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应用概述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应用概述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应用概述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定功能和应用价值的化合物。

它们不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物质,而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抵御外界压力和捕食者而产生的。

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生长发育、抵抗病害和捕食者、吸引传粉媒介等多种功能,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外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光照、土壤条件等。

为了适应这些环境变化,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次生代谢产物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

比如,一些植物会在干旱条件下产生脯氨酸,以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抵御干旱胁迫。

另外,一些植物在受到损伤或外界压力刺激时会产生一类称为植物激素的次生代谢产物,如赤霉素、生长素等,它们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反应。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害和抗捕食者的功能。

植物在自然界中面临着各种病原菌、病毒、昆虫等的侵害。

为了抵御这些病害和捕食者,植物会产生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虫性等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

例如,一些植物会产生一类称为次生代谢产物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性香气物质,它们能够吸引天敌来捕食害虫,起到抑制害虫的作用。

同时,植物还会产生一些抗菌、抗病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它们能够抑制病原菌和病毒的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价值。

在医药领域,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于制造药物,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它们具有抗炎、抗癌、抗凝血等药理活性。

在农业领域,一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作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食品领域,一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如调味剂、色素等,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色彩。

在化妆品领域,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于制造护肤品、化妆品等,如芦荟、薰衣草等,具有保湿、抗氧化等功效。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和提取方法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和提取方法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和提取方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不是必需品,而是对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功效,因此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为了适应复杂的生态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多种化合物。

它们具有药物、食品、日化和农药等多种应用价值,其中一些最活跃的化合物作为植物天敌抗性机制的一部分。

以下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一些重要作用:1. 药物作用目前很多的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一些生物碱,黄酮类,多酚类及鞣质类等。

它们具有抗癌、抗菌、驱虫等作用,对人体有很好的修复和保健效果。

2. 食品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已经成为很多食品的营养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和降低血压等。

3. 日化化妆品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通常被用于护肤和美容,如芦荟,茶树等植物提取物,它们可以缓解皮肤炎症,减少皱纹和光泽肌肤。

4. 农药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作为农药。

这些化合物可作为植物的自我保护,具有杀菌和抗虫等作用。

以烟酸型生物碱、赤素等为代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具有很高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因此其提取工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普遍的提取方法,可以用水、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其中以酒精和水的浸提为最多。

浸提的时间长短、溶剂的使用量和浸提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浸提法优点是提取物纯度高,但缺点是浸提时间长,提取效率低。

2.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植物花、叶、根等部位所含的香气和易挥发性的物质,采用水蒸气的方式将香气成分挥发出来,用冷凝器将挥发出来的气体冷凝成液体,得到所需提取物的方法。

3. 超声波法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原理,对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利用其震荡使得植物组织和溶剂之间的物质传递迅速,使提取效率得到提高。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非生命必需物质。

它们与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适应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

同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1. 防御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许多化合物具有防御作用,这些化合物在植物的自我保护和生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许多植物中含有的苯丙素类物质可以抵御细菌、真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花椒中的辣椒素可以使得吃掉它的动物感到不适,从而保护自己。

同时,植物中的金属离子也可以发挥防御作用,如一些植物中含有的钴、镍等元素可以杀死寄生在它们身上的昆虫和螨虫。

2. 生殖作用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些植物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性酸等成分可以吸引传粉昆虫,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

还有一些植物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改变花、果的形态和颜色,从而吸引更多的传粉者。

3. 适应环境作用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可以使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质量等。

例如,黄酮类物质可以使植物降低水分蒸发速度。

一些植物中含有的类黄酮化合物可以抵御植物因环境中紫外线的影响而受损。

此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提高植物的生物学效率,如一些草类植物中含有的硅酸盐物质可以提高植物对CO2的吸收利用效率。

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研究1. 药理学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许多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如防治疫病、治疗癌症、降低血脂等。

例如,来自中药黄芪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来自沙棘果实的类胡萝卜素对糖尿病、癌症和免疫系统调节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药物设计和研究领域中,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作为重要的药物前体和药物骨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不参与生命活动必须的代谢物质,而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可用于药物、香料、色素、化妆品等行业中。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作用。

目前已知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达数万种,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酚酸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色素、挥发性油脂等。

其中,黄酮类是一类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妆品和食品行业,其代表物是类黄酮。

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杀虫等生物活性,其在餐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广泛受到关注。

生物碱类是由含有核苷酸、氨基酸和其他生物聚合物的植物组成的,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特别是环状生物碱,是药物开发领域中的主流来源之一,可以提供药物发现的新途径,并成为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方式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它涉及到多种代谢途径和酶促反应,这些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在甲基化、脱羧化、氧化还原、酰基转移等反应中,改变偶联物的化学结构。

而这些反应的过程也受到光照、温度、养分等身份的影响。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也有不同的起点。

