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课堂的语言美
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四美”

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四美”摘要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实质上就是把美学的理论,渗透到教学之中去。
用正确的美学观,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四美教学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就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从而去发现、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生活中的美点,获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情理结合的把握,得到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享受,又可以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的教益。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应从表率美、教材美、情趣美、实践美这“四美”入手。
一、表率美有学者说:“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实际上是对音乐老师感兴趣。
”音乐教师的表率美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美学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一个音乐老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做到教态美、语言美,使学生视之悦目,听之悦耳,思之悦心,学之有得。
1.教态美。
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给人以优美、和静、悦目的感觉;精神饱满,庄重自然,把学生带进既严肃认真又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去,集中注意力听取老师的指导;表情、手势和谐统一,优美的体态语言使学生在自然、亲切、愉快、生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信息,获得知识和技能。
2.语言美。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以优美的语言再现音乐的情境,品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不仅能接受知识,更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语言之美体现在简练、准确、形象、生动。
要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练就这样一种能力。
如果音乐课堂里教师语言拖沓、词不达意、干涩无味,只能是对教学的糟蹋,哪里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而悦耳动听、富于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悲的地方使学生想掉眼泪,乐的地方要让学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心驰神往,丑的地方令学生憎恶讨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
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
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合拍的课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如何使音乐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情感目标被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一核心目标,音乐课的情感教育也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与熏陶。
1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如《春天来了》这一课中,我在歌曲《大树妈妈》的背景音乐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童话故事。
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随着教师的歌声有表情地律动,孩子们完全沉浸于童话般的春天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要注意发挥音乐“通感”的作用,即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势和通道,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探究音乐的本质,自主地表现音乐,获得美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情感外露的特点,在音乐教学的每一课内容中都少不了用游戏,歌表演或律动的形式去表现歌(乐)曲。
小学音乐公开课美篇主题

美篇音乐是情感的摇篮,音乐课更是一门传递美的课程。
记得童年时代每当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世界是多么地美好。
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这是大家必须重视的。
但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不同,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时还会影响到课堂质量如何使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美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一直思考与实践的。
一、美的环境,让孩子向往音乐音乐教室是学生的音乐乐园。
优美、整洁的环境会给师生带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
有时我们会在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
