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裂”与“传承”

——近两百年来西方学界在文艺复兴史研究中的范式之争

【摘要】范式(paradigm),即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1纵观近两百年西方史学界对文艺复兴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总是处于范式之争中,大体来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断裂”范式的首先出现;2、“断裂”与“传承”之争;3、新史学冲击下的新争论。本文就试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这三个阶段入手,对近两百年来西方史学界对文艺复兴史的研究进行一些粗略的梳理,以期为史学界今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方向上的指导。【关键词】范式两百年来文艺复兴史综述

对文艺复兴史的研究可以说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自身的进展就

已经开始了。但随着研究自身的进展及社会思潮的不断变化,历史学家们也逐渐开始用不同的范式去研究文艺复兴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形成了跨越两百年之久的范式之争,成为史学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文试就以史学家们的范式之争为主线,进而对近两百年来西方史学界对文艺复兴史的研究进行一些粗略的梳理,以期为史学界今后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些方向上的指导。

1夏基松.历史主义科学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71-174

一、“断裂”范式的首先出现

“断裂”范式,顾名思义,即指文艺复兴是作为与“黑暗中世纪”完全断裂的产物而出现的。这种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布鲁尼1和马基雅维利2先后发表《佛罗伦萨史》,指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完全区别于中世纪禁欲思想,是意大利繁荣经济和宽松政治的创新产物。1483年,比昂多发表32卷本的《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率先采用将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这一时间段称为“中世纪”的说法,从而将其从古典文明与文艺复兴之间截然抽取出来,3“断裂”范式就此定型。

1860年,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凭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的发表,奠定了其传统“断裂”范式集大成者的地位。布克哈特认为,相对于积极进取、蓬勃发展、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来说,中世纪只是一个呆滞迟钝、充满迷信的无知时代。因此,他继承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的思想,指出“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代表了与过去重大断裂的开始。”4

首先,布克哈特的“断裂范式”从文艺复兴的产生入手,他认为历代与霍亨斯陶芬王朝之间的斗争使得意大利的政治情况截然不同

于西方的其他国家。在法兰西,西班牙和英格兰,封建制度因为非常有组织,所以在解体时,就自然而然的转化为一个统一的君主国家。在德意志,封建制度至少在表面上有助于维持帝国的统一。而在意大

1 Bruni. History of the Florentine People [M].Cambridge: Harvard, 2001

2 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 2011

3 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4 Kekewich,L. The Renaissance in Europe - A Cultural Enquiry, the Impact of Humanism [M],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2000:8

利,此时则完全摆脱了封建制度。他进一步指出,因为教皇的干扰和各国的平衡,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统一意大利。不过,在这些国家身上,我们第一次发现了近代欧洲的政治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随心所欲,常常表现在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的最恶劣的面貌,践踏每一种权利和摧残一个比较健康的文化的每一个萌芽。但是,无论哪里只要这种精神得到了克服或者以任何方式得到了补救,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事实——出现了经过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国家,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1

其次,从文艺复兴的特征来看,从政治,文艺,科技到生活习俗,所有可称为文艺复兴特色的成就归根到底不外乎个性觉醒,而醒与非醒正是文艺复兴与中世纪新旧之间的根本区别。2我们也可以从书中看到,无论布克哈特所描绘的古代文化复兴也好,自然美与本身的发现也好,以及表现出的阶级平等或是道德的败坏,其基础都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解文个人主义。关于这点,布克哈特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述:“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

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这层纱幕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笼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对于国家和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做客观的处理和考虑成为可能的了。同时,主观方面也相应强调表现了

1雅克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470

2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5

它自己;人成为了精神的个体,并且这样来认识自己。”1由此,通过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原因及特征的讨论,布克哈特得出结论:11世纪到14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连贯、统一的时期,它应与其前后的世纪截然分开。2

布克哈特之后,西蒙斯通过7卷本《意大利文艺复兴史》(1875)对布克哈特的思想进行了补充。西蒙斯另辟蹊径,从人类精神的层面,运用详实的史料,充分论证了“文艺复兴代表了与中世纪完全对立与决裂的近代社会的开始”这一命题。他在书中写到“在文艺复兴时期突然变得非常重要的艺术与创造、知识与书籍曾长期被埋没在我们称之为中世纪的死海岸边”,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而来的是人类精神的埋葬,而教皇国是死去的罗马帝国的灵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连接两个时代之间的鸿沟的桥梁。“中世纪的精神是愚昧无知地拜倒在教会的偶像—教条、权威和烦琐哲学之前的。而且欧洲各国在这些世纪中都被畜牲般的物质需求所制约。总之,理智处在昏睡状态,人类对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乃是一种财富这个状况一无所知。”3而恰恰是文艺复兴扭转了这种情况。因此,“文艺复兴,或者新生,这个词表明的是一种自然运动,不能用这个或那个特征来解释,但是起码可以看成是人类经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并且我们现在仍然参与到了后来的进程。文艺复兴史不是艺术史、文学史或者国家史。它是通过反映在欧洲民族的人类精神中的自我意识之自由的获得史。”4

1雅克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139

2 Gilbert,F. History: Politics or Culture? Reflections on Ranke and Burckhardt [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50.

3 Symonds,J.A. Renaissance in Italy [M], London: Albemarle Street, 1923:203.

4 Symonds,J.A. Renaissance in Italy [M], London: Albemarle Street, 19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