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溶剂

合集下载

硼砂作为助溶剂的原理

硼砂作为助溶剂的原理

硼砂作为助溶剂的原理硼砂是一种常用的助溶剂,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与溶质发生化学反应或改变其物理性质,提高混合物中溶质的溶解度,从而增强溶解效果。

下面将从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硼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改变等方面详细探讨硼砂作为助溶剂的原理。

一、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在介绍硼砂作为助溶剂的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温度:温度是溶解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加,因为提高温度可以增加溶质和溶剂微粒的运动速度和能量,从而促进溶质的脱离和分散。

1.2 压力:对于固体和气体溶质来说,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其溶解度。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可以压缩气体或固体的体积,促使其溶质分子之间距离变得更近,从而有利于其在溶液中的分散。

1.3 溶剂性质:溶剂的性质也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溶剂的极性、极性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会影响溶解度。

比如,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溶解度较好;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溶解度较好。

1.4 溶质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溶质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其溶解度。

分子间的键合力越强,溶质的溶解度就越小;反之,分子间的键合力越弱,溶质的溶解度就越大。

二、硼砂的化学反应硼砂是由硼酸或硼酸盐与碱合成的,其分子式为BH3O3·H2O。

硼砂在溶液中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其溶解度。

2.1 酸碱反应:硼砂可以与酸或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相应的盐类。

例如,硼砂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硼酸,反应方程式为:BH3O3·H2O + 2HCl → B(OH)3 + NaCl这样,硼砂与盐酸的反应可以使硼砂溶于溶液中,提高溶解度。

2.2 配位反应:硼砂中的硼原子具有较强的Lewis酸性,可与配体发生配位反应。

例如,硼砂与氨水反应生成硼酸铵,如下所示:BH3O3·H2O + 2NH3 + H2O → [B(NH3)4]OH + H3O+通过这种配位反应,硼砂的溶解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药典 助溶剂种类

药典 助溶剂种类

药典助溶剂种类药典是指规范药品的质量、安全、有效性的权威性文件,其中包含了各种药品的标准,包括助溶剂的种类。

助溶剂是指在制药过程中,为了使某些难溶性物质溶解在溶剂中而添加的一种化学物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助溶剂种类。

1. 甘油:甘油是一种清澈无色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常用于制备口服液、注射液等制剂中。

甘油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还可以增加药物对肠黏膜的吸收。

2. 聚乙二醇:聚乙二醇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水溶性。

在制备溶液剂、凝胶剂、注射剂等制剂中,聚乙二醇可以作为助溶剂和稳定剂使用。

3. 水:水是最常用的助溶剂之一,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在制备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中,水可以作为助溶剂使用。

4. 乙醇: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在制备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中,乙醇可以作为助溶剂使用。

5. 丙酮: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在制备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中,丙酮可以作为助溶剂使用。

6. 硫酸钠:硫酸钠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在制备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中,硫酸钠可以作为助溶剂使用。

7. 二甲亚砜:二甲亚砜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在制备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中,二甲亚砜可以作为助溶剂使用。

8. 乙二醇:乙二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在制备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外用制剂等中,乙二醇可以作为助溶剂使用。

总之,在制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助溶剂对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以上介绍的助溶剂种类是比较常见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助溶剂使用。

助溶剂

助溶剂

助溶剂助溶剂是一种在溶液中起辅助溶解作用的物质。

它能够降低物质溶解的能力和速度,帮助溶质更好地溶解于溶剂中。

助溶剂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醇类、酸类、酮类、醚类等。

它们在不同的溶液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助溶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溶剂的性质,从而增加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助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解能力,可以与溶质形成氢键、离子键或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并使溶质分子更容易进入溶剂中。

此外,助溶剂还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来促进溶质的溶解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助溶剂广泛用于化学合成、药物制剂、涂料、染料、液体萃取等领域。

例如,在有机化学合成中,许多有机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结构而难以溶解于常规溶剂。

