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食品微生物的来源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7 G-兼性厌氧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 兼性厌氧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 变形杆菌属,为重要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属,为重要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柠檬酸细菌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尤其部分为低温菌株,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属,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尤其部分为低温菌株,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耶尔森氏菌属也污染食品引起食品中毒。 耶尔森氏菌属也污染食品引起食品中毒。 8 G+的球菌: 的球菌: (1)微球菌属:是重要的食品腐败菌,引起肉类、鱼类、水产品 )微球菌属:是重要的食品腐败菌,引起肉类、鱼类、 和豆类制品腐败变质。 和豆类制品腐败变质。 (2)葡萄球菌属: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产生毒素。 )葡萄球菌属: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产生毒素。 (3)链球菌属、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啤酒片球菌、乳酸片球 )链球菌属、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啤酒片球菌、 戊糖片球菌、嗜盐片球菌),一些是食品发酵的菌种, ),一些是食品发酵的菌种 菌、戊糖片球菌、嗜盐片球菌),一些是食品发酵的菌种,一些也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9 G+的芽孢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的芽孢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 菌属(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解糖嗜热梭状芽孢杆菌), ),是罐头工业 菌属(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解糖嗜热梭状芽孢杆菌),是罐头工业 的杀菌对象。 的杀菌对象。 10 G+的无芽孢杆菌:乳杆菌属。 的无芽孢杆菌:乳杆菌属。
第二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一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1 G-需氧或微需氧、运动的螺旋形或弯曲细菌: 弯曲杆菌致病菌。 需氧或微需氧、运动的螺旋形或弯曲细菌: 弯曲杆菌致病菌。 2 G-需氧的杆菌和球菌:假单胞菌属,嗜冷的肉品腐败菌,如荧光 需氧的杆菌和球菌:假单胞菌属,嗜冷的肉品腐败菌, 假单胞菌、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菠萝软腐病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菠萝软腐病假单胞菌;盐杆菌 属和盐球菌属,耐盐菌在盐肉、盐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腐败。 属和盐球菌属,耐盐菌在盐肉、盐渍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腐败。 3 醋酸杆菌属: 幼龄菌为 -杆菌,老龄菌为 +。无芽孢能运动或 醋酸杆菌属: 幼龄菌为G 杆菌,老龄菌为G 不运动,需氧。对酒类饮料有害, 不运动,需氧。对酒类饮料有害,在发酵的粮食和腐败的水果蔬 菜常常由本属菌引起。 菜常常由本属菌引起。 4 无色杆菌属: G-杆菌,能运动,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无色杆菌属: 杆菌,能运动,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5 产碱杆菌属:G-杆菌,能在培养基上产碱,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产碱杆菌属: 杆菌,能在培养基上产碱,使肉类食品变质发粘。 6 黄杆菌属: G-杆菌,能运动,嗜冷菌,能产生色素使肉类、乳和 黄杆菌属: 杆菌,能运动,嗜冷菌,能产生色素使肉类、 蛋食品腐败变质。 蛋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传播途径与控制研究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传播途径与控制研究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传播途径与控制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食品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以通过食品途径引起急性肠胃炎等疾病。

因此,研究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1.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来源首先,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消费环节。

生产环节中,食品加工厂、养殖场、农田等环境中存在着许多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工人的手、生产设备等途径污染到食品中。

以水产品为例,在养殖环节中,水源的污染、药物残留等都可能造成水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在运输环节中,食品可能受到环境和人为的因素影响。

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温度和湿度变化、交通事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增加。

在消费环节中,食品的处理和烹饪不当也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增多的原因。

例如,生食海产品、不洗手等行为,都可能增加摄入致病微生物的风险。

2.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水源、土壤、空气、昆虫、动物和人类等多种方式。

水源是致病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如引起腹泻的沙门氏菌、弓形虫、霍乱弧菌等。

土壤是引起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如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这些微生物通过粪便污染土壤后,可能污染到蔬菜等食品。

空气也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传播的途径之一,例如空气中传播的自然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可能在人们呼吸时被摄入体内。

昆虫也是致病微生物的重要媒介,例如蚊虫是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等疾病的媒介,蟑螂是传播肝炎等疾病的媒介。

动物也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例如禽畜肉类中可能含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弓形虫等。

最后,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微生物的传染源之一,如传染性肝炎和肝炎病毒等。

3. 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方法针对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来减少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分析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分析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微生物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食品表面或内部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污染,以及由此引发的可能导致食品变质或食源性疾病的问题。

