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商洛市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商洛市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商洛市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3月综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1. (6分) (2019高二上·友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然科学理解世界是对象化的理解,探求的是“客观性真理”,重在利用厚生;人文学科理解世界则是生命气息的互动感通,所探寻的是“启示性真理”,重在树德立人。

人文学科研究一靠生活,二靠思想,三靠学问,其中关键在于是否“有我”,是否能站到精神领域最前沿,兴味充沛地回答时代之问,谈论学术发现。

人文研究的治学类型大概可分三种:一是职业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

职业的研究一般有学院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各种新潮理论熟稔于心,运用自如;其研究多是“因题为文”,如课题的设置、刊物的策划、会议的研讨、市场的约请等;其笔力多集中于某一点,发掘细密,心态上是“完成任务”。

职业化有其必要,但满足于这一状态,就往往屈己从人,疲于奔命,很难施展才华;且过于单一,容易自我重复,也常使研究蜕变为一种批量制作,困于“套路”。

收集、整理、甄别、归纳所有材料,借助一定理论把材料重新装置、分配、知识化,提出些观点和看法。

不乏识见,却也易为成见、俗见。

这类研究者不少,其中固然有“我”,只不过还未走出“小我”“私我”,难以推动学术大发展。

事业的研究是将治学视为全身心投入的名山之业。

这类学者往往数十年如一日,筚路蓝缕,心无旁骛,苦行深学,视学术为生命;既高屋建瓴,质疑问难,又一砖一石,扎实筑基;对时代精神特具感知能力,鸿篇巨制粲然可观,识见规模远高同辈,引领当代学术思想潮流。

其佼佼者强强联手,在保留学术个性前提下,构建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团队,秉持核心学术理念,斟酌古今,打通中西。

其特出者孜孜于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的学理性建构,独创一格,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趣味的研究则是有灵性的精神劳动,是关乎生命价值、系乎人生况味的生活方式,因而研究者能够不慕虚荣,不从流俗;豁朗深邃,不拘一格,极具创造性和生命力。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

解题与答题
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知象论诗
(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 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云:表现游子漂泊,“浓云”表现 愁肠压抑
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常见意象—日月雨雪类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形象与情感
猿猴:表现凄厉、哀伤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表现自由、闲适
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形象与情感
朝阳:表现希望、活力
夕阳:比喻年老或失落时光流逝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 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 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 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04全国)
形象与情感
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 杨花:象征离散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 竹:象征正直、不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表现坚强、坚贞有生命力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2023年《书边事》翻译赏析

2023年《书边事》翻译赏析

2023年《书边事》翻译赏析2023年《书边事》翻译赏析1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张乔:唐代诗人。

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

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本诗大约写于此时。

②:梁州,当指凉州。

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阅读练习一:①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②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

(4分)③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① C②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③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阅读练习二:(1)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

(4分)(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3.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

(4分)4.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5.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5分)6.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2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

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原创)

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原创)

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勉儿五代·詹敦仁①盛时方出仕,儒术可谋身。

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

窗檠②宜自勉,蔬饭莫嫌贫。

吾老子应少,禄荣须及亲。

注释:①詹敦仁,五代诗人,福建省安溪县开先县令。

敦仁年轻饱学,其诗称绝闽中,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劝谕教化,深得邑人爱戴。

辞官后,归隐园田,怡情山水,独善其身,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人格魅力。

②檠,灯。

1.这是一首勉励儿孙的诗歌,请简要概括诗人勉励的内容。

(至少概括出四项内容)(2分)2.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诗人推崇儒术,是一位饱学的儒士,这首诗中哪一句的内容与孔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主张相一致?(1分)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古道“诗书传家远”,从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的“传家黄卷新”也正是这个意思。

B、“蔬饭莫嫌贫”,诗人要求儿女能安贫乐道,而不耽溺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C、诗中频繁出现“出仕”、“谋身”、“禄荣”等词,可见诗人也只是一个名利之徒。

D、“窗檠宜自勉”,诗人借此勉励儿子要寒窗苦读,挑灯奋战,并时时自我勉励。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本诗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为我们描给了一幅夔州秋景图。

请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

(1分)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面对秋景而生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之愁情,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羁旅思乡的心情。

B、首联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并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C、颔联,诗人写到,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边词答案(最新版)

边词答案(最新版)

边词答案边词答案边词答案篇一《边词》作者介绍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中只录存了他的两首诗。

这首《边词》大约是他707年前后在边塞军中任职时所写。

理由刘永济说:“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

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唐人绝句精华》)。

这是深解诗味的精到评论。

沈德潜评道:“不须用意。

”(《唐诗别裁》)说的也正是此诗于不经意中见诗人气度与时代风神的特点。

《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边词张敬忠五原①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释①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赏析首句,作者写“五原”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

着“旧来”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

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

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

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

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

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

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

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

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习题精选第三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习题精选第三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第一单元2 故都的秋习题精选第三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

它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

书中刻画的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B、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凭借《桥边的老人》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C、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有《子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故都的秋》是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

D、张承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浓的阳刚气,常表达“孤独感”,这种特色在他的著名散文《汉家寨》中有鲜明的体现。

《北方的河》和《荒芜英雄路》都是作者的散文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的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亮点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B、⑤②④①③C、②⑤①④③D、③⑤②④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张乔《书边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张乔《书边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张乔《书边事》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张乔:唐代诗人。

②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

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本诗大约写于此时。

②:“梁州”,当指“凉州”。

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问题】①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②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

(4分)③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①C②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③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问题】(1)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

(4分)(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3.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

(4分)4.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5.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5分)6.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2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

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第一节专题二

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第一节专题二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 手读懂古诗
BRAND
PLANING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 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 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 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 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 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①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关月:关塞上的月亮。②矰缴:系着丝绳射 鸟用的短箭。
(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的表达效果。 答:“孤”字是本诗的“诗眼”。“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
凝聚在了一起,浑然天成,既写出了大雁的孤独,又写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 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 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 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 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 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 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 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 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 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阅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穷边词二首(其一)
姚合
将军作镇古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注释】
①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③水腻(nì):水流细涓。

山春:山上有了春色。

节气柔:天气暖和。

④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

泛指乐器。

亦借指音乐。

⑤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

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边头:边疆;边地。

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翻译】: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赏析】:
《穷边词二首》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

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

全诗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

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

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

“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是说水滑润如油,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

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

“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

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

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青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

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

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

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

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

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

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

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

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

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

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
得非常委婉。

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

“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也包括诗人自己吗?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阅读训练】:
(1)诗歌第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2)请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4分)
【参考答案】
(1)春水滑润如油,群山万壑山花烂漫,节气柔和,风调雨顺。

(2分)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边地春日图。

(1分)
(2)环境的烘托。

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春光柔媚,山青水秀;明丽柔美;入夜以后的边镇,“满城丝管”,万家欢乐,歌舞升平。

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

(2分)他人的描述。

结句写行人都不相信这是边境,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将军镇守边疆的赞美。

(2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