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概要(第四章第一节 词义)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课程讲义目录及部分课程讲义

语言学概论课程讲义目录及部分课程讲义

语言学概论课程讲义目录及部分课程讲义《语言学概论》课程目录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二、语言的若干属性三、语言学第二节语言功能一、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二、心理方面功能第三节语言历史一、语言起源二、语言分化三、语言的接触和融合四、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第四节西方语言学简史一、传统语言学二、历史比较语言学三、现代语言学四、当代语言学第二章语言结构第一节语言的结构系统一、语言的层级与层面二、语言结构的共性和个性三、语言结构类型第二节语音一、语音和语音学二、音素和音位三、语音特征四、语音组合第三节语义一、语义和语义学二、语义单位三、义素分析四、语义场五、语义的组合第四节语汇一、语汇和语汇学二、语汇层级三、语汇聚类四、语汇构成第五节语法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三、词类四、短语五、句子六、语段第三章语言运用第一节言语交际一、语言运用与语用学二、言语交际的过程三、言语交际的原则四、言语交际的制约因素第二节言语行为一、言语行为的概念二、言语行为的类型三、间接言语行为第三节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一、话语表达二、话语理解第四节交际变体和语用对策一、交际变体二、语言交际障碍三、社会语用对策第四章语言学习第一节第一语言获得一、第一语言获得理论二、儿童语言的发展第二节第二语言获得一、第二语言获得理论二、中介语三、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四、第二语言教学法附录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参考文献语言学概论课程名称:语言和语言研究(一)教学目标:掌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点:语言与言语、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重难点:语言与言语、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课程内容: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一)语言是什么语言学界至今对语言还没有一个清晰而统一的定义。

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对语言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来说,可以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PPT第4章 词汇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PPT第4章 词汇

二、词汇的分类
1. 语言的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固定词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就是指汉语中全部 词和固定词语的总和,英语词汇则是指英语中全部词和固定词语的总和。
2. 言语的词汇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词汇,它是允许存在偏离语言规范、不同于语言词汇之 处的。
一、语言词汇的性质和特点
(一)语言词汇的性质 1. 充当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词汇的基本属性。 2. 词汇的各种单位必须在语言的结构规律———语法规律支配下,有目的地组织排列起来,
一、语言词汇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言词汇的特点 4. 词汇的变化性与稳定性
•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都会很快地反映到词汇中。这就使得一些旧词语逐渐从人们 口中消失,而很多新词语又不断在交际以及传播媒体中出现,这就是词汇的变化性。
• 同时,词汇的变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词汇系统的影响和严格制约,有着 极强的稳定性。
• 方言词:广义的方言词指各方言区的方言词汇;狭义的方言词则是指那些本来在方言 地区通行,但进入了共同语,并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
五、词语系统
(一)词汇系统 4. 从来源上看,可以形成以下词聚。
• 外来词: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从外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借用来的词,外来词不包括意译 词,意译词是根据原词的意义,根据本族语言的词汇材料和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
三、词
(二)词的构成成分———语素 1. 语素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单位 2. 语素的分类
• 根据语素能否独立运用,可以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可以直接成为词,即可以独立使用的语素;不成词语素则是指不能单 独成词,即不能独立使用的语素
三、词
(二)词的构成成分———语素 2. 语素的分类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词汇教学课件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词汇教学课件

思考:为什么词汇里包括固定短 语?
固定短语有成语\谚语\惯 用语等,它们是词的等价物.
原因
1. 结构具有凝固性. 固定短语虽然是由几个词组成的,
但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是造句的最小 单位.
2 .意义具有整体性. 固定短语和词一样,它的意义不等
于组成单位意义的简单相加. 3 .功能相当于词.
注意
一定要把“词”和“词汇”这 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词汇是词和固 定短语的“总汇”,不是单指个别 的词语,而是指词的集合。
→构形语素:表示语法意义,通常附加在词 根或词干上,可以构成一个词的不同形态。
什么是词干? 词根语素加附加语素构成的词叫派生词,如
果这种派生词之后再加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 语素,那么这时在构形语素之前的部分就叫 作词干。
单音节语素:地、民、卫、阿、子 按音节多少分

