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大米重金属检测标准

大米重金属检测标准大米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大米中重金属含量的问题备受关注。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对大米中重金属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长期摄入含有过量重金属的食物会导致中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是婴幼儿和孕妇,对重金属的耐受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伤害。
二、大米中重金属的来源。
大米生长过程中,受到土壤、水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此外,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大米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因此,大米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
三、大米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
为了保障大米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大米重金属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含量限量、检测方法等内容,旨在确保大米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不超过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四、大米重金属检测方法。
目前,常见的大米重金属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大米中重金属的含量,为大米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五、加强大米重金属检测的意义。
加强大米重金属检测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监管,才能有效防范大米中重金属超标问题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同时,也能够促进大米生产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减少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
六、结语。
大米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各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同时,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关注大米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标准的产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环境。
重金属污染危害列举及监测预警方式介绍

重金属定义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大于5 g/cm3 的金属,大多数金属都是重金属。
广义上来说重金属主要是指对生物有明显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钡等。
有时也会将一些有明显毒性的轻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列入:如砷、铍、锂与铝。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由于采矿、冶炼、制造产品、排放废水废气、处置固体废物、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的过程中,重金属或者其化合物给自然环境或者人体带来的损害。
重金属污染三大来源工业来源-金属冶炼厂和化工厂废渣、废水农业来源-垃圾、废旧电池、废弃电子产品不合理放置城市来源-汽车尾气(Pb)重金属污染危害汞对人体的危害-当尿汞值超过0.05mg/1时即可引起汞中毒,急性多表现为头晕、全身乏力、发热、口腔炎以及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肾衰(近曲小管坏死),慢性中毒可进一步影响情绪改变,如急躁、易怒、好哭,手指、舌、眼睑轻度震颤甚至全身粗大震颤、共济失调、痴呆。
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汞污染,主要来自氯碱、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
镉对人体的危害-大量吸入氧化镉烟雾会引发咽痛、咳嗽、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全身酸痛、无力、发热等,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肺水肿或化学性肺炎;食物和饮料中可含镉,误食后可引起中毒。
潜伏期短,通常经10~20分钟后,即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者可有眩晕、大汗、虚脱、四肢麻木、抽搐。
镉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的含镉废水(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进入河床,灌溉稻田,被植株吸收并在稻米中积累,若长期食用含镉的大米,或饮用含镉的污水,容易造成“骨疼病”铅对人体的危害-铅及其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进入机体后对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产生危害。
目前常见的铅中毒大多属于轻度慢性铅中毒,主要病变是铅对体内金属离子和酶系统产生影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贫血、免疫力低下等。
重金属检测方法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
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
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
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 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
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
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
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危害及其监测方法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危害及其监测方法中英文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食品中含有的重金属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为过量的重金属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本篇论文着重分析了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危害,并介绍了现有的监测方法。
