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引言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使其在文学领域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凝聚体,通过精炼的词句和独特的形式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揭示诗歌艺术的魅力和复杂性。

一、诗歌的艺术特色1.情感的凝练与表达诗歌的核心艺术特色之一是情感的凝练与表达。

与散文和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诗人通常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选的词汇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呈现给读者。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短短的两句中,既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又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凄凉,情感的表达非常凝练和深刻。

2.语言的音乐性与节奏感诗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种特性使得诗歌在朗诵时具有特殊的韵律感。

诗人的用词讲究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赋予诗歌独特的音律美。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押韵和对仗,形成了极具音乐感的诗句,使读者在朗诵时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3.意象的丰富与象征性诗歌中的意象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还常常具有象征性,通过具体的形象传达抽象的思想。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和霜的意象不仅描绘了静谧的夜晚,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多层次的解读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形式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古代的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到现代的自由诗、自由体诗,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往往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以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自由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韵律限制,以更为自由的方式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寒山子的诗歌艺术特色

寒山子的诗歌艺术特色

寒山子的诗歌艺术特色
寒山子,又名寒山,是唐代的一位僧人、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白话口语:寒山子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采用了大量的白话口语,使得他的作品更接近民间生活,更容易被普通百姓理解和接受。

2. 讥讽时弊:寒山子的诗歌多以讽刺社会现实、揭露官场黑暗、抨击富贵权势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3. 富含禅意:寒山子作为一名僧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意。

他通过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传达出对宇宙、生命的思考,引导读者去领悟禅理。

4. 意境深远:寒山子的诗歌往往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感受到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5. 句式自由:寒山子的诗歌在句式上较为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他的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新性。

简述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对岑参诗歌艺术特色的简要概述:1.浓郁的爱国情怀岑参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爱国情怀。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祖国山河、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例如,《登高》一诗中,他描绘了壮丽的秋景,并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1.叙事性和描写性的有机结合岑参的诗歌在叙事和描写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叙事性的情节推进。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他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送别的叙写,营造出一种感人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豪放奔放的风格岑参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具有很强的气势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中经常使用夸张、想象和象征等手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中,他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勇士们的赞美和敬仰。

1.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岑参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精神。

例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中,他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战士们的坚韧和忠诚。

1.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岑参的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风、绝句等,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一诗中,他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比喻手法,描绘了借园主人月下吹笛的情景,表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调和诗人的倾慕之情。

1.抒发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融合岑参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战城南》一诗中,他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宋濂诗歌艺术特色

宋濂诗歌艺术特色

宋濂诗歌艺术特色
宋濂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对宋濂诗歌艺术特色的简要分析:
1.情感饱满:宋濂的诗歌情感真挚、饱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

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人物和社会的情感表达,如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友情、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2.清新自然:宋濂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不事雕琢,却意趣盎然。

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意象,表现自然、流畅的诗风。

3.多样化的题材:宋濂的诗歌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包括山水田园、酬唱赠答、题画、题词等。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样化的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广泛的主题和内涵。

4.形象生动:宋濂的诗歌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和感官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细腻的情感表达:宋濂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他对人生的喜怒哀乐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在诗歌中,他往往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性的细微变化和情感的波动,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

6.继承与创新:宋濂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他借鉴了唐宋诗人的风格,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个性。

这使得他的诗歌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新颖的创意。

总之,宋濂的诗歌艺术特色鲜明,情感饱满、清新自然、多样化题材、形象生动、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继承与创新等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其诗歌作品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情感真实:苏轼的诗歌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笔触细腻,感情深沉。

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抒发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2. 自然写景:苏轼擅长写作山水诗,他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准确的表达传递出自然的美和情感。

3. 细腻的艺术表达:苏轼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华丽。

4. 借古讽今:苏轼常常以古人的形象和故事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

他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展示了自己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又不失古典文化的底蕴。

5. 抒发个人思想:苏轼的诗歌常常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展现了他独立思考和个性张扬的一面。

总之,苏轼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表达,细腻的艺术表达,还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立的思想精神。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是中国唐朝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文结构精巧,内涵深邃,抒情凄美,流畅圆滑,声调宏亮,情调意境深远,受到晚唐人们的极高评价。

