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介绍

合集下载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摄影技巧:学会这 15 种构图方法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而构图,作为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

掌握好构图方法,可以让你的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 15 种实用的构图方法,帮助你提升摄影水平。

一、中心构图法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法简单直接,能够突出主体,使观众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主体上。

比如拍摄一朵盛开的鲜花,将其放在画面正中央,周围虚化背景,就能很好地展现花朵的美丽。

二、对称构图法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

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利用其对称的结构进行构图,能够展现出建筑的庄严和规整。

三、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一个“九宫格”。

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这样的构图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舒适。

拍摄风景时,常常将地平线放在横向的三分之一处。

四、黄金分割构图法黄金分割比例约为 0618:1。

在摄影中,可以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让画面更具美感。

这种构图方法相对较难掌握,但一旦运用得当,会使照片显得非常精致。

五、框架构图法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框架就像是一个引导观众视线的通道,让观众更容易关注到框内的主体。

六、引导线构图法画面中的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例如道路、河流、栏杆等。

将主体放在引导线的尽头或者交汇处,能够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故事性。

七、对角线构图法主体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分布,能够使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

这种构图方法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或者具有延伸感的场景。

八、三角形构图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画面中构建三角形的元素组合,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固和均衡。

比如拍摄山峰、人物组合等。

九、留白构图法在画面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空间,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营造出简洁、宁静的氛围。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

完整
• 完整是相对的,摄影中的相对完整指的是被框取在摄影画 面之内的被摄对象相对于该画面所能提示的含义是完整 的,并不是指被摄对象自身的完整。 • 在画面构图上,现代的作品视觉感的突破。
透视与深度
• 摄影画面就是要在二维空间内表现出三维空间效果。有了 透视感,也就有了空间深度。而透视手段的运用就是表现 三维深度的很好手段。 • 恰当地运用各种不同手段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透视效果。如 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利用前后景、框架、光线、线条 等。
1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高调
• 调子明亮,基调以白色为主,灰色、浅灰和中灰调构成; 视觉上的感受明快、单纯、活泼的感觉; • 高调的拍摄 选择; 控制; 后期;
• 照明一定要柔和、均匀,一般多使用顺光和柔光,拍摄头 像的特写时光比通常控制在1:2;室外光线拍摄一般加1--1.5档; • 拍摄人像要求模特穿白色、浅色的衣服,拍摄自然景物选 取浅色调,主体和背景的色调和色彩应尽量接近。
摄影画面
• 摄影画面的特点
它与绘画不同,是采用摄影自身的手段,通过镜头来观 察、发现和提炼,通过特定的感光材料来感受、记录和表 达,通过镜头的聚集方式和快门对时间的截取技术来获的形式
摄影画面的形式取决于摄影者的表达意愿,可方可圆。 摄影画面的大小与观看的距离相互关联、与底片大小或数字 文件的大小相互关联。
根据主线条的特征来决定画幅的宽高比; 强调画面上的主线条 1、摆放的位置; 2、和边框线的位置; 3、一般会顺着线条的运动方向来确定画幅和边框线; 4、拍摄者的意图和画面的构成结合;
影调
影调是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 系。 • 影调构成 不同的明暗调子构成了不同的画面影调,一般分为高 调、低调、软调、硬调等。

摄影构图基础知识

摄影构图基础知识

摄影构图基础知识摄影构图是拍摄者创造美丽摄影的可靠工具,它可以使照片更有语言性,更有表现力,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即使在数码技术与视觉效果发展迅速的当下,摄影构图仍然是摄影师提升作品品质的根本知识。

什么是摄影构图?构图可以定义为将拍摄者拍摄的景象采用特定方式组合,以达到最大美感成效的过程。

在摄影中它可以指影像中的大体框架,如果拍摄者用好构图,能把现实的景物转化为有深度的照片,层次分明、蓝点引人入胜。

其中基本的构图方法有:一、视角。

拍摄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拍摄,比如正面、侧面、俯视和仰视,去发现不同的风景。

二、比例。

对对象的比例有着重要的作用,大的对象显得更具示意性,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让作品更美观。

三、构图技巧。

构图技巧分为直线、弧线构图、对称构图、倒影构图、拾联构图等,拍摄者可以根据拍摄对象,创造有创意的作品。

四、空间元素。

空间元素有近、远、浅、深,这些空间元素影响拍摄者创作作品的美感,拍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拍摄方法,让作品更有深度。

