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毕业论文汇总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食品专业论文范文1现代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培育职业力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的定位要紧扣这一宗旨,树立“以同学为本、培育同学职业力量”的教学理念,着重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思维力量,兼顾同学职业素养、团队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2]。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主要阐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同学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把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成果;寓综合职业力量与全面素养的培育于教学之中,培育同学科学思维的力量、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学问解释、分析和动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力量。
2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体系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科学系食品类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食品养分与检测3个专业。
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食品、药品、酶制剂生产企业等的生产岗位、质量管理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向同学传授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等生命科学内容。
食品加工专业则侧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大分子物质代谢等内容,其中物质代谢是讲解的重点。
食品养分与检测专业重点在于对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对被测物的定性、定量及分别、提纯,包括对一些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的使用。
3课程设计3.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是培育方案的详细表现形式,食品科学系每学年对食品类各专业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进行调研,准时对食品类专业进行论证、调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体系、范围、进度、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体系等。
在制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时,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进展需求为宗旨,结合现代生命科学进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同学职业力量与职业养成教育。
食品毕业论文

食品毕业论文食品科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加工、贮藏、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和口感,同时也提高了食品的保存期限。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包括热处理、冷加工、发酵、干燥、腌制等。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能改善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热处理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杀死或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热处理的方式有多种,如煮沸、蒸煮、烘烤、油炸等。
每种热处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式对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冷加工技术则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食品加工方法,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常见的冷加工技术包括冷冻、冷藏、真空包装等。
这些技术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同时,也减少了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损失。
发酵是食品加工中一种古老的技术,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改变食品的化学成分和风味。
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酒类等,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富含有益的微生物和酶,对人体健康有益。
干燥是食品加工中另一种重要的技术,它通过去除食品中的水分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干燥的方式有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干燥不仅能够减少食品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和储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腌制是一种利用盐、糖、酸等物质来保存食品的方法。
腌制食品如腌菜、腌肉、腌鱼等,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能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
然而,腌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腌制工艺和条件。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除了上述技术外,还需要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对人体造成危害。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食品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一、食品企业内部控存在的问题1.控制环境较差,管理当局缺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食品行业的准入的门揽通常较低,致使该行业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整体不高。
有些管理人员从来没有参加过有关管理的学习或培训,企业内控环境的较差。
2.控制活动不足,职责不分离权责划分是影响企业内控环境的一个方面。
食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待遇通常不高,较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加上大多的中小食品企业都是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规模化生产的民营企业,管理不是很到位,没能区分好每一环节的职能责任。
