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

【免费下载】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

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干部病房徐楠患者,男,7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4kg,查随机血糖27.1mmol/L,尿酮体(++++),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

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改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但血糖控制差,FBG在15-16mmol/L之间,20天后改为胰岛素泵治疗(基础量12u,三餐前4-6u),FBG和PBG均小于10mmol/L。

偶有低血糖反应发生。

此后改为Novolin30R 12u/早,7u/晚,阿卡波糖50mg午餐中服用,监测FBG在10-17mmol/L,PBG在8-17mmol/L之间,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入院查体:身高173cm,体重60.5kg,BMI20.21kg/m2。

血压:110/70mmHg,心率:72次/分,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未及肝脾,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患者既往平均体重约62kg。

2年前体检血糖正常,35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姐姐患2型糖尿病。

入院后根据患者老年起病,有糖尿病家族史,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门冬胰岛素各8u三餐前,甘精胰岛素8u睡前皮下注射。

监测发现血糖波动于2.6~18mmol/L之间。

根据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将治疗调整为门冬胰岛素5u/早、4u/中、8u/晚,甘精胰岛素10u/睡前注射,FBG于5-7mmol/L,PBG在7-10 mmol/L之间,未再发生低血糖反应。

该患者虽然为老年起病,病程较短,但是体型偏瘦,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对胰岛素非常敏感,不符合典型2型糖尿病的特点,考虑是否存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入院后检查HbA1c:8.8%,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血糖0h 11.35mmol/L,0.5h 11.76mmol/L,1h13.34mmol/L,2h 20.97mmol/L,3h 25.47mmol/L;胰岛素0h7.43uU/ml,0.5h 8.09uU/ml,1h 7.05uU/ml,2h 8.23uU/ml,3h 7.63uU/ml;C肽0h 92pmol/L,0.5h 72pmol/L,1h 72pmol/L,2h 92pmol/L,3h 120pmol/L。

1型糖尿病病例分析

1型糖尿病病例分析

12 6u 8u 3u 2u 2u 13.9 30.2 28.7 12.5 12.1 20.6 10.6 6.5
13 6u 8u
7.2 12.2 5.2 12.6 14.2 20.7 10.7 3.4
14 6u 8u 3u 2u 3u 8.2 3.7 5.6 12.9 10.1 9.3 1.7 14.1
7.2 8.9
体会
强调更加精细、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 个体化方案 重视基础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在血糖的全面控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泵治疗中血糖控制良好时基础与餐后剂量各占一半,提示没有
充分的基础量血糖不可能得到良好控制。
新研究:空腹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率3/4以上
100
80
60
76
78
79
79
80
BHG
40
20
24
22
21
21
20
0
PPHG
<8.0
8.0-8.4 8.5-8.9 9.0-9.4
≥9.5
Baseline A1c category (%)
Riddle MC, et al. Diabetes, 2019;59(Suppl.1):A171.
空腹高血糖—— 全天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
病例特点
1、患儿男性,年龄9岁,既往身体健康。
2、口渴、多饮、多尿1周,发现血糖升高1天。 近3天来口渴、多饮症状加重,伴消瘦、乏力,在 诊所静脉输液治疗无好转,昨日来我院就诊,测 随机毛糖为31.6mmol/l,尿酮体2+,尿糖4+,
体格检查
血压:80/50 mmHg
身高:133 cm体重:26 kg体重指数: 14.7kg/m2

(鼓楼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病例【典型病例分析】

(鼓楼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病例【典型病例分析】

内分泌科病例3糖尿病姓名:赵力性别:男年龄:23岁职业:职员主诉:咳嗽发热伴多饮多尿3天,神志不清4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右侧胸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40℃.患者有糖尿病史5年,一直用胰岛素治疗,目前用药:诺和灵R早10u中8u晚8 u餐前30分钟,诺和灵N 6 u 睡前,平时血糖控制尚好,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8mmol/L。

因发热,进食极少,近3天停用胰岛素,出现明显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并逐渐出现神志改变,4小时前呼之不应。

病程中无盗汗、咯血史,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无双下肢浮肿。

平时饮食睡眠可,体重无减轻,大小便如常。

过去史:糖尿病史5年,胰岛素治疗。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出生并生长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及疫水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家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T 39.8℃ P 110次/分 R 26次/分 BP80/40mmHg一般状况:浅昏迷,被动体位,消瘦,脱水貌,皮肤干燥,弹性差,面色红,口唇无紫绀,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胸部: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未扪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肺部:呼吸深大,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右侧语颤增强,右侧叩诊呈浊音,右肺闻及湿性罗音。

