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

合集下载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

abs的工作原理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它是一种车辆安全系统,旨在防止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发生轮胎抱死的现象。

ABS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和液压控制装置组成,以实现对车轮制动力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制动效果和车辆稳定性。

工作原理:1. 传感器检测:ABS系统通过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通常每个车轮都有一个传感器。

传感器会将车轮转速的信息发送给ECU。

2. 制动踏板输入: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压系统会被激活,将制动力传递到车轮。

3. ECU控制:ECU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车轮转速信息后,会实时计算车轮的转速差异。

如果ECU检测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转速急剧下降),它会采取措施来防止抱死。

4. 防抱死控制:当ECU检测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时,它会向液压控制装置发送指令,减少或释放该车轮的制动力。

这样做可以使车轮保持旋转,增加制动力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5. 轮胎抱死解除:当ECU检测到车轮转速恢复正常时,它会重新施加制动力,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停下。

6. 反复控制:ABS系统会不断地监测车轮转速,并根据需要进行制动力的调整,以保持车轮的旋转并避免抱死。

优点:1. 提高制动效果:ABS系统可以在紧急制动时避免车轮抱死,保持车轮旋转,从而提供更好的制动效果。

这有助于缩短制动距离,减少碰撞风险。

2. 提高操控性和稳定性:通过精确控制车轮的制动力,ABS系统可以防止车辆在制动时失去方向稳定性。

这使得驾驶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并减少失控的风险。

3. 提高驾驶舒适性:ABS系统可以避免车轮的抖动和噪音,提供更平稳的制动感受。

这可以提高驾驶舒适性,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感。

4. 适应不同路面:ABS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路面的情况,调整车轮的制动力分配。

这使得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制动性能。

5. 自动监测和修复:ABS系统可以自动监测传感器和其他组件的工作状态,并在发现故障时提供警告。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即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的安全设备。

它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和制动液压泵等。

ABS系统通过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从而提高制动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ABS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传感器:ABS系统中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轮的转速。

每个车轮上都有一个传感器,它通过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来确定制动力的大小。

当车轮即将抱死时,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ABS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是系统的中枢。

它接收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对制动力进行调整。

当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器信号时,它会比较各个车轮之间的转速差异,并根据差异情况调整制动力的大小。

3.执行器:执行器是ABS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负责调整制动力的大小。

执行器通过改变制动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力来实现对制动力的调整。

当控制单元发出调整制动力的指令时,执行器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液压力,从而使制动力得到控制。

4.制动液压泵:制动液压泵负责维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它通过提供所需的制动液压力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执行器需要增加制动液压力时,制动液压泵会增加输出压力,当执行器需要减少制动液压力时,制动液压泵会减小输出压力。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ABS系统会自动监测车轮的转速。

如果传感器检测到一些车轮的转速明显低于其他车轮,表明该车轮即将抱死。

这时,控制单元便会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单元首先会比较各个车轮之间的转速差异,如果差异过大,即表明有车轮即将抱死。

为了避免车轮抱死,控制单元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执行器来调整制动力。

执行器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调整制动液压力。

当车轮即将抱死时,执行器会减少制动液压力,以使制动力减小,从而避免车轮抱死。

当车轮的转速恢复正常时,执行器会恢复制动液压力,保持适当的制动力。

汽车防抱死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

汽车防抱死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

汽车防抱死系统的原理与故障诊断汽车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旨在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抱死,提高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

本文将介绍ABS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ABS的工作原理:ABS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主要负责检测车轮的转速,通常安装在车轮轴上。

控制单元负责计算车轮的转速差异,并控制制动力,执行器负责控制制动液压系统。

1.轮速传感器:ABS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来检测每个车轮的转速。

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转速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2.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转速信号,对各个车轮进行比较和监控。

当发现一些车轮即将抱死时,控制单元会通过执行器调整制动力,保持车轮的旋转。

3.执行器:执行器与制动系统紧密合作,负责调整每个车轮的制动力。

当控制单元发出调整制动力的指令时,执行器会控制制动液压系统相应压力阀的工作,实现制动力的调整。

ABS系统的工作过程:当车轮在制动过程中,ABS系统将不断监测车轮的转速差异。

如果一些车轮的转速急剧下降,表明该车轮即将抱死,此时控制单元会发出调整制动力的指令。

执行器控制制动液压系统实现对该车轮制动力的调整,使车轮恢复旋转,并维持最佳的制动效果。

故障诊断方法:1.故障灯:ABS系统故障时,控制单元会向仪表盘上的ABS故障灯发送信号,提示驾驶员注意。

当故障修复后,该灯会自动熄灭。

2. 扫描工具:故障发生时,可以使用扫描工具连接与ABS系统相连的OBD(On-board Diagnostics)接口,获取故障码。

根据故障码可以进一步定位问题所在。

3.轮速传感器检测:ABS系统常见故障是轮速传感器失效或脱落。

可以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测传感器的电阻或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4.制动液压系统检测:有时ABS故障可能是由于制动液压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可以检查制动液面、制动液泵或压力阀等部件是否正常。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主要由制动器、制动液、制动管路、制动泵、制动助力器等部件组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件的作用和组成。

