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取水口自动监测方案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

制作:小无名老师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简介 第2章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第3章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第4章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未来发展趋势 第5章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实施挑战与对策 第6章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方案总结
数据安全风险
在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数据安全风险是一个 重要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 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以防范数源自泄露和网络攻击风险。技术成本
技术投入大
经济压力较大
降低技术成本
提高技术应用的可持 续性
人才培养
智能水利视频监测技术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专 业人才的研发和应用。为此,需要加强人才 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 力,以应对技术发展的挑战。
法律规范
用户隐私保护
保护用户隐私是智能水利视频监 测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安全
确保数据安全,遵守相关法规是技术应 用的基本要求
合法合规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技术应用的合法性和合 规性
挑战与应对
01 数据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的数据保障措施
02 技术成本压力
探索降低成本途径
03 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推动水利监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推动水利监测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跨界融合
技术结合
无人机、传感器等
拓展监测领域
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 范围
未来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水利管理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精准监测和预警
02 数据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海量监测数据
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监测方案

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1.监测范围依据《关于印发〈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试行)〉的函》(环办监测函[2019]637号),涉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780个水质监测断面。
5个重点区域的45个水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断面。
2.监测项目(1)现场监测项目河流断面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
湖库点位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和浊度。
(2)实验室分析项目河流断面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
湖库点位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叶绿素a。
(3)水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项目①生物群落多样性湖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河流:着生藻类、底栖动物②生物体质量监测重金属:铅、镉、铬、甲基汞、无机砷。
③生境调查参照《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总站水字〔2014〕124号)实施。
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月10日前完成所有断面的采样工作;每月18日前,完成实验室分析工作(遇法定节假日或遇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可适当顺延)。
水生生物群落监测每年春季(5—6月)、秋季(9—10月)各开展一次。
鱼肌肉组织污染监测每年在第三营养级及以上鱼类成熟期开展一次。
生境调查每年春季(5—6月)开展一次。
4.工作方式纳入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的断面由总站按照采测分离模式统一组织开展监测,其他断面各省自行组织开展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国家与地方共享。
45个水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为国家事权,中央财政保障经费。
水利物联网-水文水利自动测报解决方案(水利监测系统方案)

水利物联网—水文水利自动测报解决方案阅读提示版本及修改记录目录1.综合概述 (5)1.1.方案背景 (5)1.2.自动测报系统存在的问题 (5)1.3.自动测报系统工作体制 (6)1.3.1.自报式 (6)1.3.2.查询应答式 (6)1.3.3.混合式 (6)1.4.编制依据 (6)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7)2.1.指导思想 (7)2.2.规划原则 (8)3.总体解决方案 (9)3.1.系统总体设计考虑 (9)3.2.系统设计深度 (9)3.3.系统工作流程图 (9)3.4.系统体系结构 (11)3.5.系统组成 (12)3.5.1.遥测站 (12)3.5.2.传输网络 (13)3.5.3.中心分站 (13)3.6.遥测站的规划 (13)3.6.1.信息源 (13)3.6.2.传感器 (13)3.6.2.1.雨量观测技术要求 (13)3.6.2.2.水位观测技术要求 (14)3.6.2.3.常用水位传感器知识简介 (15)3.6.3.遥测终端(RTU)功能 (16)3.6.4.遥测站的供电 (17)3.6.5.防雷和接地系统 (17)3.6.6.视频监控系统 (18)3.7.传输通信方式 (18)3.7.1.超短波通信 (18)3.7.2.短波通信 (18)3.7.3.卫星通信 (18)3.7.4.PSTN通信 (19)3.7.5.GSM/GPRS通信 (19)3.7.6.3G/4G通信 (19)3.7.7.混合通信方式 (19)3.7.8.通信方式选用原则 (19)3.8.中心分站 (19)3.8.1.组成结构 (19)3.8.2.计算机网络规划 (20)3.8.3.网络安全性设计 (20)4.自动监测与预警云平台构想 (22)4.1.