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概述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概述 PPT课件

BCD
解析:如图所示,当拉力沿竖直方向1时.省力一 半,当沿2的方向上提时拉力肯定大于物体重力 一半.所以A错B对,当两绳间夹角等于1200时 拉力等于物体重量,所以D对,当夹角大于1200 时,拉力大于物体重量,所以c对 . • 说明:力是矢量,它的加减不是简单的代数加减; 不共线的两个共点力与它们的合力构成三角形, 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几何知识来分析相关 问题,直观简捷!
不变
F
问题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 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增 大,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如何 变化?物体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 擦力如何变化?
F
不变
【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图示要求是将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示。
F=150N 50N
【力的合成分解】 1、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合力F与F1和F2间夹角的关系
F2
F
F1 + F 1 2 - F
1) q = 0 0 时,
2 ) q = 180 3 ) q 变大,
F = F
0 时,
1 F = F
2
F 变 ____ 小
问题1: 共点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则合力的范围 为 。 2N≤F合≤14N 可见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 【例2】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为G的圆柱体放 置在水平桌面上,用一夹角为60°、两夹边完 全相同的人字夹水平将其夹住(夹角仍不变), 圆柱体始终静止。试问:(1)若人字夹内侧 光滑,其任一侧与圆柱体间的弹力大小也等于 G,则圆柱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 (2)若人字夹内侧粗糙,其任一侧与圆柱体 间的弹力大小仍等于G,欲使圆柱体对桌面的 压力为零,则整个人字夹对圆柱体摩擦力的大 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27张PPT)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27张PPT)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要表示力的作用效果,需要考虑力的哪些特征?
4.力的三要素:
相 (1)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作 用
单位:牛顿,符号:N。
(2)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15N
相 力的图示
互 作 用
力的示意图
F=30N F=30N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
只要速度发生了 变化,无论是大
(1)使物体发生形变;
小还是方向变了, 我们就说运动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态变了!Leabharlann 实例:用手拍桌面,脚踢足球等。
你能从力的定义总结出力的性质吗? 3.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 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对重心的理解: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

互 何中心。

用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其质量分布和 几何形状都有关系。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均匀 重心
相 互 作
物 体
分布
位置
形状决定
用质
规则
不规则
重心 位置
只画出力的作用 点和方向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生活中物体下落

的运动是一种常

作 用
见的运动
物体为什么会
下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2张PPT)
表示(方向、作用点)
(即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
力的图示
力的大小-------线段的长短
力的方向-------箭头的指向
力的作用点-------箭尾
试画出下力的图示。
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
A
20N
B
B
B
B
二、重力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
施力物体:地球
A
B
D
C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1) 改变物体的形 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
3.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 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
4.力 大小
的三 用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 N
要素 方向
矢量
作用点
5.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
重心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等效替代
等效
各部分都要受 到重力作用
• 重心的确定方法:
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 于一点
重心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等效替代
等效
各部分都要受 到重力作用
巩固训练
3、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ABC )
A.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 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 变 D.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巩固训练
4. 把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均匀薄板绕C点缓慢转 动45°,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学课件-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学课件-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精品课件

2.如果该足球静止在地面上,它的
竖直向下的
重力又是怎样的?
3.初中G=mg中的g表示什么?它 与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是一回事吗?
重力加速度,一回事
4.如果你要把重力图示出来,重力
重心上
的作用点会画在哪里?
5.有人把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心的意义是什么?该足球的重心 在哪里?
各部分受到的作用集中 于一点,为重心
4.对不是薄板的物体,两次重垂线的 交点是重心吗?为什么悬挂法的适用条 件是薄板?
2019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课件 :第三 章相互 作用第 1节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15张PPT)
2019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课件 :第三 章相互 作用第 1节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15张PPT)
问题
2019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课件 :第三 章相互 作用第 1节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15张PPT)
谢谢!
2019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课件 :第三 章相互 作用第 1节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15张PPT)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理解状态改变的 衡量标准(物理观 念)
大小、方向、作用

4.力的三要素有哪些?力的图示和力的 力的图示可以反应
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2019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课件 :第三 章相互 作用第 1节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15张PPT)
出三要素
明确力的图示和 力的示意图的区
2019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课件 :第三 章相互 作用第 1节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15张PPT)
及运动状态无关。
(4)当物体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位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

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
(2)本章知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
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共点力的合成
与分解,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
(3)本章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及共点力
(2)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 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 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 分析。
物 理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的合成与分解。

理 必
本章难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法指导
物 理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 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 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
返回导航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源自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
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
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
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正确性、规范性。在练习中

相互作用教材分析.ppt

相互作用教材分析.ppt

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 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 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 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单元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受力分析 第二单元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 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
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4.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 定;探究性实验的实施。
问题3 以下情况(碰撞的台球、牛顿摆球图 片)有无弹力产生?如果有,形变是否发生?
问题4 弹力产生要具备什么条件?
问题 认知目标
1
形变
教学过程再现
探究方法
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弹 形状和大小变化 簧、橡皮泥、直尺
强化
2
形变种类
实验演示、比较 弹性、非弹性形变、弹 实物演示
弹力
力、弹性限度的概念
3
弹力、形变的 演示实验(牛顿摆)直接观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精品课件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
1、定义: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性质:
(1)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而单独存在
(2)相互性: 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 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作用
(3)矢量性: 力有大小,也有方向
F与V同向,加速
F与V反向,减速 (4)瞬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前因后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6张PPT)【P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如何找出物体的重心?
①几何法(作图法) --均匀规则物体
如图为一块质量均匀 分布的薄板,试确定 其重心的位置?
人教版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6张PPT)【P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例3 关于重力的大小及重心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重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 比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小于其 所受的重力
C.重力只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心的位置总在物体 的几何中心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 力物体是地球
人教版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6张PPT)【P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6张PPT)【P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6张PPT)【P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6张PPT)【P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新教材)相互作用——力PPT课件分析人教版1