通过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及制定对策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food quality,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n food has become a highly concerning issue. Excessive intake of heavy metals can cause great harm to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armful effects of heavy metal content in food and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monitoring. By studying the monitoring of heavy metal content in food and formulating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we can effectively ensure people's health.关键词重金属,食品安全,含量监测,健康危害,制定对策Heavy metals, food safety, content monitoring, health hazard, formulating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小标题1. 引言2. 食品中重金属的危害3.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方法4. 重金属的控制与制定对策5. 结论正文1. 引言食品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金属检测标准

重金属检测标准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或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汞、铅、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品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器官损害、中毒甚至死亡。
为了确保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食品安全,各国制定了重金属检测标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标准的简要介绍:1. 铅: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途径进入人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食品中的铅含量应控制在0.5mg/kg以下,水中的铅含量应控制在0.01mg/L以下。
2. 汞:汞主要存在于水中和水产品中,长期摄入汞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损害。
欧盟对于食品中汞的限量标准为0.05mg/kg,WHO对于水中汞的限量标准为0.006mg/L。
3. 镉:镉主要存在于废水、土壤和食品中,摄入过量的镉可能引发肾脏疾病和癌症。
中国国家标准对于大米中的镉含量限制为0.2mg/kg,欧盟对于食品中镉的限量标准为0.01mg/kg。
4. 铬:铬可存在于土壤和废水中,摄入过量的六价铬可能对人体造成肝脏和肾脏的损害。
中国国家标准对于饮用水中六价铬的限量标准为0.05mg/L,欧盟对于食品中六价铬的限量标准为0.1mg/kg。
以上仅为重金属检测标准的简要介绍,实际的检测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食品种类而有所不同。
还有许多其他的重金属检测标准,如砷、锡、镍等,每种重金属的检测标准都是基于科学评估和风险分析而确定的。
重金属检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原子吸收光谱、质谱等分析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食品和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检测标准,并通过科学手段对食品和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重金属的检查方法

重金属的检查方法一、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由于其毒性较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原子化后,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样品,测量被样品吸收的光线强度,从而确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原子化后,利用高能离子轰击样品,产生离子化反应,并在磁场作用下分析出不同质量数的离子信号。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置于X射线束中,激发样品中重金属元素产生荧光,再通过荧光信号的能量分布来确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
4.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原子化后,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样品,使样品中重金属元素产生荧光信号,再通过荧光信号强度来确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三、检测步骤1. 样品采集:根据需要检测的物质类型和检测目的,在现场或实验室采集合适数量和质量的样品,并进行标识和记录。
2. 样品制备:按照不同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如溶解、稀释等。
3. 仪器操作:按照不同检测方法的要求对仪器进行操作和校准。
4. 检测分析:将样品放入仪器中进行检测分析,记录数据。
5.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和标准要求进行结果判定,并形成检测报告。
四、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应避免污染和误差,如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样品等。
2. 样品制备应按照不同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如控制稀释倍数、选择合适的溶剂等。
3. 仪器操作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如保持仪器干净整洁、正确设置参数等。
食品中重金属分析报告

食品中重金属分析报告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重金属残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它们在食品中的超标含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食品中重金属进行分析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铅:长期摄入过量的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尤其是儿童更易受到铅的危害。
镉:镉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导致骨质疏松、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
汞:汞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三、食品中重金属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AAS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分析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其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ICP-MS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势,适用于食品中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AFS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对于痕量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四、食品中重金属分析实验在实验室中,我们选取市面上常见的食品样品,如大米、水产品、蔬菜等,采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中存在铅、镉等重金属超标情况,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五、食品安全管理建议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重金属污染。
消费者自我保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质量存疑的食品。
结语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食品中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工作必须严谨细致。