软件的逻辑结构 (22)4.2.数据库结构设计要求 (23)4.3.预报方案编制方法 (23)4.4.预警信息等级划分 (24)4.5.自动测报系统功能规划 (24)4.5.1.数据接收处理功能 (24)4.5.2.应答与信息查询功能 (24)4.5.3.数据库管理功能 (25)4.5.4.数据输出功能 (25)4.5.5.设备自检与状态告警功能 (26)4.5.6.水务值班 (26)4.5.7.水文预报功能 (26)4.5.8.实时监控功能 (26)4.5.9.数据编辑 (26)4.5.10.Web数据检索查询 (27)4.5.11.优化调度控制功能 (27)4.5.12.数据交换 (27)4.5.13.会商系统 (27)4.5.14.系统管理 (27)1.综合概述1.1. 方案背景根权威统计,我国水利的基本情况为,我国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有45203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有22909条;境内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00多个;境内现有各类水库84926,其中大型水库415座,中型水库2618座,小型水库81893座。
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水资源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情自动测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二、系统概述。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水资源的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报送的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实时报送,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系统组成。
1. 传感器设备,包括水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水资源的相关数据。
2. 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传感器设备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3. 通信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测中心。
4. 监测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存储传感器设备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报告。
四、系统实施方案。
1. 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监测点位,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2. 设计传感器布设方案,根据监测点位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传感器布设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确定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存储。
4. 建设监测中心,建设配套的监测中心,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数据的及时处理和分析。
5. 完善管理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五、系统运行与维护。
1. 定期巡检和维护,对传感器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3. 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
六、总结。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推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做出贡献。
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长江水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长江干流水体以及沿江地区对长江干流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江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促进发展的方针,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沿江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与改革、经济贸易、水利、卫生、建设(规划)、交通(海事)、农业、林业、公安、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江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长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确保水污染防治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六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与改革、水利、建设等部门和沿江地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长江水污染防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沿江地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应当符合长江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江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组织实施长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第八条沿江地区实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以及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并纳入政府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
省人民政府应当在本条例实施后两年内落实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
沿江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
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长江重点流域监测实施方案

长江重点流域监测实施方案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长江重点流域的水资源,制定了长江重点流域监测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长江流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网络建设。
