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比阻的测定

合集下载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全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全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污泥比阻测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整理:
注:V1为计量筒内滤液量(ml);
V=V1-V0为滤液量(ml);
V0为污泥静沉时的滤液量(ml);
2..测定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
实验真空度:
加混凝剂量:
原污泥干重G=原污泥浓度C0=
泥饼浓度C b=
加混凝剂污泥的干重:G1= G2= G3= 污泥浓度C1= C2=
泥饼浓度C b1= C b2= C b3=
3.根据泥饼和污泥浓度求出ω(计算过程)
4..以t/V为纵坐标,以V为横坐标作图,求b
5.计算实验条件下的比阻.(计算过程)
(1)原污泥的比阻γ=
(2)加不同剂量混凝剂污泥的比阻γ:
6.以r为纵坐标,混凝剂投加量为横坐标作图,求最佳投药量。

六.实验结果讨论
1.比阻的大小与污泥的固体浓度是否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2.活性污泥在真空过滤时,能否讲真空度越大泥饼的固体浓度越大?为什么?3.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议论。

SRF测定步骤

SRF测定步骤

污泥比阻SRF 测定方法与步骤:1)仪器:布氏漏斗,直径100mm ;量筒100ml ;μm、100mm 微孔滤膜;抽滤瓶和真空泵;真空表2)步骤①. 将滤膜平铺于布氏漏斗中,用蒸馏水微润滤膜,使其紧贴周底;②. 开启真空泵,控制抽滤压力为,向漏斗中加入100ml 污泥,达到压力后,开始计时,记录0,10,20,30,40,50,60,120,180,300,600s 时的滤液体积【最终抽滤时间为没有水分滤出、泥饼出现龟裂或真空破坏所用时间】; ③. 抽滤20min 后停止,测定漏斗中污泥含水率。

其中污泥含水率在TS 测定过程中进行测定;泥饼含水率测定方法:取烘干后蒸发皿一只,称得质量为m1,向其中加入若干抽滤后污泥(10-20g ),称得蒸发皿和污泥总质量为m2,之后将蒸发皿放置在100℃水浴锅上加热至蒸干,放入烘箱中烘干30-60min 后放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其质量m3,则泥饼含水率为m3−m1m2−m1*100%。

3)计算公式和步骤SRF =2mm 2m m m其中:P 为压强降,P=*104Pa=*104*m 2=*105kg/m 2A 为过滤面积,即布氏漏斗面积,A=*=μ为液体粘度,常以相同温度下水的粘度进行计算,单位为N*s*m -2或kg*m*s -2* s*m -2=kg/(m*s )b 为斜率,以抽滤时间t i (s )与其对应的滤液体积v i (m 3)之比m m m m ⁄为纵坐标,以v i 为横坐标绘制曲线,所得斜率即为b ,单位为s/m 6;C 为泥饼含水率,C =1100−m mm m −100−m m m m ,其中C i 为l00g 污泥中的干污泥量,C f 为100g 滤饼中的干污泥量,单位为kg/m 3。

例如污泥含水率为%,泥饼含水率为80%,则C =1100−2.32.3−100−2020=26 kg/m 3。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2. 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

3. 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泥凝剂投加量。

二、实验原理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其物理意义为:单位质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

污泥比阻的大小反映了污泥的过滤性能,比阻愈大,过滤性能愈差。

过滤过程中,滤液体积V(mL)、推动力p(过滤时的压强降,g/cm²)、过滤面积F(cm²)和过滤时间t(s)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与过滤阻力R(cms²/mL)和滤液黏度[γ/(cms)]成反比。

过滤阻力包括滤渣阻力Rz和过滤隔层阻力Rg,其中Rz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过滤速度则减少。

为简化计算,实验中忽略Rg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关系式:\[ \frac{V}{Ft} = \frac{1}{R} = \frac{C'}{C} \]其中,C'为获得单位体积滤液所需的滤渣体积,C为污泥的干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性质的污泥、混凝剂、滤纸、布氏漏斗、天平、量筒、计时器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布氏漏斗、电子天平、计时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污泥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混凝剂,搅拌均匀。

2. 将搅拌均匀的污泥样品倒入布氏漏斗中,启动计时器,记录过滤时间。

3. 测量过滤后滤液的体积,计算污泥的比阻。

4. 重复实验步骤,选择最佳混凝剂和泥凝剂投加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污泥的比阻比较: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性质的污泥比阻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污泥的过滤性能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2. 混凝剂选择:根据实验结果,选取对污泥比阻影响较大的混凝剂,进一步研究其最佳投加量。

3. 泥凝剂投加量对污泥比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泥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污泥比阻逐渐减小,说明泥凝剂可以有效改善污泥的过滤性能。