只有不断加强监管和提高公众意识,才能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食品中的重金属了解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

食品中的重金属了解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食品中的重金属:了解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食品作为人们必需的生活必需品,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营养成分也是来源于各类食品。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食品中的重金属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食品中铅汞等重金属的危害进行深入探讨。
一、铅汞等重金属的来源和主要危害1. 铅汞等重金属的来源铅和汞是常见的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它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土壤中有机肥料、农药和废弃物的不当使用,导致重金属进入农作物中。
(2)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会将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可能含有铅和汞,加工过程中的接触和食品贮存过程中的金属迁移也会导致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2. 铅汞等重金属的主要危害铅汞等重金属的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要危害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铅和汞可累积在人体内,进入大脑,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症状并可能引起智力损害。
(2)肾脏损害:大量摄入重金属会使铅和汞在肾脏中蓄积,造成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等疾病。
(3)免疫系统受损:重金属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摄入过量的铅和汞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4)生殖系统问题:铅和汞对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超标的重金属会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二、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和控制1.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监测是必要的。
常用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量原子吸收光谱来确定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通过分析食品中元素的质谱信号,确定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3)金属测定仪器法:使用特定的金属测定仪器对食品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及检测方法一、选定课题的简要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水土的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体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各地发生,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无视,如铅毒症、水俣病等。
这些中毒症状往往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永久性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因而,只有了解重金属以及其摄入过多的症状,才能有效防重金属中毒。
由于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含量极低,常规检查不易查出,一旦查出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研制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好、速度更快的检测方法便是现阶段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例举集中常用的测定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二、信息检索说明:1 检索关键词:重金属、人体、危害2 检索工具和数据库:2.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2 万方数据系统三、综述:以上检索共查找到了相关文献85篇,另外又对比参考了各个数据库推荐的相似文献,其中重点参考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20余篇文章。
在经过对其的学习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总结及相应参考后,现将该课题容和自己的启示心得综述如下。
摘要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
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
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微谱分析(MS)、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
目录1重金属中毒的危害1.1铅中毒1.2汞中毒1.3铬中毒1.4砷中毒1. 5 镉中毒1. 6 铊中毒2 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2.1原子吸收光谱法2. 2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2. 3 原子荧光法2. 4 阳极溶出伏安法2. 5 X射线荧光光谱法2. 6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2. 7高效液相色谱法2. 8酶抑制法2. 9免疫分析法2. 10生物传感器正文1重金属中毒的危害1.1铅中毒铅的污染来源有很多,最大的来源则为汽油的抗爆震添加剂四乙基铅。
根据研究,含铅汽油中的四乙基铅的毒性比无机铅大100倍且挥发性更强。
汽油燃烧时70%的铅随尾气排入大气,其中50%的铅降落在汽车中卫数百米围,另50%则以铅微粒漂浮在空中,极易被人体吸入。
[13]同时,食品包装或者饮食、饮水用具中含有的铅亦会导致慢性中毒;误食过量含铅药物如羊痫风丸,铅丹,黑锡丹,密陀僧等可致急性中毒;燃烧电池筒等所产生的含有铅化物的烟尘均可导致,铅业工人的工作服长期带回家中污染尘埃,可使他们的孩子经常吸入含有铅毒的尘埃而发生有症状的铅中毒。
[14]铅入人体后,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主要以二乙基磷酸铅,铅的甘油磷酸盐,蛋白复合物和铅离子等形态而循环,最初分布于全身,随后约有95%以三乙基磷酸铅的形式贮积在骨组织中,少量存留于肝,肾,脾,肺,心,脑,肌肉,骨髓及血液,血液中的铅约有95%左右分布在红细胞。
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浓度过高时,可产生毒性作用,铅储存于骨骼时不发生中毒症状;由于感染,创伤,劳累,饮用含酒类的饮料或服酸性药物等而破坏体酸碱平衡时,骨不溶解的三盐基磷酸铅转化为可溶的二盐基磷酸铅移至血液;由于血液中铅浓度大量增加,可发生铅中毒症状。
铅毒主要抑制细胞含巯基的酶而使人体的生化和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毛细血管皮细胞,影响能量代,导致卟啉代紊乱,阻碍高铁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变红细胞及其膜的正常性能,阻抑肌肉磷酸肌酸的再合成等,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中以神经系统,肾脏,造血系统和血管等方面的改变更为显著。
同时,若幼儿早期就开始接触含铅环境,则会影响智力发育。
