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仪表布置校核经验汇总
汽车组合仪表视野校核指南解读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43第 18 章组合仪表视野校核指南18.1 概论18.1.1 指南的主要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掌握总组合仪表盲区校核包括的内容;2)掌握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的主要步骤。
18.1.2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的重要作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通过对组合仪表显示的信息来观察判断整车的运转状况,组合仪表的视野良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合仪表视野在整车总布置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关法规的校核,因为它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
组合仪表按照信号功能主要由车速表,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报警指示符号及多功能显示屏组成。
18.2 18.2.1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组合仪表盲区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1)相关标准SAE J1050 SAEJ941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 MOTOR VEHICLE DRIVERS’EYE LOCATION2) 名词术语眼椭圆:根据座椅的调节行程以及不同人体眼睛位置区域。
18.2.2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过程1)数据输入a)组合仪表数模:要求输入在整车坐标下的组合仪表三维数模;b)方向盘数模:整车坐标下的方向盘,如果方向盘位置可调用设计位置校核;c)整车坐标下的眼椭圆。
2)数据简化a)把组合仪表、方向盘、眼椭圆装配到一起,如图 1 所示;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44图 1b)把方向盘阻挡组合仪表视野部分的尺寸边界线抽取出来,然后把边界线并合并为一体,以方便编辑和修改。
同时也将组合仪表最里层仪表盘的外边界轮廓抽取出来,并且将主要仪表的外轮廓抽取出,如图 2 所示方向盘图23)求组合仪表左右眼视野盲区过抽取好的方向盘边缘均匀做点,依次连接左眼椭圆中心点与方向盘内外边缘的点并延长至组合仪表的表面所在的平面,然后这些直线组成了一个锥形空间结构,然后过这些直线做曲面(如图 3 所示),并求与组合仪表所在面的交线,交线所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的视野盲区(如图 4 所示),按照以上的方法可以作出右眼的视野盲区145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Array图 3左眼视野盲区图 44)校核结果左右视野盲区的重叠部分就是双眼视野盲区(如图 5 所示)。
仪表调试总结报告

仪表调试总结报告1. 引言本文档总结了仪表调试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经验教训。
仪表调试是确保仪表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对仪表的功能、性能及精度进行检测和校验。
通过本次调试的经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仪表调试的重要性,并提高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调试过程总结仪表调试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设备检测在进行仪表调试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设备的检测。
包括检查设备的完整性、接口连接是否正常以及仪表的电源情况等。
如果设备损坏或连接不正常,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2.2 仪表功能测试仪表功能测试是调试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验证仪表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根据使用手册进行操作,我们可以逐一测试仪表的不同功能,并记录测试结果。