五、光影。

光影是拍摄者创作的重要元素,阳光的强烈可以让作品更加美丽,月光柔和可以营造梦幻氛围。

六、色彩。

色彩是构图中重要的元素,有时色彩可以为作品增加很多情感,拍摄者可以根据现实场景,分析色彩的运用,创作出美丽而生动的作品。

摄影不仅仅是把事物拍下来,更要把景物安排的优美,结构的完美,以及色彩的运用,将事物表现得美妙到极致。

多种组合,让拍摄者在遵循摄影构图原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创作出更多绚丽多彩的作品。

因此,掌握摄影构图基础知识,是摄影师提升作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拍摄者创作高质量摄影作品的基础。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摄影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照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不同风格的照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对称的方式来排列元素,使得画面左右或上下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

这种构图方法常常被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风景,能够给人一种稳重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是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将画面分割成黄金比例的方式进行构图,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美丽,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静物。

接下来,是逆光构图。

逆光构图是指摄影时光线来自被拍摄物体的背后,这种构图方法可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再者,是前景构图。

前景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加入一个清晰的前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常用于拍摄风景照。

此外,还有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通过透视关系来排列画面中的元素,以营造出一种深度和立体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街头照片。

另外,是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来排列画面中的元素,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再者,是重复构图。

重复构图是指通过重复的元素来排列画面,以营造出一种韵律感和美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街头照片。

接下来,是运动构图。

运动构图是指通过捕捉运动的瞬间来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活力,常用于拍摄运动或者街头照片。

再者,是剪影构图。

剪影构图是指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将被拍摄物体的轮廓呈现出来,以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艺术感,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此外,还有低角度构图。

低角度构图是指从下往上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威严和力量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人物。

另外,是高角度构图。

高角度构图是指从上往下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俯视感和全景感,常用于拍摄风景或者人物。

再者,是鸟瞰构图。

鸟瞰构图是指通过高空俯视的方式来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全景感和宏伟感,常用于拍摄风景或者城市。

13种构图方式

13种构图方式

13种构图方式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照片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在摄影中,有许多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用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照片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13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并探讨它们在摄影中的应用。

1. 中心构图。

中心构图是将主题放置在照片的中心位置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主题成为照片的焦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中心构图通常用于拍摄对称的场景或主题,如建筑物或风景照片。

2. 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将照片分为三个部分,主题位于其中一个黄金分割点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加平衡和和谐,吸引观众的目光。

3.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将主题放置在照片的对角线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增加照片的动感和层次感,使照片更加有趣。

4.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将照片分为九个相等的部分,主题位于其中一个交叉点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加平衡和谐,吸引观众的目光。

5. 纵向构图。

纵向构图是将照片的长边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高大的主题,如建筑物或树木。

6. 横向构图。

横向构图是将照片的长边放置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宽广的场景,如风景照片或人物肖像。

7. 剪影构图。

剪影构图是将主题置于明亮的背景之前,使主题成为黑色轮廓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创造出神秘和梦幻的效果。

8. 窄景深构图。

窄景深构图是利用大光圈拍摄,使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使主题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目光。

9. 宽景深构图。

宽景深构图是利用小光圈拍摄,使整个画面都清晰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需要展现细节的场景,如风景照片或静物照片。

10. 纵向构图。

纵向构图是将照片的长边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高大的主题,如建筑物或树木。

11. 空间构图。

空间构图是利用主题和背景之间的空间关系来构图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几种摄影构图方法

