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考试必备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11

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实现教育目的的策略有哪些? 答: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6、教育功能的形成经过哪三个阶段? 答: (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2)教
育功能行动的发生;(3)教育功能结果的产 生。
7、教育为什么能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 用?
答: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 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
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8、教育应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 律?
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 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 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 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 泥坑中。 2、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 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答: ①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影响,它包含着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 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 就很难说是“教育”。
1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
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1.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作为一种“影响";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或工作领域2.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内涵:(1)“教育”意味着一种影响,但它常意味着好的影响,即“教育"的目的具有“正当性"、“向善性”.(2)“教育"的对象是人,实施教育的主体通常也是人,通常具有明确的教育意识。
但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施教方则不仅限于人,也未必具有教育意识。
(3)虽然“教育”常指是“想对人实施好的影响”,但“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结果也是多样的.(4)“教育”的意义有广有狭.3.不同外延下的“教育”内涵:广义的“教育”:对人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根据积极的价值取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
又称“学校教育”;最狭义的“教育”:在我国,根据积极的价值取向,对人的政治、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施加影响的活动,又称“思想道德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1。
中文“教育”的词源(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
(2)《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但这两个字没有构成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一二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4)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
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5)“教”左上部读为“yao",《辞海》解释其意思是“卦词”,表明“教”是让人学习以占卜算卦为内容的知识。
“教"左下部为“子",意为“教”的对象。
“教”的右侧是手执物,是一个动词记号.(6)“学"的含义,《礼记·王制》中解释为:“学者,觉也,以反其质”.“反”同“返”。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学制:即广义和狭义的学校教育制度。
广义上是指现代国家有关学校教育种种制度的总和;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类型:双轨制(英国:贵族学校-培养社会上层人物,劳动人民-培养体力劳动者),单轨制(美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分支型(苏联)我国学制的沿革: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
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2.癸卯学制—1904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奏定学制章程》,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4.壬戌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5.我国现行学制—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办学体制:也称学校办学制度,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兴办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体系。
学校的形成:1.西周:学在官府2.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3.汉唐宋:官私并存,宋书院发展蓬勃4.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没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传承与创新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
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主体是学科知识)和经验课程(主体是儿童经验),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显性课程(官方课程)和隐形课程(非预期地学到的知识)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0b0a46f7ec4afe04a1dfdf.png)
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还影响到整个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发展。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性质、教育的结构和布局、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教育和教育方法等都要受到教育目的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工作者只有对教育目的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理论界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等概念并未进行统一界定,其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各不相同。
一、教育活动(一)教育活动的本质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就是有规律、有目的地创造教育价值,以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对于教育的利用是以创造为前提和手段的,人类所利用的教育,实际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和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了的教育。
教育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活动。
(二)教育目的的时代特征教育目的是最为常见、人们研究及使用最多的一个概念。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是全部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常,教育目的往往勾画出某种哲学观指导下的理想社会中的理想公民形象,以指明教育努力的方向。
如我国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赫尔巴特的“道德”的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与自由”的人,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发展”的人等。
因而,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色彩,它的来源更多地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社会、时代及由二者决定的哲学观点,是一种经过抽象与概括的“理念"的东西,不足以产生对教育过程的具体指导与调控作用。
但无疑,它对把握教育的总方向及表明教育的性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涵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
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部分、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学制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论语》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孟子》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现代教育制度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A、首陀罗种姓B、刹帝利C、吠舍种姓D、僧侣祭司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教育理念B、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画》D、《理想国》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启发式教学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教学相长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A、《民主主义与教育》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画》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A、白板说B、性恶论C、性善论D、性三品说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杜威D、康德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康德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凯洛夫B、马卡连柯C、赞科夫D、巴班斯基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D、凯洛夫《教育学》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A、古代印度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埃及23、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A、犯人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集体教育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德国25、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A、陶行知B、梁漱溟C、杨贤江D、蔡元培2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A、循序渐进B、温故而知新C、藏息相辅D、长善救失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A、民主性B、阶级性C、等级性D、垄断性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A、劳动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教育心理起源论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学记》B、《大教学论》C、《雄辩术原理》D、《普通教育学》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A、《老子》B、《学记》C、《劝学篇》D、《大学》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A、卢梭B、斯宾塞C、培根D、洛克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巴班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学》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A、拉伊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代希腊D、古代埃及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4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培根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A、夸美纽斯B、培根C、卢梭D、赫尔巴特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A、《论语》B、《孟子》C、《学记》D、《老子》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政治学》D、《普通教育学》46、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杜威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4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A、《论语》B、《大学》C、《学记》D、《春秋》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A、1901年B、1904年C、1905年D、1911年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5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A、阴阳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3、“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A、《中庸》B、《大学》C、《论语》D、《学记》54、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成人教育《数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数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A. 数量特征B. 本质属性C. 相互关系D. 存在形式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A. 加减运算B. 空间方位C. 集合D. 排序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A. 小班前期B. 小班中期C. 中班前期D. 中班后期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A. 动作B. 教学C. 游戏D. 生活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A. 教学活动B. 教师观念C. 儿童发展D. 社会进步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A. 数量关系B. 数学概念C. 数学方法D. 数学知识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A. 集体与小组结合B. 小组活动C. 集体活动D. 游戏活动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D)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A. 