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效果评估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效果评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多样化,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辅助化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
一、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介绍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之前,通过化疗药物来缩小肿瘤的体积,减少转移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和疗效。
该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切除的范围,降低乳房切除及外科手术的风险,同时在术前明确种植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此外,新辅助化疗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药物针对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多种不同种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常用于减少肿瘤体积,抑制癌细胞增殖。
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等则通过针对癌细胞上的特定靶点,阻断其生长和扩散。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曲莫司汀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三、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协同作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局部控制效果。
化疗药物可以预处理乳腺癌细胞和微转移灶,减少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成功率。
此外,新辅助化疗还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术前分期,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
四、乳腺癌的手术效果评估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乳腺切除术、乳房保留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
通过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提供更详细的病理学信息。
手术后,医生可以对术中病理学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手术后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也是评估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五、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效果评估方法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放射学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化疗反应评估和术后远期随访等。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价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外,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进行探讨。
一、新辅助治疗方法1. 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是指在手术前施行的化疗,其目的是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肿瘤的体积,减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
术前化疗的常用方案包括AC(阿霉素+环磷酰胺)和TC(度他雄胺+环磷酰胺)等。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进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拉帕替尼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免疫治疗一般包括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类抗IL-2受体抗体等。
二、疗效评价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病理学完全缓解是指经过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在组织学上完全消失的情况。
pCR是判断治疗效果最直接、最可靠的标准。
2. 临床病理学缓解(cPR)临床病理学缓解是指乳腺肿瘤在新辅助治疗后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上缓解的情况。
cPR常用于评估乳腺癌治疗后的整体疗效。
3. 存活率存活率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等。
4. 术后复发率术后复发率是指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肿瘤再次复发的几率。
术后复发率的降低可以认为是治疗效果良好的体现。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术前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而疗效评价主要通过病理学完全缓解、临床病理学缓解、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这些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癌新辅助化疗ppt课件

• 经济问题 • 患者的理解程度 • 患者的耐心
31
预期:除Ⅲ期患者应常规予以新 辅助化疗外.对有任何复发转移 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采用 术前化疗有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 疗效。
32
Thanks!
33
多数文献认为术前化疗3-4个周期是 比较有效和合理的
22
• • • •
经济问题 医患双方的急躁情绪 盲目追逐潮流 ……
许多人认为 凡是在术前 进行了化疗 就被视为开 展了新辅助 化疗,甚至只 给了一次药
23
这种状况有其社会因素, 但也 与目前新辅助化疗缺乏某种标 准有关
如何规范化尚待商榷
24
2.疗效问题
13
炎性乳癌( IBC )病例采用新辅助 化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由原来的低 于10%(单用局部治疗)而提高到40%。
14
新近报道,采用剂量和时间强化新 辅助化疗治疗的LABC(包括炎性乳 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76%。
15
2 .缩小肿块,降低肿瘤分期,
增加可手术率
经 3-4 个周期的联合化疗后,有 60 % -80 % 的乳腺癌肿块可缩小 50 %以上。其效果显 著,可以以临床无远处转移的炎性乳腺癌 (IBC)的疗效为例。
• 目前,达成共识的是新辅助化疗对 LABC(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肯定的疗 效,采用常规法治疗3—4周期,有效率 60%一80%。 • 但对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说法不一。
25
• 在迄今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影响较 大的是BSABP B18,入组病例为1523例 可手术乳腺癌,随访5年,术前化疗组患 者总生存率并不优于术后化疗组。 • 但术前化疗组中原发肿瘤对化疗反应好 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
26
• 但该研究包含了T1-3N0-2病例入选该试验, 即其中相当数量患者属于单纯采用根治 性手术等局部疗法即可治愈,不需全身 治疗的早期和较早期病例。 • 而可手术乳腺癌术前化疗的对象应是那 些已有周身微小转移或有复发、转移高 危因素的病例。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简介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之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的系统性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病理分期、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受到抑制,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减少复发风险。
随着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