1. 制动器制动器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使汽车减速或停车。

常见的制动器有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种。

盘式制动器由制动盘、制动钳、制动片和弹性元件组成。

制动盘由钢铁或铸铁制成,制动钳分为活塞式和滑动式两种,制动片由摩擦材料制成,弹性元件用来稳定制动片的位置。

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制动鞋、制动弹簧和制动调整器组成。

制动鼓由铸铁制成,制动鞋由摩擦材料制成,制动弹簧用来调整制动鞋的位置。

2. 制动液制动液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的介质,常用的制动液有DOT3、DOT4和DOT5三种。

制动液要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以确保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3. 制动管路制动管路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连接各个部件的管道,通常由钢管或橡胶软管制成。

制动管路要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耐压等特点,以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可靠。

4. 制动泵制动泵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产生压力的部件,它将踏板力转化为液压压力,通过制动管路传递给制动器。

常见的制动泵有真空助力泵和液压助力泵两种。

真空助力泵是利用发动机进气歧管产生的负压来增强制动力,液压助力泵则是通过电动或机械传动来产生压力。

在制动泵中,还常常配备有一些安全阀、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调节阀等辅助部件,以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可靠。

5. 制动助力器制动助力器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增强制动力的部件,它主要分为真空助力器和液压助力器两种。

真空助力器是利用发动机进气歧管产生的负压来提高制动力,液压助力器则是通过液压压力来增强制动力。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件相当复杂,每个部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它们共同协作,才能确保汽车的安全行驶。

因此,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液压控制过程探讨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液压控制过程探讨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 的迅猛发展 , 高等级公 路所 占比重 越来 越 大, 汽车行驶速度进~步提高 , 道路行 车密度不 断增 大 , 汽车行 驶 安全性能 日益成 为人 们选购 汽车 的首选 依据 。广 泛采用 的汽 车
制动 防抱死 ( A B S ) 系统就是在这种要求下产生和发展的。
其中 , 为车身速度 ( 车身相对于地 面的速度 ) ; 为 车轮速 度( 车轮 的外 圆线速度 ) 。汽车在正常行驶车轮作纯 滚动时 , =

既然 ( A B S ) 制动 防抱死 系统 的应 用使 人们 对行 驶安 全性 能
S= 0 ; 在 车轮被完全抱死作纯滑动时 , : 0 , S:1 0 0 %; 与车轮
0<S <1 0 0 % 。所 以滑 移率 s的大 小 , 说 明了车 的要求得 到更 大的满 足 , 那 么作 为技工 学校 的教师 , 如何 深入 浅 边滚动边滑动时 , 滑移率 越大 , 滑动成分越多。 出地向学 生介 绍 A B S的液压制 动过程 , 使学 生能够 很好 地掌握 , 轮运动 中滑动成分所 占的 比例 ,

2 2 8・
第3 9卷 第 6期 2 0 1 3年 2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 I ARCHI TEC TURE
V0 I . 39 No . 6 Fe b. 2 01 3

机 械 与 设 qr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0 6 — 0 2 2 8 — 0 3
号, 并 可由 A B S E C U控 制 闪烁 显示故 障码 。3 ) A B S E C U。A B S
E C U接收传感器信号 , 比较各 轮速和 汽车行驶 速度 , 判断各 车轮 的滑移情况后 , 向A B S 执行机构下达指令来调节各车轮制动器 的

汽车底盘的ABS制动系统介绍

汽车底盘的ABS制动系统介绍

汽车底盘的ABS制动系统介绍在现代汽车中,ABS制动系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安全装置。

ABS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意为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的作用是在
车辆紧急制动时,避免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稳定性,使司机可以更好
地操控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ABS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模块、执行机构和液压传动装置组成。

传感器负责监测车轮的转速,一旦检测到车轮即将抱死,就会向控制
模块发出信号。

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计算出最佳刹车压力,通过执
行机构调节液压传动装置,使车轮不再抱死,保持在最佳制动状态。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ABS系统会监测每个车轮的转速。

如果发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系统会立即减少该
车轮的制动压力,使之保持正常转速,同时增加其他车轮的制动压力,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仍能保持稳定性。

