省内外的民间艺人、商人到此经商或献艺,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及民间手工艺品的原生形态:婺源谁舞俗称“鬼舞”,是一种咎神跳鬼。

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用动作来祈福和祷告。

婺源傩舞,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主题,动作粗犷而朴实。

第三,各地群众选择不同的方式,祭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神灵。

余干县农历八月祭奠朱元璋麾下的三十六位将领,就有了“八月康山祭忠臣”的习俗:都阳莲华小寺的“打目莲”庙会,高潮时达两万多人:葛仙小“开门”节,人山人海,老少同拜,足见人们对神灵保佑和安康和谐的祈求。

作为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保留着祭稻神的习俗。

第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使上饶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上广玉一带的“大棚戏”和“游春戏”,很有人气和特色。

新年正月,连连演戏,一天演到晚,演的都是连台本戏,热闹非凡。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旅游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传统以及旅游的形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热门项目。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研究,总结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将民俗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民间艺术表演到传统节庆活动,从民间手工艺品到民宿和特色美食,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通过民俗元素来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从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南方的水乡古镇、西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东北的红色文化等都成为了各地旅游的亮点。

同时,城市也开始注重复兴传统文化,在街区、商圈中设置非遗展示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体验机会。

二、特点国内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巨大,各地都有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民间手艺、传统民居等。

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商品。

另外,国内民俗旅游注重真实性和参与性。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参与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节庆,与当地居民共同过节。

这种互动体验使得民俗旅游更具吸引力。

三、存在问题国内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的加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活动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真实的文化活动变为形式主义,削弱了其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

原本传承千年的传统活动被简化、扭曲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

另外,民俗旅游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导致民俗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够大。

四、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民俗旅游,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其次,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文化报告

民俗文化报告

民俗文化报告民俗文化报告(精选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文化报告(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文化报告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表嫂茶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

“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

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

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

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

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吃新节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

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

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

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

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

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

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对不同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2.实地调研:走访不同地区的民俗村落、庙会等地,观察和了解民俗文化的实际情况。

3.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研究现状。

三、调研结果1.对于民俗文化的认知不足:大部分受访者对民俗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很多习俗和传统已经逐渐被遗忘。

2.年轻一代的关注度不高:年轻人对于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较低,更倾向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传统习俗的衰落。

3.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机制,导致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逐渐失去活力。

4.旅游开发对于民俗文化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些民俗文化的复兴,但也带来了商业化和变味的问题。

四、建议和措施1.加强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和认知,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2.加强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政策。

3.挖掘和保护民俗资源:加大对民俗村落、庙会等的保护力度,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挖掘和保护好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