2.3 参数校准参数校准是仪表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仪表的参数进行校准,可以确保仪表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在进行参数校准时,需要注意校准的方法和步骤,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4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仪表的功能和性能的综合考核。
通过对仪表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观察,可以评估仪表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性能测试中,需要注意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的选择,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2.5 结果分析和总结在完成仪表调试后,需要对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调试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今后的仪表调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本次仪表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认真分析和解决,最终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3.1 校准误差较大在参数校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仪表的校准误差较大,导致仪表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是由于仪表的校准系数设置错误,导致校准结果不准确。
解决方案是重新根据标准样品进行校准系数的设置,并重新校准仪表。
组合仪表布置校核经验汇总

组合仪表布置校核经验汇总在某项目仪表板设计过程中,组合仪表重新造型,将原样车组合仪表中置改为转向盘前方布置,组合仪表及周边配合件重新开发。
驾驶员必须通过转向盘轮缘内侧区域观察组合仪表显示区域。
因为某项目是某平台第一款采用这种组合仪表布置的车型,我们将某组合仪表的布置过程及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采用这种布置的其它车型提供借鉴。
1 组合仪表显示可见性要求1.1 标准要求根据国标GB17867-1999对组合仪表上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显示可见性要求,下列指示器及信号装置在驾驶员头部不转动时必须是可见的:显示区域可见:车速里程表、燃油液面高度指示器小于1/4区域;指示器可见:发动机油压临界状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临界状态;指示器标志及信号装置可见:蓄电池充电状况、自动变速器、制动器、驻车制动器、远光信号、转向指示灯、车辆危急警告信号、安全带警报、被动约束装置状态指示器、机油压力、燃油液面高度、蓄电池充电。
2.2 布置校核原则组合仪表布置时,优先考虑在驾驶员头部不移动时,保证所有的指示器及信号装置是可见的,否则,应至少保证国标中要求的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布置区域是可见的。
选用转向盘上极限位置为设计状态,H点坐标为座椅最后最下位置的座椅参考点,选用95%的驾驶员眼椭圆进行设计校核。
2 组合仪表布置详细说明2.1 设计流程造型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制作仪表板油泥模型,并对油泥模型进行完善,对油泥模型点云扫描。
项目组输入仪表板点云进行设计校核,将校核结果以报告形式反馈给造型进行修改,同时反馈问题修改必须在油泥模型上加以确认。
确定最终油泥模型,并扫描点云进行光顺处理,再根据光顺数据进行仪表板建模。
2.2 校核内容及方法1)测量组合仪表外罩与转向盘上极限位置的间隙,确定某车型此间隙值不小于80mm(对比参考车型所得),避免组合仪表外罩对驾驶员转动转向盘形成干扰。
2)确定组合仪表面板及驾驶员眼椭圆的位置,测量组合仪表显示面中心与眼椭圆中心的距离,与参考车型进行对比。
驾驶员防眩目布置及校核规范

