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书湖头中学化学课题组2009年11月20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究结题报告课题组:宗焕富高令堂邓新蕾一、问题的提出1、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我国有学者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课题研究,发现他们大多小的时候智力聪颖,科学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参与意识强烈,而学习成绩往往平平,但到了大学阶段,他们的创造力就得以暴发,在许多未知领域作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但无论如何,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从小在行动中、头脑中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学会探究也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和谐统一,尤其在我国应当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这对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未来的社会与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强调培养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精辟地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
”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化和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性活动。
”目前教学改革的重心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让学生接受结论转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课题也正是基于此,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实践的切入口,旨在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法,全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此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能。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初中时代是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生较小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自我意识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标题: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课题成员:组长:陈雷组员:吕炎伟、王秋菊、覃兆路、邹太星、许金岚、刘争一、田娜、张慧芳、谭骁。
摘要及关键词:硅贡献课题背景:我们近期刚学习了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学习了关于硅的知识。
我们想更深入地了解硅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特此探究。
研究目的:探究硅及其化合物队人类文明的贡献。
研究内容:探索我们身边的硅及其化合物,硅在科技前沿的发展。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请教老师。
研究过程:本小组共有10名成员。
首先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分工如下:陈雷——搜集整理所得材料吕炎伟、王秋菊、覃兆路、邹太星——寻找身边的硅及其化合物许金岚、刘争一——负责记录、整理田娜、张慧芳——上网查询更多知识谭骁——上网查询硅在生活中的应用分工之后,各自进行自己的工作:通过书本,了解到关于硅的基本知识。
进行调查活动吕炎伟、王秋菊、覃兆路和邹太星合作找寻身边的硅及其化合物并感受硅及其化合物,比如珠宝,一些首饰。
田娜、张慧芳、谭骁在网上查询更多的相关知识,如硅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硅酸凝胶可做干燥剂。
许金岚、刘争一在研究过程中负责将所得资料整理归类,提炼有用知识,陈雷负责综合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写下心得,做好探究笔记。
为了扩展知识面,我们又查询了硅及其化合物在科技前沿的应用情况。
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硅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Si,旧称矽。
原子序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具有明显金属光泽,呈灰色,密度2.32----2.34g/cmЗ,熔点1410℃,沸点2355℃,具有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电离能8.151电子伏特。
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第IV A族的类金属元素,硅化物不溶于一般无机酸中(但能与HF反应),可溶于碱溶液中,并有氢气放出,形成相应的金金属硅酸盐溶液,于炽热温度下,与水蒸气能发生作用。
硅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地壳中约含27.6%,是组成岩石矿物的一个基本元素,以石英矿和硅酸盐出现。
八年级化学实验总结

八年级化学实验总结在八年级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探索了许多奇妙的化学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能,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八年级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回顾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经验。
首先,我们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通过用酚酞指示剂观察醋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我们发现产生了水和盐,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接着,我们进行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观察到了金属与盐酸反应时释放氢气的现象,学到了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规律。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发现氧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生成水,这是一种火花混合物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
首先,我们要穿着实验服、戴上手套和护目镜,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其次,我们要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要及时清洁实验台、洗净实验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
通过这些化学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了解决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我锻炼了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总的来说,这学期的化学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通过实验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面对各种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精彩的实验等待着我们探索。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精选了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意识倾向,可以始于趣味性实验,是主观上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而且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思维的不竭动力,是求知欲望得以调动的源泉.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及加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我们都知道,实验现象往往是千变万化的,是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唤起的有效途径,因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实验现象的千变万化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2.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所谓化学概念也就是运用简练的语言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原理和化学定义等等.要想使学生的思维中有化学概念形成,感知是首要因素,而化学实验则是借助于学生的嗅觉、听觉以及视觉来形成感性方面的认识,通过在感官上的直接作用所进行的真实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思维,并且加深对化学概念诸如化学反应物质特性等的理解.3.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做“分组实验”亦或是“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循循善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适当点拨,以及逐渐的培养深入、全面且具体认识物质及其内在规律、变化本质,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由表面上升到本质层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策略1.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想得以有效实施,那么教师所设定的实验教学程序就应当是获得科学结果的一个过程,所体验的化学实验科学必须是客观且真实的,并且落实的学科素质是有效扎实的.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情境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出互动、和谐、民主和宽松的一个实验氛围,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能够自主的、充分的自我调配、自我支配实验活动,而且还可以借助于互相间的争论、交流、讨论以及意见综合等,养成知识获取的探究能力,养成合作学习、探究位置的良好态度,进而将所学知识意义的整体性建构最终完成.2.