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合集下载

小学入学前家长教育方案

小学入学前家长教育方案

小学入学前家长教育方案小学入学前家长教育方案一、前言小学入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为孩子在小学学习中打好基础,提前进行教育准备,让孩子在入学后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方案旨在帮助家长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入学前家长教育方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身体健康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睡眠、饮食规律、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快。

2.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需要10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家长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 合理安排饮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避免过多的垃圾食品和高糖饮料。

4. 多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语言能力1. 读经典名著: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朗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阅读兴趣: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王子》、《三毛流浪记》等,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注重语言环境:家长应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认知能力1. 多开展亲子游戏: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如拼图、积木、扑克牌等,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孩子学习科学知识: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地,让孩子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创意手工制作,如手工卡片、折纸、剪纸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五、社交能力1.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亲友聚会等,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如足球、篮球、乐高等,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入学准备实施方案

小学入学准备实施方案

小学入学准备实施方案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入学准备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选择送孩子去幼儿园或参加学前教育班,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独立性。

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通过陪伴孩子玩耍、阅读、讲故事等方式,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生活习惯培养。

在小学入学前,家长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自理能力、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等。

孩子需要学会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洗手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都是小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三、学习兴趣培养。

在小学入学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参与一些科普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加积极、快乐。

四、情绪管理。

小学入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在入学前,可以通过和孩子交流、鼓励、支持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五、学习能力培养。

在小学入学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些基本的学习能力,如注意力集中、观察力、记忆力等。

可以通过一些益智游戏、启发式教育玩具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社交能力培养。

小学入学后,孩子将会面临更多的社交场合,因此在入学前,家长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分享等能力。

七、身体素质培养。

小学生活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因此在入学前,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

可以通过户外运动、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体能和运动能力,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加健康、快乐。

八、家校沟通。

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入学前,家长可以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为孩子的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于小学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关于小学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关于小学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一、心理准备:1、给孩子树立“长大了”的观念。

〔不能任性,守纪律、按时上学等〕。

用赞美的语言,来鼓励、赞赏孩子,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已长大,从而感受成长的快乐,促使其从思想意识上萌发当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心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倾听、专心做事、说完整话、表达清楚,上课认真听讲、写字字迹工整,姿势正确,回家先写作业等〕3、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立能力。

〔按时起床、规定时间上床睡觉、自己冲凉、洗内衣等、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勤俭节约、尊师爱老、有礼貌、较强的环保意识等,不要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人物全权交给老师,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上了学,让老师管你,看我不告诉你班主任”〕5、告诉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变化。

在幼儿园,由于孩子小,老师会细致入微的照顾,就连喝水、如厕、洗手等都由老师催促、提醒,师生关系更类似于母子或母女。

而在小学,老师的角色身份有了变化,其最主要的任务是传道授业,再加上繁多的教学任务,他们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新入学的孩子在生活上会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要告诉孩子小学的老师和幼儿园的老师的不同,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6、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团结合作、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礼貌待人等〕7、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独立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等,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无视对孩子的教育〕8、正确对待竞争。

〔文明竞争―鼓励和其他孩子比一比,但不要过分苛求,给孩子的要求要适度,不要在表扬一个人的同时批评一大群人〕9、对孩子进行安全逃逸〔交通安全、人身安全〔不认识的人、让孩子记住自己家里的,爸爸或妈妈的〕的教育,提醒校园安全〔奔跑、打闹〕。

生活常识〔水电、煤气等〕的教育也很重要。

二、生活上的准备:1、配合上学后的时间,开始准时一日三餐,中间不再让孩子吃零食。

2、进行一定的排大便训练,尽量让孩子把牌匾时间放在早上和晚上,否则孩子坐不住上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课间休息可能学生又要排队上厕所,时间比较紧。

进入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

进入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

进入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
1.办理入学手续:准备好孩子的出生证明、户口本、疫苗接种证明、体检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入学手续。

2.购买学习用品:为孩子准备好必备的学习用品,例如书包、文具、绘画用品、教辅资料等。

进入小学需要做哪些准备
1.办理入学手续:准备好孩子的出生证明、户口本、疫苗接种证明、体检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入学手续。

2.购买学习用品:为孩子准备好必备的学习用品,例如书包、文具、绘画用品、教辅资料等。

3.培养独立自理能力: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洗手、上厕所等独立自理的基本生活技能,以便适应学校生活。

4.做好心理准备:与孩子沟通,让他/她了解上学后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帮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5.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进入小学要准备什么
书包,文具盒,橡皮,自动铅笔,直尺,中性笔(刚上小学时用不到),姓名贴,运动鞋,手帕纸。

