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名著导读
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读书心得

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读书心得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是一本描绘土地和人关系的书,与《瓦尔登湖》相媲美,被誉为自然文学的典范,美国环保界的《圣经》。
这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沙乡年鉴,地质特征,乡野的秘密和土地伦理。
其中,沙乡年鉴讲述了作者与家人在远离大都市的世外桃园里的所见所闻和周末事务。
作者一家在一个被遗弃的贫瘠的沙乡农村里,尝试使它恢复生机,寻找那些已经失去的却又是上帝赐予的最重要的东西。
地质特征讲述了生活给作者的各种智慧,一些痛苦和难过的经历,失去朋友的插曲。
作者花费四十年时间,走遍美洲大陆,记录事件的清晰样本。
乡野的秘密主要讲述作者对乡野及野生动物的看法,讨论一些最基本的生态保护观点。
土地伦理以推理的方式阐述作者对土地的观点,并提出科学理论,属于总结。
《沙乡年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因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则认为热量来自火炉。
我们毫无疑问已经深陷在危险中。
食物来自饭店,热能来自暖器和空调。
我们沉迷在工业带来的舒适生活中,却忘记了是什么在供给工业。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动植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少。
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的300年里,可以说是世界从近代逐步走向现代的时期。
在这300年里,人类的文明飞速地发展,时代在进步,地球正在一点点地为我们所改变。
同时,在这300年里,地球上也有300多种美丽的动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亚洲西部唯一的老虎、世界上仅有的纯白的狼.其中有的是因为失去了栖身之地,有的是因为人们的大肆捕杀。
真心希望人们能发现错误并能改正它!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是一本奥尔多·利奥波德所作的书籍,写了作者在常人世俗简单想当然的想法外对大自然的记录,他是一位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

土地伦理
从作者所处的年代到现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一 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技术用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特别是在 矿藏方面;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又需要消耗能源,并且 加速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物质的获取,存在于自然界的资源一定要为我所用,不然 就是浪费。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土地伦理的方面出发,人 们与脚下的土地同属一个社区,损害任何一方都对集体不 利。
“我们现在的又大又好的社会活像一个忧郁症患者, 整日惴惴于自身的经济健康,却失去了保持其自身健康 的能力。整个世界是那样贪婪地想拥有更多的浴盆,结 果却失去了建造浴盆乃至关掉龙头所必需的控制力。”
–Aldo Leopold
“从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仅能带来危险......野 蛮是这个世界的救赎。”
关于生态问题的处理,就我个人粗浅的看法,需要合作意 识的提高、土地道德观的深入和集约生产的观念。生态问 题需要人类将自己看做一个物种去思考,需要整体观和系 统观,那么人类需要首先解决自己内部因博弈而产生的囚 徒困境。私人生产者的道德感是很重要的,靠一只强有力 的政府的手,这远不如靠每个人的良心和觉醒;最后,用 集约化的方式去获得人类想要的工业文明,“在这种情况 下,可能没有什么比稍稍轻视一下过多的物质享受更有益 的了”。
第三部分,“结论”,也是最有代表 性的部分,分别从美学、逻辑学、文 化传统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 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和一些不同 意见者的观点,同时寻求其中提及的 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告诉同行们如 何回到过去以实现认识上的统一,是 作者生态观念的思想结晶。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 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 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整体观 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伦理观,是 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 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 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 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