驾驶员防眩目布置及校核规范前言随着车辆内饰材料及配置的越来越多样化,容易产生乘员眩目的情况也增多,因此,对车辆内饰的眩目分析日趋重要。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成用车二中心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编制:校核:审定:批准: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驾驶员防眩目布置及校核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内饰防眩目校核的一种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新开发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56-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15084-2006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SAEJ941-2002 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3 术语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眼椭圆、眼点规范所使用眼椭圆为《SAEJ941-2002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规定的95%眼椭圆,以眼椭圆相对于校核区域的极限眼点;3.2 组合仪表曲面玻璃眩目指组合仪表曲面玻璃折射经过前挡风玻璃、侧窗、天窗等的入射光线而进入眼椭圆,造成组合仪表上显示内容(或部分)视认性差,多发生在白天或外界光线较强时;3.3组合仪表曲面玻璃倒影指方向盘、转向锁壳、座椅靠背、驾驶员(鲜艳衣物)等经组合仪表曲面玻璃反射后进入眼椭圆,影响组合仪表显示内容的视认性,尤其是在被倒影物质光泽度较高或与周边色对比强烈时必须避免;3.4 仪表灯光眩目指仪表上显示强光经前挡风玻璃等反射后进入眼椭圆,多发生在夜晚或外界光线较弱时。
3.5反光内饰对外后视镜的眩目指主仪表光源及表面光泽度较高的内饰零部件投射到侧窗玻璃上,而影响驾驶员观测外后视镜内景象;3.6反光内饰在前挡玻璃上的投影眩目主要是仪表台上光泽度较高的零部件反射的光线经过前挡玻璃反射后进入眼椭圆,影响驾驶员前方视野。
(完整版)仪表板人机校核

组合仪表
过V2点或眼椭圆下部做与风窗陶瓷边上端或引擎盖上 端(取高点)相切的线即为前方下视野,下视野不得 小于5度,一般设定在6度以上
仪表板上表面应在下视野限制线以下
前方下视 野线
DVD一般布置在中控面板上,屏幕中心距眼椭圆中 间距离800mm左右为佳
DVD屏幕与Z轴夹角应小于24度,以保证读碟的需 求
为避免炫目应防止仪表的光线照射到前风挡上,应 控制仪表帽檐的长度。
如果帽檐长度不足以 遮挡仪表光线,则希 望反射光线不进入眼 椭圆,或反射区在刮 扫区的B区以外。
炫目限制线
为避免组合仪表炫目,希望仪表帽檐尽量长,但帽
檐不能过长,同时需考虑方向盘操作空间。方向盘
在整个调节范围内,与帽檐的距离推荐在60mm以
副仪表板肘靠高度要求距R点Z向160~210mm
副仪表板与后排乘客座椅X向间隙一般要求大于 250mm,保证后排中间乘员脚进出方便性
表盘与视线夹角在90°±5°范围内。测量方法:过 组合仪表中心点做与中间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测量 表盘与连线的夹角。
组合仪表高低位置根据盲区设定
根据SAE 1050制作组合仪表盲区 组合仪表上重要显示符号不应在盲区内
根据经验,仪表上部与轮缘盲区最好有5mm以上 的间隙,否则有被转向盘轮缘遮挡的风险
上。
帽檐需在下视野限 制线以下
帽檐下端不能影响
方向盘间 隙限制线
组合仪表 视野线
组合仪表的视野
下视野限 制线
组合仪表在侧门玻璃上的反光区应与外后视镜观察 区不重叠
人体位置、仪表位置、车门玻璃倾角、外后视镜位 置、仪表罩形状对反光结果均有影响
组合仪表侧窗成 像
影响后视镜观测区域
外后视镜 车门玻璃
18.汽车总布置之人机法规_仪表板视野校核

仪表板视野校核
1 组合仪表视野校核
1.1 组合仪表视距与视角校核
(1)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30°(2)仪表盘面中心到眼椭圆中心的距离应在650mm-760mm之间(3)仪表盘中心和眼椭圆中心连线与仪表盘平面夹角为90°±10°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2 组合仪表视野盲区校核
组合仪表所有显示信息处于可视区域内
注:一般用UG校核
某车型校核如下图:
1.3 组合仪表夜间成像校核
(1)组合仪表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组合仪表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注:前风窗玻璃B区见GB 11555-2009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性能和试验方法》
1.4 组合仪表面罩成虚像校核
组合仪表玻璃面罩上不能出现影响驾驶安全的倒立虚像。
1.5 组合仪表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2 中控显示屏视野校核
2.1 中控显示屏障碍物校核
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置时观测中控显示屏时无障碍物(方向盘、换挡手柄等)遮挡。
2.2 中控显示屏夜间成像校核
