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精编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课春》一、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______(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

【答案】拟人;比喻、排比;引用、比喻【解析】(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争奇斗艳的景象.(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三个“像”属于比喻的修辞,同时句式一致又构成了排比.(3)“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了南宋诗人释志南《绝句》中的诗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则属于比喻.答案:(1)拟人(2)比喻、排比(3)引用、比喻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注意根据语境结合修辞的特点展开分析即可.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引用、夸张等等.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______”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开头部分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是描写美好的春景画面;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______”“______”“______”,深化了主旨。

【答案】春;盼春;绘春;颂春;新;美;力【解析】《春》是一篇(体裁)散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多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和意境美.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忙图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答案:春盼春绘春颂(赞)春新美力本题考查名篇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课文内容理解.1/ 7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作品内容理解分析.二、选择题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 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C. 应和.(hé)蓑.衣(suō)戴着笠.(lì)D. 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答案】B【解析】解析A项,“涨”读音应为“zhǎng”;B项,正确;C项,“和”读音应为“hè”;D项,“撑”读音应为“chēng”.答案:B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三、其他4.综合性学习。

《春》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课后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春》课后题及答案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设题意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

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作者笔下春天的图画,我最喜欢的图画是春风图,喜欢的理由是: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

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然后,作者又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示例: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

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参考答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

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同时这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启示人们要抓住这大好时光,抓住生机勃勃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 《春》精编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春01 积累运用1.请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酝酿.(niàng)窠.巢(kē)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乐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以下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以下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以下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例如: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第1课《春》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对下列词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

(“马上”是副词)B.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

(“到”是介词)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经成功的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因为”是连词)D.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嗡嗡”是形容词)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一词,在文中是贬义。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此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精神、秋天、东面、我们”都是名词,“扩大、增加、忘记、能够”都是动词。

D.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令堂、垂爱、寒舍、高寿等都属于敬辞类。

3.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眨⋅眼(zhǎ) B.应和⋅(hè)C.酝酿⋅(rǎng) D.涨⋅起来(zhǎng)4. 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A.引经据典B.引而不发C.引吭高歌D.引人入胜二、填空题5. 《春》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被称为“________”,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2)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都可以借口yǒu lì kě yuán()。

(3)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shēn 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莺歌,燕舞,花红,草绿,山lǎng rùn( )起来,水欣然起来,天地一片清明。

(2)绚烂的灯光将鸟巢hōng tuō( )得更加绚烂辉煌。

(3)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 ),斗志昂扬。

(4)夜晚,沉浸在美好春光中的鸟儿收起了liáo( )亮的歌声,飞回窠( )巢,变得静mò( )了,唯有一抹清越的琴音应和( )着低低的虫鸣飘向夜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老人技艺超群,不到一会儿的就做出了一件漂亮的泥塑作品。

②叫喊声,嬉闹声,着潺潺的流水声,使得夏天的田野更加热闹了。

③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A.功夫附和反之B.工夫应和相反C.工夫附和反之D.功夫应和相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后,繁花嫩叶....上犹自带着水珠,在阳光下晶晶闪亮,煞是喜人。

B.四月里,槐花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蜂蝶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爸爸今天要参加叔叔的婚礼,一番穿戴后,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很是花枝招展....。

D.“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抓住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D.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

《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春》同步检测及答案(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成绩: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5分)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 )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cuì()的hóu()咙,唱出wǎn()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亮地响。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5分)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B.朗润(明朗润泽)C.卖弄(向别人讨好)D.宛转(形容歌声抑扬动听)3.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如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5分)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②①4.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5分)(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5.下列句子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在后面的括号中写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20分)(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二、课内语段阅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练习1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练习1含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春 同步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酝酿.(niànɡ) 嫩.叶(nèn) 抖擞.(sǒu) 窠巢.(cáo) B .朗润.(rùn) 披蓑.(suō) 戴笠.(lì) 黄晕.(yùn) C .涨.水(zhǎnɡ) 嗡嗡.(wēnɡ) 眨.眼(zǎ) 婉.转(wǎn) D .迷藏.(cánɡ) 散.心(sǎn) 应和.(hè) 薄.烟(b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朗润 婉转 舒和 繁花嫩叶B .酝酿 烘托 嘹亮 呼朋引伴C .静默 胳膊 簑衣 抖搂精神D .青脆 抚摸 健壮 花枝招展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春天欣欣然...而来,下了两天的小雨,天空显得那么的湛蓝。

B .天刚蒙蒙亮,大家都来到公园里,小朋友们是呼朋引伴....,快乐得放起了风筝。

C .她画的画色彩缤纷、花枝招展....,令人头晕目眩。

D .马上就要开考了,我们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比较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A.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又嫩又绿。

6. 正如朱自清笔下的春一样,大自然的春天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

你能引用所学过的诗句为下面的图画题上一句诗吗?(1)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春》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窠.巢(kē)
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拟人)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 )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 )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
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

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6.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春花图;第②段:春风图;第③段:春雨图。

7.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

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8.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9.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气氛。

03 拓展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了人间天堂。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

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

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

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了这里。

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为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

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④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

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每逢到寒夜,它又来了。

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

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上。

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

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

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

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

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⑦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

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知识窗》2017年01期)
10.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

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11.下面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比喻,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早春景象。

12.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对比,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的艰难作铺垫。

1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运用比喻,把春到来的过程比作化雪的漫长过程,突出过程漫长、曲折、艰难,也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

04 写作创新
14.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无比精彩,提升了文章的感染力。

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

常见的比喻一般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的比喻词一般有:像(参见“课文片段在线”的例句)、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

暗喻的比喻词一般为:是、变成、成了、变为。

例句: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句: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例文】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三角梅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品析字词的方法
值得品析的字词主要有:①富有动感的动词;②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③反复强调的数词;④特殊搭配的词语;⑤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

【典型例题】请品析“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逼”字是一个富有动感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雨中春草的色彩之浓,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技法点睛】品析字词一般可以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品析。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