演示性实验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演示性实验性教学的主要要求是要有较高的可见度以及成功率,在教师对实验进行演示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实验方法、分析实验过程和讲解实验原理.具体来讲,演示性实验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补充与加强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的可观察性提高,改进及改善实验装置;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下放”实验;突破难点与重点,“提升”实验;转变演示性实验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等.3.验证性实验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教学要想得以有效实施,需要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合理的搭配类型不同的学生,合理科学的创建实验小组,在化学实验中促使每一位学生均有事可做,并且最大限度的将自身的特长发挥出来,进而在技能、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均能有程度不同的收获.具体而言,教学策略涉及到的内容有:实验目的的明确、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同时还要注重实验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要重视实验过程和学生操作,正确引导学生探寻结论,体验过程,感受实验;要大力的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及其过程的个性化理解、独特视角;要延伸化学实验至课外,而且还要加强实验习题的实验性等.三、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1.开展趣味十足的实验活动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趣味性实验,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可以以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为趣味性实验的素材,运用所学知识作为趣味性实验的背景,因为这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为贴近,而且方法比较新颖独特,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比如,在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学习以后,在课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鸡蛋跳舞”的趣味性实验,也就是在食醋中放入鸡蛋,鸡蛋会不断的上下浮动,验证了碳酸盐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此类寓教于乐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出来,而且还培养了创新能力.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如在对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与方法进行分组讨论且归纳总结,并且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所需要的有哪些仪器、哪些药品,如何装配,如何验满、收集等等.经过深入的探索和认真思考后,最终有实验室制取氢气及二氧化碳共识的形成,但是仅仅可以通过向上排气法进行收集.另外,在初中化学教材当中,氢气的制取装置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无法随时停止反应过程,而且回收锌粒与酸液非常不便等,而为了对这些不足予以弥补,将多种装置设计出来,可以将试管更改成侧支试管,用铜丝所编制的“篓子”将锌粒装起来,并且使用另外的一个铜丝将其挂在试管口,这样就可以实现实验反应的随时停止,该过程能够提供给学生了自我创造、自我思考的一个好机会.总而言之,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在训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态度的培养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当对化学实验教学提起高度重视,并且开辟出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及质量.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化学教学中的价值众所周知,思想是指导行动的前提,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自制酸碱指示剂

意义
• 酸碱指示剂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就已经出现 了,但是讲解的较为粗浅,而自制酸碱指 示剂是许多人做过的事情,并且留下来大 量的资料 • 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指示剂的理解,同时 验证前人留下的成果,并尝试发掘新的指 示剂
目标
• 制出若干种酸碱指示剂,与资料中的比对 是否一致 • 寻找身边新的植物指示剂 •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效果较明显的酸碱指 示剂 • 推荐辨别植物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自制酸碱指示剂
聿怀中学 高一五班 组员:刘雯蓉,陈敬婉,柯晓瑜, 柯晓婷,刘雁容,卢莉蓉, 林嘉钰 ,林晓如,郑琲 指导老师:陈炜
背景
• 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罗 伯特· 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 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科学家 将花带到实验室,不小心将酸液见 到花瓣上,花瓣变成了红色,科学 家看到后,既新奇又兴奋,于是他 又将其他酸的稀溶液滴到花瓣上, 发现花瓣都变成了红色。
• 植物辨别方法 • 1.如有花瓣,通常为紫色或红色的适合做酸碱指 示剂,采回后将花瓣捣烂榨汁即可使用 • 2.如无花瓣,枝干为红色,紫红色者也可用于实 验,效果相对较好,但所需的量比花瓣类大(因 汁液较少) • 3其他类,条件所限,并没有得出可靠的相关结论, 故在此不列入讨论 • 注意:上述材料均需现制现用,最多不得超过一 天,否则效果不佳
实验结果
植物 溶液 原色 加酸 牵牛花 月季花 朱缨花 洋紫荆 长春花 大叶 龙船花
紫 橙红 棕黄
紫红 血红 土棕
紫红 鲜红 深绿
紫 红 浅棕
粉紫 红 黄
棕红 鲜红 浑浊, 绿色
溶液中含 有三价铁 离子
加碱 备注
续表
植物 原色 加酸
紫甘蓝 紫草 胡萝卜 咖喱粉 地锦草 红车 皮
初中化学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背景这个课题旨在探讨化学基础知识对初中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的影响。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个课题,更好地了解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分析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
3. 调查和实验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调查和实验方法:- 设计并发放了一份针对初中生的化学研究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们的研究情况、喜好和困难。
- 选取了若干个班级进行实验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和新颖教学方法对学生研究成绩和研究兴趣的影响。
- 收集了学生的研究数据和反馈意见,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4.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感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研究困难,特别是在抽象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上。
- 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和互动式授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绩。
- 学生们普遍认为实验教学对他们的研究帮助很大,并且更易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5.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化学教育的质量:-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重点关注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和难点,提供更多的案例和例题。
- 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化学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6. 总结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希望这份结题报告能对初中化学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初中化学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化学课题结题个人总结范文

化学课题结题个人总结范文I have learned so much from completing my chemistry project.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experiments, analyzing data,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has been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I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have improved my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Completing this project has helped me grow as a student and as a person.我在完成化学课题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既具有挑战性又令人满足。