此时,可以添加适量的助溶剂,以增加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助溶剂的选择十分关键,它需要与溶剂和溶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能够增加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常见的助溶剂有甲醇、乙醇、二甘醇、醋酸、醚类溶剂等。

在选择助溶剂时,需要考虑其毒性、燃点、挥发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此外,助溶剂的应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控制和调节。

过量的助溶剂可能会导致溶液的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因此,在使用助溶剂时,需要根据实验条件和需求进行适量的添加,以获得最佳的溶解效果。

总的来说,助溶剂在溶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溶质更好地溶解于溶剂中。

它们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化学合成、制药、涂料等领域。

选择合适的助溶剂并恰当地使用,能够提高溶液的溶解效率和反应的选择性,促进实验和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因此,助溶剂是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物质之一。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精选文档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精选文档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
明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
很多Acure系列产品在使用中需添加助溶剂调节干燥速度和促进产品成膜,以便获取对基材的良好附着力、光泽和耐水耐化学品性能。

常用的助溶剂有: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二丁醚等醇醚类高沸点溶剂。

助溶剂的选择:一般建议客户复配高沸点和低沸点的助溶剂使用,如乙二醇丁醚和二乙二醇丁醚复配使用。

助溶剂添加量要按照施工温度调整比例,夏天要加大高沸点溶剂用量,冬天则减少其添加量。

助溶剂的添加方法:一般助溶剂需要用水和助溶剂1:1混合均匀后,搅拌下,缓慢加入树脂中搅拌均匀。

助溶剂未稀释就加入可能会引起破乳。

助溶剂的添加:根据使用情况,一般建议添加3—10%,高Tg温度的树脂,如Acure 854,需加助溶剂量较多10-15%.
成膜助剂的添加:常用的Taxanol, DPnB,DPnP等,成膜助剂成膜效率比助溶剂要高,添加量少,但不容易添加,一般成膜助剂和助溶剂预先混合后再添加,一般建议添加助溶剂用量20—50%。

总结助溶剂的作用

总结助溶剂的作用

总结助溶剂的作用引言在化学实验中,溶剂是一个常见的概念。

它通常是用来溶解或稀释其他物质的液体、气体或固体。

溶剂在化学反应、实验室操作以及许多其他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为了使溶液达到适当的浓度或稀度,需要添加助溶剂。

本文将总结助溶剂的作用及其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助溶剂?助溶剂是指被加入到溶液中的物质,以帮助其他物质更好地溶解。

助溶剂可以是溶液中另一种溶解度较高的溶剂,也可以是化合物或物质。

助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善溶液的稳定性、均一性和溶解度。

助溶剂的作用1.提高溶解度:助溶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增加其他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某些物质在纯溶剂中可能难以溶解,但通过加入助溶剂可以提高其溶解度。

助溶剂通过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打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物质更容易溶解。

2.改善均一性:在某些情况下,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不足以形成均一的溶液。

添加助溶剂可以改善溶液的均一性,使溶液中的各个组分更加均匀分布。

3.促进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助溶剂可以提供环境条件,使反应更有效地进行。

例如,助溶剂可以提供更适宜的温度、压力或反应速度,以促进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4.控制溶液的pH:助溶剂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达到所需的酸碱度。

通过控制pH值,助溶剂可以影响溶解度和离子活性,从而改变溶液的性质。

5.增加溶液的稳定性:某些溶液可能不够稳定,容易分解或发生其他反应。

通过添加助溶剂,可以增加溶液的稳定性,延缓溶液中不稳定物质的分解或反应速度。

助溶剂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助溶剂在实验室操作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在许多实验中,需要将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以进行反应、测试或分析。

助溶剂的添加可以简化实验过程,提高反应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助溶剂还可以帮助实验人员有效地操作和处理样品。

通过添加助溶剂,可以改善溶液的流动性和混合性,使实验工作更加顺利。

此外,助溶剂还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并提高实验结果的重复性。

结论总而言之,助溶剂在化学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助溶剂的作用及成分

助溶剂的作用及成分

助溶剂的作用及成分助溶剂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物质,它在溶解固体或液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助溶剂能够加速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溶解过程的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助溶剂的作用及其主要成分。