微生物污染可以分为细菌、霉菌、酵母、病毒等多种类型。

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1. 环境来源: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等,微生物通过这些环境媒介传播到食品上。

2. 原料来源:原料本身就可能携带着一些微生物,比如动物产品、农产品等。

3. 食品加工环节:加工环节中可能引入外部微生物污染,比如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等。

4. 储存和运输环节:不合理的储存条件和运输方式可能导致微生物繁殖和传播。

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影响1. 食品变质: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被分解和破坏,使食品品质下降,甚至变质。

2. 食源性疾病:某些微生物具有致病性,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如果摄入这些被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

3. 经济损失:食品微生物污染造成食品变质,不仅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信誉和市场形象。

四、食品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控制1. 监测方法:目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污染监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PCR法、ELISA法等,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以评估其安全性。

2. 预防控制措施: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原料采购、加工操作、卫生条件等多个方面加强控制,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3. 合理储存和运输: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防止微生物繁殖和传播。

4. 消费者教育: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正确储存和烹饪食品,避免食品微生物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总结: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病原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原微生物是一类能引起疾病的微小生物,它们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并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本文将主要探讨常见的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一、食品中的细菌病原微生物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

它通常存在于动物的消化道中,如禽类、家畜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生食或未充分煮熟的禽肉、蛋及未经处理的生鲜蔬菜是沙门氏菌感染的常见途径。

为了预防沙门氏菌感染,我们应避免食用生肉、生蛋和未经过充分加热的食物,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某些菌株具有致病性,可能导致肠炎和血液感染等疾病。

大肠杆菌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或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制作和处理食品过程中,如不洁卫生操作或不当储存温度。

要预防大肠杆菌感染,我们应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肉类和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同时加强食品加工和个人卫生环境的管理。

3. 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原因,其主要来源是未经过适当处理的奶制品、烘焙食品或肉类制品。

这种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并能分泌毒素,引起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是避免食用过期的奶制品和不洁卫生的加工食品,保持食品的储存温度,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

二、食品中的寄生虫病原微生物1. 十二指肠虫十二指肠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存在于未煮熟的或未加工的肉类中,尤其是猪肉和牛肉。

人们通过食用寄生虫感染的食物,特别是食用未熟透的或带有囊蚴的肉类,可能导致十二指肠虫感染。

为了预防十二指肠虫感染,我们应避免食用生或未充分烹饪的肉类,特别是猪肉和牛肉,并确保肉类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温度控制。

2. 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

这些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和未经过适当处理的饮用水。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成因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成因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成因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成因,以增加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一、生产环节中的微生物污染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农田和种植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可以通过土壤、水源和空气等途径进入食品。

其次,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添加剂,往往也存在微生物的污染风险。

例如,未经严格检验的肉类和海鲜可能携带有病原菌,而未经消毒或贮存不当的原料和添加剂会促进微生物生长。

此外,食品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卫生条件差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和污染。

二、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和贮存的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也常常发生。

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设备不洁净、员工不够卫生等因素存在,微生物就会有机会进入食品中。

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繁殖的速度更快,不适宜的贮存条件会导致微生物的快速生长。

例如,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的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和污染,而不洁净的存储容器和条件不当的温度控制,也会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有利条件。

三、交叉污染引发的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交叉污染是微生物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不同食品之间、食品与环境之间的接触,有可能导致微生物的交叉传播和污染扩散。

例如,同一厨房中处理生肉和生菜的刀具未经彻底清洁,就可能将肉类细菌传播到蔬菜上。

此外,食品在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不当搭载、不洁净的包装材料等,也可能引起交叉污染,使微生物进入食品。

四、个人卫生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微生物污染个人卫生和环境因素是导致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如经手食品的人员如果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未经适当的手部清洁,微生物就可能通过直接接触而进入食品中。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3篇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3篇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第一篇:常见食品中的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食品等环境中。

在食品中,细菌不仅会引起食品变质,还会引起食品中毒。

本文将介绍常见食品中的细菌。

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重要的肠道细菌,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能存在于水和土壤中。

尽管大多数大肠杆菌对人体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会引起食物中毒。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粪便,它们会通过肉类、蔬菜等食品污染到人类食品链中。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它们广泛存在于病畜、家禽、爬行动物等动物体内。

沙门氏菌能够在环境中存活多年,而且能够在低温下生长。

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主要来源于生鲜食品,如鸡蛋、家禽、猪肉等。

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可引起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3.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上均有存在,但不会引起疾病。

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肉类、乳制品等食品,因为它们可以在低温下繁殖,而且不易被加热杀灭。

