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要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念》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念》复习资料

概念: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本质和结构发展。

2.语言:语言是音义组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势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4.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5.聚合关系:是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6.语音: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7.音节:一般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的自己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节。

8.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单位,便是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9.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10.元音:发音体都是音带,发音的方法都是让肺部呼出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的音,就是元音。

11.辅音:辅音是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音。

12.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就是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的部位,例如发“p”时,上下唇按接触,构成阻碍。

13.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例如发“f”时,上齿和下唇接触,然后慢慢张开一条缝隙,让气流冲出来。

14.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5.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叫做音位变体,它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6.句子:说话中任何一个带有完整语调的节断都是句子。

17.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18.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19.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就汉语来说,大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但是也有两个字表示一个语素。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复习资料

语⾔学概论完整版复习资料第⼀章语⾔和语⾔学1.语⾔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学必须明确⾃⼰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2.任何符号,包括语⾔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体。

3.什么是语⾔的客观存在形式语⾔的客观存在形式⾸先表⽰为有声的⼝头语⾔即⼝语,⽽当出现了⽂字以后,⼜表现为有形的书⾯语⾔即书⾯语。

4.语⾔符号的强制性正因为语⾔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在同⼀社会,同⼀时代,对使⽤同⼀种语⾔的每⼀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具的作⽤。

5.语⾔与⾔语的区别语⾔是⾔语活动中同⼀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成系统的那⼀部分;⽽含有个⼈要素或个⼈杂质的说话⾏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语。

第⼆章语⾳1.声⾳的四要素:⾳⾼,⾳强,⾳长,⾳质2.振幅:也就是发⾳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偏移距离。

3.频率:发⾳体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4.⾳⾼:就是声⾳的⾼低。

它是由频率的⼤⼩决定的。

频率同⾳⾼成正⽐。

频率越⼤,声⾳越⾼;频率越⼩,声⾳越低。

5.⾳强:就是声⾳的强弱。

它是由振幅的⼤⼩决定的。

振幅同⾳强成正⽐,振幅的⼤⼩⼜决定于使发⾳体振动外⼒的⼤⼩。

外⼒⼤,振幅就⼤,声⾳就强;外⼒⼩,振幅就⼩,声⾳就弱。

6.⾳长:就是声⾳的长短。

它是由发⾳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发⾳体振动的持续时间长,声⾳就长;发⾳体振动的时间短,声⾳就短。

7.基⾳:振动中有⼀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声⾳叫做“基⾳”。

其他振动发出的声⾳叫做“陪⾳”。

8.乐⾳:当基⾳的频率的陪⾳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数倍的⽐例关系时,会形成⼀种复杂⽽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叫做乐⾳。

9.噪⾳:如果基⾳的频率和陪⾳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例关系,就会形成⼀种杂乱⽆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叫做噪⾳。

10.语⾳的⽣理基础:语⾳是由⼈的发⾳器官协同动作⽽产⽣的,⼈的发⾳及其运动是“语⾳的⽣理基础”,决定着语⾳的⽣理特征。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总复习

语言学概总复习

语言学概论语言定义: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包含三个基本意思: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际和思维;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属性:符号性、系统性、生成性和民族性。

语言社会文化方面的主要功能:交际功能、标志功能、文化录传功能等。

语言在心理方面的主要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心理调节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审美愉悦功能等。

语言规划的内容:民族共同语的确立和推广;族共同语的规范和完善;际语、国际语的选择等。

语言本体规划:语言结构的规范(包括语音、语汇、语法规范)、语言文字规范体系和语言协调。

语言功能八个层次:国语、官方工作语言、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公众交际、文化、日常交际(包括家庭交际)。

世界上第一部语法著作:印度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特拉克斯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狄斯考鲁写出了《论句法》,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奠定的。

后人称他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美国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初次提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理论。

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语言的层级:语言的下层是语音层,包括音位和音节两级基本语言单位。

语言的上层是符号层,一般包括语素、词和句子三级基本单位。

语言的层面:根据语言系统的结构要素及其功能,语言可分为若干不同层面,包括语音层面、语义层面、语汇层面、语法层面和语用层面。

组合关系:例:老刘是北京人。

聚合关系:例:张三喝酒。

李四看书。

(自己理解)P53语言的形态类型:词根语(汉语)、曲折语(英语)、黏着语、编插语。

语言的句法类型:SVO型(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苗语)SOV型(日语、拉丁语、藏语、蒙语)VSO型(阿拉伯语、威尔斯语)。