3.对控制的监督不力没能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及其运行情况,也没能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首先应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将风险管理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将责任履行与绩效和奖惩考核严格挂钩,从经济上、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其次应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设立由总经理管理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具体负责整个企业风险管理实施,风险责任指标分解、风险责任履行记录,风险责任评价与考核;各部门车间设置风险管理专员具体负责风险责任纠偏、风险暴露损失统计以及信息反馈等。
第三,应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
企业应以讲诚信、求质量,保安全等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员工行为。
2.强化对企业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检测、分析和评定及时发现和检测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了解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评价员工风险管理绩效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履责情况,奖优惩劣,促进员工更好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以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3.建构和实施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食品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食品产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质量越好,相对而言,食品安全的风险越小。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食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一: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升,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就比较重要。
主要就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食品安全的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质量控制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民生的基础保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严重,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加强对食品检验以及对其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充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故此对食品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食品检验及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1.1食品检验内涵食品的质量检验主要是按照某一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实施的符合性检验,然后出具公正性的检验报告,在检验结果方面对食品判定是合格或者不合格。
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技术性比较强,同时也是对实验室能力水平的一种反映,而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就对食品企业的生存有着严重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1]。
对每个检验的环节都要充分重视,保障检验结果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1.2食品检验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食品的检验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施的,首先是对食品的抽样检查,这也是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抽样过程中要能够有代表性。
具体的操作过程要结合不同产品在抽样前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并能够明确抽样的依据以及方法和地点等,抽样人员最少2名,要持证上岗,并填写抽样单,抽样单位确认后再进行签字和盖章,还要对样品进行确认[2]。
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抽样过程要坚持原则,也就是随机抽样的原则,通过对同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进行取样。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酶促棕榈油醇解过程研究酶促棕榈油醇解过程研究摘要1,3-位置选择性脂肪酶在1,3-甘油二酯(DAG)制备和油脂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脂肪酶催化油脂的醇解反应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酰基转移反应。
研究用特异性脂肪酶作为催化剂的反应过程中的酰基转移变化规律对于生产目标产物及1,3-位置选择性脂肪酶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1,3-位专一性酶lipozyme RM IM催化甲醇和棕榈油的醇解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底物比、反应温度和反应用酶量对醇解体系过程中产生的酰基转移的现象进行探究。
以期了解1,3-位专一性脂肪酶催化甘三酯醇解酯交换反应过程中的酰基转移,为1,3-位专一性脂肪酶在酶促醇解反应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棕榈油与甲醇的醇解过程中酰基转移的情况,包括1,2-甘二酯酰基转移后形成1,3-甘二酯和2-单甘酯酰基转移后形成1(3)-单甘酯。
结果表明:当甲醇与棕榈油摩尔比小于3:1时,酰基转移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温度在50-60℃之间,酰基转移量会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酶量从4%增加到8%,酰基转移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酰基转移;醇解;脂肪酶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ABSTRACTAcyl migration has been researched by 1,3-positional specificity lipase(lipozyme RM IM)catalyzed palm oil with methanol in solvent free system,including acyl migration of1,2-diglyceride(1,2-DG)to 1,3-diglyceride(1,3-DG)and 2-monoglyceride(2-MG)to1-monoglyceride (1(3)-MG).