ABS制动系统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有效地避免车轮抱死,提高了
车辆的制动性能;二是可以缩短制动距离,提高了安全性;三是可以
减少司机在操控车辆时的紧张感,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总的来说,ABS制动系统是现代汽车上一项不可或缺的安全装置,
它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稳定、安全的驾驶环境,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
故的发生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BS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
升级,为汽车的安全性能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希望各位驾驶者在驾
驶汽车时能够充分了解ABS制动系统的重要性,做到安全驾驶,避免
发生意外。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道路交通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bs的名词解释

abs的名词解释

abs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ABSABS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中文名译为“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是一种装备在汽车上的安全设备,旨在防止车轮在紧急刹车时抱死,提高车辆的制动效能和稳定性。

1. 安全性能ABS系统通过感知车轮的速度差异,在紧急制动时,对车轮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其不会完全锁死。

这种控制技术使车辆保持较好的方向稳定性和操控性,避免了传统车辆在紧急刹车时出现方向失控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性。

2. 工作原理ABS系统通过车轮传感器和液压控制单元等部件相互配合工作。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车轮速度传感器会实时监测车轮的旋转速度。

一旦感知到车轮即将抱死,系统会通过液压控制单元自动调节制动力度,通过适当释放或施加刹车压力,保持车轮转动,从而避免车轮抱死现象的发生。

3. 效果与盲区ABS系统的主要效果是防止车轮抱死,降低紧急制动时的刹车距离,并提供车辆的操控性能。

然而,ABS系统并不能完全消除车辆滑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制动盲区。

在极端的路面条件下,比如冰雪路面等,无论是否有ABS,制动距离仍可能很长,因此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仍需保持警惕,合理使用制动装置。

4. ABS在实际驾驶中的作用ABS系统广泛装备在现代汽车中,对于驾驶员提高车辆控制能力、减少事故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ABS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

在紧急踩下刹车踏板时,ABS会迅速切断制动皮质,释放相关制动系统,使车轮恢复旋转状态,并根据所需制动力度调整制动压力。

这种动态的制动控制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车辆失控,有效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5. ABS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ABS系统不断升级和改进。

现代的ABS 系统已经具备了更加精确的控制能力和更高的稳定性。

同时,一些汽车制造商还加入了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以及牵引力控制系统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ABS已成为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安全装备之一。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

防抱死制动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即ABS,可安装在任何带液压刹车的汽车上。

它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一、基本介绍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火车上的技术,后应用于飞机,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二、分类在ABS中,对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称为控制通道。

一是按生产厂家分类,二是按控制通道分类。

以下主要介绍按通道分类的方法。

ABS装置的控制通道分为四通道式、三通道式、二通道式和一通道式。

(1)四通道式四通道ABS有四个轮速传感器,在通往四个车轮制动分泵的管路中,各设一个制动压力调节器装置,进行独立控制,构成四通道控制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ling System,简称ABS)是在传统的制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系统。

它是由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电磁阀或称压力调节器和轮速传感器三部分组成。

在车辆紧急制动时,驾驶员脚踩制动踏板的制动压力过大时,轮速传感器及电子控制单元ECU可以检测到车轮有抱死的倾向,此时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电磁阀动作以减小制动压力。

当车轮轮速恢复并且轮胎与地面摩擦力有减小趋势时,电控单元控制电磁阀增加控制压力。

这样能够使车轮一直处于最佳的制动状态,最有效地利用地面附着力,得到最佳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

ABS的发展史在1920年以前,绝大部分汽车仅后轴装用制动器,一方面由于当时车速低,仅后轴装用制动器即可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与当时汽车结构有关,人们为防止制动时汽车侧倾,故前轴不使用制动器,当然仅后轴使用制动器也易于设计及安装,且价格要低些。

1900年人们已通过试验,证明四轮装用制动器是安全的,有利于汽车制动性能的改善,但真正在四轮上均安装制动器是1920年以后的事。

为保证车辆在山区行使时,有好的转向性能,制动力分配系数比较小(所谓制动力系数即前轴制动器周缘力与后轴制动器周缘力之比)。

这种设计思想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与道路差、车速低的现状有关。

防抱死制动技术属于制动力控制调节技术。

制动力的调节从汽车诞生的那一天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1908年,英国工程师J.E.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

随着车速的提高,制动时后轴先于前轴抱死拖滑的危险愈来愈大,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进入七十年代,制动力分配系数向大的方向发展,ECE R13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ABS的运作原理看起来简单,但从无到有的过程却经历过不少挫折(中间缺乏关键技术)!1908年英国工程师J.E.Francis提出了“铁路车辆车轮抱死滑动控制器”理论,但却无法将它实用化。

接下来的30年中,包括Karl Wessel的“刹车力控制器”、Werner M?hl的“液压刹车安全装置”与Richard Trappe的“车轮抱死防止器”等尝试都宣告失败。

在1941年出版的《汽车科技手册》中写到:“到现在为止,任何通过机械装置防止车轮抱死危险的尝试皆尚未成功,当这项装置成功的那一天,即是交通安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惜该书的作者恐怕没想到这一天竟还要再等30年之久。