沙乡年鉴每篇读书笔记.《沙乡年鉴》是一本描绘土地和人关系的书,与《瓦尔登湖》相媲美,被誉为自然文学的典范,美国环保界的《圣经》。
这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沙乡年鉴,地质特征,乡野的秘密和土地伦理。
《沙乡年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因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则认为热量来自火炉。
我们毫无疑问已经深陷在危险中。
食物来自饭店,热能来自暖器和空调。
我们沉迷在工业带来的舒适生活中,却忘记了是什么在供给工业。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动植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少。
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的300年里,可以说是世界从近代逐步走向现代的时期。
在这300年里,人类的文明飞速地发展,时代在进步,地球正在一点点地为我们所改变。
同时,在这300年里,地球上也有300多种美丽的动物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亚洲西部唯一的老虎、世界上仅有的纯白的狼.....其中有的是因为失去了栖身之地,有的是因为人们的大肆捕杀。
真心希望人们能发现错误并能改正它!看完这本书感觉说要写读后感是比较困难的,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因为我看的不够认真,感觉零零散散的貌似的确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却想起了一个上次在阅读理解还是哪里遇到的,也许是课时上的,名字叫《给泥土洗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讲的是英国建设体育场还是什么东西,要占很大土地,但这块地上的土壤并不干净,照“常理”来讲是挖去别处再把那里的净土运来,但这次英国人没有这个打算,他们花费了巨款给泥土筛选过滤,而后再清洗,排除有毒物,诸如电池神马的。
这点我想是做的很对的,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因为百度上面复制说到了他是一个环保主义者,还有著名的土地伦。
里面我看见了,最可怕的想法就是——认为粮食从杂货店出来,热量从火炉里出来。
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土地,没有良好的土地也就没有粮食也没有树木也没有木炭也没有热量,所以土地是一切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保障,最近学过土壤的形成,者往往需要几百年来能形成一厘米厚的土,种种土壤危机和环境的破坏都把矛头指向了人类,英国人的做法看似很愚蠢,花钱不讨好,不仅费钱还费时,事实上并非如此,不要等到你出门一跤栽在沙坑中才知道土壤的重要性,才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所以把,和很多地方一样,保护环境材质当前的头等大事!所以我想《沙乡年鉴》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沙乡年鉴》书评

书评之《沙乡年鉴》内容简介:《沙乡年鉴》作者,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沙乡年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沙乡在不同季节呈现的不同景象的描述,一个沙乡的年鉴,冬天,坐着个鸟儿喂食,细心地给它们戴上环志;春天,在大雁南飞的咕咕声中,他们种植松树;夏天,他们播种和照料野花;秋天,他们观察冬眠前各种动物的奇异骚动。
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曾今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威斯康辛、衣阿华、新墨西哥等,几乎游历了整个北美大陆,有观察历险,也有痛苦和教训。
威斯康辛的生灵们,黎明的风在这个巨大的沼泽上空轻轻的吹拂着,暮霭像一条冰河的白色幻影,他向前推移着,漂浮在密密的落叶松林之上,带着细小的水珠低低的划过了沼泽,后来沼泽地上种上了玉米和小麦,再后来沼泽被排水的渠道划分成了格子块。
作者用很多形象的比喻来告诉我们自然界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用尽所有的力气在活着,他们也渴望爱与被爱。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热爱和尊敬。
第三部分,分别从美学、文化传统和伦理的角度杉树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同时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出了《土地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尊重所有的生命和自然界;认为道德上的权利概念应该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赋予他们永续存在的权利。
作者对土地有着深刻的爱,土地不仅仅是长着庄稼的那片地,更是自然与生活中的一部分。
感受:前几天一位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据说地球人都该看一看的影片,它的名字叫《地球公民》,看完之后给我很大的触动,可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至少有一个星期不愿意吃肉,甚至不敢看、想到一切有关肉的东西,因为那会让我想到大面积的动物的哀嚎、烧焦的皮肤、腐烂的尸体以及,噌、噌……的“刑具”声。
因为这部影片我才有机会读到这本被誉为自然文学典范、生态文学圣经的——《沙乡年鉴》。
这本书描绘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南部各州的自然风光:春天洪水淹没道路时,鲤鱼狂喜地拍打它们的鳍;五月黄昏公鹬在林地上空旁若无人地进行独舞;月夜狼群嘶吼出只有群山才能知晓的秘密;火红的悬钩子下,松鸡不耐烦地振翅,猎人与他的狗儿相视微笑......发生在野地里的故事,奇异而美丽。
土地伦理的生动宣言——读(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