(1)中控显示屏在侧风窗的成像不得进入驾驶员观看外后视镜所需的透明区域内。
(2)中控显示屏在前风窗成像不得进入B区。
2.3 中控显示屏白天眩目校核
所有外界射入的光线经组合仪表玻璃面罩反射后不能进入眼椭圆,以免对驾驶员造成眩目。
内造型组合仪表的防眩校核-070604

组合仪表的防眩校核
组合仪表的防眩包括两个方面的防眩内容:
1、仪表玻璃和仪表罩都会反射射入车内的光线,反射的光线再
射入驾驶员眼中,造成了驾驶员眩目现象。
2、仪表罩会映出车内外的景物、驾驶员的头影等,影响驾驶员
观察仪表,造成了驾驶员眩目现象。
以下是对现有造型的组合仪表的校核情况:
1、组合仪表罩产生的炫目情况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前风窗透明区入射的光线经仪表罩玻璃面反射后不会进入眼椭圆区域,满足防眩要求。
2、前风挡玻璃产生的炫目情况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组合仪表射出的光线经前风窗玻璃反射后,能够进入眼椭圆区域,由此可能造成驾驶员的炫目现象。
结论:
从上面的校核发现,现有的仪表结构不能达到视场内的防眩要求。
解决方案:
把仪表上护板在Y=-360的断面沿X正向延长20mm以上,在Y=-500断面沿X正向延长20mm以上。
(见下面的示意图)
利用相同的办法可以对DVD的显示屏进行防眩校核: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前风窗透明区入射的光线经DVD屏幕反射后不会进入眼椭圆区域,满足防眩要求。
从上图可以看出,DVD射出的光线经前风窗玻璃反射后,部分光线能够进入眼椭圆区域,由此可能造成驾驶员的炫目现象。
结论:
从上面的校核发现,现有的DVD布置不能达到视场内的防眩要求。
解决方案:
把DVD沿X负方向移动30mm,仪表上护板沿X正方向延长20mm。
(见下面的示意图)。
关于汽车组合仪表透明罩成像问题的快速校核及解决方案

关于汽车组合仪表透明罩成像问题的快速校核及解决方案何良军【摘要】在做整车造型CAS校核时,大多情况下会对仪表透明罩表做来自于前后风挡、天窗以及侧窗的光线的反光校核,而对周边物体在透明罩上成像的问题往往容易忽略.文章以驾驶员的裤子在某车的仪表透明罩上成像为例,提出了一种在数据阶段快速校核成像的方法,并对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可作为以后总布置正向开发的一个参考.【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00)017【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组合仪表透明罩;成像;快速校核;双曲率【作者】何良军【作者单位】万向集团公司洁能智动车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12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前言组合仪表透明罩成像是指组合仪表周围的物体(含驾驶员身体部位)在仪表透明罩上所形成的虚像,一定程度上会干扰驾驶员读取仪表数据。
在做整车造型CAS校核时,大多情况下会对仪表透明罩做来自于前后风挡、天窗以及侧窗的光线做反光校核,而对周边物体在其上成像的问题往往容易忽略。
在不少市面上的量产车上存在透明罩成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部分车企在这方面的数据校核不充分或者经验不足。
本文以某车型上出现驾驶员的裤腿在仪表透明罩上成像的问题为例,提出在数据阶段对成像问题的一种快速校核的方法,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1 仪表罩成像的快速校核方法传统的成像校核基于反光原理,模拟从物发射光线到镜面(仪表透明罩),进过镜面反射后进入到驾驶员的眼里。
一般采用做组合仪表的Y向断面进行校核,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做多个断面,且不一定能分析全面,也无法直观看到成像的表现。
CATIA目前是汽车行业最常用的3D软件之一,选择其中的Photo Studio 模块对成像问题进行模拟,可以快速直观地看到物体在透明罩上成像的外形和区域。
步骤如下:1.1 在Assembly Design模块下建立仪表罩周边零部件环境(含驾驶员裤腿)的装配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仪表布置校核经验汇总
在某项目仪表板设计过程中,组合仪表重新造型,将原样车组合仪表中置改为转向盘前方布置,组合仪表及周边配合件重新开发。
驾驶员必须通过转向盘轮缘内侧区域观察组合仪表显示区域。
因为某项目是某平台第一款采用这种组合仪表布置的车型,我们将某组合仪表的布置过程及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采用这种布置的其它车型提供借鉴。
1 组合仪表显示可见性要求
1.1 标准要求