当时开发刹车防抱死装置的技术瓶颈是什么?首先该装置需要一套系统实时监测轮胎速度变化量并立即通过液压系统调整刹车压力大小,在那个没有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够达成如此敏捷的反应!1964年,第一次出现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名词。

等到ABS系统的诞生露出一线曙光时,已经是半导体技术有了初步规模的1960年代早期。

精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公司Bosch(博世)研发ABS系统的起源要追溯到1936年,当年Bosch申请“机动车辆防止刹车抱死装置”的专利。

1964年(也是集成电路诞生的一年)Bosch公司再度开始ABS的研发计划,最后有了“通过电子装置控制来防止车轮抱死是可行的”结论,这是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名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ABS系统的分类与组成按实现制动防抱功能的结构和控制方法的不同,ABS可分为以下二种类型:(1)机械式ABS:这种类型的ABS是在车轮轮毂附近安装一个惯性式车轮角减速度传感器,传感器主要由飞轮和随车轮减速自动产生轴向位移的机构所组成。

该机构的轴向位移用来控制制动管路的压力。

(2)电子控制的ABS: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是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是电子控制式ABS产品,其中又包括液压制动ABS和气压制动ABS,液压制动ABS通常应用于整备质量小于3.5t的轿车、越野车和轻型客、货车上;气压制动ABS通常用于整备质量大于3.5t的客车和载重卡车上。

电子控制的AB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

它通常由16位单片机构成,它的功能之一是检测车轮速度信息,在进行计算后按控制参数适时发出指令,调节制动压力,防范车轮抱死;功能之二是对ABS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报警,保证系统一旦发生严重故障,立刻向驾驶员报警并恢复常规制动,使制动功能不会失效。

2.轮速传感器。

它通常采用磁电式或霍尔式传感器,由它获得车轮速度信号,给ECU提供制动过程车轮的运动状态信息。

3.电磁阀执行机构(又称压力调节器)。

它是控制制动压力的主要部件。

其响应速度一般要求12-15Hz。

4.系统外围电路和管路。

它们是电源供给,报警灯显示和制动管路。

(3)自适应控制ABS:自适应控制是根据最佳控制理论构成轮速的伺服控制,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控制。

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路面峰值附着系数(即最大制动力)处的滑移率来伺服控制汽车的制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制动稳定性和最短制动距离。

但由于路面附着系数和瞬时车速的测量等一系列难题有待克服,故自适应式ABS尚处于研究中。

日本、德国已经在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

ABS的工作原理在制动时,ABS根据每个车轮速度传感器传来的速度信号,可迅速判断出车轮的抱死状态,关闭开始抱死车轮上面的常开输入电磁阀,让制动力不变,如果车轮继续抱死,则打开常闭输出电磁阀,这个车轮上的制动压力由于出现直通制动液贮油箱的管路而迅速下移,防止了因制动力过大而将车轮完全抱死。

在让制动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点(滑移率S为20%),制动效果达到最好,行车最安全。

在制动总泵前面腔内的制动液是动态压力制动液,它推动反应套筒向右移动,反应套筒又推动助力活塞从而使制动踏板推杆向右移。

因此,在ABS工作地时候,驾驶员可以感觉到脚上踏板地颤动,听到一些噪音。

汽车减速后,一旦ABS电脑检测到车轮抱死状态消失,它就会让主控制阀关闭,从而使系统转入普通的制动状态下进行工作。

如果蓄压器的压力下降到安全极限以下,红色制动故障指示灯和琥珀色ABS故障指示灯亮。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深踩踏板式的制动方式才能对前后轮进行有效的制动。

ABS的工作过程以及功用在常见的ABS系统中,每个车轮上各安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将有关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组成,电动泵组成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

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末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末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度减小至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

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HZ。

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个制动轮缸各有对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

尽管各种ABS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抱死。

而对于功用来说,有以下几点:①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效能,缩短制动时间和距离。

②可有效防止紧急制动时车辆侧滑和甩尾,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③可在紧急制动时转向,具有良好的转向操纵性。

④可避免轮胎与地面的剧烈摩擦,减少轮胎的磨损ABS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

因此,ABS防抱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

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10%—30%、15%—20%。

局限性ABS系统本身也有局限性,它仍然摆脱不了一定的物理规律。

在两种情况下,ABS系统不能提供最短的制动距离。

一种是在平滑的干路上,由有经验的驾驶员直接进行制动。

另一种情况是在松散的砾石路面、松土路面或积雪很深的路面上制动另外,通常在干路面上,最新的ABS系统能将滑移率控制在5%—20%的范围内,但并不是所有的ABS都以相同的速率或相同的程度来进行制动。

尽管四轮防抱制动系统能使汽车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进行制动,但如果制动进行得太迟,使之在与障碍物碰撞前不能完全停下来,仍不能阻止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