腹部:腹平坦,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神经系统:浅昏迷,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放射灵敏,颈无抵抗感,两侧巴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5×109/L N 0.95,L 0.05,RBC4.2×1012/L ,PLT 158×109/L血生化:血糖28mmol/L,血钾3.6 mmol/L,血钠140 mmol/L,血尿素氮9.8 mmol/L,血肌酐143μmol/L尿常规:尿糖++++,尿酮体+++1初步诊断:(1)右侧肺部感染(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1型糖尿病问题:1 简述该病人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2 糖尿病并发昏迷的鉴别诊断3 为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查?4 治疗原则答:1 可能的诊断:(1)右侧肺部感染(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1型糖尿病诊断依据:(1)右侧肺部感染诊断依据:1)受凉后咳嗽、咳痰,右侧胸痛,发热 2)体检右肺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右肺闻及湿罗音。

一例老年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一例老年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局 部受 压过久 。瓣 膜置换 术后 卧床 早期 应 每 2h为 患者活 动下 肢一 次 , 以预 防血 栓形 成 , 病情 稳定后 应 告 知患 者早期 活 动 的重要 性 。指 导 患 者 进食 清淡 、
3 1 病 情观察 .
及 神志 的变化 , 真听取 患者 的主观 感受 , 1 认 每 3抽血 监 测 电解 质 及 凝 血 机 制 , 保证 水 、 电解 质 及 酸 碱 平
开始 出现恶心 、 吐 , 呕 为进 一步 诊治 而入 院。发病 以
老 年暴 发 性 1型糖 尿病 实 为 罕见 。 我科 于 2 0 0 8年
3月 3日收 治 了一 例 该 患者 , 将 护 理 体会 报 告 如 现
作者简介 : 媛 ( 9 4 ) 女 , 西 , 科 , 管 护 师 , 士 吴 17 ~ , 广 本 主 护
来 , 神 、 欲差 , 往 患慢 性 喘息 型 支气 管 炎 。近 精 食 既
年体检 血糖均 正 常 , 家族 中无类 似 患者 。体检 : 温 体
3 C、 搏 8 次/ mi、 吸 2 次/ n 血 压 6。 脉 O n 呼 O mi、
长 , 事 老 年 内科 临床 护 理 从
1 . 3 9 3 P , 高 1 3c 体 重 6 . g 患 者 4 6 / . 1k a 身 m, 7 0 5k ;
参 考 文 献 [ ] 郭加强 。 1 吴清玉. 心脏外科护理学E . MJ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3 5 . 0 . 3
药 , 意观察 药物 的副作 用 , 注 若皮肤 瘀斑 、 牙龈 出血 、
消化道 出血 、 月经 增多 等 , 告知 医生药 物减 量或停 应
药 。医护人 员操作 时 动作轻 柔 , 免碰撞 患者 , 导 避 指

一例糖尿病皮肤病变病例观察

一例糖尿病皮肤病变病例观察

一例糖尿病皮肤病变病例观察病例报告: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一、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5岁,因“皮肤瘙痒、暗红斑片”就诊。

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近期,患者自觉皮肤瘙痒、灼热感,尤其在夜间加剧,影响睡眠。

皮肤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呈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瘙痒部位以小腿和足跟为主。

患者否认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有10年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皮肤瘙痒、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

2.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灼热感,尤其在夜间加剧。

皮肤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呈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瘙痒部位以小腿和足跟为主。

3. 可能的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为糖尿病皮肤病变,具体为糖尿病性湿疹或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4.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鱼鳞病、过敏性皮炎等相鉴别。

三、治疗及随访1. 治疗方案:(1)控制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确保血糖稳定。

(2)抗过敏: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

(3)止痒:给予外用止痒药物,如地奈德乳膏,每日2次。

(4)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刺激。

2. 随访计划:患者每周来院复诊,观察皮肤病变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病例讨论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有关。

在本例中,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糖尿病病史,近期出现皮肤瘙痒、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符合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特点。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瘙痒、灼热感、疼痛、感觉异常等。

在本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灼热感为主,皮肤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呈暗红斑片,表面轻度脱屑。

这些表现可能与糖尿病性湿疹或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有关。

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鱼鳞病、过敏性皮炎等相鉴别。

银屑病和鱼鳞病通常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如银屑病有典型的银白色鳞屑,鱼鳞病有典型的鱼鳞状皮肤损害。