根据国标GB17867-1999对组合仪表上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显示可见性要求,下列指示器及信号装置在驾驶员头部不转动时必须是可见的:显示区域可见:车速里程表、燃油液面高度指示器小于1/4区域;指示器可见:发动机油压临界状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临界状态;指示器标志及信号装置可见:蓄电池充电状况、自动变速器、制动器、驻车制动器、远光信号、转向指示灯、车辆危急警告信号、安全带警报、被动约束装置状态指示器、机油压力、燃油液面高度、蓄电池充电。
2.2 布置校核原则
组合仪表布置时,优先考虑在驾驶员头部不移动时,保证所有的指示器及信号装置是可见的,否则,应至少保证国标中要求的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布置区域是可见的。
选用转向盘上极限位置为设计状态,H点坐标为座椅最后最下位置的座椅参考点,选用95%的驾驶员眼椭圆进行设计校核。
2 组合仪表布置详细说明
2.1 设计流程
造型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制作仪表板油泥模型,并对油泥模型进行完善,对油泥模型点云扫描。
项目组输入仪表板点云进行设计校核,将校核结果以报告形式反馈给造型进行修改,同时反馈问题修改必须在油泥模型上加以确认。
确定最终油泥模型,并扫描点云进行光顺处理,再根据光顺数据进行仪表板建模。
2.2 校核内容及方法
1)测量组合仪表外罩与转向盘上极限位置的间隙,确定某车型此间隙值不小于80mm(对比参考车型所得),避免组合仪表外罩对驾驶员转动转向盘形成干扰。
2)确定组合仪表面板及驾驶员眼椭圆的位置,测量组合仪表显示面中心与眼椭圆中心的距离,与参考车型进行对比。
3)进行驾驶员防眩目的校核。
作透过前风窗玻璃的光线,经组合仪表外罩边缘照到透明罩或面板上,进行反射后,确保此反射光线不会与驾驶员眼椭圆相交。
4)过挡风玻璃下黑边边缘做切眼椭圆下边缘的直线,过该直线做垂直于整车纵向对称面的平面。
组合仪表外罩必须位于该平面以下,说明组合仪表外罩不会遮挡驾驶员视野。
5)利用UG软件做出转向盘双目障碍区域,校核组合仪表显示区域的可视范围,主要障碍物为转向盘及安全气囊。
3 某组合仪表校核实例及说明
3.1 确定转向盘的状态,选用上极限位置的转向盘。
中心线与Z面的夹角为27.4°,见图1。
与Y面的夹角为1.7°,见图2。
图1 转向盘中心线与Z面夹角
图2 转向盘中心线与Y面夹角
3.2 测量转向盘与组合仪表外罩的距离。
组合仪表外罩上边缘距离上极限位置的转向盘轮缘80.2mm,可满足技术要求。
图3 组合仪表罩到转向盘的距离
3.3 做出眼椭圆数模,测量组合仪表显示面与驾驶员眼椭圆的距离。
油泥模型组合仪表中心到驾驶员眼椭圆中心759.7mm。
图4 油泥模型组合仪表中心到驾驶员眼椭圆中心距离
3.4 做驾驶员的防炫目分析。
图5中的线段为经过风窗玻璃上边缘和组合仪表护罩边缘的光线,经组合仪表面板反射后被仪表板面罩遮挡,不会照射到驾驶员眼睛里。
组合仪表护罩设计可满足技术要求。
图5 组合仪表反射光
图6为从驾驶员侧车门窗最下最后点入射的光线,经组合仪表反射后不会反射到驾驶员眼睛里,该车门窗其它处入射光经组合仪表反射后的光线均不会照射到驾驶员眼睛里,侧门窗设计可满足设计要求。
图6 组合仪表前门窗反射光
3.5 图7中,直线为风挡玻璃下黑边上边缘与驾驶员眼椭圆下切线的连线,表示驾驶员透过风窗玻璃的视线下极限,仪表板位于直线以下,因此仪表板不会对风挡玻璃的透明区域产生任何遮挡。
图7 前风窗玻璃透明部分的障碍
3.6 组合仪表显示可见性的要求
1)组合仪表上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障碍物主要是转向盘,这就需要定义转向盘的眼椭圆双目障碍区域,国标中指示器和信号装置不能位于转向盘双目障碍区域内(驾驶员部不转动)。
图8 转向盘的障碍区域
图9中两条黑线为通过转向盘的驾驶员眼椭圆的可见区域与组合仪表面板的交线,组合仪表上的主要指示器和信号装置必须布置于红线(最低位置)以下。
经校核,某最新组合仪表的主要显示面位于驾驶员可视区域内,可满足组合仪表的视野要求。
左侧表盘为发动机转速表,法规中对发动机转速表没有提出要求。
图9 组合仪表可见区域
2)组合仪表可视区域断面图
过眼椭圆中心点做平行于Y0面的断面线,断面线中黄色面为通过转向盘的驾驶员眼椭圆上极限位置眼点的可视区域,绿色面为通过转向盘的驾驶员眼椭圆下极限位置眼点的可视区域。
图10 组合仪表的可视区域示意图
3)因转向盘可绕旋转轴向下调整2.8度,座椅也可以向上向前调整,因此只考虑较大人体,即眼椭圆上极限的可视区域即可,下极限位置的可视区域可通过调节转向盘及座椅高度实现驾驶员的最佳组合仪表可视性。
所以,国标中所要求的组合仪表上的指示器和信号装置必须布置于眼椭圆上极限位置的可视区域内。
4 作用
在内造型设计过程中,组合仪表是造型设计的重心内容,项目组加强过程控制,对过程数据进行仔细严谨的检查,可以及时的发现和暴露组合仪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后期的设计修改,这样在保证仪表板设计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推进仪表板造型的设计进度,为下阶段的结构设计争取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