常见的几种摄影构图方法

将画面分为左右或上下对称的两部分
总结词:画面平衡
VS
详细描述:对称构图法是一种常见的 摄影构图技巧,它将画面分为左右或 上下对称的两部分,使画面呈现出平 衡、稳定的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常用 于拍摄建筑、风景等主题,能够突出 主体的对称美和几何美感。
将主体放在对称轴上,增强稳定性
总结词:突出主体
详细描述:在对称构图法中,将主体放在对 称轴上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能够增强画 面的稳定性。通过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 或对称轴上,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
利用对称性,强调画面的平衡感
通过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可以形 成对称的构图,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平 衡和稳定。
对称性构图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平静 和舒适的感觉,尤其适用于风景和静 物摄影。
适用于静物、风景等主题
中心构图法适用于各种主题,特别是静物和风景。对于静物摄影,将主体放置在 画面中心可以突出其细节和质感。
突出主体的特点,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
适用于建筑、风景等主题
总结词:主题选择
详细描述:对称构图法适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主题 。对于建筑而言,对称构图法能够突出建筑的几何美 感和对称美,使画面更加平衡、稳定。对于风景而言 ,对称构图法可以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广阔表现得更 加淋漓尽致,使画面更加震撼人心。
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
通过透视构图法,摄影师可以利用线条的远近和大小关系,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近处的线条或物体显得更大,远处 的线条或物体显得更小,从而形成视觉上的距离感。
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立体,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使画面更具艺术感。
适用于风景、建筑等主题
透视构图法在风景和建筑摄影中尤为 常见。例如,在拍摄城市风光时,可 以利用建筑物和街道的线条,形成透 视效果,突出城市的特点和风格。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摄影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对画面进行布局和安排的艺术技巧。

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有吸引力和观赏性,让观看者更容易理解照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五个方面: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

第一,线条是构图的基本要素之一。

线条可以指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有动态感和层次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拍摄对角线、垂直线、水平线等不同方向的线条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式。

对角线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动感和张力,垂直线可以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坚固,水平线可以增加画面的平衡和稳重。

第二,形状是构图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形状在构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摄影师可以通过捕捉各种各样的形状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式,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

形状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第三,色彩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可以增加画面的情感和表现力。

摄影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来构建画面的氛围和气氛,例如明暗对比的色彩、冷暖对比的色彩、纯净对比的色彩等等。

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照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第四,光影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光影可以改变画面的明暗关系和形式感,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或人造光来塑造画面的光影效果,例如逆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侧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形式感,背光拍摄可以使画面更加有轮廓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第五,空间是构图的最后一个基本要素。

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可以增加画面的透视和延伸。

摄影师可以通过拍摄前景、中景、远景等不同距离的空间来构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空间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投入其中。

综上所述,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光影和空间。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

突出主题形象
视线引导、突出主体
1、前景的作用 不同的场合,前景的作用亦不相同。有的能帮助观者对所摄画面的时间、地点 和环境有所了解;有的前景能引导观众的视线,使主体突出;有的前景能增加 画面的深度,使远近景物的形体、明暗、色彩对比度加大,增强景物的纵深感; 有的前景,有特定意义的事物作为前景,可直接阐明画面的主题思想;前景的 树枝、树叶或是某些有特殊标志的建筑物的局部,可以说明拍摄季节和地点; 前景在均衡画面的同时也美化画面。 2、 前景的使用原则 (1)不应公式化的为前景而设前景,要有明确的目的。 (2)前景的位置不应早画面的主要位置上,一般防在画面的上下或左右比较适 宜,千万不可防碍主体的突出。 (3)不应破坏画面的完整与统一,无论形式表现上还是主题思想上都应该使主 体、陪体与北京和谐、协调。 (4)在一般情况下,活动着的物体最好不做前景,因为它会分散注意力。 (5)前景的色调不可过于突出,按照空气透视的规律,前景应是深色调。 (6)调焦不应对在前景上,其虚糊程度通常前景比北京要清晰一点,新闻照片 不宜采用前景虚糊成朦胧影调或色斑的手法。 (7)前景的形式要美。用得较多的前景形式有:框式前景,如窗口、洞口、廊 下、拱门以及树丛中,其特征是画面的上下左右都有前景;有的在画面的 上方或由上方垂落至旁侧的前景,如垂柳、树枝、树叶等,也被称做“垂 枝式”;位于画面下方或旁侧的前景,如芦苇、小树丛或雕像等,也被称 作“突笋式”。更多的前景形式是多种形式因素的结合。
背影
拍摄角度2