二、美的教师,让孩子亲近音乐音乐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甚少,一周只有两节课的相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更应塑造自身美的形象,热情,大方,得体,举手投足都应洋溢着艺术老师特殊的内在美。
每节课前我们都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面带微笑迎接学生走进音乐教室,营造-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另外我觉得老师的手势也特别有讲究,一方面给学生提示,另一方面一个美的手势会让学生有全新的感觉,获得美的享受,例如《大雨小雨》这首力度对比强烈的歌,用小拇指来表示”弱”,握拳表示“强”,来提示学生唱出歌曲的力度对比。
经过这一手势的运用,学生不但唱出了歌曲的活泼情绪,而且生动、有效的手势成了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美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音乐美的语言。
美丽动听的语言人人爱听。
在教学中也不例外。
运用一些优美或诙谐的词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小白船》-课的教学时,运用了一则美丽的歌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美丽的语言与旋律的完善结合,使主题完整、集中,形象丰满、生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美的示范。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尽管老师讲得非常具体,学生也不定能理解。
语言艺术的魅力[有声教学语言艺术美]
![语言艺术的魅力[有声教学语言艺术美]](https://img.taocdn.com/s3/m/68a2f0c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3.png)
语言艺术的魅力[有声教学语言艺术美]文学大师高尔基认为,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
教学艺术美就是这样的一种结合体,它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声语言及无声语言体现出来。
拙文从有声教学语言的美这一侧面试作浅述。
有声教学语言在教学语言中占有着主导地位,主要包括语言、语调和语音三个方面。
第一,语言之美。
俄国有一则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东西。
它的谜底就是“语言”。
这个谜语十分简单却极为形象地道出了语言的功能。
作为教师,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其中的“言传”,相对来说,口头语言即有声教学语言居多,每一个教师都要靠它来“粘”住学生。
有声教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语言,它既有经过锤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用语。
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置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语言环境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教育。
有声教学语言是一种文雅、丰腴、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
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对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用了这样一个帖切的比喻:“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
”这一观点正适合于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应该是朴实明晰、准确无误、规范严谨、生动娴熟的语言,应该具有着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样的语言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在这方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愉快,师生都沉浸在如鱼得水、海阔天空的境界中。
其魅力就来自于她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词采丰美、准确严谨。
比如,她在作文教学中反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时,不是重复同一个调子,而是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多角度的开导――有时她说:“眼睛是通心灵的窗户,扑入眼帘的东西要看得仔细,脑子里一转,刻下痕迹,切不可浮光掠影,视而不见”有时说:“要看仔细,识得事物独有的特征,……要深入底里,识得神气。
”有时则说:“多角度观察,看出层次,看出多种形态;边观察、边联想,使静物活化。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郭洋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一堂完整的课无疑就是导入,过程,总结三部分,但是一堂精彩的课并非依靠结构分明所能达到的,在教学中最为直白的沟通是语言,所以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与其它各学科最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师生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关键字:音乐教学语言艺术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完美和统一的粘合剂,它是师生之间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