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4. 嗜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的有益菌,它们广泛存在于酸奶、酸乳饮品、奶酪等乳制品中。

嗜酸乳杆菌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人体免疫力,对防治肠道疾病有一定作用。

5.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的有益菌,它们广泛存在于酸奶、奶酪、醋栗酒、泡菜等食品中。

乳酸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对防治腹泻、便秘等疾病有一定作用。

总的来说,食品中的细菌是广泛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食用食品时要注意卫生,尽量避免过多接触细菌,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第二篇:常见食品中的真菌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在食品中,真菌常常会造成食品变质,导致人们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因此对于食品中的真菌应保持一定的关注。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 霉菌
汇报人: 202X-01-02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概述 • 霉菌在食品中的分布与特性 • 霉菌产生的毒素及其危害 • 食品中霉菌的控制与预防 •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01
食品微生物概述
食品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微生物是指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 ,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如发酵菌 种)和病源性食品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和寄生虫)。
控制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需要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 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品受潮 、霉变等问题。
04
食品中霉菌的控制与预防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保持生产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设备、工具、工 作台面和地面,防止霉菌滋生。
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加工食品 ,以降低霉菌生长的可能性。
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设 备清洁度以及加工人员的手部卫 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食品中霉菌
的污染。
食品中霉菌的分布与食品的种类 、加工方式、贮存条件等因素有 关,如高湿度、高温度等条件有
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霉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霉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会产生 代谢产物,如霉味、霉臭等异 味,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优质原料
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对原料 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不引入带有霉菌 的原料。
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在加工过程中,避免食品长时间暴露 在空气中,减少食品与污染源的接触 。
食品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低温储存
干燥储存
将食品储存在低温条件下,延缓霉菌生长 。
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防止湿度过高导致 霉菌滋生。

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变质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动物性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变质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动物性食品腐败变质

水 果
蔬 菜
2~8
15~30
85~97
50~85
0~3
0~5

禽 蛋 肉 乳
70~95
50~70 51 35~50 29
少量
少量 3 少量 38
5~30
30~50 46 50~65 31
2、基质条件:pH、水分、渗透压 pH:几乎所有食品pH 7.0
分解脂肪的微生物
脂肪分解:脂肪酸和甘油 细菌:可分解蛋白质的大多数好氧菌,均可分解脂肪 酵母:能分解的非常少,解脂假丝酵母能分解脂肪 霉菌:能分解脂肪的非常多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淀粉、纤维素、果胶、半纤 维素等 一般微生物都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但大分子 的淀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类的利用有 差别 细菌:单糖、双糖和有机酸是最好的碳源 对淀粉,能分解的细菌很少,只有芽孢杆菌和梭状 芽孢杆菌等 对纤维素、半纤维素,主要是芽孢杆菌能分解 果胶:主要是芽孢杆菌等,分泌果胶酶,使食品质 感改变、变软。(脆)
酸性食品 pH 4.5 水果 细菌生长受抑制 引起变质的是霉菌、酵母和耐酸细菌
非酸性食品
pH 4.5
蔬菜 大多数细菌不能生长 引起变质微生物:乳酸菌、酵母和霉菌 细菌、霉菌、酵母均可生长
pH = 4.5~5.5
pH 5.5.
肉类、乳类
动物食品的pH值 牛肉 5.1~6.2 羊肉 5.4~6.7 猪肉 5.3~6.9 鸡肉 6.2~6.4 鱼肉 6.6~6.8 蟹肉 7.0 小虾肉 6.8~7.0 牛乳 6.5~6.7
水分活性aw
水分活性aw 下降, 食品的保存时间 增加 aw< 0.50,则微生物一般不能生长 大部分新鲜食品aw值在0.95~1.00,适合大多数微生 物生长 许多腌肉制品(保藏期1~2天) aw值在0.87~0.95, 可满足一般细菌的生长,其下限可满足酵母菌的生 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的来源
小编希望食品微生物的来源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食品微生物污染是指由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和病毒造成食品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的来源有哪些?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1.原料本身自带
食品原料在栽培、捕捞、屠宰、运输等过程中都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造成原材料的腐败变质,造成加工工艺、消毒灭菌的困难,影响产品的卫生质量。

因此,首先要注意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减少微生物的来源。

2.周围环境污染
食品工厂应建在远离重工业区,周围不应有农药厂、化肥工厂、垃圾场、粪场、污水坑及大医院等。

以免受到废水、废气、废渣和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污染,对食品加工厂本身的污染物也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3.生产场所不卫生,滋生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