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断魂枪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之《断魂枪》考点精解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之《断魂枪》考点精解《断魂枪》老舍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老舍,与茅盾、巴金齐名,是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老舍还是“京味小说”的源头和杰出代表。
老舍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话剧《茶馆》,还有中短篇小说《月牙儿》和《断魂枪》等佳作。
2.时代背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所起的作用小说开篇写的是中国近代社会剧烈的变迁: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中国山河破碎,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强敌的入侵和隆隆的炮声终于将沉醉于东方大国之梦的中国人惊醒。
但有一部分中国人即使快要沦为亡国奴了都未真正觉醒,仍求助于祖先和神灵。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落后闭塞和民众愚昧无知的水准,这从一定水准上写出了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而古老的东方文明在受到外来文明的撞击下趋于衰落。
有了火车和快枪,传统的走镖已没有饭吃,武术这个国术因敌不过洋枪洋炮,逐渐衰落了。
这个时代背景的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交代辛亥革命前后近代中国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当时传统文明受到外来文明的撞击而趋于衰落的特定历史条件,这烘托了主人公沙子龙作为走镖的艰难的处境:时代的变迁迫使他作出艰难的选择——改镖局为客栈。
这展示了主人公面对时代大潮的冲击无力把握个人命运,只能顺应潮流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
二是这个时代背景的描写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使主人公沙子龙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
3.人物性格特点沙子龙是个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经历及悲剧性的命运是对近代中国因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军阀混战而出现的动荡变化的时局和混乱的现实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沙子龙的主要性格特征:一方面,他既有武林豪杰的骨气和操守,也有审时度势的精明与远见;另一方面,他虽然感到了时代的变化,但又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和时代失望和无奈。
所以他采取了消极遁世、自甘封闭的消极应世的态度,以“不传”断魂枪绝技来与时代相抗衡。
大学语文断魂枪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断魂枪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断魂枪习题及答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习题,其中一种备受学生们关注的习题就是“断魂枪”。
这种习题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入的思考要求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断魂枪习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一、断魂枪习题:诗词鉴赏1. 请解读以下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木兰花慢》)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春风吹来时,无数的梨花在瞬间绽放的美景。
通过“忽如一夜”和“千树万树”的对比,表达了春风的瞬息万变和梨花盛开的壮丽景象。
2. 请解读以下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七步诗》)答案:这句诗表达了人生有始有终,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的不可避免。
但是,只有那些有坚定信念和追求的人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二、断魂枪习题:文言文阅读1. 请解读以下句子:“射者中,人皆以为神射。
”(出自《论语·述而》)答案:这句话是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其中的“射者中”指的是在射箭比赛中,人们普遍认为子贡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几乎可以称之为神射。
2. 请解读以下句子:“人之初,性本善。
”(出自《论语·为政》)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后来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受到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恶劣的行为。
三、断魂枪习题:现代文阅读1. 请解读以下句子:“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决定胜负,而是坚持到底。
”(出自网络)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
在这场比赛中,胜负不仅仅取决于速度,更重要的是坚持到底。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2. 请解读以下句子:“时间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悄悄地割下了我们的青春。
”(出自网络)答案:这句话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对人们青春的消逝。
时间无情地流逝,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悄悄地割下了我们的青春。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断魂枪》中,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的原因是______A.绝技不传B.淡出江湖C.清醒意识D.自私保守2、“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______”。
A.惠B.利C.益D.客3、《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揭示了______四大家族的没落。
A.贾、秦、王、林B.贾、史、王、薛C.贾、秦、王、薛D.贾、史、王、林4、李斯《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意思是______ A.功业B.使……成就功业C.使……拥有产业D.产业5、《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______。
A.余秋雨B.梁实秋C.周作人D.鲁迅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______A.刘向B.郭茂倩C.司马迁D.班固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的人是______ A.子路B.曾参C.公西华D.颜回8、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为《乡愁》的作者是______。
A.顾城B.海子C.食指D.余光中9、在《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______。
A.江水、枫叶、白鹭B.清风、明月、江水C.夕阳、清风、琵琶D.明月、菊花、扁舟1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______”。
A.南方B.南林C.南面D.南枝11、下列作品中,不是屈原作品的是______A.《九辩》B.《九章》C.《离骚》D.《天问》12、《诗经》句式灵活,变化多样,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兼有,在这些句式中,最主要的句式是以______为主。
A.杂言B.四言C.五言D.七言13、大观楼位于美丽的滇池湖畔,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最著名的莫过于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长联作者孙髯生活的时代是______A.明代B.清代C.民国D.宋代14、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人是______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周作人15、下面属于诗人陆游《关山月》中的诗句的是______。
老舍《断魂枪》原文阅读