在一些生物合成过程中,原料是由内部合成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植物需要获取外源物质,如一些生物碱需要植物摄取氮和生长元素,而丙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则是合成一类代表性物质的原料。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药物、香料、色素、化妆品以及食品等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应用。

其中,药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植物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将植物药物转化为现代医学的药物,可以大大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植物药物的代表性作用是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发炎等。

次生代谢在中药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利用

次生代谢在中药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利用

次生代谢在中药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利用一、农业生产方式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植物产生具有生态功能的次生代谢物帮助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

同时其代谢过程也极易受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也可以被一些物理或化学的环境因子刺激或者改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严格受到土壤、气候、农业措施、营养条件改变等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现代植物生理学的理论,通过合理施肥、灌溉排水、控制栽培密度、改变栽培方式等实现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达到少施化肥和农药、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目标。

(一)施肥与次生代谢植物中不同种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合理施肥才是保证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符合要求的前提条件。

中药材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的种类、时间和数量,以基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

对于药用植物而言,品质形成的养分需求规律比提高产量的养分需求规律更加重要,因为,药用植物的生产更加注重的是品质,且施肥对于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经常是相矛盾的。

例如,通过比较道地和非道地野生苍术土壤的供肥能力发现,道地茅苍术土壤处于低钾水平,并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显示,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及地下鲜重与干重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

但是,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表明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

还有不少学者关于苍术的施肥研究表明,适量增加氮、磷、钾肥施用量可以提高茅苍术根茎的产量,以钾肥为例,每亩12~15 kg为宜,随着施肥处理的不同,其组分的变化规律也不相同,不同施肥处理对茅苍术根茎中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应用概述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应用概述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及应用概述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与植物基本代谢不同,通常不参与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

这些化合物通常用于植物的防御、通讯和识别,也具有许多医学、农业和化学应用。

以下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和应用概述:
1. 防御: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作植物的自卫机制,以应对对它们具有威胁的生物或生理条件。

常见的防御化合物包括挥发性的杀虫剂和排异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和鞣质。

2. 医学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被广泛用于医疗和药学领域。

白杨树中的水杨酸衍生物是常用的疼痛和发热的非处方药。

红酒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物、抗癌和抗炎症性质。

黄酮类存在于许多果蔬中,具有抗癌和抗炎症特性。

3. 植物生长调节:某些次生代谢产物也被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藜芦酸是一种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化合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产量。

4. 食品和保健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和保健品。

类黄酮是一类常见的物质,在柑橘类水果中含量丰富,具有收敛和抗过敏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在红酒、葡萄皮和黑巧克力等食物中存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特性。

总之,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医学、农业、化学和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持续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应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产生的非必需化合物,它们不仅具有植物自身的生理功能,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功能以及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包括生物碱、酚类化合物、黄酮类、类胡萝卜素、萜类化合物等。

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调节生长、抗逆性和防御机制等重要作用。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强烈的草药香气和色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被用于制备药物。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和抗寄生虫活性,被用于制备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

此外,一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镇痛、降血压和抗抑郁等药理活性,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食品领域,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被广泛应用。

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被用于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活性,可以用于食品的着色和营养强化;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用于保护食品的品质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一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和改善食品口感的作用,被用于食品的防腐和调味。

在化妆品领域,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保湿、抗衰老和美白等功效,被用于制备化妆品。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活性,被用于制备抗衰老化妆品;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美白活性,被用于制备美白化妆品。

此外,一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具有促进皮肤修复和改善毛发质量的作用,被用于制备护肤品和洗发水。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功能,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和开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可以开发出新型药物、食品和化妆品,还可以促进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应用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自然界中有数以千计的植物物种。

这些植物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它们还产生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次生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化合物,它们不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对人类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药物、食品、香料、染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药物是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

例如,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葡萄皮、红酒等食物中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用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许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

例如,天然食品色素中的花青素、胡萝卜素等都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既可以增加食品的色彩,又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另外,许多植物的香气成分也是次生代谢产物,如薰衣草中的薰衣草酮、茶树中的茶树醇等。

这些香气成分不仅可以为食品、饮料等提供独特的香味,还可以用于制作香皂、香水等化妆品。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被广泛应用于染料领域。

许多植物中的色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可以用于纺织品、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等都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可以为纺织品赋予丰富的颜色,并具有良好的色牢度。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还可以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许多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吸附重金属、分解有机物等特性,可以用于治理污染土壤、水体等环境。

例如,银杏树叶中的酚类化合物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涉及药物、食品、香料、染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深入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唐璐(2011015292)
地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生技113
导教师:韩锋
摘要:次生代谢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 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

同时次生代谢产物也是重要的药物和化工原料来源。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种类繁多,与初生代谢物相比虽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其在植物防御、作物改良、医药生产及人类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次生代谢,研究意义,类型,功能,应用。

1.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进化、植物对昆虫的危害、草食性动物的采食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等过程的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

