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移树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李东阳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东阳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
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
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
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
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
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
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①,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
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
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
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
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
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
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啙窳:zǐyŭ,疏懒。
译文: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凭着戍籍居住在京城。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孔稚珪原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
高中语文 第20课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第20课 兰亭集序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B .列座其次 游目骋怀 C .静燥不同 一口同声D .英雄辈出 贻笑大方【解析】 C 项,燥—躁,一—异;A 项,无错;B 项,座—坐;D 项,无错。
【答案】 C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解析】 A 项悟—晤;B 项趣—取;D 项无—毋。
【答案】 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坐其次. 次:等次 B .向.之所欣 向:过去 C .茂林修.竹 修:种 D .终期.于尽 期:希望 【解析】 A 项“次”应释为“旁边”。
C 项“修”应释为“高”。
D 项“期”应释为“到达”。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深藏的感情 B .映带..左右 映带:映衬,围绕 C .有感于斯文.. 斯文:文化,文雅 D .快然..自足 快然:高兴的样子【解析】 C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答案】 C5.选出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修.短随化不期修.古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或取诸.怀抱投诸.渤海之尾【解析】 B .“修短”的“修”意思为“寿命长”,“修古”的“修”意思为“研究、学习”,都是误为“修饰”。
【答案】 B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犹能不以之.兴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未尝不临.文嗟掉身临.其境【解析】 A 项“一”,第一个是动词,意为“把……看作一样”,第二个是副词,意为“一边……一边”。
李东阳巧对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东阳巧对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李东阳巧对东阳四岁能作大书。
景泰时,以神童荐。
内侍扶过殿阈,曰:“神童脚短。
”应声曰:“天子门高。
”既入谒, 命书“龙”、“凤”、“龟”、“麟”十余字。
上喜,抱置膝,赐上林珍果及内府宝镪。
时其父拜起,侍丹墀下。
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应声曰:“嫂溺叔援,权也。
”译文李东阳4岁的时候就能写大楷。
景泰的时候,被当成神童推荐(给皇上)。
(因为李东阳矮小)太监扶着他走过了皇宫的门槛。
皇帝看见了,便说:“神童的脚真短。
” 李东阳跟着说:“是皇宫的门槛高。
”便进入参见皇帝。
(皇帝)命令李东阳写“龙”、“凤”、“龟”、“麟”十多个字。
皇帝很开心,抱着(李东阳)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赐李东阳上林的珍果和宫内的钱币,那时李东阳的父亲已经站起来,在台阶下等候命令。
皇帝说:“儿子坐着,但父亲却站着,这合乎礼法吗?”李东阳回答说:“嫂子掉进河里小叔子去拉她,这是临时的办法。
”注释1.作大书:写大楷。
2.景泰:明代宗年号。
3.内侍:太监。
4.阈(yù):门槛。
5.上林:指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园林名称。
6.内府:宫内府库。
7.镪(qiǎnɡ):钱币。
8.丹墀(chí):红色的台阶。
9.嫂溺叔援:嫂子掉进河小叔子去拉她。
10.权:权宜之计;即临时的办法。
11.置:放12.荐:举荐13.既:已经14.以:因为15.谒:参见皇上16.侍:(皇上的)侍从。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学生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贻诸弟砥石命》)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3分)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4分)(方苞《孙征君传》)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李东阳《移树说》)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
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
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
(《智囊全集》节选)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梅圣俞诗集>序》)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存在问题: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2022春考上海语文卷解析(有古诗文翻译)

2022春考上海语文卷解析(有古诗文译文)(本文对2022上海春考语文卷作了详尽解析。