书皮、本子这一类的,可以等开学看老师要求再按要求购置,先开始可以给孩子少量地买几个田格本和生字本,还有小双线本。

按照学校要求购置校服。

其他像是水杯、便携餐具、其他文具、教具之类,等开学以后看学校条件和要求,再慢慢购置也不迟。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孩子入学前,家长需要做好七大准备。

首先,要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的情感。

同时,家长可以让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研究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还可以通过模仿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研究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其次,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需要注意的事项。

家长可以提前教育孩子游戏安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接送安全,规定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此外,家长还要教育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

还要教育孩子饮食卫生安全,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最后,家长还要训练孩子坐稳椅子听课,不要让孩子有依赖的惯。

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让孩子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

这些都是孩子入学前家长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一年级入学需要七证件

一年级入学需要七证件

一年级入学需要七证件孩子到了上小学一年级的年龄,对于家长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的时刻。

兴奋的是孩子即将开启全新的学习旅程,紧张的则是入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准备齐全入学所需的证件。

一年级入学通常需要七证件,这七证件缺一不可,家长们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孩子的户口簿。

户口簿是证明孩子户籍信息的重要证件,上面包含了孩子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家庭成员等重要信息。

学校通过户口簿可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确认孩子是否符合入学的户籍要求。

家长们要确保户口簿上的信息准确无误,如果有信息变更,一定要及时更新。

其次是孩子的出生证明。

出生证明是孩子出生时由医院出具的证明文件,上面记录了孩子的出生时间、地点、父母姓名等关键信息。

这是证明孩子身份的原始凭证,对于核实孩子的年龄和身份非常重要。

然后是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

这是为了确认孩子的监护人身份,保障孩子在学校期间的权益和安全。

家长们要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便学校进行核实和留存。

房产证或租房合同也是必不可少的证件之一。

如果家庭有房产,需要提供房产证,以证明孩子的居住地址在学校的招生范围内。

如果是租房居住,就需要提供有效的租房合同,并且合同中的租赁期限要符合学校的要求。

这是为了保障孩子能够就近入学,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

预防接种证也是入学必备的证件之一。

预防接种证记录了孩子从小到大的疫苗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等。

学校需要了解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整个校园的公共卫生安全。

另外,有些地区还要求提供学前教育证明。

这可以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证明或者结业证书,能够反映孩子在学前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为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最后,可能还需要提供孩子的一寸免冠照片若干张。

照片通常用于制作学生证、学籍档案等。

准备这些证件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

从幼儿园入小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们都面临着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准备的工作。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些事项。

一、心理准备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书包等。

这样,孩子们在小学生活中才能更好地适应。

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面对新的环境和同学,孩子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小学生活。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所不同,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作息,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二、学习准备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时期,孩子们的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

进入小学,他们将面临更为系统的学科学习。

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小学课堂要求孩子们具备一定的专注力。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还要注意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以免影响他们的注意力。

3.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拼音等知识。

这样,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能够更快地适应课程。

三、生活准备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学阶段,孩子们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床铺、洗衣服、扫地等。

2.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

同时,要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四、社交准备1.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进入小学,孩子们需要与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交流。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2.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小学阶段,孩子们将面临更多的集体活动。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关心集体。

小学入学准备的实用建议

小学入学准备的实用建议

小学入学准备的实用建议孩子即将踏入小学的校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家长,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心理准备1、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多和孩子聊聊小学的事情,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小学有更广阔的操场、更多的小伙伴、更丰富的课程等等,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3、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在小学中取得好成绩,交到好朋友。

二、学习准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定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或者阅读任务。

(2)培养专注力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如拼图、搭积木等,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3)养成阅读习惯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逐渐爱上阅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写作都非常有帮助。

2、知识储备(1)数学基础认识数字、简单的加减法,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游戏等方式进行渗透。

(2)语文基础认识拼音、简单的汉字,多听故事、儿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英语启蒙可以让孩子听一些简单的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三、生活准备1、调整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以便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学习。

2、合理安排饮食培养孩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保证营养均衡,为学习提供足够的能量。

3、安全教育教导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与陌生人交谈、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等安全知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社交准备1、学会与人分享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食物与小伙伴分享,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学会解决冲突当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比如沟通、道歉等,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上小学前家长必须做好的七大准备
一、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了解学校生活是入学前家长所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您不妨向孩子介绍学校历史及现状,言语之中充满怀念、向往、自豪和期望之情,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到学校参观,最好带他参观小学,让他亲身体会一下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使孩子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熟悉并欣赏校园环境,认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顺便可以进行简单的爱护花草树木及学校公共设施的教育。

——请大孩子讲学校生活,畅谈学校好玩的地方、学习的乐趣、老师的要求、课堂纪律、作业规范、伙伴交流、少先队活动等。

——模仿游戏,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如怎么坐、怎么站、怎么举手、用多大音量回答问题以及基本礼貌用语等。