污泥过滤脱水性能实验

污泥过滤脱水性能实验
6.加入100ml需实验的污泥于布氏漏斗中,开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压力至实验压力;达到此压力 后,开始起动秒表,并记下开始时计量管内的滤液V0。 7.间隔一定时间(开始过滤时可每隔10或15秒, 滤速减慢后可隔30或60秒)记下计量管内相应的滤 液量。 8.一直过滤至真空破坏,如真空长时间不破坏,则过滤20分钟后即可停止。 9.关闭阀门取下滤饼放入称量瓶内烘干称重。 10.称重后的滤饼于105℃的烘柜内烘干称重。 11.计算出滤饼的含水比,求出单位体积滤液的固体量C; 12.另取加Al2(SO4)3混凝剂的污泥(每组的加量与FeCl3相同)及不加混凝剂的污泥,按实验步骤 2~11分别进行实验。如图2-1
9.
与“过滤设置”弹出窗口同时出现一个“显示过滤参数”按钮,按下按钮弹出“过 滤参数”窗口;
10. “过滤参数”窗口包括布氏漏斗中滤纸的“过滤面积 cm2”,根据污泥含水率换算 获得的“污泥浓度(g/L)”,“滤饼含水率%”和“滤饼的固体浓度 Cd(g/L)”, 以及 “单位体积滤液取得的滤饼干重 C(g/ml)”和当前温度下的“滤液黏度”; 11. 连接吸滤瓶的真空阀总阀,总阀开关用来隔断 4 套装置的吸滤压力,以便实行同步 计时; 12. “计时秒表”,大表为秒表,内部数字为分钟; 13. 三个控制按钮,分别用于开始和停止“计时”,“暂停”和“复位”操作; 14. 为了提高虚拟仪器的工作效率,仿真操作时使用“加速”调节旋钮加快时间进程; 15. 每点击一次“纪录”按钮便在“纪录表”中留下一组数据纪录; 16. “数据纪录表”,记载点击“纪录”按钮的时间和每套计量筒中滤出液的实时数据; 17. 操作结束后按下“stop”键返回。
V
PAt R
(2-1)
过滤阻力 R(m/m2) 过滤阻力包括滤渣阻力 Rc 和过滤隔层阻力 Rm 两个组成部分, R=Rc+Rm (2-2)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全(共10篇)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全(共10篇)

污泥比阻实验报告全(共10篇)污泥比阻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污泥比阻测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装置与设备: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整理:注:V1为计量筒内滤液量(ml);V=V1-V0为滤液量(ml);V0为污泥静沉时的滤液量(ml);2..测定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实验真空度:加混凝剂量:原污泥干重G=原污泥浓度C0= 泥饼浓度Cb=加混凝剂污泥的干重:G1= G2= G3= 污泥浓度C1=C2=泥饼浓度Cb1= Cb2= Cb3= 3.根据泥饼和污泥浓度求出ω(计算过程)4..以t/V为纵坐标,以V为横坐标作图,求b5.计算实验条件下的比阻.(计算过程)(1)原污泥的比阻γ=(2)加不同剂量混凝剂污泥的比阻γ:6.以r为纵坐标,混凝剂投加量为横坐标作图,求最佳投药量。

六.实验结果讨论1.比阻的大小与污泥的固体浓度是否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2.活性污泥在真空过滤时,能否讲真空度越大泥饼的固体浓度越大?为什么?3.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加以议论。

篇二:污泥比阻设计实验报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混凝剂(硫酸铝)与污泥反应时间的不同对污泥比阻的影响_指导教师_董春欣__姓名____孙镜伟_学号__12310113___专业___环境工程__班级_环工1201____摘要:根据长期实验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对污泥比阻实验中几个参数的确定和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办法,为比阻实验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帮助。

混凝剂种类繁多,如何根据水处理厂工艺条件、原水水质情况和处理后水质目标选用合适的混凝药剂,是十分重要的污泥比阻作为反映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参数,是水厂生产废水调质及脱水工艺的重要控制指标.指出了常规污泥比阻抽滤测定方法中存在的测定指标多、操作复杂、测定历时长等问题.针对自来水厂生产废水的水质特点,根据污泥比阻的测定理论。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syy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syy

《环工综合实验(2)》(污泥比阻测定实验)实验报告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工0902姓名杨可指导教师余阳成绩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二年五月实验题目污泥比阻测定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2136 实验时间2012年 5 月18 日13:00时~ 16:20 时实验环境温度:25.4℃湿度: 39% 同组人数7人本实验报告由我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承诺人签名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2)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

本实验系统由二个相同的单元组成,因此,可以同时对二个污泥样品进行污泥比阻的测定。

这样,可以让二个学生实验小组同时开展实验,或者对同一个样品进行平行试验,具有非常好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由水力循环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将真空缓冲瓶抽成基本真空状态。