(新教材)相互作用——力PPT课件分析人教版1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活动一:让桌面的物体发生形变
问题1:什么叫形变? 问题2:撤去力后,观察有什么不同? 问题3:弹簧一定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吗? 问题4:用手挤压桌面,它发生形变了吗?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探究实验1:弹力的方向??
拉力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拉力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6张)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16张)
三、胡克定律
1、内容: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
小跟弹簧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
2、适用条件:弹性限度内
3、表达式:
F = 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 单位:N/m
5.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 ,稀疏 的残荷 漂浮在 荷塘上 ,令我 心生几 许凄凉 。走过 莲桥, 拐过小 弯,我 走进了 近春园 遗址深 处,置 身高高 的白杨 树下, 眼前一 片开阔 地平展 展的, 月光轻 洒,充 满空灵 ,草坪 黑青黑 青,上 面有不 少落叶 。 6.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 你虽没 有什么 轰轰烈 烈的壮 举,却 在贫病 交加之 际宁可 饿死也 不领美 援面粉 ,成了 承载一 个民族 的气节 、尊严 和大义 的人。 也许有 人不屑 ,也确 实有人 不屑, 但这反 而衬托 出你的 崇高, 因为那 些不屑 者不是 同类 7.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 进美育 的一种 有效手 段,也是 美育最 终的目 标之我 们应将 美育当 作传承 文化、 培养国 民精神 的传世 工程,接 续中华 文脉, 延续百 年美育 思潮,将 美育推 向社会 每个角 落,让美 育产生 润化人 心的力 量,守护 每个人 的精神 健康, 提升整 个社会 的文化 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4
减时增效——向课堂的有效性要质量
教学要求的把握:选好参考系
高考的要求 必修 选修 课标的要求
2021
5
一、教材对比分析
新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原第一章 力一、力二、重力三、弹力
四、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
六、力的分解
●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决定了自然界一切相互作用
南京市2009级高一物理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南京市中华中学 王高
2009年10月
2021
1
规范教学行为后课时已大幅减少,以 大运动量习题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退 居次席,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育信条
• 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 • 学生主动了结果会更好
2021
2
减时增效——向课堂的有效性要质量
•物理的学科特点1——实验 •物理的学科特点2——思辩(引起思维冲突)
2021
11
三 .课时分配建议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受力分析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复习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021
12
四 .重点、难点分析
弹力和摩擦力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对它们的三要 素和产生条件要分析到位.由于学生初学力的分析,所 以要从基本概念出发,从产生条件出发,来判断弹力和 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要突出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教 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 关的知识.
高度重视学生的错误(来源) 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
课本 提问题
教师 提问题
学生 提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来源
•物理的学科特点3——层次
2021
3
减时增效——向课堂的有效性要质量
物理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知识,教
知识是必需做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 学教给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教给他们怎样 用知识去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他们逐渐形成强 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老师不仅 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他应该是使学生们对知识 产生兴趣的导游,是学生们遇到困难时的助手。 老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学 习知识,代替学生克服困难。
知道胡克定律。
例1: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的弹簧的形状和
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2: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
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
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建议: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
●新教材在弹力一节中,增加了胡克定律的内容和 F-x 图象,但没有安排学 生实验。
●原教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新教材改为“探究求合力的方
法”。
●强调了矢量相加的法则,在“力的分解”一节中设立小标题,并对矢量做
出更明确的定义。
2021
6
1、总体概述
▪ (1)从地位和要求看:本章讲述的是有关 “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 的预备知识。要求学生理解重力、弹力、摩擦 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它们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会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在此基础上,理 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渗透矢量运算的三角形定 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加深对矢量及其合成法 则的认识。
2021
8
(3)从教学方式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 体验。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悬 挂法测薄板重心)、将验证性实验改为 探索性实验(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 之间的关系、力的合成)、联系实际, 渗透STS教育(安装自行车的滚珠轴承) 等。
2021
9
本章关注点
▪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 实验探究能力。
2021
16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概念的理解. 难点:力概念和重心概念的理解.
2021
17
4、教学建议
一.力 ●引入:
实验与实例 :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物体发生了形变
分析原因 总结: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
个概念:力
2021
18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初中物理只给出力的作用效果,没有给
▪ 物理思想:显示微小形变的“放大” 思想,重心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 中的“等效”思想。
▪ 物理方法: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 “假设法”。
2021
10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
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021
7
(2)从编排顺序看:课本从学生已熟悉并可以理 解的事实出发,分析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和形变的原因,给出力的概念以及力的图示法, 在学习重力的基础上,介绍引力相互作用、电 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把自 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与常见的接触力—— —弹力和摩擦力联系起来,并指出弹力、摩擦 力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使学生的认识呈螺旋 式上升,顺利过渡到弹力和摩擦力的教学上。
①从现象入手,体会和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是有原因的,从而将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进而通过实验体会和理解力 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②体会薄板的重心位置用悬挂法确定的实验过程,体验探索自然规 律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观察生活、列举实例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②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从习惯于 代数运算到矢量的运算,这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常常会 经过一定的反复才能得到巩固.做好探究实验是教学的 关键,并要采用多种演示手段,如实物演示,计算机模 拟演示,来强化学生的矢量运算意识.
2021
13
五.教学建议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021
14
1、教材分析 (1)从现象入手理解力的概念。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三要素。 (3)介绍重力的产生、三要素及重心。 (4)介绍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021
15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能在具体问题
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能画出力的图示. ②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和方
向,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知道重心的概念,掌握重心位置的确定 方法.
③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