生志七弄們土地伦理的生动宣言一读(美)奥尔多•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最初看到《沙乡年鉴》这本书时,还以为这只是一本供有关人员随时查阅的工具书。
没想到打开后认真阅读下去,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本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的自然文学典范,是一本能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提并论的生态经典。
书中所倡导的“土地伦理”观念,当年不仅改变了美国,至今仍在泽及世界。
《沙乡年鉴》的作者是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年)。
他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柏灵顿市一个德裔移民家庭,获得过林业硕士学位,曾当过林业官员。
早年他曾是资源保护运动的热情追随者。
这个运动的根本宗旨是,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对资源要进行“聪明的利用和科学的管理”,以限制个人对国家资源的滥用与掠夺,使其在良好的管理下为全民所用。
它的根本冃的在于发展经济。
因此,根据人的需要,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分成有用和无用、有利和无利的两大类别。
这一运动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并得到了学术界和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
但是随着运动的不断推进和自己的现实观察,利奥波德的思想与认识渐渐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长期在与土地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终于认识到生命与死亡、发展与停滞上的种种深不可测的因素,并形成了一种高尚的对待土地的态度,由此深切感受到了改变人们对于土地概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为了把自己的理念变成现实,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利奥波德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买下了一个被人废弃的农场。
上个世纪美国的土地很多,而且非常肥沃。
于是人们疯狂地种植玉米和棉花,结果把土地给破坏了。
土地被破坏后,人们并没有及时予以修复,而是再去买一块新地接着种植,而原来的土地就被废弃了。
看到这种现象,利奥波德觉得实在难以接受,于是他把人家废弃的土地买了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耕种。
由于他在城里工作,所以都是利用平时的休息曰或节假曰带着家人来到农场。
几年时间里,他们一家种了几千棵树,还种了许多的草,慢慢地把这片◎汪震国被遗弃的荒凉的土地,又修复成了一个接近它原来自然面貌的生机勃勃的农庄。
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43分)1.(4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潭清泉美不胜收2.(4分)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1)(2分)(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挑拨()mán hènɡ ()(2)(2分)(2)以上文段中有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成语、3.(3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争讼(sòng)领域(yù)斡旋(wò)静穆(mù)B.思慕(mù)怅惘(wǎng)锵然(qiāng)幽悄(qiāo)C.燎原(liáo)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g)马前卒(zú)D.神龛(kān)春宵(xiāo)吩咐(fēn)点缀(zhuì)4.(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一片喧哗与嘈杂,但是就在老师出现的下一秒,声音戛然而止。
B.我们对向导在山上突然销声匿迹这件事实在感到百思不解。
C.他就像一只骄做的孔雀,总是目空一切,不屑于和别人交往,但他这种做法有点鼠目寸光,因为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D.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
5.(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B.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C.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名著导读《沙乡年鉴》

名著导读课【学习内容】《沙乡年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2.学习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科普作品。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倾其一生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这是一本对土地和人类关系进行重新思考的著作,被称为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也很优美,书中不仅展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喜爱。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奇妙的“自然天地”。
二、查阅资料,走进《沙乡年鉴》1.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
1906 年,他成为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的研究生。
毕业后,他作为联邦林业局的职员,被派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当了一名林务官。
后从事野生动物考察工作,并与自然科学家罗伯特·马歇尔一起创建了“荒野学会”,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
2.作品简介《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经历。
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有的爱与尊重。
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扭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于人类为自身利益破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三、阅读方法指导1.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1)兴趣选择;(2)问题选择;(3)目的选择;(4)方法选择。
详情参考教材第72页。
2.做好阅读批注(1)圈点勾画出优美语句或自己喜爱的语句。
名著《沙乡年鉴》精导精练附答案

名著《沙乡年鉴》精导精练附答案《沙乡年鉴》:自然文学典范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948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美国的先知”,代表作有《沙乡年鉴》《土地伦理》等。
他一生持续思索人类与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持有的爱与尊重。
他的旧居至今仍然保留在威斯康星河边的沙地里,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作品概述《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在西方,《沙乡年鉴》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大雁归来》一文就是选自这本著作。
1935年4月,美国人利奥波德在沙乡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荒弃了的农场,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探索。
他一方面在这里尝试重新恢复生态平衡,一方面把在沙乡的观察和思考结晶写成了《沙乡年鉴》一书。
1949年,在他去世后一年,《沙乡年鉴》出版了。
在美国,《沙乡年鉴》因销量惊人被称为“绿色圣经”;同时,该书是第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所以又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沙乡年鉴》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沙乡威斯康星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美国其它地方的某些经历,进一步就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作出陈述;第三部分是作者就人与环境关系、美学和伦理学关系的思考等文章结束全书。
《沙乡年鉴》这本著作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
书中关于“食物链”“生物群落”,乃至某个特殊物种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的哲学思考,对推广环境保护思想,推动生态保护运动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前言】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它与《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曾被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
《沙乡年鉴》这本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
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的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书中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让人们改变观念,遵循生态规律。
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
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伯灵顿市。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1909年,他从耶鲁大学的森林专业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创立“荒野学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
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影响力堪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常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创立了著名的“荒野协会”,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而《沙乡年鉴》则是他对在沙郡进行的生态恢复实践,在美国大陆各个荒野地带的游历经历,及其对土地伦理的所思所想的总结。
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