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大林寺桃花》研讨课教案_4
语文园地八 大林寺桃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统编三下第八单元“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一、文本解读(一)遇见最美的桃花就在大林寺,白居易意外地遇见了最美的桃花。
此诗第一句“芳菲尽”与第二句“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在写景纪实中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跳跃,由低落叹春,突变成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同时,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强烈、特别的感受。
而第三句“无觅处”与第四句“此中来”,由一个“转”字自然衔接。
“春光”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撒着脚丫,到处欢跑,还躲起来让你找,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人心生欢喜。
在这里,把“春光”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看似春已尽,实则是春的另一处开始。
其实,人生的春天也一样,很多事情都在一“转”之间,带给人无限惊喜。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蕴含佛理的小诗。
(二)初识“桃花”文化在统编本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
教好古诗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过多地加以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而本首诗正好出现在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目的显而易见,重点是在“积累”,首先读准读通,再整体感知,最后熟读成诵即可。
但如何让“文化”真正立起来,则还可以智慧地以“桃花”为切入口,一首带多首,在多样而又丰富的“桃花”诗句中,带领学生初步感受独一无二的“桃花”文化:1.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2.象征明艳的女子;3.象征理想生活的世界。
而这些象征,我们又不如把它们归纳于“象征美好,令人向往。
”总之,采用古诗词“主题式”的学习,由扶到放,通过反复多样的诵读、形式丰富的学习,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对桃花的印象和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
相信,不管时间过了多久,那“一树桃花笑春风”的美好画面,将永远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心田。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古代诗歌《大林寺桃花》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 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
2. 大林寺桃花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一幅描绘桃花的古代画作或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正文:1. 展示《大林寺桃花》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朗读原文,并解读翻译的意义。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桃花的感受和联想。
4. 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桃花的美丽和娇艳。
5.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总结:1. 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行总结和反思。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培养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2. 诗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中对于诗歌意境和主题的表达能力。
3.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的古代诗歌中进行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2.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大林寺桃花》研讨课教案_2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借助课件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3、初步掌握“四读古诗法”学习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四读古诗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难点:借助课件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三、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桃花开得多漂亮呀!初夏时分,芳菲落尽。
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凋谢了,可是这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的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比较晚。
山上山下的气候不同,景色自然也就不一样。
古诗《大林寺桃花》就讲过这样的神奇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香炉峰顶,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因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2、诗人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学习古诗三国时期的文学家董遇曾说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今天我们就采用读诗的方法来学诗。
(1)一读读准字音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在《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生字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读。
(菲恨)解决了生字,我们就能准确地读好古诗了。
(2)二读读好节奏二读古诗读好节奏。
看,孩子们,老师已经在诗中标好了停顿符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不断。
先跟着老师读一读。
哪个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棒。
读好节奏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古诗了。
(3)三读读出感情三读古诗读出感情咱们先看诗的一二句。
女生来读一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已经是农历四月了,粉红的桃花凋谢了,百花盛开的春天悄悄地过去了。
可是有一天作者登上庐山山顶的大林寺,却发现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有一片始盛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significance。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第三章:诗歌意象分析3.1 桃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桃花的描写,如开放的时间、颜色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桃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3.2 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山的描写,如高远、壮丽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第四章:修辞手法解析4.1 对仗与排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修辞手法,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与比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和比喻修辞手法,如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桃花或山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展开讨论。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6.1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体验诗中描绘的桃花盛开的美景。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象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6.2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如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八单元-《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桃花诗,学习主题式积累,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2.感受《大林寺桃花》独特之处,并以此为例学习古诗吟诵,感受古人读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运用吟诵之法进行古诗吟诵。
教学流程一、主题引入同学们,身为龙泉人是幸福的,因为每年的三月,龙泉处处桃花盛开,龙泉山显得无比妖娆。
于是,来龙泉看桃花的人络绎不绝。
同学们,桃花美吗?谁来赞美一下它?生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古人写桃花的诗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飞花令,看谁会背写桃花的诗。
学生背诵桃花诗,相机补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周朴《桃花》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寅《桃花庵歌》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桃花之美,令人沉醉,刚刚同学们背诵的一首诗《大林寺桃花》很特别,今天我们就来美美地读一读它。
