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山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

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

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咚——丁——咚……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上文为修订版山雨已加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知识点11词语(1)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神奇地飘然而起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幻想的色彩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清脆的音响(2)优雅:优美雅致清脆:清楚悦耳2句子(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

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学详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学详案

第1单元 2 山雨教学详案设计说明飘洒的雨丝是心灵的梦幻曲,沙啦啦的雨声是撩动心弦的音符。

走进这雨中,品味这雨的意味,如同品味一杯美酒,心被滋润得酣畅淋漓。

在这段美妙的音乐中舒展、释怀。

这就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山雨》带给人的享受。

打破常规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情境,全身心地朗读,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使身心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神奇想象世界里的声韵之美、神韵之美。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课前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教学辅助课件。

3.朗读配乐用曲(钢琴曲《雨的印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生活入手,初悟山中雨1.谈话:(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2)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去山中感受一场别样的雨!(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请同学们静静地听。

用心细细地品味。

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2.揭题:是呀,这的确是一场特别的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雨)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

因此,开课伊始,让学生伴着朗读动漫进入文本,同时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引导他们全面感受“雨”,为下文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个性阅读,读悟雨之美1.初读整体感知:你喜欢这样的山雨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山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场怎样的山雨?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这场山雨的?(生自由朗读全文。

)2.生自由谈感受。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4篇《《山雨》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六年级语文《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风”或“雨”的习作。

【重、难点突破】学习作家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脚步,我们一起拜访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品味“山雨”的韵味。

二、学习课文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感受山雨的特点。

教学提示: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景物,并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来描写山雨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全部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题解回答,并且要以课文内容为中心,联系关键的词语作答。

如,在分析写作顺序时,可以抓住“来得突然”、“雨声里”、“雨,悄悄地停了”来分析,其他两个问题方法相同。

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合作学习,不必苛求答案的准确性。

教学参考: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课教师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课教师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二课教师笔记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山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雨景,激发学生对雨的好奇心,然后引入课文《山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然后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读音。

3、深入理解课文:
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山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2)山雨的颜色是怎样的?
(3)山雨带来了哪些变化?
(4)作者对山雨有着怎样的感情?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山雨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4、拓展延伸:
请学生描述自己经历过的雨景,并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描述。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山雨是什么样的。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同时,可以播放一些大自然的美景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山雨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问题引导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山雨》作者赵丽宏简介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山雨》作者赵丽宏简介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赵丽宏简介
赵丽宏,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

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

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

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课《山雨》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在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

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

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丁——咚——丁——咚……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上文为修订版山雨已加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知识点11词语(1)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神奇地飘然而起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幻想的色彩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清脆的音响(2)优雅:优美雅致清脆:清楚悦耳2句子(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

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重点句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重点句子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重点句子第一单元积累句型第2课山雨1.比喻句:(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祌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2.拟人句:(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2)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第3课草虫的村落1.拟人句: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2.比喻句: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3.连动句: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

4.“把”字句: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第4课索溪略的“野”1.拟人、比喻句: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排比、拟人句: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3.比喻句: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第二单元积累句型第5课詹天佑1.关联词: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递进关系)2.设问句: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3.排比句: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第6课怀念母亲1.关联词: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

(转折关系)(一)想到生身母亲和袓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

(条件关系)2.反问句: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第三单元积累句型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1.关联词:(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白看他的书,也就不会有那刻骨铭心的两个耳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15-6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15-6
密码:toht 免费下载
返回首页
重难点解析
“丁——冬——丁——冬… …” 破折号与省略号的作用。
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使用,形象 地写出雨珠滴落时清脆的声响,而 这样的音韵美正是山雨留下来的。
重难点解析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余韵:遗
留下来的韵 致。
“山雨的余韵”,形象地写出雨虽 然停了,但是雨后的美依旧还在。
写作手法
联想和想象
含义: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翅膀,它们往往是 根据事物之间的特点,借助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来实现的。
人教版六年级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册
[本课件内含课文朗读视频]
视频文件
新课导入
大自然是神奇 秀美的,能变幻如 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我们一起去看看它 在山雨身上施的魔 法,感受那雨的音 韵与色彩之美吧!
资料宝袋
赵丽宏: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上海 崇明县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生命草》 《爱在人间》,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 等,报告文学集《心画》《人类的骄傲—— 牛顿传》等。
课下作业
1.写一首赞美雨的诗,表达你对 雨的喜爱。
2.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 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温馨提示
本课相关视频文件请前往链接: https:///s/1cas6Cm6WJ4Mkn8PMAhE0Dw
点击删除此绿块
雨声
无字的歌谣
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 情感,给人以无限遐想。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 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 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 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 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 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 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 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8
初读课文,共同探讨: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 我们的? 2、作者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1
2
读记下列词语:
神奇 欢悦 优雅 清脆 辨认 凝聚 清新 奇妙无比
水淋淋
幽静 轻盈
倾吐 啼啭
3
课堂小问题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4

课堂小问题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 的颜色。
5
1、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 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0
• 阅读写景文章注意要点: • 1、抓住景物特点 • 2、写景要有顺序(远近、左右、 上中下…) • 3、善于加入想象和联想 • 4、利用各大感官 • (视、听、嗅、味、触) • 5、利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 突出景物之美。
11
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 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 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 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 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 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写雨的顺序 雨来
雨中
雨后
雨的声音(音韵美)
雨的两个方面
雨的色彩(色彩美)
9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10个自然段。 第 1 至 4 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 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 起。 第 5 至 7 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 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 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 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第 8 至 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 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14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 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6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 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 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 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 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12
填一填
( ( (
)的歌谣 )的手指 )的云雾
( (
( ( ( (
)的雨丝 )的小曲
)的色彩 )的嫩绿 )的音响 )的山风
13
• 《山雨》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 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 通过新奇而独特的______,并运用 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 出善于带来____和_____的山雨,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