对应关系B. 序列关系C. 等量关系D. 包含关系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A. 2~3岁B. 3~4岁C. 4~5岁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A. 层级分类B. 多重分类C. 多角度分类D. 按物体一个特征分类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A. 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C. 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D. 按物计数—口头数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A. 会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5以内)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B. 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D. 认识阿拉伯数字1~10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B )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A. 算式题B. 实物加减C. 口述应用题D. 数的组成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 D )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B.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C. 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D. 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B )A. 对图形进行比较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C. 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D.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 C )A. 3~4岁B. 4~5岁C. 5~6岁D. 6~7岁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A. 学前班B. 大班C. 中班D. 小班31. 自然数“5”可以代表5个人,5颗星星,5辆汽车……,这体现了数学的(B)A. 逻辑性B. 抽象性C. 精确性D. 应用性32. 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A)A. 培养儿童基本数学素养B. 获取丰富数学经验C.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D.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33.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期末考试综合练习题-本科(一)教育学本科综合练习题-选择题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B_______。
2016年7月试题A.卢梭 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 E.蔡元培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ABD_。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2016年7月试题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AE 。
2017年1月、2018年7月试题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C_。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2018年1月试题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 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 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2018年1月试题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F.多因素决定论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_DE___因素的制约。
2017年1月试题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__A____的观点。
2017年1月试题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E. 多因素决定论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B__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2016年7月试题C.阶段性D.互补性 E.不均衡性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D_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2017年6月试题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1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_。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1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1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_ABCD____。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2018年1月试题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15.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___ABC____。
2017年6月试题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 D.定量评价E.定性评价16.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__ABCD_____。
2017年1月试题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1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___C______。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E.多重收获性1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C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2018年7月试题C.示范性 D.个体性 E.长期性19.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______BCDE___。
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D.领导者 E.促进者20.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__D__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C.儿童期D.少年期 E.青年期21.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___C____。
A.大于140 B.120-140C.110-120 D.90-110 E.低于8022.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__D__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2017年1月、2018年1月试题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2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 ABCDE )。
A.基础教育体系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17年6月试题C.高等教育体系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24.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B )的要求。
2017年6月试题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E.规范性原则25.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原则包括( AB )。
2018年1月、2018年7月试题A.知行统一B.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E.长善救失26.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教育学本科综合练习题-填空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做出解释的是东汉许慎的___《说文解字》_:“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___劳动___。
3.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生物起源论、__心理__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4.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两个方面是个体__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5.苏格拉底采用一步步追问的方式使对话一方对所讨论的问题不断阐释质疑,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是_“苏格拉底法”__,也称为_“产婆术”_。
6.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__社会性__。
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7.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__身心发展__的特点与规律。
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智力发展的速度_先快后慢__,_5_岁前是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
9.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__学前__教育、__义务__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阶段。
10.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是__掌握学习__教学模式。
11.德育基本方法大体有认知明理法、_心理咨询_法、_榜样示范_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
12.所谓封闭制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在__师范院校_培养教师的模式。
13.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
“师范” 的涵义是_学高身_。
14.《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未成年人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__发展权__、受保护权和__参与权__。
15.青春期是指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内分泌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变。
青春期是人生的_突变_期,也被认为是个“__困扰__期”。
16.学校工作中一直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其一是学校_教育活动_,其二是学校_管理活动_。
17.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教职工代表大会_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18.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2010-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9.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__审议监督__机构。
教育学本科综合练习题-辨析题三、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小题6分,共18分)1.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错。
社会和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
2.物。
错。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3.四错。
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不具有时代性。
错。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而存在,具有时代性。
5.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方针。
6.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6年7月、2017年6月试题错。
学制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7.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
8.错。
“多样化”不等于“多本化”9.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错。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10.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错。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11.德育中对人的陶冶,其内涵就是环境陶冶。
错。
陶冶教育法的方式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及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12.在学校德育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对。
13.只有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才能获得专业发展。
错。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包括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自主发展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涵养教学智慧。
14.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
错。
基础上突出考查一些条件。
15.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2018年7月试题错。
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
16.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2017年1月试题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7.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2017年1月试题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18.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2017年6月、2018年7月试题错。
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19.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2018年1月试题错。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20. 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016年7月、2018年1月试题错。
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
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