多音节语素:葡萄、巧克力、奥林匹克
基本词的主要类型: 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天、地、
语素和词都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两者的区 别就在于能否“独立运用”,词能独立运用,而语
素不能。
A.能单独成句的是词,而不是语素。
如:1)飞机!2)火!3)血!
4)玻璃!5)葡萄!6)砖!
B.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而不是语素。
如:1)你看见了什么?火!(词)
2)你坐什么车?火车。(语素)
C.有些语言单位,虽然不能单独成句或单独回答问
笔记
词的构成
1.词的构成成分——语素
笔记
(1)语素的定义
词由语素构成。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
词的基本单位。
例句:他羞涩地看了看她。
他┃羞涩┃地┃看┃了┃看┃她 7个词
他┃羞┃涩┃地┃看┃了┃看┃她 8个语素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四章 语法(思维导图)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四章 语法(思维导图)

第四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语法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使用者必须共同遵守,违背这种规则,就会使听话者感到别扭甚至产生误会。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这些语法单位如果其中的构成成分还可以被替换,可以继续切分为更小的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最小的是语素,依次是词组(短语)、词、语素。

语法规则包含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

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如:“我 看 书”。

语法的聚合规则: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

如:书、电影、小说,这三个词能够出现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这三个词形成一个聚合。

三、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1词: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p.862实词: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有许多能够单说,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是意义比较虚的词,它能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4自由词组:根据表达需要,按照语法规则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的词组。

固定词组:语言中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的组合,如成语(四面楚歌)或专有名词(人民代表大会)。

3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

5句类:句子按其语气划分的类叫做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句型:句子按其结构划分的类叫做句型,包括单句和复句。

语法:是句法和词法的汇集。

句法主要研究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词法研究内容包括构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形变化规则。

第二节 组合规则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p.89构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词法:构词法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三版第四章语法2015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三版第四章语法2015
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表达者称为词根 语素,是词的核心部分;
粘附于词根之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 素称为附加语素,其中只表示语法意 义的附加语素又叫词尾,其他叫词缀。
例 如 在 英 语 “ teachers” 这 个 词 中 , “teach”是词根,“-er”是词缀,“s”是词尾。
词缀又根据在词中的位置,分为前缀、 后缀和中缀。P91
dogs[d•gz];days[deiz]。 3. [iz] 用 在 收 音 为 舌 叶 音 的 音 节 之 后 , 如
benches[bentSiz]
@语义变体
同一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略有差异的语义形 式,叫做语素的语义变体。
民1:人民,用于“民主”“为国为民”等。 民2:某族的人,用于“回民” “藏民”等。 民3: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用于“渔民”“牧民”
词根,词缀是不能单独构词的,词尾则根本 就不是构词成分。例如汉语的"人、手、水、 河、啊、琵琶、枇杷、哗啦、坦克"等,英 语如man、teach、book、moon、sun、long 等都是单纯词。
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 词。
根据构词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类:
一类是复合词:完全由几个词根语素按一 定规则构成的词就是复合词,词义由两个语 素的意义复合构成,所以叫做复合词。例如 汉语的"思想、学习、黄瓜、大豆、胆怯" 等 , 英 语 的 如 "snowwhite 、 makeblieve 、 makegame 、 earthfall 、 friendship 、 motherland"等。
古英语也有性范畴,但在现代英语中已消失, 只保留个别词的词缀形式上,如“waiter”(男 服务员),“waitress”(女服务员)。

语言学概论讲义(按章节整理)

语言学概论讲义(按章节整理)

导言部分一、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语言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三、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

四、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五个阶段。

五、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语言学分为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五、1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

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时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如现代汉语、当代英语)五、2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如汉语史)五、3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是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

五、4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

五、5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索绪尔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六、语言学流派:1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比较方言或亲属关系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在19世纪进入了系统的研究,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历史比较语言学代表人物:初期:丹麦拉斯克;中期:德国施莱歇尔2、结构语言学的分支: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代表作《语言论》七、语言的三要素:主要是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部分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一、1语言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经济发达还是落后,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布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00541

语言学概论00541

语言学概论0054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

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

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二)语义场的系统性 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一个语义场 内包含若干个词语(义项),在意义领域恒定或 封闭的状态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大了,其他 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缩小;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 小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扩大。在这种情 况下,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 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 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 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
第三节 词义的聚合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词 义有一定的系统性。一个词语的意义(义项)同 邻近的其他词义可以建立起各种关联,从而处于 互相依存、互相规定、互相制约的关系之中。 “语义场”是指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 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 的语义特征。比如“钢笔、铅笔、圆珠笔……”的 类属义素都是“书写工具”,它们就构成一个语 义场。“车、船、飞机”的类属义素都是“交通 工具”,它们也构成一个语义场。
义素分析法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 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并且义 素分析法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对包 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在内的自然语言 的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横排结构式: 哥哥[+同胞+男性+年长] 弟弟[+同胞+男性 -年长] 姐姐[+同胞 -男性+年长] 妹妹[+同胞 -男性 -年长]
(三)语义场的层次性 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 的语义场之间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 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 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
车 汽车 火车 卡车、轿车、吉普车 交通工具 船 飞机 自行车
二、同义词与反义词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词称为“等义词”。如:维 生素与维他命,演讲和讲演,番茄与西红柿。 基本意义相同而有细微差别的一组词称为“近义 词”。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 义之上,如:天气与气候,才能和才华。也可以 表现在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如结果与成果, 聪明与聪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四章第一节词义)第四章语义语义可大致分为词义和句义两大类。