一、助溶剂的作用助溶剂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提供额外的溶剂分子:助溶剂可以增加溶剂分子的数量,从而提高了溶剂的溶解能力。

当溶液中的溶质与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助溶剂分子能够进一步促进这种相互作用的进行,从而加快溶解的速度。

2. 扩大溶剂的溶解度:有些溶质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很低,但在加入助溶剂后会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助溶剂能够与溶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从而使溶质更容易溶解于溶剂中。

3. 降低溶质的晶体能:助溶剂可以与溶质的晶体结构发生相互作用,破坏晶体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溶质的晶体能。

这使得溶质分子更容易从晶体中脱离出来,溶解于溶剂中。

4. 增加溶解度差的混合物的溶解度:对于一些溶解度差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助溶剂可以使其溶解度相对增加。

这是因为助溶剂能够改变混合物的溶解平衡,使溶质更容易从固体相转变为溶液相。

二、助溶剂的成分助溶剂的成分各不相同,不同的助溶剂适用于不同的溶质和溶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助溶剂及其成分:1. 乙二醇:乙二醇是一种常用的助溶剂,其化学式为C2H6O2。

它在溶解固体或液体时能够增加溶剂分子的数量,提高溶解能力。

2. 甘油:甘油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粘稠液体,化学式为C3H8O3。

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溶性,可以作为助溶剂加入到溶液中,提高溶解度。

3. 酒精:酒精是一类常见的助溶剂,主要包括乙醇和异丙醇。

它们在溶解固体或液体时能够与溶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4. 醚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如乙醚、二甲醚等也常被用作助溶剂。

它们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增加溶剂分子的数量,加快溶解速度。

5. 水: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助溶剂,特别适用于溶解极性物质。

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概念

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概念
降低表面张力
增溶剂能够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得溶质更容易在溶剂中分散。
形成胶束
在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增溶剂分子会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将不溶或难溶的溶质包裹在胶束内部,从而增 加其溶解度。
增溶剂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提高药物溶解度
增溶剂可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
助溶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2. 制剂稳定性改善:助溶剂的加 入可以降低药物在制剂中的析出 和沉淀风险,提高制剂的物理和 化学稳定性。
4. 静脉注射制剂:助溶剂在静脉 注射制剂中可以帮助药物在血液 中的溶解和分散,提高药物的输 注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1. 提高药物溶解度:助溶剂可用 于增加药物在生理环境中的溶解 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疗效。
04
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对比 与关联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 增溶剂:是一种能够增加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物质。 • 助溶剂:是一种与溶质结合,帮助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 潜溶剂:是一种能够改变溶剂性质,从而提高溶质溶解度的物质。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01
02
03
联系:
• 这三者都是用来提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以改善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 利用度。
潜溶剂的特点与性质
01
挥发性低
无毒无害
02
03
良好的溶解性
相较于主溶剂,潜溶剂通常具 有较低的挥发性,这有助于保 持溶液的稳定性。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部分, 潜溶剂需具备无毒无害的性质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潜溶剂应具备良好的溶解性, 能够帮助药物在溶剂中更好地 分散和溶解。
潜溶剂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作用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助溶剂的应用及使用说明
很多Acure系列产品在使用中需添加助溶剂调节干燥速度和促进产品成膜,以便获取对基材的良好附着力、光泽和耐水耐化学品性能。

