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框架图――政治经济学归纳精细版回顾学习版课件.doc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庸俗经济学便产生了。 代表人物;
经济学家们的著作: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马 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 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萨缪尔逊《经济学》 加上“政治”并不意味研究的对象是政治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 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
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 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性质和发展 方向的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叫基本的 经济规律。
色诺芬《经济论》 指 家庭管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
隶主经济问题。
(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 逐渐形成的。
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 是1
7
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莱
田: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表示他的研究突破了家庭和庭园范围, 开始研究整个社会经济问题。
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 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 从事的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或 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 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 的产品相交换。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1.劳动生产率:
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经济学家们的著作: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马 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 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萨缪尔逊《经济学》 加上“政治”并不意味研究的对象是政治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 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
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 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性质和发展 方向的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叫基本的 经济规律。
色诺芬《经济论》 指 家庭管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
隶主经济问题。
(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 逐渐形成的。
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 是1
7
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莱
田: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表示他的研究突破了家庭和庭园范围, 开始研究整个社会经济问题。
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 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 从事的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或 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 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 的产品相交换。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1.劳动生产率:
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堂PPT)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立和发展
2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3
古汉语中
经济: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
4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学”一词的是:
古希腊 色诺芬 《经济论》 经济学:家庭管理
5
《政治学》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家务
6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这种研究家庭 管理的经济理论并没有形 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A.产品交换过程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力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D.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 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70
7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1.2.3.4.5 ) 1.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2.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3.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4.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 5.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
72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
1.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提高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3.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处理现实 生活中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 作奠定理论基础。
69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 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立和发展
2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3
古汉语中
经济: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
4
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学”一词的是:
古希腊 色诺芬 《经济论》 经济学:家庭管理
5
《政治学》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家务
6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这种研究家庭 管理的经济理论并没有形 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A.产品交换过程
B.产品消费过程
C.直接生产过程
D.成果分配过程
2.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力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D.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 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70
7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1.2.3.4.5 ) 1.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2.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3.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4.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 5.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
72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
1.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提高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3.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处理现实 生活中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 作奠定理论基础。
69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 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 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政
资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本质、原因、周期性)
治
制
度
资义国家职能:内:政统、社管;外:外交、维护
和 政治制度:民主、法制、政权、选举、政党 本质
意
识
进步性①②③、局限性①②③
态度:辩证批判
形 意识形态:形成、本质①②、评价:辩证分析
态
8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垄断:含义、形成(生产集中)、原因①②③、垄断组织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基本问题
两种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决定①②③) 社会意识形态
辩证统一①②
社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①②③
文化建设
会
基
生产力 基本要素①②③
本
生产关系 基本构成①②③
矛
相互关系①决定②反作用
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内容、过程)
观 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①②③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
特
联系:内涵、特点①②③
征
发展:实质、新事物①②、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②③
对 立
同一性:含义①②、作用①②③
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统 斗争性:含义、作用①②
关系 绝对斗争,相对同一
和谐
一
规
唯
律
共同作用,地位不同
普遍性:含义
9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理论 空想:三阶段、贡献、缺陷
社
会
科学: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主
义
制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图

四种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从抽象到具体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
认识的发生
认识的发生与本质 认识的本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认识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论
认识发展的规律和意义
真理及其客观性和具体性
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和谬误
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义
起源: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
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②
形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成
货币流通规律 − 纸币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发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实质
展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历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史
新变化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进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和
政治制度的变化
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历史地位 发展趋势
8
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 代表人物、贡献、局限性
7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 特征: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自由调节
形成:自由竞争 → 生产集中 → 垄断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资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最根本特征:垄断统治、金融资本、资本输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章ppt课件

.
95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 就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 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 费诸关系的总和。
.
96
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 研究生产关系
.
9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矛盾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矛盾
上层建筑
.
98
(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
9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资本论》序言
.
92
生产关系的内容
“三方面说”
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93
生产关系的内容
“四环节说”
强调生产关系是生产、 交换、分配和消费四 个环节的统一
.
94
社会生产总过程
生产
交换
分配
起点
生产 关系
中介环节
交换和 分配关系
所有制
消费
基 础
终点 社会 消费 生产 关系 关系
.
18
资本主义 早期
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重商主义 学派
古典政治 经济学
.
19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
20
亚当·斯密
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 (1776年)
.
21
大卫·李嘉图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 和赋税原理》 (1817年)
.
2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 创造的观点
➢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 理论
.
23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 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 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 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 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 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 会效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 得到的效果为大。”
政治经济学复习框架图ppt课件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的 实现问题
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转化为成本价格K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余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价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不
值
变资本的节省程度)
分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 本质要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原
表现形式
和实践意义
理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 的认识
时代性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
生产的关系
前提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特殊性) 价值
剩 余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两重性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
值 生 产
商品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两个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的原始积累
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阶级革命 及工业革命
商 品
商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决定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品 价值量理论
经商
济 理 论
品 经 济 的
产生
货币
本质 职能作用
货币流通规律
私人劳动 构 成简单 商品 经 社会劳动 济的基本矛盾
基 本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资本家追
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生产关系再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
30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自觉地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二、有助于更好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和经济制度演进的方向,也能正确评定 政府的经济政策。
三、有助于使我们学会用经济观念和经济 分析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21
总结
人的劳动
生产力
劳动对象
生
生产资料
产
劳动资料
方
式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
22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 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23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 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
5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 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53
●一般价值形式
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 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 一种商品上。
20
第二,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 系上层建筑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反作用。
因此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35
2.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30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自觉地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二、有助于更好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和经济制度演进的方向,也能正确评定 政府的经济政策。
三、有助于使我们学会用经济观念和经济 分析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21
总结
人的劳动
生产力
劳动对象
生
生产资料
产
劳动资料
方
式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
22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 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23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 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
5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 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53
●一般价值形式
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 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 一种商品上。
20
第二,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 系上层建筑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反作用。
因此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35
2.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 关系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 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该 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治经济学只有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 生产关系,才能说明生产关系变革的曲折 性和复杂性,才能全面揭示生产关系的运 动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科学抽象法以及叙述方法和研 究方法 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 一等方法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意义
1、有利于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 求时,它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 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 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 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科学的抽象法
就是对于那些呈现在人们 面前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 程,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 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数学和统计方法
每一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都有质和量两方面。因此,对它 们既要作质的分析,也要作量的 分析。数学和统计的研究方法, 有助于揭示经济现象量的方面和 经济现象变化的数量的联系。
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