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molar ratio,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lipase loading on the acyl mig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methanol/oil molar ratio was not higher than 3:1, acyl migration increased with ration time. The temperature in the rang of 50 ℃to 60 ℃,acyl migration increased greated along with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and ration time.when lipase loading increased from 4% to 8%, acyl migration increased greated along with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Key:Lipozyme RM IM;methanolysis;acyl migration酶促棕榈油醇解过程研究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脂肪酶的存在 (1)1.2脂肪酶的选择性 (1)1.2.1脂质类型或底物的选择性 (1)1.2.2区域或位置选择性 (2)1.2.3脂肪酸和酰基供体的选择性 (2)1.2.4立体选择性 (2)1.2.5非选择性 (2)1.3 脂肪酶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2)1.3.1酯的水解 (2)1.3.2甘油解 (3)1.3.3酯化反应 (3)1.3.4醇解/酸解反应 (3)1.3.5酯交换反应 (3)1.4 不同因素对醇解产物的影响 (3)1.4.1底物摩尔比的影响 (3)1.4.2 温度的影响 (4)1.4.3 酶量的影响 (4)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4)1.5.1 研究目的 (4)1.5.2 研究内容 (5)第2章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1.1 材料与试剂 (5)2.1.2仪器设备 (6)2.2 实验方法 (6)2.2.1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6)2.2.2 醇解反应 (6)2.2.3高效液相分析反应产物 (7)2.2.4各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7)2.2.4.1底物摩尔比对酰基转移的影响 (7)江南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2.4.2温度对酰基转移的影响 (7)2.2.4.3酶量对酰基转移的影响 (7)第3章结果与讨论 (8)3.1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 (8)3.2醇解反应的产物 (8)3.3 不同因素对酰基转移的影响 (9)3.3.1底物对酰基转移的影响 (9)3.3.2温度对酰基转移的影响 (10)3.3.3酶量度酰基转移的影响 (11)第4章结论与展望 (13)4.1 主要结论 (13)4.2 问题与展望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7)酶促棕榈油醇解过程研究第1章绪论.1.1 脂肪酶的存在脂肪酶(lipase E.C. 3.1.1.3)又称三酰基甘油酯水解酶(triacylglycerol esterhydrolases),广泛的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引言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食品质量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如食品中毒事件和食品伪劣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因素:1. 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其中,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风险。
2. 加工环节食品加工环节也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能够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
3. 储存和运输环节储存和运输环节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敏感环节。
不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甚至产生细菌污染。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减少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风险。
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监管是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此外,建立起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布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提高公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知晓度。
2. 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食品企业应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原料的把控,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3. 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是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食品科学毕业论文

食品科学毕业论文食品加工业是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集中体现,而食品科学则是研究食品生产原料、食品加工和储存、食品营养价值及安全卫生方面的科学学科,关键在于如何保证食品质量的安全。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的背景下,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食品加工中的蛋白质水解与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平的蛋白水解和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活性酶的影响,探讨了蛋白质水解及乳酸菌发酵对豆腐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豆制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1、材料准备豆腐制作的原料为大豆,乳酸菌选用Lactobacillus casei。
2、试验设计将豆腐分为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酶助剂和乳酸菌进行发酵处理。
实验组1-3分别添加蛋白质水解剂,第4组作为对照组。
3、分析方法(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Bradford法进行测定。