第一节词义一、词义(一)词义的含义词义就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般所说的词汇意义指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就是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

如“书”:成本的著作;信;文件等。

本章讨论的词义只限于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我们将在语法一章中讨论。

(二)词义三角词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

那么,词义同语音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奥克登和查利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做过论述。

他们首先提出了“词义三角”理论。

所谓“词义三角”指:概念(词义)、符号(语音形式)、所指物(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主要内容是:概念与符号、概念与所指对象之间有直接关系,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有间接关系。

语音和词义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语音形式表达语义内容,也就是表达和表达的关系;词义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发音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联系。

语音形式只能通过词义成为客观事物的符号,指代客观事物。

它们是指称和被指称的关系。

(三)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以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

词汇意义主要由实词来表达。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

也叫概念意义。

是词义的核心。

我们研究词义主要是掌握它的理性意义。

词典里字词的意义主要是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基本意义→收录在词典中)。

它属于语言范畴,职能是交际→人们相互理解,抓住区别性特征即可;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全面深刻。

2、附加色彩指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附加意义。

词的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时地色彩。

(1)感情色彩指词义本身所包含的说话者的感情和评价色彩。

主要包括喜爱、憎恨等。

通常所说的词义的褒、贬、中,就是感情色彩的重要体现。

如汉语中的:老汉老头儿(大爷)老头子老太太老大娘老婆子联合团结勾结领导首长首领(旧称)头子(贬义,表示鄙视)头儿(比较随便)冒号(戏称)有时语言中还有专门表示感情色彩的成分。

如汉语中的儿化、重叠以及前缀“小”“老”“阿”等有褒义色彩。

“头子”常有贬义色彩,如老蒋头子、黑社会头子等。

英语中“-ie”“-y”等有褒义色彩。

如birdie(小鸟儿)sonny(小家伙、宝贝)。

后缀“-ard”常有贬义色彩。

如drunkard(醉鬼)。

词义的感情色彩是在语言运用中历史的形成的,具有社会性,不要把它同一定的语境中临时增加的感情色彩相混淆。

如:“漂亮”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但有时会表示厌恶的感情。

如当甲对已不满时,已问甲“这件衣服漂亮不漂亮?”,甲可能会回答“漂亮!”,表示不怎么样的意思,应付之意。

这时的贬义色彩不是词义的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也叫风格色彩,是指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词语应用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因为某些语言单位经常出现在某些环境中,久而久之,交际环境的氛围和特殊要求就体现在这些语言单位中并固定下来,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特征。

语体色彩可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

前者通俗,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

比如书面语口语枯萎干巴吝啬小气沐浴洗澡恐惧害怕(3)形象色彩也叫联想色彩。

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味觉、触觉方面的感性反映。

如: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鸡冠花、喇叭花、猴头菇、斑马线、罗锅桥、鹅黄、杏黄、鹅卵石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响当当、霹雳舞、蝈蝈、布谷鸟附加味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酸溜溜、美滋滋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软绵绵有时候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灵活)胖墩墩(胖+矮+结实)(4)时地色彩有些词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如“太监”、“宫女”等属于旧社会词,“大集体”“生产队”“知青”是新社会初期的词;“上网”“网友”“追星族”等又是现在所用的词。

许多方言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词,从而表现出地域的特色。

如河南话里的“中”,湖南话里的“伢子(yazi)”,四川话里的“啥子”,上海话里的“捣浆糊(糊弄人)”,东北话里的“咋整”“忽悠”等。

(四)词义的特点词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1、概括性概括性是词义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

任何词义都具有概括性的特点。

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无穷无尽,词义不可能一一对应的反映每一个具体事物或现象。

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时,总要经过一番抽象概括,才能形成词义。

有些客观事物人们在对它们反映进行反应时,舍弃了它们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把它们归为一类,赋予一个类名。