语音的性质:生理性质、声学性质、心理性质、社会性质。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是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咽腔、口腔时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

《语⾔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语⾔学概论第⼀章语⾔与语⾔学第⼀节绪论(语⾔学及其地位)语⾔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的科学。

语⾔是语⾔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说,语⾔学是以语⾔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门社会科学。

语⾔和⾔语的区分德·索绪尔(瑞⼠):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远的语⾔学家之⼀。

他的学说被誉为“哥⽩尼式的⾰命”,导致了欧美结构主义语⾔学派的诞⽣和发展,并使语⾔学成为⼀门真正独⽴的、⼗分专门的科学。

现代语⾔学的历史,正是从他这⾥开始的。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学之⽗”;索绪尔在《普通语⾔学教程》中对语⾔和⾔语的区分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其⽬的是为了纯化语⾔研究对象。

“语⾔”是说话所使⽤的⼀套符号系统;“⾔语”指说出来的话。

(语⾔和⾔语的关系:①抽象和具体的统⼀。

②⼀般和个别的统⼀。

③客观和主观的统⼀。

④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

)两者之间的联系(索绪尔称为的“第⼀个⼗字路⼝”)第⼀,没有⾔语就没有语⾔。

⾔语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

第⼆,语⾔来源于⾔语⼜反作⽤于⾔语,起着决定性的规范作⽤。

区分的意义⾸先,它使语⾔的研究精确了范围;其次,对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再则,知道了这⼀道理,就会对⽇常⽣活中许多含混的概念重新建⽴较为清醒的认识。

语⾔的存在形式:⽂字产⽣以前,语⾔只有⼀种存在形式—⼝语。

⽂字产⽣以后,⼈们⽤⽂字把语⾔记录下来,产⽣了书⾯语,在书⾯语的基础上⼜产⽣了⽂学语⾔。

⼝语就是⼈们通过发⾳器官发出声⾳以表达意义的⾔语体系,这是语⾔的原始存在形式。

对于⼈类来说,在⽂字产⽣以前⼈们使⽤语⾔进⾏交际只使⽤⼝头形式。

书⾯语就是长期使⽤⽂字记录⼝语后所形成的书⾯⾔语体系。

⼝语和书⾯语的联系:(1)⼝语是书⾯语产⽣的基础。

(2)书⾯语是⼝语的加⼯和创造。

⼝语和书⾯语的区别:(1)存现形式不⼀样,表现风格不同。

(2)物质基础不⼀样,发展速度不同。

⾔语的形式:外部⾔语:⼈们可以听到或看到的话语。

内部⾔语:⼈们听不到的内⼼独⽩(⽤看不见的肌⾁说话)两种形式都是运⽤语⾔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探讨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语言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

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特定的音、形和意义的表达方式。

它是人类的一种交流工具,可以用于表示思想、情感和行为。

二、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言中的声音单位——音素,并研究它们的发音、声音结构和相互关系。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基础,它包括语音的音位和音系的研究。

三、句法学句法学研究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它探讨句子的组成和句法规则的运用,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义和功能。

四、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中的意义,包括词的意义、句子的意义以及语言表达的逻辑关系。

它探讨语义关系和语义规则,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含义和推理过程。

五、词汇学词汇学研究词的构成、分类和意义。

它包括词的形态学和词义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词汇的规则和使用。

六、文法学文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它包括句法、词法和语法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七、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意义。

它关注话语的功能和社会背景,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交际目的和效果。

八、方言学方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中的变化和差异。

它包括方言的分类和特征,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地理和社会分布。

九、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研究不同语言间的相似和差异。

它比较不同语言的词汇、语法和音系等方面,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历史和发展。

十、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研究语言的可变性和演变过程。

它涉及语言的变异、变化和语言接触等问题,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总之,语言学概论研究语言的方方面面,从语音到语义,从词汇到句法,从语用到方言。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进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