(2)垂直角度 垂直角度是指镜头的俯仰,镜头光轴和视平线等高平行是平视角,镜头光轴 上仰高于视平线是仰视,下俯且低于视平线是俯视。 ①仰视 由下向上看,地平线压得很低,主体人物突出,给人以雄伟,高大的 感觉。拍摄跳高,跳远,投篮等,均可以得到比实际高度更高的摄象。前景 人物往往遮住了中景或背景上的人物,利于弃乱就简,突出主体,但景物层 次少,不利于表现空间深度。 ②平视 是最常使用的镜头角度。它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有利于突出前景人 物,但主体,陪体和背景易于重叠,混淆。画面上的地平线或水平线常出现 在画面的几何中线上,画面上下对分,显得呆板。新闻摄影多用这种角度, 特别是中,近景,对抢镜头,抓拍镜头为方便。 ③俯视 是由上而下的鸟瞰角度,地平线升高,地面景物纳入较多,适于拍摄 大场面,多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高度是指拍摄点的高低,地面,楼顶,飞机上都是可以是拍摄点,但高度 相差悬殊。人的高度是有限的,因而要利用有利地形。同一高度还有一个仰 视,平视和俯视的角度问题,在什么角度拍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你进入 现场后就应该仔细观察并取得决断。 上述几种角度和高度的选择均需根据拍摄意图及拍摄现场等多方面情况综 合考虑,不能盲目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拍的相机位置高于主体的 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下 拍摄。“登高才能望远”, 俯拍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前、 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 现。俯拍有助于强调被摄对 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 有助于交待景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之间 的地理位置;有助于画面产 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 感;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姿 百态的线条美,例如纵横交 错的田垅阡陌、缓延盘旋的 公路、层层起伏的梯田等。 运用俯拍时常见的不足是高 度不够。
加强画面空间感。被摄景物具有三度空 间(长、宽与纵深),而照片只具有两度 空间(长和宽,没有纵深),如何利用人 的视觉错觉,使两度平面的照片反映出三 度空间的被摄对象,这是摄影构图十分重 要的目的之一。有很多构图因素能起到这 种作用。虚实结合也是常用手法之一,因 为人的视觉看不清太近或太远的景物,画 面上虚糊的景物就会使人产生比清晰景物 近或远的错觉。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 呆板
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 变协调了
运用线条进行构图 (水平、垂直)
六、注意虚实结合的应用
突出主体。把主体拍清晰,把环境 拍虚糊,能使画面集中,主体醒目突出。 这是因为人的视觉易被清晰影像吸引, 在拍摄近景、特写画面时,用虚实结合 来突出主体是最常用的构图要诀。
表现动感。在静止的照片上如何使动体 栩栩如生、具有动感?虚实结合又是最常用 的构图方法。用虚实结合表现动感的形式主 要有三种:一是动体大部分部位较清晰,动 感强烈的部位虚糊,如拍文艺演出或体育竞 赛的人物,使人物的身体及脸部较为清晰, 让动感强烈的手或脚等部位虚糊;二是动体 本身清晰或较为清晰,背景、前景呈强烈虚 糊的水平或放射线状;三是动体本身均呈虚 糊感,让环境相对较为清晰。
正面 即
相机正对拍 摄物体的正 面,有利于 表现主题的 正面形象; 擅长于表现 对称美;能 产生庄重威 严静穆之感。 但往往会使 画面缺乏透 视感,引起 呆板感。
斜侧
有助于 表现物 体的立 体感和 空间感, 突出主 体。
正侧
即与被 摄物体正面成 90°的侧面方向。 常用于人物拍摄, 特点是能生动地 表现人物脸部, 尤其是鼻子的轮 廓线条,拍人物 剪影的最佳方向 就是正侧方向。
表现意境。一幅画面虚虚实实、虚 实结合,能催人浮想联篇,有助广拓思 路,引入画面意境。例如高山、奇峰, 怪石、多姿古松,或由滚滚云海半掩、 或由轻轻浮云虚拂,这种虚中贴实、实 中见虚的景象会使画面的意境油然而生。
七、背景与前景的应用
前景是指画面处于主体前面的一些景物,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来作前景。 前景的构图运用效果: 第一: 增强画面空间感的效果 第二:渲染季节特征 第三:产生对比和比喻效果 背景是主体后面的景物。它是一幅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以衬托主体。 背景的作用: 第一:交代环境特点,揭示场地特征 第二:表示主体所处的空间大小 第三:烘托主体,使它的形状轮廓显著,清晰可辨 当主体、背景均为浅色调时,主体宜有暗的轮廓线。 当主体、背景均为深色调时,主体宜有亮的轮廓线。
画面空白,是指画面中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空白有亮 的、白的,也有黑的暗的,烟、云、雾、水、天,也常常被 认为是画面的空白。另外,画面的空白还可理解为无物阻挡 的空间。 画论中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摄影画面也 是如此,一幅照片上下左右塞满了景物,不留一点空白,往 往会给人以拥塞、沉闷的感觉. 一般来说,画面留白具有衬托主体的功能。在画面被摄 主体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可以使被摄主体更加醒目、突出。 画面留白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动势功能。如被摄体是运动着 的物体,在运动方向的前面适当留白,会给人以运动的空间 感和更加强烈的方向感。一般来说,被摄体的前方留白应稍 微大于后方留白,更加适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心理习惯。