李白诗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及其深刻的文学价值,是当今读者们阅读李白诗歌的必备素材之一。

一、文字结构精致李白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自然之美,使每一首诗都具有出色的文字结构,让读者们流连忘返。

他利用古典押韵和连续性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高洁的语言结构,将精练的诗句和经典的七言组合起来,使诗歌成为一句又一句的华丽之美。

二、情调灵动李白乐于将自然之美凝练如汤,注入诗歌的语言中,从而体现出高超的文学艺术。

他善于把写实的视角,赋予诗歌情调之灵动。

比如,《清明》这首诗中,他以描绘上苍千变,人间万象的描写方式,勾勒出一幅令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及人生忧患的图景,从而使诗歌充满了感染力和无穷的魅力。

三、抒情凄美在李白诗歌中,可以看到大量抒情凄美的情绪表达。

他把深厚的思想内涵流淌在诗歌中,描绘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意境,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自己的心灵的洗礼。

比如,《浪淘沙》这首诗中,他以渔夫的经历比喻自己漂泊的人生,把满满的惆怅之情淡淡地描绘出来,把诗歌凝练而凄美的情调洋溢在每一句话中,让人们时而颓废,时而感慨,深深饱满了灵魂。

四、声调宏亮李白的诗歌在押韵和句法的使用上,有着较强的统一性和对称性。

他对押韵和字句的把握,使诗歌的声调宏亮洪亮,节奏优美,使诗歌充满着节奏感,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凉州词》这首诗,他用唱和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念,用宏亮的乐章谱写出那份乡愁的浪漫,将自己深沉的情感表现得十分鲜明,使人们难以忘怀。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文学体验,具有精致的文字结构、灵动的情调、凄美的抒情、宏亮的声调等特色。

李白的诗歌,能够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一抹文学的魅力,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感悟与满足,从而促进了对文学的深入探索,推动人们精神上的美好感受。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一、长于抒情,感时伤怀,意切情真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具有惊心动魄的真情美。

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融合的境界。

如《迢迢牵牛星》(之十),通篇写长空寂寥、河汉皎洁的秋夜景色,牵牛、织女二星一水相隔不能相聚。

而情在其中,表现了男女离別相思之苦。

又如《青青河畔草》(之二)用河边青草和园中绿柳构成的融融春色,寄托了“荡子妇”对久行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烦闷。

又如《驱车上东门》(之十三)用洛阳北邙山墓地的凄凉景色,烘托出一种悲涼死寂的气氛,从而更适宜于表现诗人失望于现实的颓废感情。

这些都是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中,用特定的景色以烘托人物的情感。

感情是抽象的,要刻画离愁、别恨、哀伤、怨思等等,是不容易的,堆砌一连串的形容词也不会引起读者共鸣,《古诗十九首》却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

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明月何皎皎”)从身体的消瘦(“衣带日已缓”)、容颜的衰老(“岁月忽已晚”)和实际的行动(“采芙蓉”、“引领”、“徒倚”、“垂泪”、“出户”、“入房”、“泪沾衣”)来显示久别愁思的痛苦。

又如:“回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由看见的景物烘托出内心的悲伤。

2.借事寄情,委婉真切《古诗十九首》还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通过叙事渗透抒情,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古诗十九首》注重借鉴《离骚》的抒情性,同时“‘古诗’将叙事与抒情合二为一,词意婉转,诗思纤密,明显呈现出一种低回要眇的美学风貌。

”[4]古诗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那种单纯而优美的抒情性格。

如《西北有高楼》写士子失意。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1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李商隐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确立了自己在唐诗坛上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的独特艺术美。

一、韵律之美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它的节奏和韵律,读之朗朗,唇齿生香。

李商隐工于律诗,尤长七律,大家熟读的无题诗和比较有名的诗多为七律。

律诗尚声律重对偶,“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为唐代多数诗人轻视,认为格律的约束破坏了意境的营造。