而音乐教学中,与其它各学科最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师生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下面就谈一谈对音乐教学语言艺术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必是必不可少1、课堂上的文学语言艺术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是标准、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增色不少。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普通话,如果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做不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的传递出歌曲的表达感情,更不能达到理想中的美育,甚至闹出笑话。
美的音色也是完美课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的普通话和美的音色结合,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这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同时为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完整的语言组织音乐课堂,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
2、课堂中语言的语速、语调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则语言是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靠语速、语调来表现,所以课堂中的语速就如音乐中的音乐f 、mf、mp、p等记号一样,而一堂课就如一首歌,没有一个失当的语速和语调那就会出现跑调,节奏混乱等等现象。
美在音乐课中的体现

利 用 学 生 已有 的认 知水 平 , 引导 学 生 自己获 取 新知 识 。 3 师 生 无 法 解 决 的 问题 。 师 应 在课 后 求 助 专 家 教
折并 不 可怕 , 怕 的是教 师 采取 一 种逃 避 、 可 马虎应 对 的态 度 。
美在音乐课中的体现
四川 省成都 市 武侯 外 国语 学校
音乐课在学校教育 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 , 它以音乐 的独 特功 能——乐谱的旋律美 、 歌词的语言美 、 响的意境美 、 音 表演
蒋智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做到“ 意美以动心” “ 、音美以感 耳” “ 、形美以感 目” 在学习一 。 首新歌之前 , 音乐教师若 能 以甜美的嗓音和着悠扬的琴声伴奏 进行 范唱, 往往能起 到“ 引人人胜 ”“ 、先声夺人 ” 的效果 , 再进一
・
l ・ 9
面对学生 的疑问—— 老师该 怎么办
贵 州省 遵 义县 乐 山镇后 箐 小 学 吴凤 明
最近 , 笔者参加一 次数学优质课评 比 , 听了三位教师 同上 的课一 《 两位数乘两位 数 口算 》 人教 版第 六册 上数 学教材 ) ( ,
颇 有 一 番 感 触 。评 比采 取 的 是 教 师 抽 签 后 定 时 备 课 , 然后 借班
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 教师采用应付了事 、 不善反思的
态度 , 绝不是一位好教师 。 当前的新课改 ,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
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 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 展的重要途径。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 , 也说 明了不断进行教学实 践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难 、 挫
音乐课堂需要“美”的音乐教师

2 自然 巧妙 的过 渡 。俗 话 说 :过河 要搭 桥 , 高 耍 . “ 爬 登梯 。 ” “ ” “ ” 是 从 此 岸 到 彼 岸 , 一 处 到 另 这 桥 和 梯 就 从 外 一处 的过 渡 工具 。 而 我 们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过 渡 语 就 好 比 “ 座 桥 ” 它 在 教 学 中能 承 上 启 下 , 有 引导 性和 衔 一 , 具
的跳 跃 、 节 律 并 富 有 变 化 , 学 生 更 好 地 体 会 音 乐 的 有 使
4 趣 盎 然 的 游 戏 。 日本 音 乐教 育 家铃 木 先生 认 .情
为 :儿 童 的 心 理 是 ‘ ’把 游 戏 引进 课 堂 , 儿 童 感 受 “ 玩 , 让
到 音 乐 课 是 最 有 趣 的课 。 ” 在 音 乐 新 课 标 理 念 的指 导
找到家” 。学 生 在 教 师 琴 声 的 指 挥 下 , 跳 雀 跃 在 五 线 欢 谱 上 , 唱 边 跳 到 相 应 的 音 位 上 。这 样 , 生 可 以 很 快 边 学 从 趣 味 游 戏 审 陕速 而 准 确 地 记 住 五 线 音 阶 ,这 正 是 我
们所 应 追 求 的 理 想 教 学效 果 。
师 清 晰 、 畅 的 教 学 语 言 如 音 乐 作 品 一样 , 听 者 有 欢 流 让 快 热 烈 、 美 抒 情 等 非 常 明 确 的 视 听 感受 , 以 音 乐 教 优 所 学 语言的美首先 应该体现 在语音 的明快 、 晰 、 畅 、 清 流 幽 默 上 。好 的 音 乐 作 品 的 曲调 时 而 像 和风 细 雨 , 时而 如 惊 涛 骇 浪 , 人 以 激 情 。教 学 语言 也 应 和 音 乐 曲调 一 样 给
让美在音乐课教学中体现

2 t 年 2月 8日 01
低年级学生限中的“ ’ 好’ 数学教 师标准的调查
文/ 刚 娟
老师与小学生 的交流 , 看起来是 一件 力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 简单而平常的事情 , 但要将其处理好 , 却并
能和他们交朋友 。 调查中令人意外的是 , 一
你最喜欢什 么样的老师? 调查显示 : 敬 些平常“ 严厉” 的老师也被学生列入最喜欢
于她 会 教 书 、 育人 , 源 于她 的非 凡 的 人 且还跟我们 一起做游戏 。” 会 更 不少 小学生表 重 要 。
t
格魅力 。 由此看来, 老师 自身 的教育教学魅 示。 希望老 师不仅能教他们学知识 , 课下也
( 作者单位 青口 镇第;中心小学)
让美在音乐课教学 中体现
效果 。
一
、
示 范 引导 学生 欣 赏 美 、 受美 感
在 音乐 教学 中 ,除 音乐 有 其 独 特 的 优 势 和 享受 到美 的愉悦, 受到情感 的熏陶。 要不断 功 能 以外 ,音 乐 语 言 的美 更 能 突 出 音 乐 学 激发学生 的兴趣 , 挖掘学生 的表演潜能 , 培
音 乐 教 育 以审 美 为 核 心 , 学 生 愉 悦 科 的美 育 教学 。 音 乐 教 学 中 , 充 分 发 挥 养学生的表演 实践能力 , 以 在 要 才能 不断提高学
怎样 诞 生 的 呢 ?