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这个项目帮助我在学术上和个人上都有所成长。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project was apply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experiments. I was able to see firsthand how the concepts we learned in class are put into action in a lab setting. This hands-on experience was invaluable in helping me grasp difficult concepts and solidify my understanding of key principles in chemistry.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实验中。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新一轮的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已被国人所认同,探究性实验教学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旋律,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平常的教学中应用甚少,很多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
鉴于此,本课题通过研究,试图在理论上构建一个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此改进中学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主动创新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我们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要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而化学学习应努力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从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仍然存在着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培养的状况,仍有学生学习负担重、科学素养贫、学习能力差的局面,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成效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多的脱节,同新课程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结果受学习方式的影响重大,现阶段学生单纯地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倡导的主要是科学探究,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社会,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理论依据“探究学习”是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提出的。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执笔人:毕建祯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
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整合资源把研究过程的各种素材提炼、汇编成册以供大家今后参考。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学生实验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研究水平。
因此,我们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
(一)前测工作为了了解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的基础,在进行课题研究前(XX年3月),笔者对55名XX届初三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查详表另见文件夹)其中调查部分内容结果如下: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你喜欢积极思考和探究吗?非常喜欢8人占14.5%;喜欢47人85.5%你知道什么叫科学探究吗?知道19人、占34.5%,不知道36人、占65.5%你做过探究性实验吗?做过10 人、占18.2%,没做过45人、占81.8%你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吗?了解10人、占18.2%,不了解45人、占81.8%你想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吗?想55人、占100%,不想0,无所谓0在对19名“知道科学探究”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初二物理教材中了解到科学探究的,却没有做过探究性实验。
但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在调查的55名学生中,100%的学生都想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
可见他们对于刚刚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同时我们组织了本课题组成员集中和分散等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美国课堂》、《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化学教学》、《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论》、《反思教学》、《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验评价方案》、《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王锦秀等书籍和文章,并谈心得。
提高了课题成员的理论修养。
(二)课堂实践第一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做演示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比如,在给学生第一节课上课时,我们常常给学生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当学生第一次遇到老师给同学们演示实验时,几乎是即兴奋又无序观察过程现象。
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观察和思考有关化学实验过程问题呢?老师应为他们对未知实验进行示范引导,让他们感知化学探究实验的神秘与魅力:探究性实验——镁条的性质(教师告知)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与你平时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作出假设(猜想)(内容教师在屏幕在显示):制定实验方案:①观察镁带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②用砂纸打磨镁带,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③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当镁带开始燃烧时,移到石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内容教师在屏幕在显示):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教师在屏幕在显示):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镁的性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内容教师在屏幕在显示)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实验的同时,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神秘。
学生实验后感知,原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化学探究实验是这样有趣啊。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并有亲自动手去做探究性实验的冲动后,教师可尝试着稍稍放手,在先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技能后,让学生尝试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此阶段,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
前几次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是化学探究性实验《空气的捕捉》教学过程:探究课题: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面对问题,开始时学生一时无法着手]。
此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你如何捕捉教室里的空气?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A:抓紧一个塑料袋,赶跑袋中的空气。
然后在教室里松开手,张开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
当塑料袋鼓满时,扎紧袋子。
这样我就捕捉到了教室里的空气。
[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表示赞同。
老师评价:方案很生动、很生活化,并且可行!很棒得!]学生B:拿一个针筒,先把栓塞向前推,排尽空气。
然后到教室里后拉栓塞抽入空气。
[老师评价:方案很实用、很会利用生活品,可行!也很棒得!]学生C:拿一个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教室后,把水倒掉,教室里的空气就会进入瓶中。
[老师评价:方案很化学!、很会思考,可行!也很棒得!]??教师把学生回归到刚才的课题: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学生在上一个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并从老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中受到启发(投影几种常见的仪器),设计出了如下方案:在第一个集气瓶上塞双孔橡皮塞(连接导管和分液漏斗-教师给予点拨),另一个集气瓶里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
当从分液漏斗中加水时,第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就通过导管进入了另一个集气瓶中,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就成功地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教师肯定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给予指导。
在教师适时诱导和帮助指导下,学生第一次独立进行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第三阶段:师生、生生合作,发展探究性实验的能力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及简单的仪器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鼓励他们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
又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丁红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片段的:(1)她创设问题情境:取暖时所用的煤和平时蜡烛的燃烧之后质量变少:取一小断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之后质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