然而李商隐承袭杜甫、李贺对格律的重视,用自己高超的技巧精心营造律诗的韵律之美,“戴着镣铐跳舞”,使格律诗别具美感,提振诗歌的技术标准。

他的“燕台”组诗和无题诗是代表。

二、朦胧之美(一)在诗中的体现李商隐在诗里有偏爱描写的意象。

他爱写“雨”、“蜡烛”、“柳”、“风”、“蝴蝶”、“夜”等意象。

雨,飘飘洒洒,柳,寄托着离愁别绪,蜡烛,摇摇曳曳,忽明忽暗……诗人选取的意象本身就带有朦胧感。

除此之外,诗人还借用一些特别的修饰,让这些意象变得轻盈、空灵,甚至难以感知。

以雨为例,诗人吟到“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重过圣女祠》)、“小幌风烟人,高窗雾雨通”(《寄目》)、“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寄令狐郎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水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其一》)。

诗人描写的雨多是细雨、暮雨、冷雨。

形容雨细,诗人用了“雾”、“烟”、“梦”一系列词,“雾”、“烟”、“梦”不仅细而且迷蒙,再加上“暮”、“夜”、“寒”,这样的雨天在诗人笔下,气氛变得更加沉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 没有飘走。
•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 不出其意境。
环节五:作业
• 解读2019年2卷诗歌 • 要求:补成分,调语序,合理想象,连缀
成句。
补充主语和动词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第二、句中语序的颠倒。
• 1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实际是薄暮 中登上东皋望。
• 2风暗凋旗画(杨炯《从军行》)实际是风 暗致使旗画凋。
• 3晴光转绿萍(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 望》)实际是“晴光普照萍转绿”。
第三、句疏密错杂
• 古代汉语诗歌有一行一句的,有两行一句 的,还有一行数句的,所谓疏密错杂,是 指这几种情况有时在一首诗歌中错杂共处, 疏密相间。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画作)满眼(都是)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表现)在(画作)一窗间。
(画作上)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我)吟断(与佳句)不相关。Fra bibliotek参考解读
•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 一个郡的山。
• 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像窗户 一样的尺幅之中。
• 2、满山风雨独品栏,绾(wǎn)结湘娥十二环。前一句 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省略了主语君山和谓语像,意思 是我独自扶栏观望满湖风雨,君山就好像湘夫人头上盘 结的发髻。
• 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第一句省略了 谓语望,第二句省略了谓语看,第三句省略了定语她的, 意思是望着那弯月桥,鲜花院,看着那雕花窗,朱红门, (唯独不见我的心上人)只有春光知道她的去处。
• 这里的“志” 主要指志意,志 向,怀抱,也包括作者的哀乐感情 和人生体验。
• 诗人见春花而思时光流逝,赏 月怀人,见落叶而悲秋,写人 在于写己,借物在于抒怀,借 古讽今,凡此种种,写到诗歌 的人、事、物、景都是为了抒 发情感,诗人总是把眼前所历, 所见,所感外化为诗歌寄托自 己的情感态度。
• 诗歌确实是以抒情为己任,以 抒情为能事的.
• 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靠着高高的栏杆, 愁绪多么长(像河水,源源不断)。 远处,萧瑟疏落的树林之后,耸立的高山, 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 从文学的意义看,诗歌的这些特点, 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炼整齐,固有形 式美,音乐美,也可以通过这些变 异所产生的强调突出作用,使得诗 情画意更富审美魅力。
环节三:总结指导
9
环节一:读懂诗句
• 诗歌语言的组织语序:
• 语序指的是语言组合的次序。汉语的语序 一般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 定语,状语在其所修饰的词语之前,补语 在其所补充的词语之后。但是,偏离句法 规则的变异现象,在古汉诗歌中也是屡见 不鲜的
第一、句子成分的精简。
• 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 经》)分别省去了主语你和我。
注释:
诗句翻译
•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是说自己虽然身份低微,但是 心怀道义。此次来拜谒不是因为你是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 之人。
•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说明自己的来意。说得很委婉、 隐晦。明面上说自己此次来不是跑官求官的,只希望你能读读我的书 卷,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但是听的人自然心知肚明。 作者巧妙、隐晦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虽然有点虚伪,但没有阿谀奉 承的谄媚之态,保持了人格尊严。
• 2、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省略了主语我,谓语身经和状语中的介词,是 说在黄沙中我身经百战铠甲磨穿。