4.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动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开展相关的活动和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开展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民俗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五、结论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调研,发现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存在着保护和发展的机遇。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挖掘和传承民俗资源,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目的与意义:为了了解吉林省民俗的发展状况,促进民俗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面向吉林省居民的调查。经过本次关于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问卷,不但了解到吉林居民对本土民风民俗的认知度,作为调查员,我们自身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并产生了保护民俗文化的深深的责任感。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过本次关于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问卷,不但了解到吉林居民对本土民风民俗的认知度,作为调查员,我们自身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并产生了保护民俗文化的深深的责任感。
(3)吉林居民对二人转的看法,有30%的人选择了非常喜欢,44%的人选择了比较喜欢,3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9%的人选择了不喜欢。
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二人转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前途。保护和发展吉林民俗,二人转是最好的龙头带动力
3、获得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渠道
57%的人选择报纸和杂志,这可能与报纸的普及率和杂志的流动性有关。另外还有52%的人选择电视和广播。而选择书记文献的只占9%。
(2)当下民俗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有32%的人选择“民俗旅游景点分散,季节性强,开发无序,缺乏过硬的旅游产品”,22%的人选择“部分民俗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倾向”。
而我个人则认为,城市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对民俗的冲击更大。这些数据都应该民俗工作者和普通居民的自省。保护民俗文化,特别是濒临“绝迹”的民俗是每个人的责任。面对冲击和机制障碍,我们应该找出应对措施和策略,积极备战。
1、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认识:共7项
2、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态度:共5项
3、获得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渠道:共1项
4、对整改与发展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态度:共2项
对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受试者在A、B、C、D中作出一个选择。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认识
(1)在对“能吉林省旅游特色品牌”的调查中,有58%的人选择吉林雾凇,43%的人选择长白山,而选择吉林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人比例相对较低。
在调查结果来看,人们不但把雾凇看作是吉林的特色,更把它看做是吉林旅游特色品牌。而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长白山则稍微逊于吉林雾凇。在多山的中国,这个现象是能够理解的,毕竟雾凇更具有地域特色。
4、样本文化程度(博士0.3%,本科64%,大专24%,中专3%,高中9%,初中2%,小学1%)构成(附图)
5、综合分析(附图)
第三部分 调查主要发现
以下所有内容都能够结合样本的属性进行分析如:不同的年龄、区域、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同时也能够根据其中的几项进行多元对应分析。
一、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问卷18个条目,都是关于民俗文化的陈述,分为如下4个维度:
(3)而在对吉林省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调查中,吉林居民都不是很了解,其中对“满族旗袍马褂”的认知度是最高的占53%。对其它民族比如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都停留在大众认知层次,特别是锡伯族,几乎所有的都回答“不了解”。
2、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态度
(1)在对“你对吉林省民俗文化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49%的人选择“一般”,而选择“不感兴趣”的也占了9%。
第二部分 样本总量和构成
1、样本总量(总166人,男86,女80)和样本的民族(汉104人,回7人,满13,朝12,蒙34人)分布(附图)
2、样本的年龄(20岁以下17%,20-25岁40%,30-45岁25%,45岁以上19%)构成(附图)
3、样本的收入(500以下16.7%,500-1000元25.7%1000-3000元34.3%,3000以上17.7%)构成(附图)
因此吉林民俗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面临“绝种”的危险。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上有一定难度。
(2)在对“你是否能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的调查中,35%的人能坚持大部分,30%的人选择“基本能坚持。表明居民由于种种原因对传统习俗还是能坚持的,这对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是一大优势。群体结构、社会习俗、精神信仰也是影响对民俗看法的主要因素。
活动步骤
1.查阅资料2.整理调查问卷3.整理回收意见4.完成报告提出倡议
调查具体内容
1、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认识
2、对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态度
3、获得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渠道
4、对整改与发展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态度
活动所需条件
1.出行条件2.上网查阅资料所需网费
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报告
文管一班三组
主题:民俗文化
课题题目:吉林省民俗资源及民俗文化产业现状
指导老师:
题组成员:
组长:
系科:社会科学
简要背景说明:吉林民俗文化正在遭受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流失,亟待振兴民俗文化寻找传统文化的发展出路,提出应对策略。
预期成果
经过获知调查问卷了解吉林民众对民俗文化的看法,提出对发展民俗文化的对策,并发起振兴了解吉林省民俗的发展状况,促进民俗产业健康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面向吉林省居民的调查。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形式,由我们调查员随机寻找调查对象形成的调查结果。
(2)在对“吉林民族风俗的了解”的调查中,有58%的人选择“长春国际雕塑展 净月潭冰雪旅游节 电影节”,60%的人选择“长春冰雪节 森林旅游节 国际旅游节”。而选择“藏族传统节日”和“延边寒食习俗”的均不足5%。
调查结果说明,吉林居民对规范化的节庆活动比较感兴趣,认知度也比较高。而对于少数民族的节庆认知度则比较低,作为旅游特色地,尚不能打开市场。
从数据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获取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现状知识的目的也只是消遣娱乐,而真正进行研究的则很少。
4、对整改与发展吉林省民俗资源和民俗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态度
(1)民众对阻碍民俗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看法不一,偏颇的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都对民俗产业形成一定得阻滞。因此,民俗产业的发展路径虽然并不狭隘,但路途并不平坦。这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呼吁和政策支持,还需要普通民众形成保护并促进民俗产业发展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