二、诵读古诗1.听读古诗谁来说一说,这首诗中的桃花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2.读懂古诗(1)诗意全解农历四月,庐山脚下已是百花凋零,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竟然发现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我正在感伤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西藏,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2)创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相当于现在国家最高检察院院长),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对照注释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大风歌》正是刘邦英雄本色的显露,“大风”、“云飞扬”、“猛士”使人感受到叱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又使人感到他那恢弘的气度,这两组艺术形象的融和,构成了《大风歌》雄浑深沉的意境。你能把它读好吗?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主备教师: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必背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大风歌》、《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将诗歌从头至尾梳理一遍。师:默读后两句,你能感受作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4.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感。
三、巩固检测
1.小组内互读两首诗。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配乐朗诵。(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四、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后笔记:
教具准备:课件
前课堂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我能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二、自主学习
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呢?大家还记得吗?想一想,背一背。把你想到的古诗的题目写下来。
2.试着把《大风歌》、《大林寺桃花》这两首诗读一读。看谁读得流畅。
3.对照书上的注释了解诗意。
三、评价生成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大林寺桃花》人教部编版

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活动、 作业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观点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游戏: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提出有针对性的 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内容解析:通过生动 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 展现了桃花的形态、 色彩和芬芳,以及人 们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重点词汇和句型:列举 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 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文化背景:介绍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关于桃花的 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 增加了学生对文化背景 的了解
重点词句解析
重点词语:理解“去 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的含义, 掌握“寻、觅、见、 闻”等词语的用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 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寺桃花的特 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林寺桃花的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欣赏林寺 桃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 受林寺桃花的美
03
课文内容解析
《八大林寺桃花》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介绍: 作者在游览八 大林寺时,被 美丽的桃花景 色所吸引,创 作了这篇文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程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口 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课程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教案: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古诗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 出示一幅描绘桃花盛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桃花的认知与感受,并引发对桃花诗歌的好奇。
活动二:理解诗词内涵(15分钟)
1. 阅读古诗《大林寺桃花》,鼓励学生跟读和思考诗词中的意境与感情。
2. 分组合作,讨论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读。
活动三:感悟与表达(20分钟)
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桃花的感受与想法,鼓励他们描述桃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桃花与自身的经历、心情或其他事物进行联想,写下自己的桃花诗句或小段落。
3.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欣赏。
活动四:综合拓展(15分钟)
1. 阅读其他描写春天或花朵的古诗,比较其与《大林寺桃花》的共同之处与区别。
2. 邀请学生观看相关桃花的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桃
花的认知与感受。
3. 提出挑战: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赋有象征意义的花卉,自主查找相关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分享。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展示小组总结,并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对于桃花诗词的新认识与理解。
3. 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教师进行点拨或解答。
教案结束。
注:本教案中没有包含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觅春天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即对落实新课标有重大意义,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文化的根在小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而后向阳生长。
【设计思路】
和强烈的感情。
本节课,教师首先提前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工作:到大自然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要求学生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
课上,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竞赛,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朗诵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2、积累关于春天的古诗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形式展示汇报本组搜集的春天古诗,让“春之花”在诗词盛会中绽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朗诵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形式展示汇报本组搜集的春天古诗,让“春之花”在诗词盛会中绽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组“繁华落尽”的照片。
(请你猜猜老师见到此情此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感受春末夏初“芳菲尽”的淡淡忧伤,体会诗人白居易阅尽人间芳菲之后的那种落寞。
(此时我们也正是春末夏初之际,许多鲜艳的花朵已经落败,我们跟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十分相似,这位唐代大诗人觉得知音难觅,相见恨晚,特意邀请大家去大
林寺游玩散心。
)
二、品读《大林寺桃花》
1、解析题目,春之意象。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大林寺,西林寺和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
因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2、繁华落尽,落寞失望
导入环节的图片,诗人白居易怎样描述的?(学生找到第一句诗)
理解“芳菲”(盛开的花)“尽”;
(农历四月,节气小满,初夏伊始,拓展古诗中含有月份的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能开二月花)
诗人看到落花满地的场景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种心情,朗诵“人间四月芳菲尽”。
3、大林寺中,邂逅桃林
桃花盛开,美得让人!(看图说话,表情到位)
大林寺中景色让白居易眼前一亮,体会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
4、探究原因,古诗中的地理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融合)
出示庐山山上山下的气温对比图,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一般都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庐山海拔1400米左右。
5、“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悟诗人深意
“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理解“恨”、“觅”
联系生活实际,你有没有“恨”和“觅”的时候(深深埋怨、苦苦寻觅),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阳光乐观面对阴霾和灰暗,生活中处处都有惊喜。
)
三、借诗人之寻觅,入诗词之春天
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词。
2、小组商讨本组的汇报内容和形式。
(以文解诗,绘画配诗、吟诵、朗诵、想象诗中情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
3、小组汇报。
四、展春天之美景,显诗词之精华
班级诗词大会:“春”字飞花令,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古诗,爱上经典。
五、课堂小结:
在“人间四月芳菲尽”之时,我们在古人留下来的古诗词中又再次领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不得不感慨诗词的魅力,希望流淌着中华血脉的我们能传承中国经典诗词,在诗词中寻觅到属于自己人生的春天!
【板书】大林寺桃花
——诗词中觅春天
芳菲尽惋惜
↓对比↓
始盛开惊喜
《诗词中觅春天》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