语言学概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要复习资料

语⾔学概要复习资料普通语⾔学概要复习资料完整版第⼀章语⾔与语⾔学第⼀节语⾔⼆、语⾔是符号系统1、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符号是⼀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来表⽰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包括了形式和内容(意义)两个⽅⾯的要素。

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分?符号和所标记的事物是具有约定性的(或者是由某些⼈规定,或者是社会习惯),⽽征候与它所标记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然(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3、符号的分类:象征(有⼀定的含义,有⼀定的理据)狭义的符号(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4、语⾔是⼀种符号系统?语⾔具有符号的⼀切特征:语⾔是由语⾳和意义两个⽅⾯统⼀构成。

语⾳和意义在具体的语⾔中统⼀于⼀体,密不可分,⼆者互为存在条件。

语⾳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注:具体来说语⾔中的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类是“哈哈”“啊”等叹词,它们可以说是⼈类感情的本能的反应,可以归⼊征候。

⼀类是“哗啦”“汪汪”等拟声词,⽤事物所发出的声⾳来记录事物本⾝,和事物间有着⼀定的联系,但同⼀种事物的声⾳在不同的语⾔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记录,也体现了它的社会约定性,可以归⼊象征。

剩下的语⾔中绝⼤多数的词,它们的⾳和义之间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没有任何理据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符号。

5、语⾔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符号的⾳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什么样的“⾳”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义关系⼜叫约定性。

语⾔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创制时来说的,语⾔符号⼀旦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执⾏就具有强制性,因⽽也就表现为⼀定的稳固性(可变性)。

——民族性;——时代性语⾔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个符号跟着⼀个符号依次出现。

语⾔符号的排列只能成⼀条线,线条性限制了语⾔在组合时的空间位置。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更多”。

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

主要:交际功能。

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

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

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

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要复习资料
1、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区别:
(1)功能开放,动物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是封闭的系统。

与之相反,人类语言是开放的系统,能够传递的信息无限丰富。

(2)构造灵巧,人类语言具有远非动物语言所能企及的合理、灵巧的构造。

而动物语言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只包括一套相互区别的本能反应。

(3)后天习得,动物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人类的语言都需要经过传授才能习得
2、儿童学话的阶段:
(1)、咿呀期;(2)、独词句阶段;(3)、双词句阶段;(4)、电报体阶段;
(5)、接近成人阶段。

3、最能体现语言系统性的两种关系:
(1)组合关系:是组成结构的词之间的关系;
(2)聚合关系:是有同样组合能力的词之间的关系。

所谓有同样的组合能力,是指这些词都能出现在结构的某个位置上,彼此可以替换。

4、现代汉语研究的几个部分:
(1)语言的基础研究:①、个别语言的研究(历史;状态:指语言发展中的一个层面,采用描写的手法——静态)。

②、语言的共性研究。

语言的构造:语音、语义、语法、语用。

(2)语言的应用研究和交叉研究。

5、语言的机制:
(1)预设机制:说话和写作时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设项:构成一个完全预设的各项;预设同原句的条件关系:原句同预设分别表述的事态存在与否所造成关系。

(2)排除机制;(3)补偿机制;(4)多余机制;(5)类推机
制;
(6)对称机制;(7)经济机制。

6、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分类:
7、语流音变的几种基本类型:
(1)同化:两个原来不相同的音在组合时变的相同或部分相同。

(2)异化:和同化相反,原来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音在组合时变成不同的音。

(3)弱化:某些音受到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的影响往往弱化。

(4)加音:有些音连用时增加了一个原来没有的音。

(5)脱落:有些音连用时有的因素或音节脱落。

(6)换位:在语流中有些音可以互换位置。

8、语素和词的定义;
(1)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音单位,也就是说它是最小的语义结合物。

(2)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音单位,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9、语法手段的分类及其内涵:
(1)语序:语序是利用词在短语或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
(2)虚词;(3)构形后缀。

(4)内部曲折:内部曲折是靠词根中元音或辅音的变化表达不同意义的手段;
(5)重音:重音位置的移动可以增强词的不同语法意义。

(6)声调;(7)重叠:重叠词根或整个词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8)语调:是全句抑扬顿挫的变化;(9)异根法:通过不同的词表示语法意义;
(10)零形态。

