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入高校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瑰宝,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戏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表达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的戏曲艺术在现代社会逐渐衰落。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魅力。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饱含文化底蕴、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在农村学校推广戏曲艺术,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传承,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戏曲艺术是一门传统艺术,它具有众多的表现形式,从歌舞、音乐、演技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表演。
在学习戏曲艺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感性认识与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三、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等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会得到较好的缓解,减少由于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感和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学习戏曲艺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协同合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通过练习和表演,学生会获得升华出一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个人能力,也形成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总之,推广戏曲艺术在农村学校中的必要性和意义非常重大。
农村学校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受益终身。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校园里的传播,是青少年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的重要载体。
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戏曲文化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播为依托,在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中华优秀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戏曲进校园,不仅是戏曲本身的传播与振兴,其对于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1.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感受到传统戏剧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了解戏曲中的核心情节,传承中华优秀品德。
2.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能够进一步普及,提高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更有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
3.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农村学校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而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也一直在农村中传承。
由于农村地区资源匮乏、条件落后,农村学校的戏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
加强农村学校中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智慧。
在农村学校中,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民族传统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形式,它包含了中国古典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通过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戏曲,培养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戏曲表演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功能不再单一,除了传授知识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综合素质。
戏曲进校园可以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校课余生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在于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通过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触到戏曲艺术,激发对戏曲的兴趣,推动农村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也可以为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关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以及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戏曲再度受到重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文化遗产,中国政府积极推广戏曲,其中之一就是在农村学校推广戏曲教育。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一、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但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淘汰。
在农村学校推广戏曲教育,有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青少年学习戏曲,让他们了解戏曲的发展历程、演出形式和精神内涵,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培养青少年的艺术修养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涵盖了声乐、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多个方面。
在农村学校推广戏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演唱、舞蹈、表演等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艺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戏曲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需要运用自己的情感表达,传达给观众。
学习戏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推广戏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在师资方面,可以吸引优秀的戏曲人才来乡村学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开设戏曲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为戏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在农村学校推广戏曲教育,有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乡村教育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代社会中,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戏曲表演逐渐式微,年轻人对于戏曲的认知度和欣赏度也在下降。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喜爱戏曲,戏曲进校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实践路径。
一、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1.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戏曲表演,人们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文化、历史故事和传统价值观。
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文化熏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戏曲进校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接触和喜爱戏曲,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戏曲进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通过观看和学习戏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戏曲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
通过接触和学习戏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自己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戏曲进校园的实践路径研究1. 加强戏曲教育的普及要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戏曲,首先需要加强戏曲教育的普及。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戏曲课程、举办戏曲展示活动、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团体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接触戏曲。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戏曲教育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接触戏曲,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度和欣赏度。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让戏曲真正进入校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分析及其实践路径研究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冲击,戏曲艺术逐渐淡出了许多人们的生活。
尤其是在校园中,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流行音乐、流行影视作品,少有接触和了解戏曲艺术的机会。
对于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其实践路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
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将戏曲艺术引入校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通过学习和欣赏戏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戏曲进校园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那么,要实现戏曲进校园,我们就需要研究其实践路径。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戏曲进校园的实践路径:一、加强对戏曲艺术的普及宣传。
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开展戏曲艺术讲座、举办戏曲艺术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戏曲艺术,增强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组织戏曲艺术表演和演出活动。
在校园内,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戏曲表演团体来校园进行精彩的戏曲表演,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和体验戏曲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戏曲的认知和理解。
三、开设戏曲艺术课程和培训班。
在校园内,可以开设戏曲艺术课程或者组织戏曲艺术培训班,让学生们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戏曲表演技巧和艺术知识,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四、推进戏曲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将戏曲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推进戏曲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戏曲教学纳入高校选修课的价值及意义

戏曲教学纳入高校选修课的价值及意义戏曲教学纳入高校选修课的价值及意义近些年来,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在当代社会,戏曲教学纳入高校的选修课程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审美培养、人文素养以及国家形象等多个方面探讨戏曲教学纳入高校选修课的重要性。
首先,戏曲教学对于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戏曲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
通过戏曲教学,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至关重要。
戏曲教学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戏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戏曲艺术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它不仅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还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
通过戏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戏曲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可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让他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享受艺术的美。
此外,戏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戏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融入了丰富的人性与情感。
