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修编情况介绍-曾捷

10
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 管件,得1分; 2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1分; 3 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 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5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条文解释:沿用自原标准一般项第4.3.8、5.3.8条。 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 方可判定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当5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且其余部分绿化采 用了节水灌溉方式时,可判定第2款达标。 当选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并说明 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申报方应提供当地植物名录,说明所选植 物的耐旱性能。
7
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达到节水用水 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4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 7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设计阶段不参评。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不设置空调设备或系统的项目直接获得满分。 设计评价时,仅评价第1、3款。
条文解释: 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的项目直接获得满分。 包括采用分体空 调、风冷式冷水机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行的闭式冷 却塔等。 条文中“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指排出冷凝热所需的理论蒸发耗水量, 可由冷却塔年冷凝排热量与水的汽化热计算得到。实际补水量大于蒸 发耗水量的部分,主要由冷却塔飘水、排污和溢水等因素造成,蒸发 耗水量所占的比例越高,不必要的耗水量越低,系统也就越节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修编情况介绍-曾捷

7
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达到节水用水 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4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 7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设计阶段不参评。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1-2010、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2010,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7-2012、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8-2012、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8379-2012
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纸、设计说明、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 检测报告,并现场核查。
6.2.7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7分;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 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再得3分。 2 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得10分。
条文适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条文解释:沿用自原标准一般项第4.3.8、5.3.8条。 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 方可判定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当5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且其余部分绿化采 用了节水灌溉方式时,可判定第2款达标。 当选用无需永久灌溉植物时,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植物配置表,并说明 是否属无需永久灌溉植物,申报方应提供当地植物名录,说明所选植 物的耐旱性能。
设计 评价 运行 评价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按总得分50分、60分、80划定一、二、三星级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12
标准篇
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 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评价阶段上也作 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有66.3%的反 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章的内容仅在运行 阶段评价。基于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 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 理”2章。
具体指标(评价条文)方面,根据前期各方面的调研成果,以 及征求意见和项目试评两方面工作所反馈的情况,以标准修订前后 达到各评价等级的难易程度略有提高和尽量使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项目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为出发点,通过补充细化、删减简化、修 改内容或指标值、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章节位置或指标 属性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汇总于表1)。
审查会后,修订组逐条研究确定了对于标准审查专家提出意 见的处理,并结合随后开展的第二轮项目试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 问题,最终确定了标准报批稿,于2013年7月上报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此后,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定额司的审查和完善,于2014年 4日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燕 程志军 叶凌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修订工作,重点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的主要技术内容,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定级方法、加分项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评分表

主要条文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 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 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
10 10 10 5 15 8 7 总得分
0
得分
0
得分
Y Y Y Y Y Y Y Y 89 0.00
0
提高与创新 参评项目 是否参评 满分 11.2.1 11.2.2 11.2.3 11.2.4 Y Y Y Y 2 1 1 1
得分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2.10 11.2.11 11.2.12 总满分
Y Y Y Y
Y 68 0.00 节材 参评项目 是否参评 满分 7.2.1 Y 9 7.2.2 Y 5 7.2.3 Y 10 7.2.4 5 7.2.5 Y 5 7.2.6 Y 6 7.2.7 10 7.2.8 Y 10 7.2.9 Y 5 7.2.10 Y 10 7.2.11 Y 5 7.2.12 Y 10 7.2.13 Y 5 7.2.14 5 总满分 80 总得分 实际得分 0.00 环境 参评项目 是否参评 满分 8.2.1 Y 6 8.2.2 Y 9 8.2.3 Y 4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2.10 8.2.11 8.2.12 8.2.13 总满分 实际得分 3 3 8 14 12 8 13 7 8 5 总得分
绿色建筑评估

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得3分;
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 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
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简介
1
∑
各分项 得分
×
权重
+
提高与创新 得分
=
总分
在各分项得分均大于等于40分的前提下:50分 60分
80分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
分项
节地与 节能与 节水与水 室外环 能源利用 资源利用 (共15项) (共16项) (共12项)
各分项权重
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 (共14项)
年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
城市
降雨 量 (mm)
设计控制雨量(mm) 55% 70% 85%
拉萨
442 4.9
7.5
11.8
兰州
308 5.2
8.2
14.0
南昌 1609 13.5 21.8 37.4
南京 1053 11.5 18.9 34.2
南宁 1302 13.2 22.0 38.5
上海 1158 11.2 18.5 33.2
具体编制内容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江苏省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本、底地条质件条和件项等目。概况
2、项目概况及市政设施概况。 3、确定节水用水定额、编制用水量计算表。
绿色建筑自评表

精心整理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自评表项目名称: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建设单位: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单位: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负责:陈彩婷项目设计:邬文彬项目校对:李志勇设计审核:韩慧君填表时间:2017年01 月12 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二〇一七年一本篇是对本项目的绿色建筑预评估。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同时给业主提供一个了解绿色建筑的窗口,从国情出发,真正提高建筑节能的可操作性,以便后续的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1.1、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分类1.1、绿色建筑的概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关键词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1.2、绿色建筑的分级目前分为三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3. 绿色建筑的分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符合以上要求后方可参评,通过后颁发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和标志(授牌)。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符合以上要求后方可参评,通过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和标志(授牌)。
1.4、绿色建筑的规范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1.5、条款分析根据《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第七条规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
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建筑

15
在设计阶段已在图纸上选用分散式空调采暖设备时,此项参评。分户空调选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节能型产品(即第2级);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COP不小于1.8。户式壁挂燃气炉的额定热效率不低于89%,部分负荷下的热效率不低于85%。
(15)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旧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上。
8
8
旧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下。
(5)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环境噪声是绿色住宅的评价重点之一。根据不同类别的居住区,要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使之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对于不同类别住宅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得分则判定该项达标。
采用集中式采暖(空调)系统时,用户应该具备按照用热(冷)量进行采暖(空调)费用收取的设施。即:楼栋前必须安装楼栋热量表,户内应设置由用户自主调节控制室温的装置阀,住户应设置能进行热(冷)量费用分摊的设施和方法(如,温度阀、散热器热量分配表法、户用热量表阀,或者至少按面积法分摊,即楼内住户根据楼前表和住户面积分摊等)。
8
25
建筑朝向接近南北向,居室夏季避免东、西向日晒。
2/5
东西向的窗户设置外遮阳设施。
6/4
提供相关设计文档证明已做过通风的优化设计。
6/2
提供相关设计文档证明日照、采光方面的优化设计。
3/6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评
分
项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8 0.17 1.36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
通过评分项目总体得分为58.86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