常用的助溶剂有: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二丁醚等醇醚类高沸点溶剂。

助溶剂的选择:一般建议客户复配高沸点和低沸点的助溶剂使用,如乙二醇丁醚和二乙二醇丁醚复配使用。

助溶剂添加量要按照施工温度调整比例,夏天要加大高沸点溶剂用量,冬天则减少其添加量。

助溶剂的添加方法:一般助溶剂需要用水和助溶剂1:1混合均匀后,搅拌下,缓慢加入树脂中搅拌均匀。

助溶剂未稀释就加入可能会引起破乳。

助溶剂的添加:根据使用情况,一般建议添加3—10%,高Tg温度的树脂,如Acure 854,需加助溶剂量较多10-15%.
成膜助剂的添加:常用的Taxanol, DPnB,DPnP等,成膜助剂成膜效率比助溶剂要高,添加量少,但不容易添加,一般成膜助剂和助溶剂预先混合后再添加,一般建议添加助溶剂用量20—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溶剂法合成晶体摘要:晶体生长技术在合成晶体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由于晶体可以从气象、液相和固相中生长,不同的晶体又有不同的生长方法和生长条件,加上应用对人工晶体的要求十分苛刻,如尺寸从直径在毫米以下的单晶纤维到直径为50cm、重达数百千克的大单晶,这样造成了合成晶体生长方法和技术的多样性以及生长条件的复杂性。

晶体生长技术互相渗透,不断改进和发展,一种晶体选择何种技术生长,取决于晶体的物化性质和应用要求。

有的晶体只能用特定的生长技术生长;有的晶体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生长。

关键词:助溶剂晶体生长方法缓冷法溶剂蒸发法温差法人工晶体的合成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科。

由于需要从不同的状态和不同的条件下生成,加上一用对人工晶体的要求十分苛刻,因而造成了人工合成晶体方法和技术的多样性以及生长条件的复杂性。

晶体生长技术在合成晶体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由于晶体可以从气象、液相和固相中生长,不同的晶体又有不同的生长方法和生长条件,加上应用对人工晶体的要求十分苛刻,如尺寸从直径在毫米以下的单晶纤维到直径为50cm、重达数百千克的大单晶,这样造成了合成晶体生长方法和技术的多样性以及生长条件的复杂性。

晶体生长技术互相渗透,不断改进和发展,一种晶体选择何种技术生长,取决于晶体的物化性质和应用要求。

有的晶体只能用特定的生长技术生长;有的晶体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生长,选择的原则一般为:a 有利于提高晶体完整性,严格控制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b 有利于提高晶体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因此,大尺寸的晶体始终是晶体生长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c 有利于晶体的加工和器件化;d 有利于晶体生长的重复性和产业化,例如计算机控制晶体生长等。

助溶剂法又称为高温溶液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⑴适用性强,对某种材料,只能找到一种适当的助溶剂或助溶剂组合,就是用此方法将这种材料的单晶生长出来,而几乎对于所有的材料,都能找到一些相应的助溶剂或助溶剂组合。

⑵许多难熔化合物和在熔点极易挥发或由于在高温时变价或有相变的材料,以及非同成分熔融化合物,都不可能直接从其熔体中生长活或不可能生长出完整的优质单晶,而助溶剂法由于生长温度低,对这些材料的单晶生长却显示出独特的能力。

有时一些本来能用熔体生长的晶体或层状材料,为了获得高品质也改用助溶剂法来进行生长。

尤其是一些在技术上很重要的(如砷化镓晶体),其晶块是用熔体法生长的,但用得最多的器件却是从金属作助溶剂的溶液中生长出来的层状材料。

在较低温度上生长的层状晶体的点缺陷浓度和位错密度都较低,化学计量和掺质均匀性好,因而在结晶学上比熔体法生长的晶体更为优良。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晶体生长是在一个不纯的体系中进行的,而不纯物主要为助溶剂本身,因而要想避免生长晶体不出现熔融包裹体,生长必须在比熔体生长慢得多的速度下进行,导致生长速率极为缓慢。

助溶剂晶体生长的基本技术包括或缓冷法、溶剂蒸发法、温差法等。

①缓冷法晶体从加助溶剂的溶液中生长,采用缓慢冷却溶液来获得生长所必需的过饱和度是最简便的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简单廉价,因而应用最为广泛。

加热炉可采用康太丝绕制发热体自行制作,也可到市场购买现成的硅碳棒炉或硅钼棒炉,这主要应根据出发物质的熔点而定。

温度控制要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要生长完整性好的优质单晶,控制精度也必须有较高要求,至少应在1度以内。