• 3、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分 别于云花前省去了一个谓语动词见,意思是看 见彩云就想起了她的装扮,看见了鲜花就想起 了她的玉容。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 和鸟分别为谓语见花开和闻鸟鸣之省。
水,
孤云遂不还。
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 今在一窗间。 (解词)
此中有佳句,解词() (补充)吟断(谁)不
(与谁)相关。
补充诗句主语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画作)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画作)一窗间。 (画作上)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我)吟断(与佳句)不相关。
补充省略动词
环节二 巩固练习1:补成分
•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 弃疾《水龙吟》)
• 2、满山风雨独品栏,绾(wǎn)结湘娥十 二环(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 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贺铸《青玉案》)
参考答案:
•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第二句省略了状 语“只能”,第三句省略了谓语像,意思是远处山峰放 眼望去,只能给人增添愁恨,虽然它美的如美人头上的 玉簪螺髻。
• 解读诗歌: • 以句子为单位,补充成分,调整语序,合
理联想和想象, 连缀成句。
环节四:拓展练习
• 请解读以下诗歌: 2019年1卷《题许道宁画》: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题许道宁画》
(补充)满眼(补充)长江 (补充)众木俱含晚,
• 汉代《诗大序》情、志并举,明确指 出:“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与言也。”
• 西晋陆机的《文赋》指出“诗缘情”, 说作者在观察外界事物时,情思受到 激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 春。心懔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更侧重诗歌抒情的特点
• 王国维说:“诗歌者,感情的产物 也。”
• 下课啦!
参考解释
• 朱门:权贵之门。 • 孔门:孔子儒家之门。 • 至公:公正的长者,指裴侍郎。 • 垂纶(lún):钓鱼。 • 地:见地,缘由。 • 等闲:平白无故。
补充主语和动词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我)垂纶雨结渔乡思,(听到)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诗人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 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诗人孤高、鸿鹄之志的人物 形象,是情感情怀的形象化表达;结构上也缓和了前面直陈式的叙述, 使诗歌变得婉转从容。这一句和诗中其它三句卓然不同。正是有了这 一句,全诗才具备了诗的气质。
• “男子受恩须有地”,是说大丈夫是凭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 有才华才学之士。“平生不受等闲思”,是说自己不接受等闲之辈的 可怜施舍,给人高傲之感,同时也吹捧了拜谒对象。
了解两个过程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
7
创作过程 (形于言)
诗 人
看到
景、事、物 产生思想感情促使
表现冲动 借助 字句 表现 思想感情 (志)
8
鉴赏过程 (会于心)
看到
鉴赏者 诗句
联想想象
组合 假想
意象 意境
调动储备,读懂诗句(基础)
参悟
感情
诗人的感情(志)
参悟感情,鉴赏技巧(关键)
• 2、江山流萤独坐听:实为独坐江山听流萤 • 3、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
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视为惊风乱颭水中芙蓉,密雨斜侵墙上薜 荔。
巩固练习3:解疏密
• 书河上亭壁

寇准
• 岸阔樯稀波渺茫,
• 独凭危栏思何长。
• 萧萧远树疏林外,
• 一半秋山带夕阳。
参考解读
• 宽阔的黄河,船只稀少,眼前是波浪滚滚, 一派渺茫。
巩固练习2:补成分,调语序
•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 适《除夕》)
• 2、江山流萤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 诸弟》)
• 3、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 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参考答案
•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实 际是今夜思千里外的故乡,明朝又多了一 年霜鬓。
• 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一行三个句子,第 二行是一句,第三和 第四行合起来是一个 完整的句子。四行诗 歌含有五个句子,前 密后疏,由实而虚, 先景后情,情景交融。 全诗优美而迷蒙,清 寥的境界和诗人愈来 愈深的乡愁,正好通 过这些先密后疏,景 中含情的语句渐次展 开和逐步深化的。
第二讲
解读诗歌之诗歌的 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 了解诗歌的语句特 点,能够解读浅易 的诗歌诗句
引言
• 文学作品有抒情和叙事两种功能。 在明清小说,戏剧兴起之前,文学 的叙事功能主要是由历史著述承担, 作为文学主体的诗歌则是主要用来 抒情的。
• 我国最早的诗论《尚书》说“诗言 志”:诗言志,就道出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