[15]1.2汞中毒汞为银白色液态金属,在常温下易蒸发。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汞蒸气较易透过肺泡壁含脂质的细胞膜,与血液中的脂质结合,很快分布到全身各组织。
汞在红细胞和其它组织中被氧化成Hg2+,易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结合,使与巯基有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丙酮酸激酶、琥珀酸脱氢酶等失去活性,并攻击膜结构蛋白中主要基团和膜结构最表层多种受体结构的重要成分琉墓基团,造成功能和结构损伤,从而阻碍了细胞生物活性和正常代。
Hg2+可导致细胞外液Ca2+大量进入细胞,引起钙超载,激活细胞的磷脂酶A,分解细胞磷脂,生成花生四烯酸与氧自由基等损伤细胞功能。
汞与体蛋白结合,可由半抗原成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发生肾病综含征;高浓度汞可直接致肾小球免疫损伤。
汞可减少卯巢激索分泌,致月经亲乱和异常妊娠。
汞还与氨基、羧基、磷酰基结合而影响功能基团的活性。
由于这些酶和功能基团的活性受影响,阻碍了细胞生物活性和正常代,最终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
[4]慢性汞中毒的症状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随后有情绪激动或抑郁、焦虑和胆怯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脸红、多汗、皮肤划痕征等。
肌肉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和舌,以后累及手臂、下肢和头部,甚至全身;在被人注意和激动时更为明显。
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齿龈肿胀和出血,牙齿松动和脱落。
口腔卫生欠佳者齿龈可见蓝黑色的硫化汞细小颗粒排列成行的汞线,是汞吸收的一种标记。
肾脏方面,初为亚临床的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低分子蛋白尿等,亦可出现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肾脏损害在脱离汞接触后可望恢复。
慢性中毒患者尚可有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失调或流产以及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
眼晶体前房的棕色光反射,认为是汞沉着引起的“汞晶状体炎”,在中毒症状消失或脱离汞接触后,这种棕色光反射仍可持久存在。
[5]汞常见有机化合物有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苯基汞等),相对于无机汞化合物有机汞的脂溶性强得多较容易进入生物组织,无机汞可以转化为有机汞(尤其是甲基汞).有机汞的化合物毒性远超无机汞,且在生物体有很高的富集作用。
微生物能将浮在水面的汞转换成甲基汞,而该物质易被大部分水生生物吸收。
甲基汞以其造神经受损出名,而鱼类是主要从水中吸收甲基汞的生物。
甲基汞储积在鱼中,进而入侵到整个食物链。
进食这些鱼的动物,历经长期吸收汞所导致的中毒现象,包括了生殖能力退化,消化系统损坏,DNA异变,和肾功能损伤。
[18]1.3铬中毒铬的毒性主要在于六价铬。
六价铬化合物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疤、溃疡,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铬疮是一种小型较深的溃疡,发生在面部、手部、下肢等部位。
铬溃疡多发生于电镀、铬化学工业、硝皮工业等。
皮肤创伤主要是溃疡,又称“铬疡”,多发生在手指上手背上易擦伤部位,溃疡边缘隆起而坚硬,中间凹陷,其上覆盖黄褐色结痂,外观呈“鸡眼状”,可深达膜。
治愈后留有边界清楚的圆形疤痕。
还有手腕、前臂及颈部等暴露部位发生皮炎,表现为片块状红斑、丘疹。
铬酸盐及铬酸的烟雾和粉尘对呼吸道有明显损害,可引起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溃疡、咽炎、肺炎,患者咳嗽、头痛、气短、胸闷、发热、面色青紫、两肺广泛哮鸣音、湿性哕音,及时治疗,症状可持续2周。
国外报道,铬可引起肺癌。
铬对鼻黏膜的损害表现为黏膜肿胀,通风不畅,鼻中隔一侧或双侧有点状糜烂面。
病情加重时,鼻腔干燥,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现象。
长期接触铬酸盐,可出现胃痛、胃炎、胃肠道溃疡,伴有周身酸痛、乏力等,味觉和嗅觉可减退,甚至消失。
[19]1.4 砷中毒砷及其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与其水溶性有关。
砷元素不溶于水,雄黄(As4S4)及雌黄(As2S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急性毒性都很低。
但砷的氧化物和一些盐类绝大部分属于高毒物质。
三价砷化物因可接受一个亲核的成分,较易增加结合的原子数,故毒性较五价砷为大。
[10]砷化合物可使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多脏器受损,其毒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环节有关:①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砷化合物能与体许多参与细胞代的重要的含巯基的酶结合,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胆碱氧化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酮酸氧化酶、α-谷氨酸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以及富马酮酸脱氢酶等,使酶失去活性,干扰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代,故可导致多脏器系统的损害。
②促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砷酸盐在结构上与磷酸盐类似,有可能形成不稳定的砷酸酯来代替三磷酸腺苷形成中的磷酸酯,使氧化磷酸化过程解偶联,影响组织的能量生成与供应。
③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砷可直接损伤脏器毛细血管壁或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使毛细血管扩,血管通透性改变,血管平滑肌麻痹。
④诱导促进生长的细胞因子体外实验发现,亚砷酸钠可在皮肤角化细胞中诱导促进生长的细胞因子,这可能与砷所致皮肤癌的机制有关。
[11]⑤干扰DNA合成与修复砷可与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影响DNA的合成与修复;还可直接与巯基反应导致DNA链、DNA-DNA交联或DNA-蛋白交联的断裂;五价砷通过取代磷插入DNA结构产生不稳定键,亦可造成DNA复制或转录的错误。
砷的致癌作用虽未获得足够的动物实验证据,但根据人群资料已确定砷为对人的致癌物。
[12]1.5 镉中毒镉的烟雾和灰尘可经呼吸道吸入,吸收缓慢,约11%滞留于肺组织。
镉化合物在胃肠道吸收5%~7%,其余由粪便排出。
吸收的镉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乳汁亦有排出。
镉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体吸收的镉,排出很慢,10年仅50%。
[6]镉进入血液后迅速与金属巯蛋白(metallothionein,MT)结合形成镉金属巯蛋白(MTCd),约70%在红细胞中,30%在血浆中。
根据血凝胶色谱图分析有三个含镉峰,分别为MT-Cd约占65%,高分子蛋白结合镉(HMWP-Cd)占30%,非蛋白质的小分子镉结合物(LMW-Cd)占5%;在红细胞中的镉除上述三种外,尚有与血红蛋白结合镉(Hb-Cd)约占5%。
其中HMWP-Cd具有主要毒作用。
全身组织中的镉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由血浆中镉释放到组织中,主要在肝、肾。
肝镉含量随着时间延长递减,而肾脏镉含量却逐渐增加,约占全身镉总量1/3。
镉对组织的毒作用是通过镉和钙竞争与钙调素(calmolulin,CaM)结合,干扰CaM及其所调控的生理、生化体系,使Ca2+-ATP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细胞质中微管解聚而影响细胞骨架、刺激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血压升高。
[7]镉还刺激儿茶酚胺合成酶活性使多巴胺水平增高、抑制Na+-K+-ATP酶、含锌的酶、氨基酸脱羧酶、组氨酸酶、淀粉酶、过氧化酶等活性,特别是亮氨酰基氨肽酶受抑制,使蛋白质分解。
镉还造成肝细胞损害,引起肝功能异常;阻碍肠道对铁的吸收,诱发低色素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