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细菌性⾷物中毒案例分析细菌性⾷物中毒案例分析(⼀):⼀起沙门⽒菌⾷物中毒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少华学习⽬的:1. 了解常见细菌性⾷物中毒的流⾏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2. 掌握细菌性⾷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原则;3. 掌握细菌性⾷物中毒的流⾏病学调查步骤和分析⽅法;4. 提出细菌性⾷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撰写调查报告。

培训时间:4 课时培训⽅法:讲解、演练、讨论参考⽂献1. GB14938-1994 《⾷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2. WS/T13-1996 《沙门⽒菌⾷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 卫⽣部第8号部长令( 1999.12.24 ):《⾷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4. 《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 2009.6.1 )5. 中华⼈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应急条例》( 2003.5.9 )6. 《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作规范(试⾏)》( 2006.1.1 )第⼀部分复习基本概念第⼆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第三部分现场控制与处理第四部分卫⽣学和流⾏病学调查第五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持第六部分结果分析与评价第七部分结案处理与措施建议附件《⾷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第⼀部分复习基本概念教学建议:阅读15分钟,讨论问题10?30分钟,主要是复习⾷物中毒及细菌性⾷物中毒的基本概念, 能够简述细菌性⾷物中毒的流⾏病学特点、中毒潜伏期及主要临床表现。

⾷物中毒( foodpoisoning ),是指⾷⽤了被⽣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品或者⾷⽤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品后出现的⾮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 急性、亚急性⾷源性疾病。

按照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微⽣物性⾷物中毒、化学性⾷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物中毒。

细菌性⾷物中毒是指⼈们吃了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品⽽引起的⾷物中毒。

常见的⾷源性致病菌有:副溶⾎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肠埃希菌、蜡样芽抱杆菌、⾦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溶⾎性链球菌,我省以沙门⽒菌⾷物中毒为主。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一类细菌,它们是指在寒冷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中,能够在37℃下以产气或产酸的方式生长的细菌。

总大肠菌群检测可以反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粪便污染,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能够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污染。

3. 致病菌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通过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食品中毒的发生。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种。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指将食品样品进行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来鉴定和定量微生物。

常用的传统培养法有平板计数法、滤膜法、涂布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技术。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和特征,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检测要求来确定。

传统培养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定量,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的培养技术。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评价余军亮孔晓翠通讯作者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评价余军亮孔晓翠通讯作者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评价余军亮孔晓翠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7-05T06:08:53.084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余军亮孔晓翠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

方法调查2019年11月-2022年11月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均检测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情况。

结果突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共28起,中毒人数共166人,检出菌株共309株,其中后厨厨具12株(3.88%),粪便195株(63.11%),呕吐物14株(4.53%),残余食品88株(28.48%)。

沙门菌108株(34.95%),金黄色葡萄球37株(11.97%),致泄性大肠埃希菌125株(40.45%)。

沙门菌中,肠炎44株(40.74%),鼠伤寒25株(23.15%),德尔卑25株(23.15%),14株(12.9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A型17株(45.95%),A-C型12株(32.43%),A-D型8株(21.6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致病性78株(62.40%),侵袭性32株(25.60%),产毒性15株(12.00%)。

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能有效鉴别病原菌菌属与血清类型,明确污染源,对预防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

方法调查2019年11月-2022年11月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均检测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情况。

结果突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共28起,中毒人数共166人,检出菌株共309株,其中后厨厨具12株(3.88%),粪便195株(63.11%),呕吐物14株(4.53%),残余食品88株(28.48%)。

沙门菌108株(34.95%),金黄色葡萄球37株(11.97%),致泄性大肠埃希菌125株(40.45%)。

沙门菌中,肠炎44株(40.74%),鼠伤寒25株(23.15%),德尔卑25株(23.15%),14株(12.9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A型17株(45.95%),A-C型12株(32.43%),A-D型8株(21.6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致病性78株(62.40%),侵袭性32株(25.60%),产毒性15株(12.00%)。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6-26T01:54:48.036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5期作者:崔婷婷[导读]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7崔婷婷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000【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确诊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纳入研究,均进行微生物检验,粪便、呕吐物及肛拭子、手拭子及食物取样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统计主要病原菌分布及检出结果。

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类型包括致泻性大肠杆菌(12.9%)、副溶血性弧菌(24.3%)、沙门菌(7.1%)、金黄色葡萄球菌(11.4%)、变形杆菌(10.0%)、志贺菌(7.1%)、蜡样穿孢杆菌(10.0%)及其他(17.2%)。