根据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水资源分布情况,我们将在流域内建立多个监测站点,覆盖主要江河、湖泊和水库。
监测站点将包括水文、水质、生态和气象监测站,以全面监测长江重点流域的水资源状况。
二、监测参数设置。
针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特点,我们将设置多项监测参数,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气象要素等。
通过多参数监测,全面了解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设备更新。
为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将对监测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数据共享与应用。
监测数据将及时上传至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中心,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为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数据将广泛应用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防汛减灾工作中,为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测方案评估。
定期对监测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及时优化监测网络和参数设置,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六、总结。
长江重点流域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支持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我们将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广大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控源头 强监管努力开创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新局面

2019.17中国水利关键词:长江流域;取用水户;水量分配;登记核查;动态监控中图分类号:TV882.2+TV2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19)17-0033-02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水资源监管的两大工作目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将推进长江流域取用水动态管控,并逐渐实现取用水管理全覆盖,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目标。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1067mm,折合降水总量19380亿m3;流域水资源总量995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占9856亿m3。
截至2017年年底,长江流域共建成大型水库271座、中型水库1419座,年末取水量较年初增加了近100亿m3,增量主要源自57座大型水库。
长江流域在满足自身用水需求的同时,向其他流域输送了大量水资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截至2019年6月通过陶岔渠首累计供水225亿m3,有效缓解了受水区用水紧张局面。
为促进水资源在流域内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在其承载能力范围内,长江流域以用水总量红线为约束,严格把控流域和区域取用水量。
长江委牵头、协调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完成2020年和2030年两个水平年的用水总量分解工作,同时已编制完成了汉江、乌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牛栏江等7条河流的水量分配方案并获得批复。
2017年,长江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好。
Ⅰ~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84%,劣于Ⅲ类水的占16%;164个省界断面中,全年水质为Ⅰ~Ⅲ类的断面占评价断面总数的90%;61个湖泊和362座水库中,全年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15%和82%;在纳入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13年)》的1261个重要水功能区中,全指标达标率78%,双指标达标率93%;在515个评价水源地中,全年水质均合格的占73.2%,合格率达80%以上的占90%。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介绍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介绍1、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介绍实施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及时、准确、有效是水质自动监测的技术特点,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许多国家地表水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环境保护部已在我国重要河流的干支流、重要支流汇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库湖体及环湖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断面上建设了1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控包括七大水系在内的63条河流,13座湖库的水质状况。
现有100个水站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85个托管站负责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其中:(1)位于河流上有83个水站,湖库17个;(2)位于国界或出入国境河流有6个,省界断面37个,入海口5个,其他42个。
目前还有36个水质自动站正在建设中,水站仪器设备更新项目也在实施中。
2、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仪器配置与运行方式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还包括总氮和总磷。
以后将选择部分点位进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生物毒性及叶绿素a试点工作。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频次一般采用每4小时采样分析一次。
每天各监测项目可以得到6个监测结果,可根据管理需要提高监测频次。
监测数据通过公网VPN方式传送到各水质自动站的托管站、省级监测中心站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为充分发挥已建成的100个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监视和预警功能,经研究定于2009年7月1日在互联网上发布国家水站的实时监测数据。