包括《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和《归宿终安在》的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别双温树》《傅良弼传》《十君子堂记》三篇古诗文的详尽译文、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为了更好呈现解析卷样貌,第(四)题《傅良弼传》调整到前面。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考掌握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默写并能运用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其中文学常识《过秦论》和“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
三句默写,都来自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
第一题是选要必修(上),第二题是选要必修(中),第三句是必修(上)。
默写要做到不能漏字、不要添字,不写错字,不写别字。
复习时要关注难写的字如“赢”,易写成错别字的通解字如“景”,同音字如“仁”“忧”“鹊”,还有相似字等。
当然理解性默写要看清提示语,把握要点,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曹操《短歌行》的诗句”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词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这个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戏剧性的赛车季,。
, 车手维斯塔潘最后一圈后来居上,逆袭夺冠。
①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之战充满了让人无法预料的波折②最终一次事故引发的安全车出场改写了整个结局③等来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决战④再大胆的编剧都想不出的剧情竟然成了现实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考根据语境,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这是其中的语意连贯题,做题五步骤:一.初读知大意。
初读语段,明确语段大意,把握排列时的总方向(主语一致)。
二.再读看选项。
再读各选项,先排除或确定简单的。
(十一)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宝山一模பைடு நூலகம் • 杂说(清· 周实) • 噫,天下之真能爱物者,至不惜以身殉物。试问踏 草折花者,能以身殉花草也否耶?不能以身殉花草,而 徒桎梏花草,蹂躏花草,此其人早溢乎爱之分际,而流 于纵欲矣。 • 是故善用其爱者,能保存天性而扩充之,而天下民 物,无不在胞与之中;不善用其爱者,遂狭小其天性而 戕贼之。后世战争盗窃之纷纭,畴非欲攫取天下之民物 以快己私者乎?踏草折花,其小焉者也。呜呼噫嘻! • 【注释】①周实(1885—1911),号无尽,清末著名 诗人、革命者。 ②揆(kuí ):揣度。 ③“而天下民 物”二句:宋朝张载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言 泛爱一切人与物。与:朋友。 ④畴:谁。 • 26.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 本文借事喻理(借题发挥),借踏草折花自私纵欲行为, 抨击外国入侵者与国内当权者疯狂攫取民物的强盗行径。 (3分)
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
写作意图
• 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 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 和思想。 • 意图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 • 意图针对的是作者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 境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其写作意图不可 能是无缘无故的、任意的,而是针对某现 象、问题的态度、观点、情绪、倾向。
概括写作意图的一般思路 • 通过____手法,表现____内容, 表达____情感,从而达到赞美 (认同、提倡、歌颂……)or 反对(批评、批判、驳斥;揭 露、告诫、警示……)____现 象/问题的目的。
拓展训练答案
1
1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多次呼唤人 们“来北大荒看看一望无垠的白桦林”? • 在白桦林神秘的自然境界感受强烈的生命气 息,走入地老天荒。 • 摆脱城市喧嚣,追寻自然之美。 • 接受大自然的提醒:我们在不断创造文明的 过程汇总,更好地将人为与自然一致起来,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期待人们在白桦林产生博爱的情怀,感受生 命的伟大,自然的伟大。
《枯树赋》原文及译文

《枯树赋》原文及译文《枯树赋》原文及译文《枯树赋》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诗人庾信所作的诗赋,为其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对当时的社会动乱也有所反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枯树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枯树赋》原文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枯树赋》翻译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
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
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至於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东阳《移树说》原文及译文赏析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
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
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
”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①其坎之棱,縆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
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
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其大者倍其数。
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
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
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
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注]:①陊:duò,敲掉②縆:gēng,用粗绳索缚③诎:同“屈”,屈服,这里指未录取。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辟地东邻比:近来