10、语法范畴的分类及其各自的意义内涵:
(1)数:指通过语法手段表示事物的数量。

(2)格:表示短语或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3)性:是根据不同的词尾或虚词给名词等分的类。

(4)人称:表示词所属的人或事物是说话人、说话人的对象或是说话涉及的第三者。

(5)时:是属于动词的范畴、表明句中谈到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相互关系。

(6)体:表示动作进行的持续与否的状态。

11、短语的结构类型——词的基本组合关系分为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
(1)主谓短语,后一部分陈述前一部分;
(2)动宾短语,前面是叙述动词,后面是受他支配的宾语;
(3)偏正短语,前一部分修饰限制后一部分(定中、状中)。

(4)中补短语,
(5)联合短语,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12、变换:句子根据不同格式之间表现出的规律变成另一种句子的方法叫做变换。

13、屈折语的特点:
(1)屈折语常用内部屈折作为语法手段。

(2)屈折语一个附加语素可以同时表示两个以上的语法意义。

(3)屈折语的词干和词尾结合得很紧。

14、语法结构的形态类型:
(1)词根语;(特点:词序严格、虚词十分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2)粘着语;(3)屈折语;(4)编插语;
15、词根语和屈折语的区别:
(1)词根语又名孤立语,它指那些没有或者缺乏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这种语言主要运用词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

(2)屈折语是广泛使用词的形态作为语法手段的语言。

16、(1)词义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2)词义就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

(3)根据词所指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概括出来的词义,是这个词
的原生义。

(4)词义的两个层次,原生层和派生层。

(5)从原生义产生派生义的两种模式及其意义:
①、通指与专指的模式
A、原生义可能通指一大类事物的全体,而直接派生义则只指一类事件中的一种或一个。

B、原生义概括的事物可能原来只指一种或某一个个例事物,而其派生义则扩大至遍指这一类事物的全体。

②、类比模式:根据概括出原生义的事物的某方面特点,通过类比,用这个词来指称另一类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这就是类比模式。

17、词义的关系:
(1)相同关系,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

(2)相反关系,两个词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不同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刚好是相反的,这两个词的词义就有相反的关系。

(3)包含被包含关系。

(4)、离散关系
(5)、类比关系
18、包含被包含关系的内部情况
包含被包含关系(上下义关系、组成关系),上下义关系(类属关系、历史关系、其他关系),组成关系(随机关系、有序关系(平行关系、层级关系))
(1)、上下义关系,上义项的词其词义概念内容,概括了它所有下义项的词的词义概念内涵中最本质、共同的东西,这时有关的词就有上下义关系
①、类属关系,按一定标准对有关事物作出分类,使上下义词所指称的事物有大小类关系,而小类从属于大类,这时的上下义关系就是类属关系
②、历史集关系,各下义词所指称的事物有历史的渊源关系,这
时建立起来的上下义关系,就是历史集的上下义关系③、其他关系,(2)、组成关系,组成关系指这样的关系,包含项的词所指称的事物由所有被包含项的词所指称的事物组成
①、随机关系,指部分词所指称的事物之间没有一定的先后关系
②、有序关系,指部分词所指称的事物按一定的先后次序或层级排列,以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19、变异的分类
(1)、地域变异,(2)、社会变异,(3)、功能变异
20、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区别
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

第二,使用对象不同。

第三,内部差异不同。

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表现在各行各业各有一套行业语,这些词语的语音形式、语法结构与全民语言没有太大的差别。

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方面面,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

第四,发展方向不同。

21、社会变异包括哪些方面
(1)、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2)、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3)、种族变异和民族变异
22、语言演变的原因,语言的演变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与原来的语言系统不同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演变
23、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
(1)、不平衡性,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24、语音演变有哪些主要方面(音位系统的演变是语音演变的主
要内容)
(1)、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包含音位的合并与分化
(2)、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组合关系的变化
25、汉语在聚合、组合方面的变化
(1)、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2)、汉语在组合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次序的变化(词位的变换倒置)
26、词义演变的原因及其结果
(1)、词义演变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深化、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
(2)、词义演变的结果,
义项的增加、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词语感情色彩的转移
27、词汇的消长包括哪些方面,新词的产生、旧词的灭亡、词语的替换
(1)、新词的产生,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造新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借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