如“鞋”的词义是“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而且没有高筒的东西”,这个意义就是从皮鞋、布鞋、棉鞋、平跟鞋、高跟鞋、球鞋、旅游鞋、拖鞋等各种具体的鞋子中抽象出来的,它反映了各种鞋所共同具有而他类事物所没有的特征,而各种鞋在材料、款式、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则被舍弃了。

这样,各种各样的鞋就都可以用“鞋”这个词去指称,而其他事物,如靴子、袜子等则被排除在外。

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称整类的事物,但它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比如“鲁迅”专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里,这个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性格、思想、社会关系等等都不尽相同,就像是有许多“不同的鲁迅”,然而在这些“不同的鲁迅”中,总有其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将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鲁迅”一词的词义。

2、模糊性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有些词的意义所概括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比如“春、夏、秋、冬”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类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敲、打、捶、砸”等动作都具有模糊性。

特别是那些反映程度差别的词语,意义的模糊性就更大,比如“高”,人的身高达到多少才可以算高,如果身高一米八可以算高,那么一米七九呢?一米七八呢?一米七七呢?……人们对身高的“高”只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而说不清楚高与不高的绝对分界处在什么位置。

类似的词语如“大、小”,“长、短”,“粗、细”,“多、少”,“远、近”,“胖、瘦”,“美、丑”,“好、坏”,“冷、热”等也都是如此。

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

否则,如果一切都是模糊的,人们将无法借助词语来区分不同的事物,语言也就会因此而丧失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

例如,“青年”与“少年”和“中年”的边界都不清楚,因此当有人问十七岁算少年还是青年,三十五岁算青年还是中年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大好说,不同的人有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但青年一词所指的中心区域还是明确的,因此如果有人问二十五岁算不算青年时,人们会毫不犹豫的作出肯定地回答。

语言中虽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是如此。

有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也就是说它们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是明确的,不同词语所指范围之间是清楚的。

例如“一、二、三、四”等数字,“米、厘米、毫米、小时、分、秒”等度量单位,“大提琴、小提琴、电视”等器物名,“太阳、月亮、黄河、鲁迅、周恩来”等专名,就都是精确的。

至于科学术语则一般是精确的,至少人们要求它们应该是精确的。

模糊性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交流思想的时候,明确了这个词所包括的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有时过分追求精确,就会发生困难。

如根据“高高的个儿,头发稀疏”的模样特征就能从会场中找到要找的人,若精确到“身高一米七五,头发一千五百八十二根”,反而不容易找到这个人。

虽说模糊性在人类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交际中不能时时处处追求模糊,需要精确的时候应该力求做到精确。

比如在科学研究中等。

但从理论上讲,模糊是绝对的,精确是相对的。

时间词精确到百分之一秒也还有模糊性。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词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词义的民族特点。

在词语的理性意义方面,不同的民族语言会有所不同,以至于两种语言中,词义上完全对应的词语不是很多。

比如英语的uncle\aunt相当于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姑夫、姨夫等和姑姑、姨等词概括的范围。

再如汉语的快相当于英语的sharp\quick。

词义的民族性还体现在词义的感情色彩上,比如汉语的“狗”和英语的“dog”,这两个词的理性意义基本相当,感情色彩却有很强的民族特点。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多含贬义,如:走狗、狗东西、狗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等;而英语则相反,与dog相连的词多有褒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a clever dog(聪明人)\a big dog(大亨、要人)\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人都有得意之时)等。

复合词的构成也有很强的民族特点。

如汉语的浓茶,英语用strong-tea,汉语的银河,英语用milky-way,冰糖用rock-candy,温室用green-house等。

这都说明了词义的民族性。

另外,词语多义化的过程也会受到民族特点的制约。

比如,英语的“cat”本来指“猫”,后又衍生出“心地恶毒的女人”的意思,而汉语的“猫”则没有衍生出这种意思。

汉语的“红”本指“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后来衍生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的意思,英语的“red”则没有衍生出这样的意思。

而“red”衍生出“流血的、暴力的”这个意思,又是汉语的“红”所没有的。

4、客观性词义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反映要以被反映的存在为前提,词义的形成必然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基础。

这一点很好理解。

但语言中有些词,如汉语中的“神仙、天堂、地狱”等之类的词义有没有客观性呢?回答应是肯定的。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个积极的能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加上自己的想象。

如水中的“龙宫”和天上的“天宫”也都带有人世间宫廷的痕迹。

这些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曲折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这些词义有的会逐渐消失,有的会产生出新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说的“天堂”往往不是指原来的意义,而是喻指幸福美好的地方。

二、词义的关系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同音词、多义词、反义词(一)同音词同音词指语音相同,意义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