次生代谢过程被认为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它在处理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它们是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

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可分为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单宁类、类萜、甾体及其甙、生物碱七大类。

还有人根据次生产物的生源途径分为酚类化合物、类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等三大类,据报道每一大类的已知化合物都有数千种甚至数万种以上。

2. 植物次生代谢研究的意义
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合成大量次生代谢产物 (secondary metabolites) , 又称天然产物。

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在植物类群中特异性分布, 往往不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据估计,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10 万种以上, 包括萜类、酚类( 黄酮类、花色苷) 、生物碱、多炔等, 它们都是由初生代谢途径衍生而来的。

次生代谢是在植物长期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密切相关, 并非可有可无。

从功能上看, 许多物种的生存已离不开这些天然产物。

例如虫媒植物的生长并不需要昆虫, 但离开了昆虫授粉则无法完成世代交替。

而吸引昆虫的往往就是这些次生代谢产物) ) ) 具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或表现出颜色的花色苷类或胡萝卜素类。

由此可见, 植物天然产物在功能上并不总是处于次要地位。

越来越多的工作显示, 次生代谢与植物的抗性与品质紧密相关, 植物对病害和虫害的抗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内植保素的合成调控。

3.代谢产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产物其代谢产物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在提高植物对物理环境的适应性和种间竞争力、抵御天敌的侵袭,增强抗药病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次生代谢物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为医药、轻工、化工、食品及农药等工业提供了宝
贵的原料。

尤其是医药生产,作为天然活性物质的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是解决目前世界面临的医药毒素作用大,一些疑难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无法医治等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此,科学工作者正在重新认识民间的传统草药,力图从野生植物中寻找高效、低毒和价廉的药物,希望用以攻克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等,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下面列举几种富含有益次生代谢物成分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药用植物.
3.1 红豆杉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 紫杉醇的分子结构式为:C47H51NO14 ,是萜类环状结构的天然次生代谢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抗癌药物. 根据方唯硕博士的研究成果,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的. 是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最好药物之一,同时对肺癌、食道癌也有显著疗效,对肾炎及细小病毒炎症有明显抑制,预计每年世界范围内紫杉醇的需求量可达数百公斤. 紫杉醇的抗癌机理是:它能与微量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3.2 银杏银杏( Ginkgo biloba L . ) 是我国的古老树种之一,为单科单属单种植物,特产于我国,是著名的“活化石”. 主要的次生代谢成分有: ①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及其糖苷、双黄酮,原花青素,儿茶素等; ②萜类化合物,主要是二萜及倍半萜内酯(白果内酯) ,这是银杏特有的化合物,是银杏的重要有效成分; ③烷基酚和烷基酚酸类,这一成分是银杏的主要毒性成分; ④甾体化合物,如谷甾醇、谷甾醇葡萄糖苷、菜油甾醇、2. 2 —二氢菜子甾醇. 主要的药理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扩张血管; ②降低血清胆固醇; ③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 ④神经保护作用; ⑤清除自由基作用; ⑥抗缺氧作用; ⑦改善记
忆; ⑧抗病毒作用.
3.3 红景天红景天( Rhodiola rosea L . ) 系红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是一种适于特殊地区开发的环境适应药用植物. 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类和苷类等有效成分,其中红景天素、红景天苷及苷元有明显的抗缺氧、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同时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等均有影响. 是继人参、刺五加、绞股蓝之后,可供寻找抗衰老、补益强壮,防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又一值得重视研究的天然药物.
3.4 芦荟[ Aloe vera L.Var. Chinensis (Haw. ) Berger. ] ,因其味苦如胆,又名象胆,是百合科芦荟属的常绿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苦味素和芦荟素A. 其它如糖类、氨基酸类、脂类、有机酸和矿物质均较丰富,脂类中包括烷烃、类异戊二烯、基醇以及甾醇类等化合物. 主要用于抗肿瘤,扑杀机体内癌细胞的正常性细胞,另外在保护肝脏、抗胃损伤、美容护肤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对治疗心血管疾病,调节机体代谢等均有功效.
4.对植物代谢的认识
地球上被子植物有400科, 10000 多属, 近30万种。

大多数的属在次生代谢途径上或多或少有所特异。

30 万种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转基因技术等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对一些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 更合理有效地发展利用并保护我们的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 ]陈晓亚,叶和春. 植物次生代谢及其调控[A] . 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第一卷) [C]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93 - 304.
[2 ]戴勋. 植物次生代谢[J ]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4 (5) :35 - 38.
[3 ]杜近义,胡国斌,秦际威.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学意义[J ] . 生物学杂志,1999 ,16 (5) :9 - 10.
[4]何水林等. 植物次生代谢:功能、调控及其基因工程[J ]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 ,8 (5) :558 - 563.
[5]陈虎彪等. 重要药用植物研究现状[A] . 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第三卷)
[C]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227 -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