坩埚可用于高温陶瓷或难熔贵金属制作。

前者如氧化铝坩埚,后者如通常使用的铂坩埚。

采用何种材料制作,要根据体系的物化特性而定。

原则是坩埚材料的熔点必须比出发物质的熔点高很多,第二是坩埚不应与体系物质反应。

将配制好的好的出发物质装入坩埚,一般不要装得太满,一般不超过坩埚体积的3/4为好。

为防止在高温下溶剂蒸发,可将坩埚密封或加盖。

装好料后立即将它放入炉内升温。

应设法使坩埚底部温度比顶部低几度到几十度,以使的溶质有优先在底部成核的倾向。

首先应将炉温升至熔点以上十几度至100度,并保温几小时,让材料充分反应、均化。

保温时间应视助溶剂溶解能力和挥发特性而定。

然后,为节省时间,迅速降温至熔点,最好是成核温度。

由于成核温度即不易测量,又很不稳定,其值常常与材料的纯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成核温度应估计得偏高一些,继之再行缓慢降温,降温速度一般在0.11-5℃/h。

用这种方法生长的物质的溶解度系数最好不低于 1.5/(1000g溶液℃)。

②溶剂挥发法借助溶剂蒸发也可使溶液形成过饱和状态,达到析出晶体的目的。

生长设备更为简单,不需程序降温,当然也不需控温仪器。

但使用的助溶剂必须具有足够高的挥发性,比如pbF2、BiF3等。

挥发量依助溶剂性质、生长温度和坩埚盖开孔大小不同而不同。

蒸发法的主要优点是生长可在恒温下进行,晶体成分均匀,同时也避免了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物相干扰。

此外,在降温过程中有些晶体还会发生结构相变或形成变价的化合物单晶,如Cr2O3在1000℃以下变为CrO3这样就不能用通常的缓冷法生长,但若用恒温蒸发法就比较合适。

生长率的调节主要是靠改变蒸发孔径,从而改变平均蒸发率来实现。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晶体一般生产在表面,质量往往不好若采用相对密度比晶体相对密度小的助溶剂,开始适当搅拌时,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③温差法该法是依靠温度梯度从高温向低温区输送溶质的方法,通常使用的一种是在长个液体中建立一个温度梯度,即在原料区和局部过冷区或晶体生长区之间维持一温度。

这样,处于饱和状态的溶质就可由通常的对流从高温区输送至低温区,原来在高温区饱和的溶液在低温区变成过饱和溶液,过剩的溶质就会在籽晶上沉析出来,或在低温区自发成核进行生长。

这种方法由于是在恒温下进行,生长的晶体均匀性好。

它最适于固溶体晶体。

通常使用粘滞性较低的试剂做助溶剂,有时为达到综合效果往往采用混合溶剂,如BaO/B2O3 .④助溶剂反应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溶质和助溶剂系统的化学反应产生并维持一定的过饱和度,使晶体成核并生长。

助溶剂法在现实中的一些应用目前新疆油田公司每年产生含油污泥约(2~3)×10 t,其中原油处理清罐含油污泥以及污水处理站排放的含油污泥占7 5 以上。

其成分复杂,检测表明:目前油田堆存污泥中一般含油量为8 ~30 ,含水率40 ~70 ,泥土等其他物质含量约10 ~5O ,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细菌、盐类、酸性气体等,还有投加的各种药剂及其形成的絮状体、设备及管道腐蚀结垢的产物等,其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难度较大。

新疆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探究合适的方法回收其中的油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各种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中“热洗”及“萃取”是有效回收含油污泥中原油的手段之一。

从2005年2月开始,通过技术筛选、大量室内实验总结、工程优化等,于2006年3月,确定了“热洗+助溶剂萃取”处理工艺,并优化设计了多级逆流洗涤、分段脱水、洗涤液充分回收利用等工艺过程,通过均质流化、曝气气浮、自动收油排泥等工艺手段,协同化学药剂的作用使含油污泥中的乳化油破乳,达到使油品与污泥中无机固形物之间破解吸附并聚结上浮的目的,以实现污油回收和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