每个水站的监测频次为每4小时一次,按0:00、4:00、8:00、12:00、16:00 20:00、24:00整点启动监测,发布数据为最近一次监测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取水口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方案(COD,BOD,
氨氮)
一. UVAS sc有机物(COD,BOD)在线监测仪
a.
仪器描述
UVAS PLUS sc水中溶解有机物在线分析仪是为测量水中(饮用水/地表水/污水处理)溶解有机物而设计的在线分析仪。
它可以直接浸入水中,测量对254nm紫外光有吸收的水中溶解有机物,并以“特别吸光系数”,即SAC254,来表达测量结果,同时SAC25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换算成CODUV、BODUV、DOCUV、TOCUV。
测量探头特有的双光束结构,可以有效的消除样品中浊度、电源的波动、元器件老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可以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显示。
该仪器具有自动清洗、无需化学试剂等特点,是水处理工艺参数控制的最佳选择。
b. 工作原理
含有共轭双键或多环芳烃的有机物溶解在水中时,对紫外光有吸收作用。
因此,通过测量这些有机物对254nm紫外光的吸收程度,我们就可以评估水体被这些
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特别吸光系数”,即SAC254,就是用来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总量的物理量。
UVAS PLUS sc水中溶解有机物在线分析仪由控制器和测量探头组成。
测量探头工作时,需要浸没在水中,或将水抽提上来,流过狭缝。
探头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狭缝时,其中部分光线被狭缝中流动的样品所吸收,其它的光线则透过样品,到达探头另一侧的斩光器,被一分为二,50%的光线由样品检测器检测,另50%的光线由参比检测器检测。
仪器通过比较两个检测器的信号,就可以给出“特别吸光系数”,即SAC254。
c. 技术指标
d.仪器尺寸:
SC100控制器 144mm*144mm*150mm(W*H*D) 有机物传感器 70mm*329-333mm(直径*长度) 安装支架 2000mm(长度,可以裁减)
f.仪器重量:
SC100控制器 1.6千克
有机物传感器约2千克
安装支架约8千克
UVAS sc有机物(COD,BOD)在线监测仪价格表
二.AMTAX? inter2氨氮过程分析仪与Filtrax样品预处理系统
1. AMTAX? inter2 氨氮过程分析仪
a. 仪器描述
AmtaxTM inter2 氨氮在线分析仪是为测量水中(饮用水/地表水/工业生产过程用水/污水处理)的铵根离子(NH4+)浓度而设计的在线分析仪。
仪器采用水杨酸—次氯酸测量原理,通过双光束、双滤光片光度计测量水中NH4+离子浓度。
通过参比光束的测量,仪器消除了样品中浊度、电源的波动、元器件的老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氨氮浓度的测量值可以用图形或数字方式显示。
该仪器具有自动校准和自动清洗等功能,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含有悬浮固体的样品在进入AmtaxTM inter2 氨氮在线分析仪之前,请使用我公司生产的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进行样品预处理。
●测量原理: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
●双光束、双滤光片光度计;
●最佳分辨率: 0.02 mg/L NH4-N;
●响应速度快:5分钟或10分钟完成一次测量;
●系统具备自动清洗功能;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与Filtrax样品前处理系统配合使用;
●以图形或数字形式显示 NH4-N 浓度。
b. 工作原理:
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
即在pH近似为12.6及催化剂(硝普盐)存在的条件下,待测样品中的氨氮发生以下反应:
氨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氯胺;
氯胺与水杨酸反应,形成一个中间产物:5-氨基水杨酸;
中间产物 5-氨基水杨酸转变为醌亚氨;
最后,卤代醌亚氨与水杨酸缩合生成靛酚蓝;
比色法测量所生成的靛酚蓝化合物,进而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这的氨氮浓度。
c. 技术参数
d. 仪器尺寸:550mm*1190mm*390mm(W*H*D)
e. 仪器重量:约43千克
2. Filtrax样品预处理系统
a. 仪器描述
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是为HACH 公司的水质在线分析仪(如AmtaxTM Inter2 氨氮在线分析仪)专门设计的样品预处理设备,它可以为HACH 公司多种水质在线分析仪提供不含悬浮固体的待测样品。
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运用了全新的膜过滤技术和先进的样品传输技术,可以通过溢流瓶,同时为三台水质在线分析仪(每台仪器的样品需求量
≤900ml/h)提供待测样品。
样品的流量由仪器内部的流量计实时监测,并显示在LCD 显示屏上。
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的所有工作由微处理器控制,因此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连续运转多达30 天,并且具有自动过滤膜清洗,管道加热等功能。
人性化菜单使得仪器参数的设置轻松自如。
●过滤单元直接浸没在采样地点;
●气泡清洗技术;
●低维护量;
●与淤泥体积指数无关;
●可以用在恶劣的工作环境条件下;
●可以用在污水池、排水道、或样品容器中;
●无需传送大量体积的样品;
●样品与采样泵不直接接触。
b. 工作原理
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由过滤装置,控制器和样品传输线三部分组成。
由特殊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过滤膜A 和过滤膜B,被安放在同一个不锈钢容器中,并被直接浸入到采样地点。
过滤膜A 和过滤膜B 由各自的样品吸入传输管,与控制器中的蠕动泵A 和蠕动泵B 相连。
两个蠕动泵轮流交替工作,在某一蠕动
泵工作期间,样品经过相应滤膜的过滤,被抽提到控制器中,进而被传输到后续的水质在线分析仪中。
在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控制器内部的空气压缩机连续不断的工作,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两根空气传输管,被传送到每个滤膜底部的排气孔处;在某一蠕动泵停止工作期间,吸附在相应滤膜表面上的悬浮颗粒,在压缩空气形成气泡的振动下,从滤膜表面上被清除掉。
从而保证Filtrax 样品预处理系统可以连续不断的工作。
在每个蠕动泵工作期间。
控制器内部的流量计可以测得样品的流量,并将测量结果显示在LCD 显示器上。
c. 技术参数:
d.仪器尺寸:见上表
f.仪器重量:见上表
AMTAX? inter2氨氮过程分析仪与Filtrax样品预处理系统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