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分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最新整理)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 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 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 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 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 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 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 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 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引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两个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经常被用到的概念。
尽管它们经常被混淆或者被误用,但是它们在语义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理解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差异对于有效的沟通和艺术表达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并通过实例进一步具体说明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正文:1. 表达方式的定义和特点表达方式可以被理解为传达信息或思想的方式或途径。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存在,从书面语言到非语言体验,都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我们使用的语言、动作、表情、声调等都是表达方式的例子。
表达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我们能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同一信息或思想。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肢体语言或图形来表达同一个概念或想法。
因此,表达方式往往有多种选择,这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文化和沟通的需要。
1.2 非限定性:表达方式没有具体的限制或规定。
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例如,有些人喜欢通过演讲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以书面形式表达。
因此,表达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2. 表现手法的定义和特点表现手法是一种用于表达特定主题或情感的技巧或方法。
它通常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如绘画、音乐、戏剧等。
表现手法不仅限于艺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演讲、表达观点、写作等。
表现手法有以下几个特点:2.1 明确性:与表达方式不同,表现手法通常是更具体和明确的。
它们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而选择的特定技巧或方法。
例如,在绘画中,使用阴影和光线的技巧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因此,表现手法更专注于通过使用特定技巧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2.2 专业性:表现手法通常需要一定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来掌握和运用。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止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二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表达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手法(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夸张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表达效果是指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接受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和心中所想的想法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
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1.拟人把……人格化,给予人的思想,人的活动和行为。
2.比喻使抽象的物体具体化,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使这个事物生动形象。
3.对比为了强调……突出了……4.对偶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5.排比壮阔了文章的气势,也使内容层层深入,读起来朗朗上口。
6.反问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7.反复起强调作用。
8.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辨析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关于表达方式: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描写顺序、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一、描写顺序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2、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3、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常用这种顺序。
4、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二、表达方式1、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3、描写: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描写和自然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4、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之间的区别

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之间的区别(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①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②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叙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想象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四)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是艺术的表现手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塑造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各种具体艺术手段,另一类是描写自然景物所用的各种具体艺术手法。
前者如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的描写;后者如环境、景物等的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就是表达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从广义上说,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常常是混用的,如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也可以有抒情的表现手法。
但二者仍有区别。
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
表达方式侧重于“怎样表达”,常常用一个概念就可以加以界说。
如“叙述”“描写”“说明”等。
而表现手法侧重于“为什么要表现”,它往往需要从多角度加以阐发。
如抒情手法,不仅要解释为什么有些文章的主要人物会有这种思想行为,而且还要探究产生这种思想感情的原因。
第二,二者使用的范围不同。
表达方式比较宽泛,任何文章都可能[gPARAGRAPH3]它,而表现手法则限于文学。
此外,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象不同。
表达方式多用于写作,表现手法多用于写作中的某一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如描写手法只能用于写人、状物或景色的描写;抒情手法则可以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
2、在小说创作中,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抑扬、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化动为静、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乐景写哀情、以物喻人、托物讽刺、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渲染、烘托、对比、对照、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以景结情、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咏物抒情、借物喻人、情景相生、融情入景、移情于景、情随景迁、借古讽今、曲笔、讽刺、幽默。
3、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它们经常被视为同一概念的不同名称。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有哪些不同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有哪些不同2021-09-24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也就是指你说话的内容,大体可以分成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表现手法是指表现你的主题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更好的表现你要传达的意思。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区别有哪些不同1常用的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5、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2常用的表达方式(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分技巧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
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