多、 更好的锻炼机会 , 但起着决 定作用的仍 由是 “ 声音好听” “ 、爱笑” “ 、 耐心” , 等 他们 滋滋的。” 这是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回答 。 从 然是老师本身。 同一所学校 , 有的老师不求 认 为 这些 老师 都 是 他 们 眼 中最 有 魅 力 的老 调查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部分 小学 生 都 很 重视 大 调 低 上进 , 学平 平 , 教 而有 的 老师 却 有 显 著 的 成 师 。 查 显示 , 年 级小 学 生 希 望 教 师要 像 教师对 自己的评价 , 经常表 扬孩子 的老师 爸 爸 妈 妈 一 样 , 孩 子 的 心 中爸 爸 妈 妈 是 在 绩。 我们可以看 到有的老师教这个班级 , 受 很 容易 获得 学生 的好 感 , 也表明学生 自 这 也最 容 易 敞开 心 扉 。 这 个 班 学 生 的欢 迎 ; 教那 个 班 级 , 受那 个班 他们 最 容 易亲 近 的人 , 我 意识 的增强 。他们渐渐学 会 自我评价并 级 学 生 的拥 护 ; 学生 毕 业 了 , 常 会 千里 迢 最受 学生欢迎 的老 师还 有一个要素 : 意 常 愿 学 会从其他人的评价或通过和别人 的比较 迢来看她 ; 她退休 了 , 学生依 然是她 的座上 与他们沟通。一位小学生写道 :我喜欢 我 “ 赏识教育 显得十分 宾。 这样 的老师然是成功的。 其成功不仅在 的数学老师 , 她下课后不仅 和我们谈 心, 而 来衡量 自己。教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师课堂的语言美
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时代感的音乐老师是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带给大家以活力和美的视觉感受,他们活跃在广大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用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感染着学生,让其体会、感受、实践、表现艺术之美,使一朵朵艺术之花绽放在多姿多彩的课堂上,让校园里各个角落弥漫着艺术的芬芳。
为此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平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课前精心、细心地备课,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课后进行专业队训练,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演出活动,激发孩子们的艺术热情……但遗憾的是有些老师在课堂里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语言的美。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音乐课无非是唱唱跳跳,课堂上只要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唱歌,提高了技能,懂得了一些基本知识就够了,又不是语文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不然,音乐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若忽视了语言,就忽视了它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忽视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使一堂好课大打折扣。
曾经就听过这样的一些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设计好教学内容,制作课件道具,布置教室……当信心十足的投入课堂时,效果却让人泄气。
学生的积极性没有预想的高,甚至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尴尬情况,原因就在于老师的语言缺乏表现力、形象性,谈不上“美”的体现,教师乏味的语言怎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的课堂怎能活跃、怎能精彩?所以在备课时,音乐老师也不能忽视“备语言”这一重要环节。
在课前将所有环节的语言在脑子里仔细斟酌:怎样导入、怎样讲解、怎样激趣,确保语言的精确到位,并富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语言美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音乐课的评价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世纪的孩子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
课堂上他们已不满足于一个简单的“棒”“好”的评价,他们也不欢迎教师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他们需要的是真实贴切并能引发其共鸣的评价,这样才能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可是课上,有的老师却也忽视了这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评价较为随意笼统,这样会有什么负面效应呢?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课题是《劳动最光荣》。
老师运用了多样的方式引导,以期让学生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意义——劳动美,创造更美。
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后,教师说:“从同学们的发言来看,大家都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以后大家要坚持下去,再过十年、二十年,如果你们还是这样爱劳动,懂道理,老师就会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大的五角星……”话还没说完,下面已有学生开始偷笑了,二十年?哈哈哈……这样本来课堂上建立起来的良好氛围在瞬间被破坏了,下面的课堂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不禁让听课的老师也为之惋惜!
相反,精彩的点评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功效,也有一个实际的例子:一位老师在上《夏天里的池塘》这节课时,几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走上讲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由于艺术能力的差异,孩子的表现明显逊色一些,下面的孩子们当然也发现了,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个孩子自己也感到了局促和不好意思。
这时,旁边的老师适时拿出了一朵漂亮的“小荷花”,亲切地说:“真是个有勇气的孩子,池塘里的臣民都为你喝彩,连小荷花也为你静静的开放了!”这个孩子,听了老师的这番话后,激动不已。
在场所有的人也都被这位老师朴实而真挚的语言打动了。
这个孩子拿着小荷花,在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自豪地回
到了座位上,接下来的环节中,他表现得格外积极,思想也格外集中,我想老师的这番话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试想这时,如果老师只是笼统的说一句“你真棒”或“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话,这名学生可能只会觉得老师在勉强安慰自己,而自己其实是不行的,在课堂上也就不会大胆地自我表现了。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
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
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此外,在教唱某些民族歌曲时,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表情甚至是舞蹈动作,以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