采用问歇式三级混合洗涤工艺流程,含油污泥经多级洗涤处理后,控制含油率(以污泥干基计)达到国家标准0.3 以下(GB 4284—84《农业污泥中污染物制标准》)。

其工艺流程见图1。

由图1可知,含油污泥首先进入油泥混合机,在此将块状油泥破碎,并与洗涤液搅拌混合,同时进行粗细料的分离。

分离后的粗料(5 mm以上砂石、杂物)经粗料洗涤机洗涤后达标外运;分离后的细料由浆液泵打人洗涤槽进行洗涤,经充分洗涤后,再进行三相分离;分离出的原油进入油分离槽油水分离后由泵送至储油罐;分离出的洗涤液进入洗涤液循环槽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污泥则由泵打入离心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后经过检验达标则脱水污泥外运,若不达标,则再打回前端工序洗涤槽内,进行二级或三级洗涤,直至达标。

该工艺关键在于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含油污泥组分特点复配筛选出高效、适宜的处理药剂,实际运行根据含油污泥品种不同,在洗涤液配方和洗涤工序中同时进行合理调整。

尤其通过简单的技术优化、工艺创新,增设油泥混合机,对含油污泥进行粗细料的分离,并针对性地采用粗料洗涤机对其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含油污泥杂物较多(如石块、树枝等物品),可能阻碍设备和设施正常运行的问题。

氯化钠助溶剂法制备氧化镁晶须氧化镁晶须除具有普通氧化镁所具有的耐热性、绝缘性、热传导性、耐碱性、稳定性等特性外,还具良好的增韧补强作用,与物质的相溶性好,是一种多功能、高功能的无机材料。

因此,氧化镁晶须在各种复合材料、耐高温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广东盐场苦卤、青海盐湖苦卤富含氯化镁,科学开发这些优质镁资源以制备多功能、高功能的镁类材料,使湛江海水、青海盐湖卤水镁资源得到科学、高值利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乃学瑛等H1采用氯化钾为助熔剂制备了氧化镁晶须,王在华等"1首先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碱式氯化镁晶须,接着将碱式氯化镁焙烧成氧化镁晶须。

Wei Zhongqing№1等采用先制得以碱式硫酸镁晶须,再煅烧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办法制了氧化镁晶须。

本文设计了以氯化钠为助溶剂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氧化镁晶须。

本方法的特点是氯化钠价廉易得,且海水、盐湖卤水、卤块本身富含氯化钠和氯化镁,可为下一步直接采用这些原料生产氧化镁晶须提供实验数据。

经表征,晶须分散性好、晶形好、表面光洁度好。

实验方法将MgCl2·6H20与NaCI以摩尔比l:l(各为0.1t001)于坩埚中混合均匀后,置于马弗炉中,升温加热到400℃,在此温度下恒温1 h,然后将温度升至煅烧温度950℃,恒温煅烧6h,自然冷却后取出坩埚,发现在坩埚内壁上有疏松的须状产物,而坩埚底部疏松物质较少,更多的为块状物质。

将内壁上疏松的产刮下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浸泡产物5h后洗涤过滤,再于(100±5)℃的烘箱中烘干得成品,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坩埚底部物质。

结果与讨论为方便比较,将从坩埚内壁上刮下来的疏松产物记为A样品,坩埚底部物质记为B样品。

保持煅烧时间t=6h不变,煅烧温度对晶须产物的影响见表l,图表 1从表1可见,晶须产率最高的为A3样品,也就是当煅烧温度T=950。

C时坩埚内壁上附着的疏松产物形状主要为晶须形状。

而在此温度下坩埚底部的产物形状主要为块体状,晶须状约占20%.其他温度下晶须产率均不理想。

图表 2图2为A3样品的SEM图,由图l可见产物呈晶须状,头端稍肥大,近似铁钉状,晶须晶形好,分散性好,非晶须状物质很少。

对其进行XRD分析所得结果见图3,经与氧化镁标准(PDF45—0496)衍射比较,各峰强和峰位均与标准图吻合得很好,证明产物为氧化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