(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3) 活性酶含量的测定: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4、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结果经过图像化处理,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1、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蛋白质可溶性明显增加。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2、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以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豆腐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3、活性酶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助剂的实验组活性酶含量明显提高。
特别是实验组3,在添加了一定量的蛋白质水解剂后,活性酶含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得出结论:蛋白质水解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豆腐中的活性酶含量。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

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最终五篇)第一篇: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参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科学工程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本试验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 添加杏鲍菇菌汁进行乳酸发酵制成保健酸奶,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菌汁添加量15%、蔗糖用量7%、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5小时,产品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较好, 色泽微黄, 酸甜适中, 口感细腻, 具有杏鲍菇特有的清香味和淡淡的乳香味,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关键词:杏鲍菇;酸奶;保健食品:食品科学工程前言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
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因其子实体具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1]。
在日本又有西洋侧耳、雪茸等美称, 其菌肉、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 具有杏仁香味, 风味独特, 故有“平菇王”、“ 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是近几年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自然分布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摩洛哥、中国新疆和四川西部等地。
杏鲍菇的人工驯化工作最早始于意大利国家,并且获得了成功。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 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已开始小规模生产, 并有大规模发展趋势。
开发杏鲍菇的深加工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杏鲍菇的产业化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2]。
所以杏鲍菇食用价值非常高。
据分析, 杏鲍菇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 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且都是L-型, 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和寡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低糖芒果果脯加工工艺研究姓/名: ***学号:**********院系:食品科技学院班^级:****专业:食品加工技术指导教师:*** 职称:2012 年6 月【摘要】为了优化果脯的加工工艺,本文以芒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不同添加量的海藻糖对果脯的组织形态及香味、风味的影响;实验表明10%的海藻糖添加量最适宜。
(2)不同糖浓度配比对果脯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糖液浓度配比20%蔗糖+5%葡萄糖+5%蜂蜜最适宜。
(3)不同浓度的植酸、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壳聚糖对胡萝卜颗粒褐变度的影响,并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护色剂配方以达到优化护色工艺。
⑷不同成熟度的实验材料对果脯得率、色泽及风味的影响;实验表明应选择中等成熟度【关键词】芒果;低糖;果脯;护色[Abstract ]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ing tech nique of preserved, mango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tudy (1)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trehalose on preserved fruit morphology and aroma, flavor impac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10%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amount of trehalose added. (2) the differe nt sugar concen trati on ratio on the quality of preserved effec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 concen tratio n ratio of20% +5% sucrose glucose +5% honey best. (3) with differe nt concentrations phytic acid, citric acid, sodium chloride, calcium chloride, chitosan on carrot particles, the brow ning degree of in flue nee, and scree ning out safe and effective age nt for color formula to achieve the optimal color protect ion tech no logy. (4) differe nt mature degree experime ntal materials on fruit yield, color and flavor impact; experime nts show that should choose moderate maturity[Key words ] mango low;sugar;preserved fruit;color protecti on目录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与试剂 ..................2.2主要仪器与设备 ..............2.3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2.4海藻糖配比试验设计 ..........2.5糖液浓度配比实验设计 ........2.6护色剂单因素实验设计 ........2.7原料成熟度对果脯品质实验设计•2.8真空度渗糖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2.9正交实验设计 ................2. 10理化指标 ..................2.11 微生物指标..................3.结果与分析 ....................3.1海藻糖配比实验结果 ..........3.2糖浓度实验结果 ..............3.3芒果脯护色剂配方的确定 ......3.4原料果成熟度对果脯品质的影响3.5真空渗糖工艺参数的优化 ......3.6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3.7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4.结论 ..........................致谢.............................参考文献.........................1.引言果脯又称干态蜜饯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
