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讲授的课题是第十单元实验6《酸、碱的化学性质》。
授课时以微课引入,复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和要注意的事项。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来验证这些化学性质。
在实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填写学案,并总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中的主要内容。
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学习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酸和碱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还能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2)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3)通过实验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
(2)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使用酸,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1.实验用品:试管、药匙、镊子、试管架、烧杯(盛废液、点滴板等。
2.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蒸馏水。
三、教学方法: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等。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实验活动二、生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活动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活动四、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实验活动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教学反思】教材处理到位,这堂课重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酸、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1、酸、碱能和指示剂反应,2、酸能和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
3、碱能和酸、盐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阶段的化学知识,对于酸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溶液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现象。
然而,学生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对于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还比较片面,他们可能只能够记住一些酸碱的性质,而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其次,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对于理解酸碱反应的化学过程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3)实验教具:pH试纸、酸碱指示剂、滴定管等。
(4)相关视频资料: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视频、酸碱溶液的制备方法等。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阅读科普读物,加深对酸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登录中国化学教育网、科普中国网等网站,查找与酸碱相关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学课件、实验视频、动画、图片等。
4. 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酸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酸碱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我发现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规范,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另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我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它们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实验材料•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酚酞溶液•非金属容器•雌黄溶液•感受纸实验步骤实验1: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3.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2: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1.取少量的酸溶液放入非金属容器中。
2.将一小块锌片放入酸溶液中。
3.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是否有颜色变化。
实验3: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将碱溶液滴在感受纸上。
3.观察感受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和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直到出现酸碱中和时停止加入。
3.用感受纸测试溶液的性质。
实验原理1. 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或黄色。
当酸溶液和酚酞溶液反应时,酸溶液的酸性会使酚酞呈现红色。
2. 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同时放出氢气。
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氢气。
3. 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感受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可以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当碱溶液与感受纸接触时,感受纸会变蓝或变绿。
4.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酸性物质的氢离子和碱性物质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中和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观察到酸溶液呈现红色,说明酸溶液呈酸性。
•实验2:观察到酸溶液与锌片反应时产生气泡,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说明酸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实验3:感受纸在碱溶液中变蓝或变绿,证明碱溶液呈碱性。
•实验4:观察到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和后,感受纸不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酸与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实验的操作发现一些问题,并学会解决。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管药匙镊子白色点滴板实验药品:稀盐酸、食用白醋、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知识回顾:(1)常见的酸有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写两条即可)。
(2)常用的碱有等,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实验:一.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食用白醋、稀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白色点滴板实验步骤1.取白色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紫石蕊溶液。
2.取白色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1)是酸碱指示剂使酸碱溶液变色还是酸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使用胶头滴管操作时我们应怎样进行?二.生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用品稀盐酸,生锈的铁钉(2颗)、试管(两支)、镊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取一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使铁钉的部分浸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当铁钉表面变得光亮后,铁钉表面开始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讨论:你是怎样放铁钉的?在放铁钉时注意什么?能把铁钉长时间浸在稀盐酸中吗?为什么?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2、向上述溶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四.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几滴酚酞2、向上述烧杯中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试管,直至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为止。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及应用;2.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3.酸碱的腐蚀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题型
题型示例:某种酸碱指示剂在pH值为3时呈红色,在pH值为5时呈黄色,在pH值为7时呈绿色。如果将该指示剂加入pH值为4的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什么?
答案: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溶液的颜色变化。例如,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的pH值低于3;如果溶液变黄,则说明溶液的pH值在3到5之间;如果溶液变绿,则说明溶液的pH值等于7。
5.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动画演示等。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活动所需的器材,包括酸碱指示剂、不同酸碱溶液、试管、滴定管、烧杯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实验需求。
2.对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不同酸碱溶液对指示剂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中和反应的产物量,并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学习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盐、蓝色石蕊试纸、滴管、试管、试管架、酸碱反应器(如酸瓶、碱瓶等)等。
2. 实验内容概述本次实验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1.每个小组准备好所需的试管、试管架、滴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
2.按组将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等常见酸碱物质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步骤2: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将酸碱指示剂滴在试管中的物质上,并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步骤1:酸碱中和反应1.将少量盐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加入适量的醋酸,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根据观察结果,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入醋酸后试管中的变化发生了?这是一种什么反应?步骤2:使用酸碱测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取一张蓝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的物质中。
2.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步骤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1.向学生提问:酸和碱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并列举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调味品、清洁剂等。
四、知识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也能够认识到酸碱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酸碱的性质鉴别物质教学准备试管、钥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教学设计【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B.FeCl3C.HCl D.H2SO42.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A.变红B.变紫C.变蓝D.不变色3.苯甲酸(C6H5COOH)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酸的某一通性,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铁锈C.锌粒D.紫色石蕊溶液4、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归纳:酸与碱中和反应后一般存在三种情况:酸碱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
总结梳理: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酸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碱与酸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与盐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酸、碱的化学性质
2.加深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3.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4.初步学会实验操作的方法,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酸、碱的化学性质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实验操作的方法,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白色点滴板。
【实验现象】①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③后取出的铁钉变小。
【实验结论】(1)6HCl+Fe2O3===2FeCl3+3H2O
(2)2HCl+Fe===FeCl2+H2↑
【实验活动3】
实验操作
反应的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2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写两条即可)。
(2)常用的碱有等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实验记录:
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步骤:
1、取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紫色石蕊。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中和反应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是学生实验课,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结论
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以及蒸发溶液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几滴酚酞
2、向上述试管中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试管,直至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为止。
3、取上述无色溶液约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探究点 酸、碱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1.酸的水溶液和碱的水溶液在反应前各有什么离子?反应后又有哪些微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探究实验
【实验活动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无色酚酞溶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不变色
溶液呈
〖 分析与思考〗:
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芳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在两个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向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稀盐酸
变红色
不变色
稀硫酸变红色不变色源自氢氧化钠溶液2.取点滴板,向其中四个穴分别滴加2~3滴上边四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2~3滴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铁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用品
稀盐酸,蒸馏水、生锈的铁钉(两个)、试管(两个)镊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取两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修去掉,铁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以致用: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2NaOH+CuSO4===Cu(OH)2↓+Na2SO4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沉淀溶解
2HCl+Cu(OH)2===CuCl2+2H2O
【实验活动4】中和反应
实验操作
反应的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慢慢加入稀盐酸
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
2、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只铁钉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向上述溶液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钙粉末、蒸馏水、酚酞溶液、稀盐酸、试管2支、药匙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向两支试管中和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加入1ml水,振荡
2、向上述两支试管各滴入1~2滴酚酞,观察现象
3、继续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
4、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实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掌握不牢,所做的实验没有实验现象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知识回顾: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相同的
变蓝色
变红色
氢氧化钙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碱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活动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操作】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取上述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液体蒸干
有白色固体析出
【实验活动5】
实验操作
反应的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少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水,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加水后颜色不变
向同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稀盐酸,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消失
2HCl+Ca(OH)2===CaCl2+2H2O
(1)实验活动2中,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铁钉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
(2)实验活动5中,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