糖尿病护理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汇编

糖尿病护理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汇编

糖尿病护理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汇编病例一:患者,男,65岁,糖尿病患者,因“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入院。

入院时,患者血压90/60mmHg,心率130次/分,呼吸28次/分,血糖30mmol/L。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意识恢复,但呼吸困难加剧,血氧饱和度下降。

讨论:1.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分析: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可能是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酮体,使血液酸性增加,影响大脑功能。

2. 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患者呼吸困难可能是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使呼吸加快。

同时,酮体过多也可能导致肺部水肿,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

3. 如何进行护理?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糖、血酮体、血气分析等指标。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

(3)积极补液,纠正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

(4)合理安排饮食,给予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5)加强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病例二:患者,女,50岁,糖尿病患者,因“突发心力衰竭”入院。

入院时,患者血压100/70mmHg,心率140次/分,呼吸24次/分,血糖12mmol/L。

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扩大,心功能不全。

讨论:1. 患者突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患者突发心力衰竭,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脏功能下降。

2. 如何进行护理?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糖、血压、心率等指标。

(2)给予吸氧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

(3)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

(4)合理安排饮食,给予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控制血糖和血压。

(5)加强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病例三:患者,男,70岁,糖尿病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入院。

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糖尿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5岁,因“口渴、多饮、多尿3个月,体重下降1个月”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每天饮水量达3000ml,伴有多尿,每天尿量达2000ml,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

同时患者出现体重下降,约1个月体重下降5kg。

家属发现患者血糖升高,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测空腹血糖为13.8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60/100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血压波动在140-150/90-100mmHg。

否认心脏病、肾病、眼底病史。

查体:患者体型消瘦,皮肤弹性差,面部潮红,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9%,血钾4.5mmol/L,血钠145m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血尿素氮 6.8mmol/L,血肌酐110μmol/L。

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

根据病例分析,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

二、糖尿病护理疑难问题及讨论1. 糖尿病护理疑难问题(1)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2)如何缓解患者多饮、多尿症状?(3)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2. 讨论(1)血糖控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加强运动,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缓解多饮、多尿症状:指导患者正确饮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解释多尿原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焦虑情绪。

(3)预防并发症:加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进行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定期进行眼底、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筛查。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一、病例介绍患者信息:患者,男性,58岁,已婚,农民。

主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每日饮水量约30004000毫升,尿量增多,尤其在夜间。

同时,患者体重逐渐减轻,约减轻10公斤。

患者自觉体力下降,容易疲劳,有时出现视物模糊。

患者未曾进行治疗,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活在农村,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

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饮酒史20年,每日饮酒量约50克。

家族史: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5/80毫米汞柱。

身高:175厘米,体重:70公斤,体重指数:22.86。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甲状腺不大。

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心脏听诊无异常。

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1. 血糖:空腹血糖9.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4.3毫摩尔/升。

2. 尿常规:尿糖阳性,尿蛋白阴性。

3. 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6.2微单位/毫升,餐后2小时胰岛素8.5微单位/毫升。

4. 胆固醇:6.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3毫摩尔/升。

二、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

本例患者具有以下病因:(1)遗传因素: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2)生活方式:患者长期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吸烟饮酒史较长。

2. 病理生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引起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全身各器官损害,如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

3. 临床表现:本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
干部病房徐楠
患者,男,7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4kg,查随机血糖27.1mmol/L,尿酮体(++++),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

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改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但血糖控制差,FBG在15-16mmol/L之间,20天后改为胰岛素泵治疗(基础量12u,三餐前4-6u),FBG和PBG均小于10mmol/L。

偶有低血糖反应发生。

此后改为Novolin30R 12u/早,7u/晚,阿卡波糖50mg午餐中服用,监测FBG在10-17mmol/L,PBG在8-17mmol/L之间,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入院查体:身高173cm,体重60.5kg,BMI 20.21kg/m2。

血压:110/70mmHg,心率:72次/分,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未及肝脾,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患者既往平均体重约62kg。

2年前体检血糖正常,35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姐姐患2型糖尿病。

入院后根据患者老年起病,有糖尿病家族史,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门冬胰岛素各8u三餐前,甘精胰岛素8u睡前皮下注射。