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醇类、多柔比星类、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DNA合成、干扰微管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受化疗药物作用后,出现对药物的抵抗现象,导致化疗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异等。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机制和靶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寻找新的耐药靶点,如开发针对耐药性肿瘤的新药物;二是研究耐药性肿瘤的基因表达谱,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三是探索联合用药策略,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四是研究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1.1 定义和作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针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前,使用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评估患者预后等目的。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药性,即化疗药物无法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word版)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摘要】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在乳腺癌术前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能够缩小肿瘤范围、提升手术保乳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些来得到广泛研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常用方案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环磷酰胺联合化疗(CMF、CAF、CEF、AC),曲妥珠单抗单用或联用蒽环、紫杉类,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表阿霉素。
不同方案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都不同,对于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其适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
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联用曲妥珠单抗会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药物方案有对传统化疗方案的借鉴,也有自身的创新。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蒽环类紫杉类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Abstract】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hemical drug treatment that is used before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which can reduce the scope of the tumor,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common scheme include: anthracycline with paclitaxel, CMF、CAF、CEF、AC, trastuzumab used independently or with anthracycline and paclitaxel, rh—Endostatin with paclitaxel and epirubicin。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与效果分析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与效果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新辅助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新辅助治疗指在手术前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手术情况以及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进行介绍,并分析其效果。
一、化疗新辅助治疗方案化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新辅助治疗中,化疗被用于在手术前减小肿瘤尺寸,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同时,化疗还能够清除肿瘤细胞,在手术后减低复发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根据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病理特征来制定,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
同时,靶向治疗也被结合到化疗中,如使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曲妥珠单抗。
这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案在治疗乳腺癌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内分泌治疗新辅助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乳腺癌中,约70%的病例属于激素受体阳性,这意味着肿瘤细胞对雌激素或孕激素具有依赖性。
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或阻断雌激素或孕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
内分泌治疗常使用的药物包括七氟酮、环丙烯酸铂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三、靶向治疗新辅助治疗方案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的治疗方法。
目前,HER2阳性乳腺癌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关键亚型。
HER2是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过表达HER2受体的乳腺癌患者在预后上通常具有较差的情况。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这些药物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受体,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策略。
四、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效果分析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若干问题

伐单抗可使患 者 的无 进展 生存 期得到 改
善。 新 辅 助 化 疗 进 展
乳腺 癌 的新 辅 助 化 疗疗 效 确 切 , 并 已
多西他赛运用 : 多西他赛是属于紫杉
类的化疗 药 物 , 可 与 游离 的微 管 蛋 白结
成 为乳腺 癌综合 治疗 中非 常重要 的一 部 分。新辅 助化疗改 变了治疗 的时间表 , 是 否 能提高 乳腺 癌 的 治愈 率 , 目前 尚无定 论 。国外报道 新辅 助化疗 效果 总有 效率 6 0 % ~1 0 0 %, 多数认为有效 率 8 0 % 以 上 。新辅助 化疗 在对 L A B C的 术后 转移 问题上 , 有其积 极 的意义 。另外 , 乳 腺癌 新 辅 助治 疗 的 另 一 主 要 临 床 目 的是 增 加
期的 G 1期细 胞 和 D N A合成 活跃 期 的 S 期 细胞减 少 , 使细 胞 阻滞于 G 2 / M期, 阻
eH l NE sE c0 M uN{ TY 00CT0RS
乳腺癌新辅 助化疗 的若 干问题
马溪 近 陈德滇 ( 通 讯作 者 ) 张 季
率均优 于 F A C方 案 , E R、 P R双 阴性 的患 者不管使用 T A C方案或是 F A C均有较高 的临床缓解 率 , 进一步提示激 素受体 阴性 的肿瘤 细胞 分化 差 , 增殖 能力 强 , 对化 疗 药 物较 敏感 … 。有报 道发 现 H E R一2阴 性患者如果 在新辅 助化 疗 蒽环类 药物 的 基础上加人 多西 紫杉 醇可 以提 高临床 缓 解率 。不 良反 应方 面 , T A C和 F A C方 案 新辅助化疗 引起 的不 良中, T A C方案 的Ⅲ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TNM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影响的研究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TNM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影响的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评估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TNM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之前,采用化学药物等手段对肿瘤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病灶或减轻病情,促进手术成功的一种治疗方法。
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减小术后肿瘤再度复发的风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蔓延,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一般来说,TNM分级是乳腺癌治疗方案设计的重要基础,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更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