老舍《断魂枪》原文阅读“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
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
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
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
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成昨夜的。
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
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
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
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
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
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
他们大多数是没落子的,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方去用。
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
有的实在闲不起了,去弄筐果子,或挑些毛豆角,赶早儿在街上论斤吆喝出去。
那时候,米贱肉贱,肯卖膀子力气本来可以混个肚儿圆;他们可是不成:肚量既大,而且得吃口管事儿的;干饽饽辣饼子咽不下去。
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五虎棍,开路,太狮少狮……虽然算不了什么——比起走镳来——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露露脸。
断魂枪-老舍PPT课件

• 其练习决窍是身走灵如猫,枪出迅如镖,枪扎一条 线,枪抡不见面,收枪如捺虎,枪摆似游龙,手眼 身法步,气力达枪尖。
7
老舍与拳师马永奎的交往
• 22岁时,老舍因退婚事件生了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 病好之后,想起锻炼身体,从此和打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舍
教教作背内艺思 学学者景容术考 目重简简述赏练 的点介介评析习
退出1
十八般武艺
• 《水浒传》有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 • 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钂、钩、槊、
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 杵。 • 还有一说是刀、枪、剑、戟、棍、棒、槊、 钂、斧、钺、铲、钯、鞭、锏、锤、叉、 戈、矛; • 另一说是:弓、弩、枪、刀、剑、矛、盾、 斧、钺、戟、鞭、锏、挝、殳、叉、耙头、 绵绳套索、白打。
《断魂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中展开的。
28
西化一派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
写 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
作 背 景
本位文化则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 反对过多批判。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本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
• 最早是练剑术。老舍不仅会舞剑,而且舞得颇有心得,居然 编了一部《舞剑图》。老舍的第一本专著居然是武术专著, 可惜这部《舞剑图》已失落多年。
• 1930年,《学生画报》的记者陈逸飞,看望从英国转道新 加坡回国的老舍,看到他练拳。他说他练的是昆仑六合拳, 并且为其解说六合拳的流派。
• 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大夫 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著名回教拳师马永 奎为师,开始系统练拳。拳术结合狗皮膏药果然见效。从此, 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此事在《赠拳师马永奎扇面题词》 上有详细记载。
老舍断魂枪深度解析

老舍断魂枪深度解析《断魂枪》是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它以清朝末年的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沙子龙的形象,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
沙子龙是《断魂枪》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擅长使用断魂枪。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逐渐失去了其往日的地位和作用,被现代武器所取代。
沙子龙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他必须面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的命运和选择。
在小说中,老舍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沙子龙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沙子龙既是一个武术高手,又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他曾经拥有着荣耀和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这种失落感和痛苦深深地困扰着他,使他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与此同时,老舍先生还通过《断魂枪》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在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和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其地位和影响力。
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被遗忘和淘汰的命运。
沙子龙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必须面对这种失落感和痛苦,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留和发展传统文化。
此外,《断魂枪》还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
沙子龙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他必须面对历史的巨变和命运的安排。
老舍先生通过沙子龙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总之,《断魂枪》作为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深刻地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等主题。
它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沙子龙的形象塑造和情感变化的描写,老舍先生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同时,《断魂枪》也提醒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以及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和选择。
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断魂枪》课件1

对当代青少年教育意义
培养爱国情怀
通过《断魂枪》的学习,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培 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描写手法运用和意境营造方法
生动的人物描写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 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 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细腻的环境描绘
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 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场景, 营造出逼真的氛围。
意象的运用
借助具体的物象和象征手 法,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意 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
修辞手法运用和效果评价
《断魂枪》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深入挖掘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如权力斗争、道德沦丧、人性复杂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践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01
分组并确定小组长,确 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 论。
02
讨论主题:《断魂枪》 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 展、主题思想等。
比喻和拟人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描写更 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
排比和对偶
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使语言更加 整齐、有力,增强表达效果。
反复和呼应
通过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情 节,形成呼应和回环之美,加深读 者印象。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推荐
相关历史事件回顾和讨论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探讨《断魂枪》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分析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 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断魂枪》教学设计