结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及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迅速找到致病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降低不良影响。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微生物检验[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1. 7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feces, vomit, anal swab, hand swab and food sampling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ction results of main pathogens were counted. Results the main typ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cluded diarrhea Escherichia coli (12.9%),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24.3%), Salmonella (7.1%), Staphylococcus aureus (11.4%), proteus (10.0%), Shigella (7.1%), Bacillus cereus (10.0%) and others (17.2%).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pathogen distribution and microbial test results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s helpful to quickly find the pathogen,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Key words]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Pathogen distribution;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问题。

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2020年3月第5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董月梅,李晓慧,刘春铭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总结其发病规律,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内发生的6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将其中40例患者已经食用过的食品及由于中毒发生呕吐反应的呕吐物进行检验,对其中15例造成中毒事件的厨师手试子检验,对其中8例中毒事件实施食品操作间的采样分析,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

按照法律规定展开检验工作,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根据细菌类型分析,检出率最高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次是蜡样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出率最低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

根据样品分类,最高的是食品,最低的是厨具。

食品检出率是17.5%,呕吐物检出率是52.63%,厨具的检出率3%,手试子的检出率是17.65%。

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能够查找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类型,进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中图分类号]R15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5-0169-02食品中毒指的是人们食用携带致病性病原菌食物,诱发机体中毒事件。

食品中毒具有广泛性、快速性等特征,在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下会致使患者身体脱水,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率,对国家安全及社会和谐影响较大。

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内发生的6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论述,分析微生物学检验的结果,内容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内发生的6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将其中40例患者已经食用过的食品及由于中毒发生呕吐反应的呕吐物进行检验,对其中15例造成中毒事件的厨师手试子检验,对其中8例中毒事件实施食品操作间的采样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七章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七章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7.1.4变形杆菌中毒 7.1.4.1 病原菌
(3) 防止肠毒素的形成 在低温、通风良好的条件下 贮藏食物,在气温较高季节,食品放置时间不得超过6h,食 用前还必须彻底加热。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7.1.2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7.1.2.1 病原菌
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无荚 膜,两端钝圆的短杆菌。除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周生鞭毛, 能运动,多数具有菌毛。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 为6.8~7.8。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h,菌落圆形、表 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该菌对热、消毒药水及 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60℃15~20min即可死亡。在牛乳 及肉类中能存活数月。在含有10%~15%食盐的肉腌制品中可 存活2~3月。
EIEC:病名为杆菌性痢疾。较少见。致病性与细菌性痢 疾相似。无产生肠毒素能力。
EHEC:病名为出血性结肠炎。产生细胞毒素,有极强的 致病性。对热抵抗力弱。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7.1.3.2 食物中毒原因及症状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食物中毒与人体摄入的菌量有关。 当一定量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可在小 肠内继续繁殖并产生肠毒素。肠毒素吸附在小肠上皮细胞膜 上,激活上皮细胞内腺分泌,导致肠液分泌增加,超过小肠 管的再吸收能力,出现腹泻。其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呕 吐、发热、大使呈水样或呈米泔水样,有的伴有脓血样或粘 液等。一般轻者可在短时间内治愈,不会危及生命。是为严 重的是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引起的食物中毒,其 症状不仅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大便呈水样,严 重脱水,而且大便大量出血,还极易引发出血性尿毒症、肾 衰竭等并发症,患者死亡率达3%~5%。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彭 聪(龙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山东龙口 265700)摘 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9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送检标本93份,送检标本类型有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检测细菌感染情况。

结果:93份送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5.48%)、变形杆菌(26.88%)、沙门菌(10.75%)等,单一感染占80.65%,二重感染占18.29%,三重感染占1.08%。

在2020年1-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12月均有发生,变形杆菌除了11月以外,其他月份均有发生,2020年1-12月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5-9月,8月份达到高峰。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中检出。