许多一年级的学生习惯了幼儿园的玩乐生活,要他们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听课真的很难。

爸爸妈妈记得要训练孩子至少可以坐稳椅子听课。

还有一点,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有依赖的习惯,因为我看过上了两个月的课,学生还需要父母进到课室帮忙把要交的功课拿出来!
二、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准备
安全是孩子上学最须注意的事项,近年来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表明:及早对孩子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是入学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戏安全。

小学活动器戒高而大,场地硬、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呵护在学生左右,所以一定要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守秩序,不推挤,不疯跑,不要扔石子、玩木棍。

——接送安全。

一般小学都规定家长在校门外等待接送孩子,所以家长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去同学家一定要先同家长商量。

(要放孩子坐校巴的父母记得让孩子认清自己应该上哪辆的车。


——上学、放学路上安全。

家长提前带孩子往学校步行几次,每次重复讲关键地点路标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孩子注意车辆、陌生人、同伴游戏等问题;牢记"放学就回家,不和陌生人讲话"的原则。

——饮食卫生安全。

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做眼保健操时手脏就别乱揉等。

——要特别关照孩子。

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尽量不和淘气的男生玩;不用外面的抽水马桶。

三、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
孩子上学后,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

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所以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腾出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

椅子的高度一般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的高度应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桌面别太小,因为现在书的开本都比较大;桌面忌用易使注意力降低的浅颜色或亮丽色,最好选择深色桌面,或给桌面铺上墨绿的台布;桌子的位置最好面对着墙摆放,墙上不要有任何容易引起孩子分心的贴画;桌子左侧是窗户,以保证自然左侧采光;窗户最好贴上一层透光但不透明的膜,保证他看不到外面的景色与活动。

——为孩子选择好台灯:光质一般用光线柔和的磨沙白炽灯;照度为15或25瓦(太亮了会产生眩光,使得瞳孔收缩,眼睛疲劳度增加、学习效率降低);采光方向必须是正左侧取光(前面会产生反射光,眩目);灯罩必须完全不透光;灯罩还必须将灯泡全部遮蔽;光源的高度应该与脸等高;灯臂应可调整;开关要安全、方便。

——为孩子买个书柜,供他把不用的书籍等有条理地存放进去,便于查找使用,免得堆在一起。

您在给孩子布置学习小空间,购买新书包、学惯用具、生活用品时,最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出出主意,发表意见,让他感受"要上学了"的喜悦。

四、孩子良好习惯的准备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可千万别掉以轻心。

——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而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孩子的生活习惯迁移而来的,所以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遵守幼儿园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等。

(小孩很容易把文具弄不见或拿错别人的文具,最好在文具上写名字,并教导孩子用完的文具不要乱放而是收回铅笔盒内。


——学习习惯。

专心与认真;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及时复习与巩固;独立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学会自己收拾书包、码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用具;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不形成"橡皮依赖症"等。

另外,学习能力方面的准备还包括:认识钟表,知道时间;认识页码,会翻页,找题号;认识课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品德、写字、体育、科学、音乐;生活中识字:班级、男女厕所等。

五、良好生活方式的准备
开学前,可以带孩子尽情地游玩,增长见识。

但至少开学前一周要恢复正常规律的生活,确保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迎接开学。

由于小学一般下课时间都在上了四堂课之后,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就去上学,孩子一般第二节课时就进入低血糖阶段,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从而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和思维迟钝,而学校会把语文、数学、外语等认知类的主要课程安排在上午,因而孩子不吃早饭会严重影响学习。

上小学之后便没有了午休,孩子必须由二次睡眠变为一次睡眠,大脑从早晨必须开始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所以孩子必须学会休息并且休息得好,才能恢复体力、智力,消除疲劳。

入学前2周,家长就开始每天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开学的1-2周内,孩子由于适应新环境、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极容易上火,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调整好。

六、孩子入学档案的准备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学会介绍自己,会写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记得家庭地址、父母单位、生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个人档案:身体基本信息、家庭联络方式、有无特殊疾病史、有无过敏体质或有无过敏食物、艺术能力、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情况等等。

有了这个档案可以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家校共育的希望,使家校沟通有良好的开端。

七、生活用品的准备
孩子上学除了学惯用品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给孩子准备一个水瓶,手帕等。

如果要让孩子带食物到学校吃,最好为孩子准备个饭兜,里面装小饭盒和勺子。

家长还要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因为有研究表明,孩子入学时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同伴交往、生活习惯等问题最为严重。

总之,家长要及早为孩子的过渡做充分准备,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休息、学会书写、学好习惯、学会守纪、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