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合理用药方面的监测指标是指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按照医嘱合理地用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的发生。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监测。
首先,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合理用药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的达到。
用药依从性的监测可以通过患者的药品领取记录、药品剩余量计算、患者自述、家人陪同等方式进行。
如果发现患者有用药遗漏、停药等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教育,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其次,用药效果是合理用药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用药效果监测可以评价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其疗效。
用药效果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变化、血液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血压控制是高血压患者用药效果监测的核心指标之一,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水平,以评估用药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不良反应也是合理用药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物治疗会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及时监测和管理不良反应是预防药物安全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不良反应的监测可以通过患者的自述、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药不规范的问题,提高用药的合理性;监测用药效果可以评价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疗效,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监测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发现和管理不良反应,预防药物安全问题的发生。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建立和落实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医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医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一、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合理用药的基本监测指标,了解医院合理用药的基本情况。
不设固定值,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监测指标(一)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二)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指标名称: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注射剂的门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分母: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四)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对象选择:西药出库总金额中的抗菌药出库总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分母: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五)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指标名称: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对象选择: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提高。
分子: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
分母:常用抗菌药物种类。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刘营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一、(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①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②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③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⑥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本监测指标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不包括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①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②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计算公式: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100%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指标类型:结果指标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计算公式: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例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2.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抗菌药物类,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一、概述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治疗疾病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和药品费用,是医疗卫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规范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和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我国提出了“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侧重于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行为、药物费用控制和合理用药评价等方面,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内容1.药品使用行为方面的指标(1)门诊和住院药品使用强度指标:反映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患者使用药品的强度,主要包括每百例门诊患者和每百例住院患者使用药品的费用、药品种数等指标。
(2)大处方率指标:反映医生是否滥用开具长期用药或多种药物,导致患者用药不当,增加不良反应和药品费用。
(3)抗生素使用率指标:反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2.药物费用控制方面的指标(1)门诊和住院平均药品费用指标:反映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用来评估医院在药品费用控制方面的效果。
(2)医疗机构药品费用占总费用比例指标:反映医疗机构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评估医疗机构在药品费用控制方面的表现。
3.合理用药评价方面的指标(1)核心药物使用率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核心药物是指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患者基本治疗需要的药物。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对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能力,对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三、培训内容1.“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概念和背景:介绍“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使学员了解“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2.“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内容和解读:详细介绍各个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解读,使学员能够理解每个指标在评价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时的作用。
3.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培训学员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遵医嘱用药、减少不良反应、节约药品费用等方面。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物的范围●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菌药;●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处方指标抗菌药物用药指标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一、处方指标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同期就诊人次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均用药品种数每次就诊人 ●目的:考查用药过多的程度。
● 确定规则:复方药物当一种药品计算;标准化的序贯疗法需制定指南。
● 同期: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或横断面上.● 1个就诊人次多处开方、多张处方需合并。
●统计:求均值(将处方药物总数除以就诊总人数)。
2、每次就诊人均费用同期就诊人次就诊药物总费用人均药费每次就诊 ●目的:考查药费过高的程度。
●同期: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或横断面上.●1个就诊人次多处开方、多张处方的总费用。
● 统计:求均值(就诊处方药品总费用除以就诊总人数)。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 ●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注射× ●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注射药物使用情况。
● 明确注射药物的范围。
● 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是指在规定的抽样时间段内,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人次,即如果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注射药物,则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为1人次,以此类推。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

“三甲”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教学内容一、合理用药概述1.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节约医疗资源。
2.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遵循医学指南和临床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
二、常用的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药效学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例如疼痛程度评分、病情评估等。
2.药代动力学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来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如血药浓度监测,包括药物高峰浓度、低谷浓度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等。
3.药品使用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来评估药物的使用频率、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等。
如合理用药评估工具的使用,包括STOPP/START评估工具、BEERS准则等。
4.患者满意度监测指标: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遵从度。
三、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应用方法1.获取监测数据:采集患者相关的监测数据,如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浓度等,并记录在相关表格或系统中。
2.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与参考值进行对比,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3.评估用药合理性:综合分析和评估监测数据,判断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个体患者的特殊情况。
4.优化治疗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和用药评估,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调整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5.监测结果沟通:将监测结果和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与患者和医疗团队进行沟通,以便患者理解治疗的效果和需要的调整。
四、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对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概念、原则和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

2021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指标有摘要:1.引言:介绍我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的重要性2.2021年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具体情况a.抗生素使用率b.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c.药品采购规范性d.患者用药教育普及率3.指标变化的原因分析4.取得的成果和影响5.未来展望和政策建议正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合理用药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施《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以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的规范化管理。
2021年,我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一、抗生素使用率2021年,我国抗生素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抗生素滥用的监管力度,通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限制抗生素的采购和处方,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的处罚力度等。
此外,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021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
这得益于医疗机构加强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通过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同时,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注重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调整等方面的风险评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品采购规范性2021年,我国药品采购规范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政府实施了“药品采购新政”,加大对药品购销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医疗机构也逐步实行阳光采购,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虚高价格。
四、患者用药教育普及率2021年,我国患者用药教育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患者用药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意识。
这有助于减少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引发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2021年我国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课件

五、不合理用药影响
3 满意度评价
2013年满意度调查:职工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费用 满意度仅为72、 88%,是所有项目中最不满意的。(整体满意度85、73% ) 。 满意度指标要大于85%。
六、合理用药持续改进
1 学习《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幸免不正当的经济动机;
依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
七、合理用药观念
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患者的医疗利益,而非自身的
1 经济利益,幸免过度药物治疗。 2 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
3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感谢您的聆听!
天
0人/日
五、不合理用药影响
1 医保费用结算
关于医疗机构因为医疗费用控制不力等其他原因而导致超支情况, 其超支部分医院自行承担,医保办一概不予承担。
药占比超过50%的部分 不合理用药(辅助和昂贵药品)超过10%的部分。
五、不合理用药影响
2 医院各类评审
医保定点医院评审 等级医院评审 医院评先评优 吊销医院营业执照 吊销医生执业证书 刑事处罚
规格 单价 使用数量 使用金额 产地
10mg/支 22、7
6984
158536
黑龙江珍宝 岛
2952
67010
1456
33051
782
17751
第十六条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
不规范处方
2
用药不适宜处方
3
超常处方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 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 方的;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十二)无特别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别 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别管理药品处方未 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十四)医师未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依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 剂、煎煮等特别要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油市人民医院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增补)
①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②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
③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
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⑥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本监测指标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不包括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
(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
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
①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②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100%
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例数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
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2.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抗菌药物类,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四)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门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20%)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计算公式:
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数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00
同一单位时间内门诊处方总数
注: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2.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菌药;
3.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五)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急诊处方(%)。
对象选择:全部急诊处方。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40%)
分子: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急诊处方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急诊处方总数。
计算公式:
单位时间内含有抗菌药物的急诊处方数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00
同一单位时间内急诊处方总数
注:
1.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2.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在此表中不列为抗菌药;
3.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它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病人。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40DDD)。
分子: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0
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注:
1.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2.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 =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
3.DDD(Defined Daily Doses)值: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
庆大霉素(24万单位)+ 阿莫西林(1克)+ 头孢他啶(4克)
庆大霉素(1DDD)+青霉素(1DDD)+头孢他啶(1DDD)= 3DDD 4.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分母: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
计算公式:
年度药费总收入(万元)
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100
年度医疗总收入(万元)(八)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指标名称: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对象选择:西药出库总金额中的抗菌药出库总金额。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
分子: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分母: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计算公式:
年度抗菌药出库总金额(万元)
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100
年度西药出库总金额(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