监测发现血糖波动于2.6~18mmol/L之间。

根据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将治疗调整为门冬胰岛素5u/早、4u/中、8u/晚,甘精胰岛素10u/睡前注射,FBG于5-7 mmol/L,PBG在7-10 mmol/L之间,未再发生低血糖反应。

该患者虽然为老年起病,病程较短,但是体型偏瘦,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对胰岛素非常敏感,不符合典型2型糖尿病的特点,考虑是否存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入院后检查HbA1c:8.8%,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血糖0h 11.35mmol/L,0.5h 11.76mmol/L,1h
13.34mmol/L,2h 20.97mmol/L,3h 25.47mmol/L;胰岛素0h
7.43uU/ml,0.5h 8.09uU/ml,1h 7.05uU/ml,2h 8.23uU/ml,3h
7.63uU/ml;C肽0h 92pmol/L,0.5h 72pmol/L,1h 72pmol/L,2h 92pmol/L,3h 120pmol/L。

结果提示胰岛素释放为低平曲线。

IAA(+),GAD-Ab(+),ICA(-),提示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损伤。

LADA常成年起病,病程进展相对缓慢,初期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发病后不使用胰岛素治疗至少6个月内无酮症发生,自发病至发生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时间平均为2年,具有胰岛自身免疫破坏的证据(一种或多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但是本例患者起病突然,进展快,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起病即为酮症,口服药物治疗并无效果。

患者曾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入院后监测血糖波动较大,考虑是否并发倾倒综合症?倾倒综合征常发生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10~14日,餐后30分钟内常伴高血糖,由于胃排空过快,胰岛受刺激而致高胰岛素血症,餐后1-2小时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伴有上腹胀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昏、无力、心悸等症状。

该患者于35年前行手术,而糖尿病病史仅1年,此前并无低血糖症状发生,目前也无胃肠道症状,故排除倾倒综合症致血糖异常。

综合以上临床资料,患者1年前以酮症起病,无肥胖,发病时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口服降糖药无效,对胰岛素治疗敏感,血胰岛素及C肽基础水平低,糖耐量试验刺激后释放曲线低平,GAD-Ab(+),最终诊断为1型糖尿病。

治疗策略
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治疗中血糖波动较大,常有低血糖发生,为脆性糖尿病。

使用预混胰岛素时血糖难以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高。

NPH胰岛素存在明显的峰效应,其吸收峰值出现在注射后5~7小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变异,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常规短效胰岛素因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皮下注射后具有吸收变异性等原因,亦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

因此推荐使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
治疗,联合门冬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作用模式,有效而稳定地降糖,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点评
按照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根据该患者的年龄以及空腹、餐后2h血糖和HbA1c水平,可确诊为老年糖尿病;结合病人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情进展以及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测定结果等,该老年糖尿病属于1型。

临床上95%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1型糖尿病仅占5%左右,老年1型糖尿病更为罕见(国外有报道70岁以上老年1型糖尿病约有10%),且无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数据报告。

其原因是由于老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和/或部分病人可能暂时尚不依赖胰岛素,往往被误诊
为2型糖尿病并按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当数年后胰岛功能逐渐丧失达到80%以上出现典型症状时,才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

老年1型糖尿病的诊断要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急性起病患者年龄≥60岁,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空腹和餐后2h血糖达到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明显升高。

其二,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低下,其释放试验显示呈低平无峰值曲线。

其三,遗传为重要诱因,表现在第6对染色体上HLA某些抗原的阳性率增减。

其四,根据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目前临床上常应用的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是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IA)-2抗体等;此外,新近发现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和胰岛特异性的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相关蛋白抗体(IGRPA)可能在诊断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1型糖尿病在免疫破坏期筛查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其中ICA仅出现在胰岛炎发生前无高血糖阶段及1型糖尿病发病初期可有70%阳性率,在血清中存在的时间很短,且随着发病年龄的延长而降低的特性;IAA应在使用胰岛素之前监测不影响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初期IAA在儿童中最早出现而在成人中则降低;GADA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和发病时其阳性率较高,12岁后发病的儿童主要存在GADA,且该抗体可能成为成人隐匿性1型糖尿病(LADA)的主要免疫标志物。

在以上所列举的自身抗体免疫指标中,两种或以上自身抗体组合的联合监测,对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其五,病人多伴有其它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证据,如伴有多种其它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恶性贫血、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等)或脏器特异性抗体(包括甲状腺、胃壁细胞、抗肾上腺抗体等)。

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根据上述几项诊断指标一旦确诊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