通过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以明显地提高前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一些较大的肿瘤的体积,从而使得肿瘤切除的难度变小,术后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此外,在乳腺癌的术后治疗中,新辅助化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术后的化疗可以清除术后残留的局部病灶,并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再发。
由此,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术后期的治疗中,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远期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乳腺癌TNM分期和术后治疗方案设计也是治疗的重要基础,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控制病情
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今后的乳腺癌治疗中,应该更加重视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并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完善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ABP报导,细针穿刺活性在肿瘤诊断方面 的假阳性率为0.3%,由此导致不必要化疗 比率为2%,建议最好行空心针穿刺活检。
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细 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乳腺癌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 转移的定量评估
直径的乘积减少超过50%。 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减少低于50%,或增加低于25%。 疾病进展(PD):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直径的乘积增加超过25%。
远处转移的评估
新辅助化疗时针对非转移性肿瘤而进行的, 因此在NAC前,必须排除可观察到的肿瘤远 处转移。
化疗前常规进行,肺、肝脏和全身骨骼的 影像学检查,以除外肿瘤的远处转移。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讨论内容
新辅助化疗的含义 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新辅助化疗对象的优先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使用证据 新辅助化疗的优缺点 新辅助化疗的化疗前准备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和疗程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 新辅助化疗对肿瘤ER、PR的影响
新身 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又称 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控制转移灶的生长也是 通过间接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NAC 的使用依据
降低肿瘤分期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使原不能手
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能手术切除。 临床上常见乳腺癌肿瘤缩小,局部区域性
病灶控制,有的较小肿瘤甚至可获得选用 保留乳腺型手术的机会
NAC的优缺点
优点
提供尽可能早的系统性治疗,使肿瘤远处 微转移灶得到更早更有效治疗。
蒽环类药物无效的LABC,多西紫杉醇仍有 超过40%的有效率
临床研究报道,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药 物方案,其肿瘤总体缓解率达40-94%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联合或序贯用Taxanes 可明显提高新辅助化疗后病理CR和保乳手 术的成功率。
NSABPB实验,AC方案4周期后序贯T 4周期 组CCR和病理pCR分别为63.6%和26.1%
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 师的重视,但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统一方 案。
目前应用较多NAC方案主要是包含蒽环类药 物的联合化疗方案。
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 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CAF类似的效率, 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
在2004年ASCO会议上,Smith等报道了对 HER-2阳性可手术乳腺癌在采用Paclitaxel4周 期序贯CEF 4周期新辅助化疗的同时并用 Herceptin,与对照组比更能显著提高pCR (分别为67%和25%)
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得到降解,原本不 能手术的肿瘤得以进行根治手术,原本不 能保乳的肿瘤得以行保乳根治术。
提供宝贵的体内肿瘤化疗敏感性的信息, 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抑制术中肿瘤细胞的转移活性和术后微转 移肿瘤细胞的快速增长。
可使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完整的肿瘤血管到 达肿瘤的内部,避免手术后肿瘤血管床破 坏而降低肿瘤租住中化疗药物浓度,从而 提高化疗效果。
NAC 的使用依据
肿瘤休眠 原发乳腺癌肿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
甚至几年内保持无临床症状而不被发现, 这种休眠肿瘤之所以不生长,是由于肿瘤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取得了平衡。 有资料表明当肿瘤的增殖被同等速度的死 亡所平衡时,转移灶就处于休眠状态
NAC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使癌细胞凋亡/增殖比率上升。
新辅助化疗适应症
NAC 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 癌,其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直径>3cm) 的可手术乳腺癌。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他 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 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新辅助化疗的对象优先选择
原发肿瘤大小,以小的较大的为好。 肿瘤分级,以高的比低的为好。 多药耐药表型,以低的比高的为好。 雌激素受体表达,阴性的比阳性的好。 Her-2/neu表达,对阿霉素的依懒性高的 比
Aberdee实验CVAP 4周期后序贯4周期 Docetaxel临床有效率94% pCR 34%,3年生 存率97%,无病生存率90%
低的好,对米托蒽醌的依懒性低比高的好。
NAC 的使用依据
提出微转移灶和卫星灶不稳态概念
现已公认乳腺癌不仅是一个局部病灶而更是 一个全身性疾病,很多所谓早期乳腺癌病灶 有些已伴有远处或全真转移灶 临床确诊患者有5%-15%有远处转移,当肿 瘤直径为2-3cm时,具有腋窝淋巴肿大潜在危 险性大于60%,而远处微转移的风险性超过 50% 。最终导致失败的远处转移,潜在患者体内 的微笑转移灶,往往成为致死的隐患。
NAC 使肿瘤原发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致对乳腺癌手术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 因素的分析造成困难。
NAC 前乳房肿块活检的假阳性结果造成必 要的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
NAC 的化疗前准备
全身性个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新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 血液系统,造血功能的检查
明确乳腺癌病理学诊断
意义:有利于化疗前对乳腺癌进行准确分 期,有助于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缓 解情况。原发病灶属于可测量病灶,可通 过体格检查,超声波,钼靶检查、CT及MRI 等方法进行双径测量。
区域淋巴结属于可评估病灶,主要靠临床 体检进行评估,结合影像学诊断技术。
肿瘤缓解标准
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最大径及其垂
通过观察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性来 预测乳腺癌的长期生存率,为乳腺癌提供 新的有效的预后指标。
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无 瘤生存率,尤其是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
提供一个良好的化疗药物疗效评价的生物
缺点
约20%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 NAC 将延误其局部治疗的时机。
由于NAC 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导致无 法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