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有感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读后感600字(五年级六年级)

守望传统文化芬芳——龚鹏程先生《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有感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东坡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渊明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后主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
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文化元素。
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然而,近观这些年来,让人惊叹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被后世子孙所遗弃,深深地被现代化给湮没!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却使得一片片良田被毁,一道道名胜被摧。
推倒的是一座座传承建筑,损失的是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
可我们最该做的难道不是秉着一颗守望之心,好好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吗? 现代化发展就一定要破坏传统化吗?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至今令人叹惋,难道也要让后人为我们叹惋吗?保护好中华文化的精髓,不应该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性循环也发生在我们身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已经使我们受到了惩罚,不仅建筑被毁坏,源于中国的皮影戏被别的国家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了。
人们在愤怒,在惊讶中华传统文化被他国占有的同时,是否有在反思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珍宝的呢?难道有些东西真的在被人抢了之后才会恍然发现它的珍贵?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民族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
从延续至今的汉字到世代流传的古诗,从先民歌唱的《诗经》到近现代革命者谱写的诗章,从太阴历的制订到“神六”遨游太空,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无不反映出中化文化丰厚的底蕴。
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守望传统文化的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
因为中华大民族,上下五千年,其历史和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千百年来,不知汇聚了多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李煜、苏轼、陆游、毛泽东……数不胜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便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造的一部辉煌文化史,我们应该庆幸,先人们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内容简介作者龚鹏程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长期任教于台湾各大学。
作者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兼之熟悉西方文化,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别具匠心。
本书从文化史的视角,通过中外比较,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与意义。
尽管作者抽取了十五个较为抽象的理论范畴作为切入点,但是就内容而言,既讨论了中华的物质文明,又触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反思。
语言上,论述提纲挈领,又能深入浅出,在写作中巧妙地将述史与论辩融为一体,使阅读无乏味之感,却能引发深刻思考。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一书,要注意作者的思考方式。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不是用现实反观传统,更不是用现代社会的标准拾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是彻彻底底地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中国自有的词汇去解析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大量的中西比较,寻找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精髓。
是一种试图摒弃西方的视角,试图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能够平等地与西方文化对话的文化体系。
通过本书目的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的思考方式,达到认清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得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一丝敬意与温情的终极目的。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体气:感诸万物]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了解审美取向的不同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更注重内在,所以中国人的认知方式不能用西方标准进行说明,中国实际上是依赖主、客观两方面了解事物的。
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希腊、古印度多是以人的形体去感知人的性格,注重形体,所以才会有发达的造像艺术,而古中国则更注重从才德方面对人进行判断。
所以中国既缺乏造像艺术,也认为裸体不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才会更为关注服饰文化。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完全忽视身体,而是采取了不同的关注方式,格外重视心,即人的内在。
中国十五讲心得体会