通过戏曲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戏曲艺术中所表达的人类生活的韵味和情感价值。
同时,戏曲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充实和生命的哲理。
最后,戏曲教学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戏曲教学,可以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和了解。
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可以传递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传统价值,对于推广中国文化、打造国家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戏曲进校园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戏曲进校园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学和民俗内涵,对传承中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戏曲进校园已成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有效传承中华文化。
一、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与价值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戏曲进校园能够使学生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同时,戏曲也是国民性文化的代表,通过戏曲进校园的方式,可以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与认同。
二、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方式有效的戏曲进校园实施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使其获得独立的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施方式:1. 戏曲社团或俱乐部的建立:学校可以设立戏曲社团或俱乐部,邀请专业戏曲艺术家或传统戏曲团体指导学生,提供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2. 戏曲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将戏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安排专门的课程时间,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戏曲知识。
3. 戏曲艺术展示和比赛:通过组织戏曲艺术展示和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和表达能力的平台,激发其对戏曲的热情。
4. 资源共享与传承:学校可以与戏曲艺术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传承戏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三、如何有效传承中华文化为了有效传承中华文化,戏曲进校园需要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点建议:1. 强化基础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教育,包括戏曲的历史渊源、剧种分类和表演形式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储备。
2. 注重实践演练:通过戏曲表演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戏曲艺术之美。
3. 开展戏曲文化周、节日庆典等活动:组织戏曲文化周、戏曲节日庆典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欢乐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4.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学习等,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戏曲进入高校艺术课堂的重要性
戏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单一的局面。
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我们的民族艺术诸如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却知之甚少。
由于市场经济、社会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戏曲不感兴趣,忽视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戏曲音乐的渗透,不能很好地发挥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尚不能将戏曲融入校园文化。
因此,站在民族意识的高度,教育部倡导戏曲等民族传统艺术走进音乐课堂,既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提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丰富戏曲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戏曲引入高校艺术课堂的意义:1.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且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它综合了多种艺术成分,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
戏曲的突出特点是唱、念、做、打,其中的行腔转调和发音吐字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要求素质教育,它的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专门的、严格的训练,念白的韵白和口白均要有音乐性,武打要干净利落、稳妥准确、轻捷灵便。
其表现手段的程式要求更是严格,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以及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都有一定格式。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
所以,把戏曲艺术引入高校艺术教育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认识,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2.戏曲艺术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远远胜过传统的戏曲艺术,对流传千年的戏曲剧目、代表人物及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更是缺乏了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继承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性。
为了振兴这一历史悠久、曾经深刻影响过中华民族心理的传统艺术形式,在青年学生中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许多的相关政策,例如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戏曲鉴赏》为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要求大中学校为戏曲走进校园提供条件,鼓励大中学生欣赏优秀的戏曲作品,跟优秀的戏曲艺术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及交流等。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
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
通过戏曲艺术教育,使学生认识、掌握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发扬光大,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
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
要让学生知道,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唱段,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
这些必将激起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3.戏曲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的重要途径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
所以,把戏曲艺术引入高校艺术教育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认识,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事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积极性。
唱、念、做、打,行行俱全;手、眼、身、法、步,都要经过严格训练;甩发、拍须、抬袖、台步等都有一定格规。
高校学生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的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
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着名曲目和唱段,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戏曲艺术教育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在戏曲艺术教学中,包含有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在现代戏曲中素质教育,如杨子荣、郭建
光、李铁梅等典型的革命形象,通过学生的学习与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种潜移默化的爱国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除此之外,传统戏曲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苏武牧羊》、《红灯记》等,都是歌颂民族英雄、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体现正义、惩恶劝善、舍己为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赤桑镇》、《赵氏孤儿》、《铡美案》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二进宫》、《霸王别姬》、《打龙袍》等都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这些传统戏曲都充实了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普及和推广戏曲艺术不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上进的作用。
二、高校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高校艺术课堂引进戏曲艺术时,应重视实际实践操作,从而达到继承、弘扬传统民族艺术的目的。
根据多年来的教育经验,仅谈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戏曲师资培训。
为了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得到全面推进,培养合格的戏曲师资尤为关键。
除了培训教师唱、念、做、打等艺术程式,还要充实戏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质修养。
一个合格的戏曲教师,不但能讲授史论课程,还要懂得戏曲实践的各个方面,能指导学生进行业余戏曲实践,使高校艺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多种实际需求,改革因循守旧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戏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它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2.戏曲艺术学习要循序渐进。
在戏曲艺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是对戏曲知识方面的了解、赏析。
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等基础知识入手,将学生引入戏曲艺术欣赏之中。
重点欣赏著名艺术家的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在欣赏的同时,还要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步入欣赏戏曲艺术的门坎,激发其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之后,学生的鉴赏力将得以升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
还可通过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戏曲表演艺术,使学生深入理解戏曲的真谛,提高学生自身的演绎能力。
3.戏曲艺术的教学方法要具有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教师要注重艺术活动的互动性,营造课堂艺术氛围。
如在设计京剧脸谱时,给学生多张脸谱,让它们“找伙伴”,如黑脸是张飞、项羽结成一对素质教育,红脸的黄盖、荆柯在一起,白脸的曹操、司马懿凑在一堆,由此引入京剧脸谱色彩与人物角色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借助艺术活动的互动性,学生踊跃参与判断分析,锻炼了同学的合作,获得了相互关怀、尊重、友善等人文素养。
另外,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创造想象的空间,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4.戏曲教育与德育要同步进行。
学生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的介绍并渗透思想教育,激起学生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
如在欣赏戏曲之前,教师先要给学生讲解戏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让学生对戏曲中英雄的人物形象、英雄的事迹铭记于心,激发学生心底的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中指出“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
接触经典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味,使他们知道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
我国的戏曲艺术是经典的文化艺术遗产,在“让传统的戏曲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课堂”这一活动中,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在高校中大力推广戏曲艺术,把戏曲艺术课设为必修课,让戏曲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学习科目,发挥戏曲艺术教育的优势,支撑起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整体。
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感情深处对它们由衷地喜爱并认识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戏曲才能摆脱困境,弘扬戏曲艺术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