B.规其根围数尺规:限制
C.俾从贤士大夫游俾:使
D.作《移树说》以贻之贻:赠送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规:环绕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B.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图穷而匕首见
C.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D.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并列;A.前者句末助词,后者为兼词“于之”;B.前者表被动,后者是“出现”;
C.前者为转折连词,后者为拟声词词尾,“……的样子”。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B.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C.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D.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结合语境,根据句意去推敲。
8.下列名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种树者移树成功的经验主要是“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这样就不会伤及树根。
B.作者最后将树木成功移栽的原因归纳为“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的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C.本文在写作上采取先实后虚,先叙后议层层铺设的手法,由移树到育人,前后照应,首尾绾合,充分体现了行文思路的缜密与严谨。
D.最后作者寄望族子嘉敬能够从移树者身上领悟育人的道理,培养人才也要经过“三卧三起”循序渐进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B两项均以偏概全,不完整。
D 项颠倒了关系,族子嘉敬是属于被培植和被教育的对象。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根之罅实以虚壤。
(3分)
(2)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3分)
(3)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在树根的空隙处用松软的泥土填补。
(2)经过了一年之后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3)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他的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
解析:(1)采分点:罅:空隙或缝隙;实:填实或充实;虚壤:松土;“以虚壤”,介宾状语后置。
(2)采分点:阅:经过;岁:一年;成:成活;十九:十分之九。
(3)采分点:予:我;冀:希望;以:连词,表顺承,“来”;见:表被动。
二:
22、请依次填入方框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也(2)尔(3)焉(4)之
A(3)(4)(1)(2)B(3)(1)(4)(2)C(1)(4)(2)(3)D(4)(3)(1)(2)
23、第③段画线句,从复句关系角度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转折关系B.假设关系C并列关系D.因果关系
24.第②段详写了移树的过程,是为了阐释____________
(不超过8个字)的观点。
(2分)
25.第②段使用了很多数词,请择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3分)
___________
26.简述本文与《师说》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3分)
参考答案
22.(2分)B
23.(3分)B
24.(2分)治之有道,行之有序(超过字数扣1分)
25.(3分)数词运用较多的是第2段。
有的是实数,如“曳以两牛,翼以十夫”;有的是概数,如“三卧三起、成者十九”。
(1分)实数表述准确,概数具体可感。
(1分)这些数词的使用,均有助于说明“移树”的经过,为下文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分)
26.(3分)相同点:均为奖掖后学的临别赠言;同属议论文文体。
不同点:《移树说》采用了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行文灵活、自然;《师说》是典型的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论证,逻辑清晰、缜密。
(意思对即可;异同各1分,文字1分)
【参考译文】
我家的城西旧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种树。
近来在东邻开垦荒地,有一百多棵桧柏,大的有两手合围那么粗,高约二三丈,我为它们长在不相称的地方而可惜。
有一个种树人对我说:“我能够替您移植。
”
我说:“你真能够做得到么?”他请求试试看,我答应了他。
我曾经去观察过。
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
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脚而止。
用绳绕着树根,就像系碇那样,但它的重量虽千人也拿不动,便敲掉树坑的边角,将绳子缚住树腰部平放下来,树根的缝道里用松软的泥土充实。
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高升,朝南放时也是这样。
三次放下三次抬起,树便高出了土坑。
又用木头搭成床棚横载其上,用两头牛来拖,十个壮汉相帮。
更粗重的树便使用双倍的力量。
走了几百步,在墓后种成三行。
过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于是又移运余树,种在左右两边以及墓门。
再过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
从此枝干相接,行列分布,气象庄严与前大异,和古墓完全一样。
由于周围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离树;原来的土深厚,所以元气足:顺着空隙徐徐拔起,所以出土后无所损伤。
在旦夕之间成功完成这一举措,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的情形,看来他是因为平日已积累了移树的经验,而在实践时又很有条理的缘故罢。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人材、教化风俗的人,如果都能顺着规律而治理,那么,不是很快就能够使有识之士前来归附吗?族孙嘉敬因应乡贡考试而至京城,我爱其气质很接近道义,便留他住下,和他探讨学业议论道理,并指引他前进的目标,让他随从有德才的文士们交流,从而有所效法而得到锻炼,学校新的东西,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过了三年,他的志向学业都有进步,还是不被主考的试官录取,于是打算回乡省亲。
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
因此写这篇论说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