中国十五讲心得体会中国十五讲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书籍,作者罗辑思对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十五讲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历程。
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轨迹,从农村改革到城市化进程,从内外需重塑到国企改革,全面展示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巨大变化。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和背景,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路径,增强对中国发展的深刻理解。
其次,中国十五讲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指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独特之处,强调中国所追求的是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这种强调也可以从中国政府一系列政策和行动中得到验证,比如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行动等。
通过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三,中国十五讲深入讲解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关系。
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打破体制机制的僵化,提高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
而且,中国改革的持续推进也为企业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机遇,这对于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中国十五讲也提醒我们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作者在书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政府机构改革、环境保护和社会平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新,同时也需要中国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最后,中国十五讲带给我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十五讲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书籍,它提供了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了解,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概说《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家思 维 传统 与 习 惯 , 证 华 之饮 食 文化 导 致 中 国更 注重 礼 而非 法 。 忆 深处 : 凡 祭 祀 , 皆 备牲敬 酒 何 , 为? 盖 众人 相 信 饮 食之 沟 通 功 能 , 迷 信也 , 以 其示 好 鬼 神 , 故 其 愿 意 “ 福 我 “ 尔 , 然 不 脱 于 饮食 , 可知 饮 食 传统 之地 位不 可 小觑也 。
讲 四 讲 封 建 , 传统 五 千 年 , 皆笼 于 封 建 , 此 之 不 可不 提 , 不 可 不 析 。 封 建 , 书 中 自言 为宗 法 制 度 , 道 德 反 映 , 其 实 也然 。 宗 法 为礼 , 礼之 敬 鬼神 , 而敬 鬼神 需 重德 , 于是 君统 与 宗统 相 结合 而 治 国治 民 , 其然 也 。 封 建 之礼 , 囊内天 下 之 礼 , 成 网成格 , 包 裹人 文 世 界 , 凡 共 祭周 之 宗庙 者 , 即封建 。 因此 , 天 命 , 宗 庙 , 封建 连 成一 体 , 表 现 为封 邦建 国以 成 王 之社 樱 , 社 樱 由天 赐 , 故需 宗 庙祭 祀 。 封 建 之道 , 由此 开始 , 有 福有 祸 , 延绵华 夏千 秋 也 。
令读令书 令文令摘令
概 说 《中国传 统 文 化十 五 讲》
口 赵昌方 刘佳佳
摘 要 全 书 内 容 安排 得 当 , 语 言 浙 沥 , 论 述 切 中肯 萦 , 将 述 史 与 论 辩 融 合 得 唯 妙唯 俏 , 阅 之 不 乏味 , 审之 有 精 辟 。 书之 概要 , 形 在 于 中 西 文化 之 差异 , 旨在 于 寻 找 中华传 统 之精 髓 , 所在 十 五讲 也 。 列之 为 : 感诸 万 物之 体 气 , 解 审 美之 取 向 也 ; 礼 文肇 兴 之饮 食 , 解饮 食 文 化之 特 殊 也 ; 人伦渐 备 之 男 女 , 解 性 别 意 识 之 焦点 也 ; 立 此 家邦 之封 建 , 解 封 邦 建 国 之道 德 也 ; 内 圣 外王 之道 术 , 解文 化体 系 于礼 也 ; 通 乎 神 明 之 天 人 , 解 宗教 之 于 文 明 分 吱也 ; 理性 之礼 制 社 会 , 解诸 子 百 家 源 于 王 官之 学 也 ; 史 官与 历 史 意 识 , 解 史 学之 可 延续 也 ; 思 维模 式 与 方 法 , 解哲 学 差 别 之 于 用 思 也 ; 气 感愉 悦之 世界 , 解情 感 哲学 之抒 情表 现 也 ; 德 业政 治 之 担 当 , 解君 权 至上 仍 具 有 忧 患也 ; 文化 实践之 圣 王 , 解周 公 确 中华 传 统文 化 也 ; 孟德 斯 鸡 之 歪 脸 谱 中 国 观 , 解 近代 知 识 分子 误 解 国 统 也 ; 由 法 律 看 西 方 之 于 中国 文 化认识 , 解 中华 法 系被 西 方 人误 解也 ; 华 夏 文 明 之 异化 与 再 生 , 解 国 统处 于 变 动 之 中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3)精选2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讲座,深受启发。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体会到了它对我们现代人的重要意义。
首先,讲座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内容。
我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涵盖了诸多方面,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传统艺术等等。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贡献,还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文化,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灵感,并且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其次,讲座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也是我们的根基。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底线,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当今社会,让我们面对许多挑战和困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指引道路,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最后,讲座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不应该被遗忘或者被置于一边,它应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它的积极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启示和指导。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体现,通过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底蕴。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会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与他人分享。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通用15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通用15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通用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篇1《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使我受益非凡。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讲中国书法的老师,知识渊博,举的例子深刻有趣,上课轻松快乐,使那些埋头作业的同学都忍不住听课。
但在这里我想讲一讲读中国传统史学文化的感想。
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史学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的同时,也是对后来这个民族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引,对这个民族向前良好地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史学是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正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这些信息都是由历代的历史学家记录在史学著作上保存下来的。
历史上有很多很出名的名著。
例如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
从汉代就开始,《史记》的文学价值就被人们进行着广泛的分析与研究,到唐代《史记》的文学地位被奠定下来。
《史记》以人物为叙事的核心,是历史学创造中的一次全新革命。
宋代的众多学者对于其叙事写人的风格充分进行了分析。
比如: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对于《史记》叙事写人的评价特点是简而明、直而宽、隐而章。
如:苏洵评价到《史记》在写人叙事中对于像廉颇、郦食其等人物缺点进行指出时,往往是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进行叙述,而在其本人的传记中则充分的`展示出此人的优点与长处。
这种互见性的风格使得《史记》的叙事写人更加饱满。
可见司马迁在文学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人可比的。
这也使中国传统史学更加丰富多彩。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
想到中国,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
什么尊老爱幼,什么执著追求,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代名词。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2023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202X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202X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动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方便大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1在公司李总关心和组织下,我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培训我的感受非常的大。
陈老师讲得深入浅出,环绕着五伦、五常、四维和八德还有很多课程,真的是培训内容丰富,让我一直停留在感恩和激动中。
培训中第一讲到的是孝,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华文明五千年孝子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渐渐的将父母给遗忘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照管我们的孩子。
全部培训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希海大哥的感人事件,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王希海大哥为了照管他植物人的父亲,舍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为了让自己家里的哥哥姐姐安心工作,他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照管父亲20多年,每天帮他父亲搽身、换裤、床单等,还每天帮他父亲吸痰,抠大便,这不是一样人做得到的。
他不愧为真正的男人,他的事迹将永久留在我们的心中,也成为了我们的学习榜样,在参加培训前,我也一直认为我是个比较孝顺的儿子,但经过这次培训,比起王希海的感人事迹,我觉得我做的太不到位了,太不称职了,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会做得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的课程中,我知道了只有每个人都知福、惜福,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把责任进到位,和谐的环境就会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公司给予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庭和亲人相处也有了新的意识,作为伟宏的员工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员,认认真真去教好他们。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
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后的感想

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后的感想9月23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听取了《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本次讲座范老师的精彩讲解以及生动有趣的互动给了我们内心很大的震撼和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或许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远了,特别是90后会认为那已经过时了,用他们的口头禅来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对他们来说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人思想早已经“OUT”了。
其实不然,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社会文明到何种境界,中国传统文化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可背离的,也永远不会过时的。
因为它是我们从古至今有智慧的人、圣人所亲身经历、日积月累以及用历史证明所得出的经验和结论;它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和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是一种世间万事万物和谐共存的境界,它的普及和延续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
学习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之结合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无论是对我们个人、对团队、对企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在此次传统文化的讲座中,范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解了“孝”----“天下大孝”,以生动的游戏互动和现实生活实例以及视频里老师过春节全家人给长辈、父母三跪九拜的传统文化行动无一不证明了“百善孝为先”、“万善之门孝为基”的名言谨句。
而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年的我们谁又会在平时对父母说一些感恩的话、过节时给父母行跪拜之礼呢?在讲到关系之道时,老师一一阐述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的和谐之道,并分别运用到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同部门同龄人之间、不同部门同龄人之间关系上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期间通过体验互背、编花篮等有趣的互动,使我们不但体会到小时候的快乐,更让我们懂得了团结一致、和谐发展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有感
刚开始接触到这本书这时候,翻了几次目录,就觉得内容好像很深奥而且无聊,但是,当你真的是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就会发现,其实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它会带你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美。
我觉得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
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
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
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
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
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
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
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
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
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