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常见毒蘑菇
户外小心毒蘑菇—半卵形斑褶菇

户外小心毒蘑菇—半卵形
斑褶菇
子实体一般中等。
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 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
菌肉污白色。
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
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
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台湾、甘肃、陕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于高山牧场。
此种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草原却未发现。
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毒蘑菇

毒蘑菇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
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
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
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起肝肾损害;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不同类型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也有一些毒蘑菇同时含有多种毒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胃肠毒素:含有这种毒素的毒蕈很多,如毒粉褶蕈、毒红菇、墨汁鬼伞、红网牛肝蕈等,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
2、神经、精神毒素:主要存在于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伞、臭黄菇及牛肝蕈等毒蘑菇中。
中毒后主要兴奋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脏器功能异常和精神症状。
3、溶血毒素:鹿花蕈(也叫马鞍蕈)中所含的马鞍蕈酸,可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
这种毒素抗热性差,加热至摄氏70度或在胃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可以失去溶血性能。
4、肝脏毒素:是毒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等毒蘑菇中所含的极毒物质,毒性稳定,具有耐高温和耐干燥的特点,一般烹调方法不被破坏。
这种毒素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其中对肝脏的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病情凶险而复杂,死亡率也非常高。
5、类光过敏毒素:在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植物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中毒表现: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恢复较快,预后好。
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肿大等。
此型中毒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多可康复。
毒蕈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患者遵守医嘱,安心治疗;有的家属当感情深厚、朝夕相处的亲人患了癌症,对亲人即将离开所带来的悲痛难以承受,不能正常料理家务及其他事务,因此,在患者临终前应及早向家属宣传生与死的客观规律及人生临终阶段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家属和患者病情及患者情绪间的关系,共同理解死亡的意义,给他们同情和安慰,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指导家属参与部分护理工作,既能满足患者本人的要求,又为家属提供了为患者履行最后义务的机会,使其在心理上减轻遗憾获得安慰。
313 做好基础护理 晚期肝癌患者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日渐衰竭,免疫功能降低,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为此,协助患者做好晨、晚间及大小便的护理,满足当事人的生活所需,对能进食者,社区护士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食高热量食品,指导家属依患者口味,合理调配膳食,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对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并做好口腔护理,对有腹水、水肿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每日用清水擦洗皮肤及暴露部位,对体质消瘦的患者,要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的部位,防止发生褥疮。
314 疼痛的护理 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最大的痛苦。
疼痛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活动,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变化。
有时,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会胜过于死亡的威胁。
疼痛可使患者和家属产生绝望。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疼痛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控制癌痛及其症状是WHO癌症控制规划的优先项目之一,对有意识和情感的临终者,缓解疼痛是首要任务,可按WHO阶梯镇痛法(从少侵入性、低危险性逐步上升到高侵入性、高危险性的步骤)采取口服、直肠给药、皮下注射和药物阻滞破坏痛觉传导通路止痛[3],还指导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放松、听音乐等;除此之外,给予适当的催眠疗法,帮助按摩疼痛部位,对减轻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给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有效的临终护理,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家属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
临终关怀使临终患者不仅能信任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治疗,享受活着的每一天;也能在心理上面对和接受死亡,处之坦然,最后达到安详、舒适、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的目的。
户外小心毒蘑菇—毛头鬼伞

户外小心毒蘑菇—毛头鬼
伞
又称鸡腿蘑(河北、山西)、毛鬼伞。
子实体较大。
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
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
菌肉白色。
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
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
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
该蘑菇一般可食用。
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
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毛头鬼伞可人工栽培,不过因为成熟快,容易出现菌褶液化,必须掌握采摘时间。
还可以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4

浙江省浙北2023-2024学年高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人在出汗后,湿的身体被风一吹会感到特别冷,与之相关的主要原因是()A.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B.水是极性分子,是生物体中良好的溶剂C.在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水的含量最高D.水分子之间大量的氢键使水蒸发时消耗大量的热能2.某电力工人李师傅在酷暑中抢修线路,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中暑症状,工友除让他在荫凉中休息之外,还给他提供了含有盐分的冰饮料饮用以缓解症状,其主要原因与之无关的是()A.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生物体吸收B.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着重要生理作用C.人体中无机盐对参与神经活动和肌肉收缩等有着重要生理意义D.无机盐多数以非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如骨细胞的重要成分有磷酸钙3.对于低血糖病人来说,医生会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0%的某单糖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单糖可能是葡萄糖,也可能是核糖B.主要原因是给病人较快供给能量物质C.此单糖可水解成较小分子糖使细胞更容易吸收D.注射较高浓度的糖主要是为了尽快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4.油菜种子在发育成熟和后期萌发过程中,均会发生糖类和油脂的相互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和油脂都具有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B.干重相同的糖类和油脂中,所贮存的能量油脂多于糖C.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糖类可更多地转变成油脂,且无需氮元素参与D.种子后期萌发时油脂转变为糖类,说明糖是种子生命活动中的唯一能源物质5.肉毒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极易污染食品。
其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蛋白质,由两条肽链通过一个双硫链连接起来,为神经毒素,少量毒素即可产生症状甚至致死。
可能引起肉毒类毒素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罐头食品等。
由于这种毒素有不耐热的性质,高温处理(90℃15min或煮沸5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
下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局部结构图完整呈现了5个肽键B.此局部结构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此局部结构图是由5个5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D.该肉毒类毒素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不包含其他元素6.肉毒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极易污染食品。
毒蘑菇科普小知识