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春末、夏季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PENG Cong(Longk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ongkou 26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Method: 93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 A total of 93 samples were sent for examination, including residual food, anal swab and vomit, and bacterial infection was detected. Result: The microb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93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main bacteria infected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35.48%), Proteus(26.88%), Salmonella(10.75%), etc. Single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80.65%, double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18.29%, triple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1.08%. In the period of January-December 2020, Staphylococcus aureus occurred in January-December, Proteus occurred in all other months except November.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 January-December 2020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May-September, with a peak in Augu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us, Salmonella and Bacillus cereus can all be detected in leftover food, anal swabs and vomit. Conclusion: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in late spring and summer.Keywords: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microbiological te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us; Salmonella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后的食物,继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2004~2008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2004~2008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 6 (0 0 0 4 7 6 2— 3 9 2 1 )4—0 9—0 1
为 了掌握我市 5年来细 菌性食 物 中毒 的发 生规 律和 流 行特点 , 制定有效的预 防措施 , 减少 因 细菌污染 造成食 物 中 毒 的发生 , 现将 2 0 0 4~20 0 8年 我市细 菌性食 物 中毒 的病 原
主要场所 , 生监督部 门对其监督检 测力度仍要 加强。尽量 卫 减少食物 中毒 的发生 , 为人 民群众 的饮食卫生提供保 障。 ( 收稿 1期 :0 9—0 3 20 9—2 ) 3
47 9
20 0 4~2 0 0 8年 细 菌 性 食 物 中 毒 分 析
张 旭
齐齐哈尔 1 10 ) 6 0 6 (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 黑龙 江
d i1 .9 9 i n 17 o:0 36  ̄. s .6 2—0 6 .0 0 0 .0 s 3 9 2 1 .4 18
中图分 类号 : R 9 . 55 7
菌检测结果统计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为高发期 ,、 7 8月份达到高 峰。这与气 候及市 民的饮食 习惯
有关 。这段 时间气温 高 , 适于细 菌大量 繁殖 , 旦食用 受到 一
细 菌 污 染 的 食 物 , 易 造 成 食 物 中毒 。 极
表 1 2 0 ~2 0 年 细菌性食物 中毒 04—2 0 0 8年 5年间我 市共接 报 4 O起食
物 中毒报告 , 中 , 出致病菌 1 起 , 其 检 8 5年致病 菌检出率分别 为 4 4 3 .% 、4 5 5 %、5 4.%、7 5 5 .%、0 2 %。其 中,0 6年发 生 6 20 起, 为最高发生年 。最低 为 2 0 0 8年 1 。每年 中毒事 件发 起 生概率分布不均 ,0 8年由于全 市对于食 品卫 生监督力度加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及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探讨其病原性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60例被确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相关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或食物售卖者手拭子以及食物操作间涂抹样。

结果: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占比18.3%。

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

结论:在导致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性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

此外,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引言
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爆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重视。

患者食用了携带有致病菌的食物,就会引发集体中毒[1]。

食物中毒事件一方面涉及面广,往往是多人中毒甚至群体中毒,另一方面发病迅速,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很快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直接导致患者脱水、乏力,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多种严重病症,严重食物中毒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在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迅速准确的找到致病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只有找到致病菌,才能够对症治疗。

微生物检验是当前用来寻找致病菌的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发生的6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展开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60例确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对全部患者食用的剩余食物展开检验,包括:19例肉类食物,18例瓜果蔬菜类食物,11例饮料类食物以及其他12例其他类型食物。

同时,还对全部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实施检查;另外对31例与中毒事件相关的厨师、食品售卖者的手拭子实施检查。

另外,在48例事件相关的操作间采集样本实施检查。

1.2 检查所用的仪器和试剂
所有检验使用的仪器包括如下:显微镜、电子天平、细菌生化鉴定仪分析系统、恒温水浴、菌落计数器、酶标仪以及荧光定量PCR仪。

使用的全部试剂如下:T-PCR检测试剂、3%双氧水溶液、各类检测所需的营
养素培养基以及缓冲葡糖糖蛋白陈水。

1.3 方法
全部检测均严格参照GB4789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执行;另外,霍乱弧菌的检测方法依据《霍乱防止手册》中的检查方法实施。

检测试验中试剂的使用方法,依据试剂说明书所示内容执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8.0来完成,其中计数数据表
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检验来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
方差),以t检验来验证组间差异。

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细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分布状况
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看出,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
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
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
占比18.3%。

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细菌性中毒事件时间分布状况
统计全部60例细菌性中毒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
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
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

可见,夏秋两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的风险较高,日常生活中应当予以高度警惕。

3.讨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共场合发生食物中毒现象更多,比如在集体食堂,或宾馆饭店等。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实际症状也不完全相同。

通常来说,导致
食物中毒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1)使用的食品原材料卫生不符合;(2)食品运输过程
中保管不善,导致感染致病菌;(3)食品采用的烹调方式不当,滋生致病菌,这在生鲜类
食物中比较普遍;(4)操作人员以及操作环境卫生状况不佳。

综上所述,在导致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
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时间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性食物的概率较大,在
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

此外,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
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峰.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3):22-23.
[2]赵月守,黄新萍.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的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
刊),2012,(04):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