仰拍的相机位置低于被摄主 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 朝着向上的方向仰起拍摄。 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 对象的高度;有助于夸张跳 跃动体的向上腾跃;有助于 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 貌,以及表现拍摄者对人物 的仰慕之情。在室外采用仰 拍还能最大限度地把被摄体 衬托在天空之中,从而使画 面具有一种豪放之情。仰拍 时要注意避免镜头过仰,否 则会引起景物的明显变形, 这在拍摄中、近景人物时尤 应注意。
背面方向是
从被摄物体的 背面方向进行 拍摄,把它用 于人物摄影往 往能使主体与 背景融为一体, 有助于观众联 想主体人物面 对背景所产生 的感受。
四、不同的高度与画面效果
“高度”指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 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拍摄点高度的一 系列变化,可以归纳为三方面,这就是 常说的“平拍”、“仰拍”、“俯拍”。
近景
近景突出表现 被摄对象的主 要部分,主要 面貌,擅长于 对人物的神态 或景物的主要 面貌作细腻的 刻画。
特写
对被摄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 为集中突出的再现
三、不同的方向与画面效果
“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物体的正面, 背面还是侧面(正侧和斜侧)。它是指 相机围绕被摄物体四周的位置变化。拍 摄点方向的选择,各有千秋,可以根据 拍摄所需予以选择。
很多人喜欢让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 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 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 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 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
“三分法”
“三分法”,即九宫格法,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 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 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 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 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小结: 综上所述,在决定拍摄点时, 自问一下:“远近怎样?正侧怎样?高低怎 样? 尤其要在一个“稍”字上多加注意,对 比拍摄点稍近、稍远,稍正、稍侧,稍高、 稍低的画面效果,然后作出抉择,这对改进 和提高你的画面构图是既简易又有效的方法。
五、稳定与空白
对于大量静态被摄对象的表现(也包括部分动态对象的 表现),在构图中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稳定性,唯有稳定的 画面才能给人以安全、宁静的感觉。拍摄这类被摄对象的 画面如果不稳定,在视觉上总会给人一种别别扭扭的感觉, 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在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种无法言状的 “痛苦”。 也可以说,画面稳定是摄影构图中的第一要素。 画面稳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是指画面景物的水平线要 水平、垂直线要垂直,在风光拍摄中尤其应该如此。那么, 如何才能确保风光摄影中地平线的水平效果呢?很简单, 只需在取景时留心一下基准参照物即可,如地平线是否与 取景框的上下框线平行,或垂直物是否与取景框的垂直线 平行等。
2010年暑期免费培训 摄影班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就是如何在画面内 安排拍摄对象的位置。
一、构图中的要件——主体
1.单一主体
2.多重主体
单一主体 是画面中具有非常突出地位的物体, 是拍摄者最先注意到的物体,拍摄 后最想让观赏者第一眼就注意到的 物体,并随之产生共鸣。 多重主体 画面不是只靠一个突出的物体组成, 往往是有很多的物体充斥画面,而又 不能都排除掉,有时候在画面中的多 个物体都同时极具观赏性。
平拍的相机位置与被 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 度,特征是镜头朝水 平方向拍摄。平拍较 合乎人们通常的视线, 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 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 觉感受;平拍还有助 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 地挡去背景中的人物 或景物,从而使主体 更突出,平拍人物或 建筑还不易产生变形, 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 上显得亲切、自然。
二、不同的拍摄距离与画面 效果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远景
被摄景物广阔而深远,擅长 于表现景物的气势,主要以 大自然为表观对象,强调景 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 表现。
全景
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主要 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
中景
视距比近景稍远, 能为被摄景物提 供较大的活动空 间,不仅能使观 众看清人物表情, 而且有利于显示 人物的形体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