但传统的果脯含糖量较高,故以甜为主,果品本身的果味不显著。
本论文即提供一种改进了传统果脯生产方法而能生产含糖量低于60%的低糖果脯的生产方法。
特点是增加了减压渗胶工序,使果胚保形性好,提高出脯率,减少了糖的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生产出改善了果脯风味的低糖果脯新品种。
采用常压浸渍与真空浸渍相结合的技术生产低糖原味果脯,是低糖果脯加工工艺的创新。
经无硫护色和常压浸渍等工序处理后的果脯半成品,入烘前采用真空辅助浸渍装置再进行真空浸渍,能缩短糖渍时间,减少与空气中氧离子的接触,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能较大程度地保持果蔬原有的风味。
我国对低糖果脯的研究始于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他们在1964年进行了鲜香果脯的研究,含糖量降为50%左右,改善了风味,提高了品质,当时在国内外得到了好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低糖果脯。
对低糖果脯的加工工艺、保藏、包装材料、包装形式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果脯的含糖量和水分活度是影响保藏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用淀粉糖浆和低聚糖代替部分蔗糖降低含糖量,用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CMCNa 淀粉、明胶、果胶等物质做填充物,解决低糖果脯的饱满度差的缺陷。
此外,真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低糖果脯的质量和产量。
微波技术及降水分活性剂的应用,为低糖果脯的生产开辟了新的途经。
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是我国芒果的主要产地,资源非常丰富。
芒果具有益胃生津、止渴止吐、止晕等功效。
芒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维生素含量,在世界生产与贸易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由于芒果产地的限制,芒果多在运输途中,保藏不当,易腐烂,易变质,是难贮藏的水果,因此将芒果加工成低糖果脯,既保留了芒果的营养价值,又能便于储藏运输及销售,含糖量低,更适合更多的人群食用。
低糖芒果果脯的生产顺应了食品工业低糖化的发展趋势,更增加了果脯的品种,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与试剂原料:芒果(品种:大台农),购自市超市试剂:海藻糖、蔗糖、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抗坏血酸、蒸馏水。
2.2主要仪器与设备BL- 200电子天平、101- 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722可见分光光度计、SPX- 25- Z型生化培养箱、LS- B50L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康维氏微量扩散皿TGL-A咼速离心计2.3测定方法水分测定:采用直接干燥法(GB/T 5009 32010 )还原糖测定:菲林试剂法总糖测定:手持糖量计产品得率产品得率=成品质量/渗糖前果肉质量X100/%褐变度的测定:参照黄伟坤[17]将样品充分研细,称取5.0 g,用水定容至50 ml,静止2 h后,取测定样5 ml,再加入95%勺乙醇5 ml,用5000r/min离心机离心15 min,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20 nm处测定吸光度,用吸光度的大小直接表示褐变度。
2.4芒果浆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芒果一清洗一去皮、去核、切分一热烫一护色、硬化一漂洗一热烫一浸糖一干燥(回湿)一杀菌一真空包装一检测一成品一贮藏操作要点(1)原料:选七八成熟的黄皮芒,果实饱满,果肉未变软、肉质厚实无斑疤、虫害果。
清洗后去皮、去核,然后切成均匀的块状。
(2)护色、硬化:将芒果块浸入一定浓度的护色、硬化剂溶液中,20 min〜25 min,于60摄氏度到65摄氏度条件下烘烤至不粘手,比较成品色泽。
(3)漂洗、热烫:将护色、硬化处理好的芒果条块用流动清水充分洗净,以除去表面剩余的亚硫酸,晾干。
然后放入沸水中热烫 2 min~3 min,其目的主要是钝化或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褐变,取得更好的护色效果。
热烫后马上放入水中冷至常温,防止热烫过度,取出沥干水分。
(4)浸糖:将处理好的芒果块放入20 %蔗糖与10 %海藻糖混合糖液中浸渍约12 h,捞出沥干糖液。
(5)干燥与包装:将浸好糖的芒果条块捞起沥去糖液,摊于盘中,放入干燥箱干燥。
干燥温度为50 C〜65 C,干燥过程中注意回湿处理,最后干燥至含水量为22 %左右即可。
干燥后,将芒果条块冷却至常温时,用紫外线杀菌后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度为0.07 MPa。
2.5实验设计2.5.1海藻糖实验取用制备好的芒果,以1KG为基准,添加总含糖量30%本实验选择5% 10% 15% 20%#藻糖添加量,其他条件:20%^糖,0.2%柠檬酸,0.06%乳酸钙,杀菌然后对组织形态、风味及香味做出评价。
2.5 . 2糖液浓度配比实验蔗糖浓度按质量百分比设2 0%, 25 %和30%三个水平,葡萄糖按质量百分比设10 %、5%和10%三个浓度水平,完全双列杂交获9组试验,每组都添加5 %的蜂蜜,对所得产品的还原糖与可滴定酸进行测定,计算其糖酸比,结合感官鉴定,筛选能够加工成低糖芒果果脯的适宜糖液浓度。
2.5.3护色剂单因素实验护色剂的选择:加入适量的酸,不仅可以改善其风味,还可以起到护色的效果。
柠檬酸能使产品的pH值降低,还能增强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用;植酸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与食品加工;氯化钙的cf能与细胞壁上的果胶酸作用形成果胶酸钙,增加组织硬度,阻止液泡中的组织液外泄到细胞质中与酶类接触,降低褐变程度;氯化钠抑制褐变的是它在一定浓度下可以驱除水溶液中的氧气,使酚类底物难以与氧气接触;壳聚糖对加剧褐变的铜和铁等金属离子有很强的鳌合作用从而抑制非酶褐变,现在壳聚糖已被广泛用于果蔬等食品的保鲜中实验:将去皮后芒果切成相同形状、厚薄的果片,分别用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植酸、壳聚糖、蒸馏水(对照)作为护色剂进行护色,料液比 1 : 5, 时间为20 min,单因素试验护色剂种类及浓度如表 2.1所示。
沥干后于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干燥,观看其护色效果,从单一护色剂中选出4种护色效果较好的护色剂,作为下一步正交实验的基础。
表2.1护色剂单因数试验护色剂浓度(%柠檬酸0.30.1 0.2氯化钙0.30.1 0.2氯化钠0.51.02.0植酸0. 05 0.1 0.15壳聚糖0.05 0.1 0.15蒸馏水2.5.4渗糖工艺参数的优化实验渗糖方式的选择:渗糖方式的选择对果脯品质和渗糖速率都有影响,分别选用常压煮制,真空处理,微波处理进行比较真空度的确定及渗糖时间确定2.5.5正交实验以A(柠檬酸)、B (氯化钙)、C (氯化钠)、D (植酸)为4因数,设置I、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护色试剂为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