毒蘑菇科普小知识
1. 毒蘑菇的分布广泛,可在世界各地的森林、牧场、草地和花园中找到。
2. 毒蘑菇包括数百种不同的物种,其中一些被认为是致命的。
3. 毒蘑菇的毒性因物种而异,有些是神经毒素,有些是肝毒素,还有些是腹泻毒素。
4. 毒蘑菇的毒性通常在生熟或鲜干状态下都存在,因此应避免食用。
5. 毒蘑菇的外表与可食用的蘑菇相似,这使得鉴别毒蘑菇变得非常困难。
6. 毒蘑菇中最致命的物种之一是白毒鹅膏菌,仅食用一小块即可致命。
7. 中毒症状通常在食用后6至12小时内出现,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头痛、昏迷等。
8. 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将食用的蘑菇留下以进行鉴别。
9. 避免野外采摘蘑菇,除非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10. 进食可靠的商业蘑菇是安全的选择,但即使如此,烹饪时
也应确保充分煮熟。
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
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
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
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
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最后一卷)生物试卷

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最后一卷)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首民谣描述了毒蘑菇的特征。
但最毒的蘑菇其实并不是颜色鲜艳的“红伞伞”,而是“白伞伞”,也就是白色或者灰色的毒鹅膏菌。
这类蘑菇体内的α-鹅膏毒肽(环状八肽)是主要毒性物质,鹅膏毒肽能够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肝细胞后与RNA聚合酶相结合,肝损伤者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胆红素升高等症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毒鹅膏菌有由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构成的生物膜系统B.人类误食毒鹅膏菌后,消化酶可能不能有效地破坏鹅膏毒肽的结构C.α-鹅膏毒肽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肝细胞D.血清转氨酶升高说明鹅膏毒肽能促进转氨酶合成2.随着神舟十七号飞船的顺利返回,生物学家们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太空特产”。
其中包括苜蓿和燕麦等5份牧草种子材料,这些种子在中国空间站的空间辐射暴露装置上经历了11个月的舱外辐射。
后续将以这批种子为对象开展地面选育实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
在太空中,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种子基因结构的改变B.种子产生新的基因、获得新的性状C.每粒种子的品质都得到改良D.种子染色体的断裂和错误连接3.连续内共生理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细胞进化的历程,认为细菌被吞噬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成为宿主细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解释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如图)。
已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80S和70S。
根据该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需氧菌相比,先祖厌氧真核细胞的体积与表面积比更大B.光合作用真核生物比需氧真核生物出现得晚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D.线粒体基因表达时需要对DNA转录出的前体mRNA进行剪切与拼接4.下列事件涉及新物种形成的是()A.与S型菌的DNA共同培养后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B.滥用抗生素使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化成抗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C.减数分裂失败形成二倍体配子,随后自花授粉形成四倍体合子并发育成熟D.因长时间地理隔离形成遗传和表型上有很大差别的两个亚种5.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常见毒蘑菇
白毒伞
特征:菌体白色,比较细长。
菌盖宽7—12厘米,幼时鸡蛋形至钟形,老后平展,纯白色,表面光滑。
产地: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西、河南、四川等地。
毒性:极毒,能严重损害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橙红毒伞
特征:菌盖橙红色,具橙黄色的粉末或小疣,边缘有清楚的条纹。
产地:云南、陕西、浙江等地。
毒性:可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甚至可死亡。
星孢丝盖伞
特征:菌肉灰白色至土黄色,薄。
菌褶凹生,长短不等,密,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出现深褐色斑点。
菌褶后期出现深褐色斑点。
产地: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毒性:可引起神经精神型症状。
毒粉褶菌
特征:菌盖污白色,菌肉白色,菌褶最初白色,老后变成粉红色或皮肤色。
产地: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黑龙江等地。
毒性:食后发病较快,约半小时就出现强烈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以及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等。
红网牛肝
特征:菌盖茶褐色,有平伏的细绒毛,菌柄桔红色,有紫红色网纹,管口桔红色,菌肉受伤变蓝色,与菌管层接连处带红色。
产地: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毒性:有人采食,但常发生中毒,食后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黄粉牛肝
特征:菌盖表面覆盖一层柠檬黄的粉末,柄上部有蛛网状菌环。
产地: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岛等地。
毒性:食后发病快,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文字来源:主要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组编著的《毒蘑菇》,中国科学出版社。
本文转载韩省华微博/s/blog_4f7d56f401015h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