通过调节闸阀的开启大小来控制抽滤筒中的负压值。

将一定体积的待测污泥放入置有滤纸的布氏漏斗中,在真空值基本恒定于某一值的条件下,测定该污泥在不同时间内水份的滤过量以及测定该污泥的其他物理参数来求出该污泥的比阻值。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一)实验装置:污泥比阻测定装置的基本工艺流程图1.真空泵2.吸滤瓶3.真空调节阀4.真空表5.布式漏斗6.吸滤瓶:以容积(mL)表示7.过滤管:直径*管长(mm),磨口的以容积表示 8.秒表、滤纸 9.烘箱(二)试剂FeCl 3、A12(SO 4)3三、实验原理(一)污泥比阻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

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合剂后)的过滤性能。

污泥比阻愈大,过滤性能愈差。

(二)计算原理过滤时滤液体积V (mL )与推动力p (过滤时的压强降,g/cm 2),过滤面积F (cm 2),过滤时间t (s )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 (cm*s 2/mL ),滤液黏度μ[g/(cm*s)]成正比。

污泥比阻

污泥比阻

污泥浓缩实验一、实验目的污泥比阻(或称比阻抗)是表示污泥脱水性能的综合性指标。

污泥比阻越大,脱水性能越差,反之脱水性能越好。

污泥比阻是单位过滤面积上,单位干重滤饼所具有的阻力,在数值上等于粘滞度为1时,滤液通过单位的泥饼产生单位滤液流率所需要的压差。

在污泥中加入混凝剂、助滤剂等化学药剂,可使比阻降低,脱水性能改善。

希望通过实验达到下述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比阻的概念,并掌握测定污泥比阻的实验方法;2、掌握用布氏漏斗实验选择混凝剂;3、掌握确定投加混凝剂数量的方法。

4、通过比阻测定评价污泥脱水性能二、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实验装置的组成:1、真空泵1台2、计量筒3个3、抽气接管3套4、布氏漏斗3个5、吸滤筒1个6、真空表1只7、实验台架1套8、连接管道、电源开关等1套整体外形尺寸:1000mm×400mm×1300mm每次测定污泥用量50—100ml,真空压力35.5——70.9 kpa,测定时间20—40min。

吸滤筒尺寸:直径×高度=Φ150mm×250mm污泥比阻测定装置示意图测定污泥比阻的实验装置见所附示意图。

污泥脱水是依靠过滤介质(多孔性物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使水分强制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达到脱水的目的。

本实验是用抽真空的方法造成压力差,并用调节阀调节压力,使整个实验过程压力差恒定。

过滤开始时滤液只需克服过滤介质的阻力,当滤饼逐步形成后,滤液还需克服滤饼本身的阻力。

滤饼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可压缩性滤饼,如沉砂,初沉池污泥和其它无机污泥;另一类为可压缩性滤饼,如活性污泥,在压力的作用下,污泥会变形。

三、实验步骤1、测定污泥的含水率,求出其固体浓度C 02、配制FeCl 3(10g/L )混凝剂或聚丙烯酰胺(0.3%)絮凝剂。

3、调节污泥(每组加一种混凝剂),采用FeCl 3混凝剂时加量分别为干污泥质量的0(不加混凝剂)、2%、4%、6%、8%、10%;采用聚丙烯酰胺时,投加量分别为干污泥质量的0、0.1%、0.2%、0.5%4、 再布氏漏斗上(直径65~80mm )放置滤纸,用水润湿,贴紧周边。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课件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课件

硫酸铵
03
04
硫酸钾
硫酸钠
05
06
硫酸镁
实验试剂
硫酸钡
硫酸铵
硫酸钾
01
02
03
硫酸钠
硫酸镁
硫酸钡
04
05
06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在实验前确保所有仪器 和试剂都已准备好,并 按照要求进行预处理。
02
在实验过程中,要佩戴 好手套和口罩,以防止 化学试剂对皮肤和呼吸 道的刺激。
03
在使用离心机时,要确 保其稳定放置,并注意 安全操作规程。
开始实验
开启计时器,同时将清水倒入 比阻计中,使水缓慢通过污泥 层。
准备实验器材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比阻计、滤 纸、漏斗等器材,确保其清洁 干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样品
将处理后的污泥浆倒入比阻计 中,加入量约为滤纸高度的 2/3。
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 压力差和流量值,直至实验结 束。
数据记录与处理
01
02
缺点
改进方向
优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设备的精度 和稳定性,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培训 。
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提 高实验精度。
THANK YOU
减小误差的方法
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和方法,如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规 范操作流程等。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总结
实验原理
通过测定污泥的比阻,评 估污泥的脱水性能,为后 续处理提供依据。
实验步骤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实验操 作,包括样品采集、实验 设备准备、实验过程及数 据记录等。
实验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污泥 比阻的数值,评估污泥的 脱水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比阻的测定实验
1 .实验原理
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