第一步
(5分钟)
导入新课
以《断魂枪》的写作背景为导入。
了解《断魂枪》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才能更好地学习作品。
第二步
(30分钟)
讲授课程内容: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由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由此引出三个主要人物并对其性格进行分析。
复述故事情节,并找出可以反映人物形象特点的段落、语句进行分析。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
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
三、解题
断“敌人”之魂
断“沙子龙”之魂
断“作者、读者”之魂
掌握小说三要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三步
(5分钟)
讨论
给出讨论的话题“不传!不传”所包含的文化蕴意。
学生对此话题进行讨论。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第四步
(5分钟)
总结
以分析题目入手对作品进行总结。
随老师总结快速记忆和复习。
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
断魂枪
一、故事情节
二、人物形象
沙子龙: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
题目
《断魂枪》
授课
时间长度
45分钟
授课
学时
1学时
授课对象
统招大专一年级学生
教学
目标
1.了解本文所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冲突。
2.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
重点
1.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人物特点。
2.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的主旨。
教学
难点
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文化内容。
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乙五句话概括老舍生平
• 他是北京人。 • 他是满族人。 • 他是穷人。 • 他有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 他诞生于上世纪末,死于20世纪中期。
(1899-1966) (两个发达的坐标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满族正红旗 ,父亲在八国联军 攻打北京时守城阵亡。
1923年5月老舍赠给北师 同班好友关实之的半身照
《茶馆》等。
•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 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 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 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 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 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四世同堂》
(3) 通俗文学,鼓书,鼓词,快板等曲艺 创作
成功的中短篇小说
• 1932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 从风格上,可分为三类: (一)继承幽默讽刺风格,在富于戏剧性的
叙事和人物中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具有 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如,《上任》。 (二)风格明快、简约、以朴实的素描为主, 语言干净、利落、传神。如,《断魂枪》 (三)以抒情为主的风格沉郁、凄婉。如, 《月牙儿》。
老舍和夫人
一家三口在济南
• 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被选 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成立大会
1938年,抗战中的老舍
茅盾、老舍、于立群在重庆
老舍先生抗战时在重庆北 碚寓所中,当时正在创作 《四世同堂》
1945年冬老舍一家摄于北碚寓所院 子大门前,左起:舒济、舒雨、老舍、 舒乙、舒立、胡絜青
建国后,老舍先后创作了长篇 小说《正红旗下》(1961~ 1962 ),长篇报告文学《无名 高地有了名》(1954年),散 文杂文集《福星集》(1958 年),剧本《龙须沟》(1951 年)、《茶馆》(1957年)等。
50年代末,北京寓所客厅
老舍在写作
他经常接触文艺界的朋友们。
老舍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师生们
老舍在写作
老舍先后创作
了《猫城记》 (1932)、《离 婚》(1933)、 《牛天赐传》 (1934),和一 些短篇小说。
其间,他与胡絜青结婚。
1931年老舍与胡絜青在北平结婚。
•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 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别妻 离子,只身奔赴武汉。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6年老舍在耶鲁大学演讲后与 曹禺(右)合影。当时老舍对曹 禺说:“我喜欢耶鲁,这儿中国 人多,都说中国话,真痛快!”
老舍、曹禺等人在美国
1949年底返回北京,以无比高涨的热情参与新中国建设。
我热爱新北京 我是歌颂共产党 的“歌德”派
现代文学时期,老舍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一、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英国期间模仿狄更 斯“画稿子”创作了“英伦三部曲”:《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登上文坛并被人们关注。
•二、1930年至1937年,老舍先后创作了长 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 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 等,进入创作道路上的成熟期。
读老舍的小说,宛若在读白居 易的诗,平易畅达,老妪能解。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多描写城市市民(主要是 贫民)的生活和命运,表现出 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揭露黑 暗,歌颂光明。
•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老舍读了大量外 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 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和《二 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小 说。 “英伦三部曲”
1929年在英国
•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进入 创作的丰盛期。
1931年的老舍
20世纪50年代的老舍
1950年6月,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 委员、作家身份列席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 二次会议并发言。会议休息时老 舍(左)与冯乃超(中)、阳翰 笙(右)合影。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华罗庚、 老舍、梁思成、梅兰芳在休息时交谈
1965年访问日本
1960年7月23日,老舍(右)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与主席团其他成员受到 毛主席接见,右二为梅兰芳,右三为田汉。
老舍
• 老舍是横跨现当代文学并均有卓越建树的作家,这 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并不多见。
• 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是现代小说 的一座高峰。
•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等又是当代话剧成熟 的标志。
• 老舍作为京味文学的奠基人,一直到今天都有着深 刻的影响。
老舍的创作有三条道路:
(1) 以幽默讽刺为主要风格的早期长篇。 (2) 严肃的悲剧:《月牙儿》《骆驼祥子》
• 三、1937年抗战爆发后,老舍在战火纷飞中 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中 的前两部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 篇小说集《火车集》 、 《贫血集》,以及 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 新中国建立后,老舍继续创作出大量优秀作 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成),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
1952年,老舍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欢会 上说笑话
老舍和京剧演员
深入群众,关心他们的生活。
老舍同工人们在一起
老舍在内蒙古
老舍与家人。
老舍夫妇与小女儿舒立于院中
1953年夏老舍一家人在院中合影。 左起老舍、胡絜青、舒立、舒乙、 舒雨、舒济。
文革被批斗,不忍其辱,自投大明湖……
老舍、吴晗、傅雷相继被迫害致死
老舍最后的照片
老舍的创作个性
在创作十年之际,老舍曾作过这样的分析:“穷, 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 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我为什么要笑骂, 而又不赶尽杀绝”。
• 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在苦难、贫穷之中形成 的个性气质,为老舍日后创作所形成的笑骂、冷 骂、醉骂的幽默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