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合剂后)的过滤性能。

污泥比阻愈大,过滤性能愈差。

▲过滤时滤液体积V (mL )与推动力p (过滤时的压强降,g/cm 2),过滤面积F (cm 2),过滤时间t (s )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 (cm*s 2/mL ),滤液黏度μ[g/(cm*s)]成正比。

)(m L R pFt
V μ=
定压下过滤,t /V 与V 成直线关系,其斜率为
2
2
pF C μα=
C b
K C b =
需要在实验条件下求出b 及C 。

b 的求法。

可在定压下(真空度保持不变)通过测定一系列的t ~V 数据,用图解法求斜率
C 的求法。

根据所设定义
滤液)
滤饼干重/mL ()(0g Q C Q Q C y
d
y -=
(6-7)
式中 Q 0——污泥量,mL ;
Q y ——滤液量,mL ; C d ——滤饼固体浓度,g/mL 。

根据液体平衡Q 0=Q y +Q d 根据固体平衡Q 0C 0=Q y C y +Q d C d 式中 C o ——污泥固体浓度,g /mL ; C y ——污泥固体浓度,g /mL ; Q d ——污泥固体滤饼量,mL 。

可得 d y d y C C C C Q Q --=
)
(00
代入式(6-7),化简后得
滤液)
率饼干重/mL ()(0g Q C Q Q C y
d
y -=
(6-8)
上述求C 值的方法,必须测量滤饼的厚度方可求得,但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滤饼厚度是很困难的且不易量准,故改用测滤饼含水比
滤液)
滤饼干重/mL
g
式中C i——l00g污泥中的干污泥量;
C f——100g滤饼中的干污泥量。

2.实验操作
(1) 测定污泥的含水率,求出其固定浓度C0。

(2) 配制CaO(10g/L)和PAC(10g/L)混凝剂。

(3) 用CaO调节污泥(每组加一种混凝剂),加量分别为干污泥质量的0%(不加混凝剂),2%,4%,6%,8%,10%。

(4) 在布氏漏斗上(直径65~80mm)放置滤纸,用水润湿,贴紧周底。

(5) 开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压力,大约比实验压力小1/3[实验时真空压力采用266mmHg(35.46kPa)或532mmHg(70.93kPa)]关掉真空泵。

(6) 加入l00mL需实验的污泥于布氏漏斗中,开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压力至实验压力;达到此压力后,开始起动秒表,并记下开动时计量管内的滤液V0。

(7) 每隔一定时间(开始过滤时可每隔10 s或15s,滤速减慢后可隔30 s或60s)记下计量管内相应的滤液量。

(8) 一直过滤至真空破坏,如真空长时间不破坏,则过滤20min后即可停止。

(9) 关闭阀门取下滤饼放人称量瓶内称量。

(10) 称量后的滤饼干105℃的烘箱内烘干称量。

(11) 计算出滤饼的含水比,求出单位体积滤液的固体量C0。

(12) 量取PAC混凝剂的污泥(每组的加量与CaO量相同)及不加混凝剂的污泥,按实验步骤(2)~(11) 分别进行实验。

3.记录数据
原污泥的含水率及固体浓度C0
不加混凝剂的滤饼的含水率
加混凝剂滤饼的含水率
实验真空度/mmHg
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并计算。

实验所得数据
(3) 以t/V为纵坐标,V为横坐标作图,求b。

(4) 根据原污泥的含水率及滤饼的含水率求出C。

(5) 列表计算比阻值α(表6-2比阻值计算表)。

(6) 以比阻为纵坐标,混凝剂投加量为横坐标,作图求出最佳投加量。

注:没有专门仪器,无法测出滤液黏度μ;滤液也无法准确算出。

只能将C
b
K C b pF =∙
=
α2
2中的K 当作固定值,通过估算过滤时间与比阻的值进行判断,不能准确算出数值。

赵亮
2009年3月1日
调节池水量改善报告
方案一:
概述: 水泵从一次处理水池(P-105)将水抽出经管道进入二次pH调节池,在靠近管道末端阀门一侧增加一条管道直接进入格栅,同时在格栅上方的管道上加设一个阀门,用于调节进入格栅的流量。

优点:调节氧化池流量,减少溢流;调节P-101用水量,增加COD处理能力。

材料:DN25、钢管(2根)90。

弯头(1个)、阀门(1个)。

方案二
概述:疏通氧化池C底部排水阀门及管道。

调节阀门,控制排水流量,以致调节P-101水量变化。

优点:可节省大量材料,易操作。

缺点:氧化池液位不易控制。

赵亮
2009年3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