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

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思考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道路交通规划的相关研究,以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为研究对象,从道路选型,桥梁与道路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山地小城市交通规划山地小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特有的环境条件,塑造出其特殊的城市景观,同时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道路交通骨架塑造也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并产生相应的特征。
对于山地小城市而言,很多都依山而建,城区面积不大,但多采用组团形式,对于城市的快速扩展,城市交通的科学构建,是城市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
1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规划山地小城市多为县级城市,县域人口一般在50万以下,城市人口多在10万左右,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不大,多为10 k㎡以内。
由于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城市多采用组团发展模式,新老城区分界较为明显,有些还距离较远,联系主要依靠城市道路。
在城市人口与用地总体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的畅通、交通的便捷,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骨架的构架问题。
城市道路分为交通型道路与生活型道路,对于山地小城市来说,交通型干道与生活型干道分工明确,城市的对外交通与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由交通型干道解决,城市组团内部的道路由生活型道路解决。
交通型道路以车行交通为主,断面布置重在保证车行交通的便捷,弱化人行道。
生活型道路兼顾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
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高程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设计高程的确定问题,特别是道路交叉点,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坡度、防洪与建设的投资。
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高差太大,容易形成路网的坡度不合理。
若坡度不合理会造成非机动车出行受到影响,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的建设也相当不利。
控制点高程的确定,除满足坡度、坡长要求外,还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
山地城市多为山溪性涨水,平时水位不高,一旦洪水暴发,水位上涨极快。
从这点考虑,要满足防洪功能的要求,保证道路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要求下仍然能交通顺畅。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规划设计论文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规划设计论文对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根据交通需求分析,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1],规划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规范进行规划设计。
按照《中华人民 __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是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道路项目具体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在城市道路工程进入项目层面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开展城市道路设计。
在开展道路设计时,设计单位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和控规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边坡、桥隧结构、交叉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
对于平原城市,由于道路多为直线、地形起伏不大等原因,城市道路一般都能够按照控规确定的道路规划参数进行设计,并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但是对于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质地貌也十分复杂,规划的道路网络通常依山就势,呈现出自由式和组团式布局的特点,道路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与控规编制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设计深度要求不同、项目所在区域建设内容综合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满足控规所确定的道路技术参数,比如重庆、攀枝花等西部山地城市,以及青岛等一些东部城市。
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笔者通过梳理道路设计规范和道路规划规范,现将两者存在的一些主要差异阐述如下:1.1平面线形缓和曲线:系曲率渐变的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以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时行驶顺畅,不存在曲率突变。
加宽:按道路设计规范,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内侧加宽,其加宽值经过计算确定,并在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以适应行车转弯时的横向宽度需求。
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思考

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思考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思考喻建李渝张伟摘要:复杂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和定线。
为了发挥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对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较成功的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实例进行研究与分析。
对编制山地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和山地城市提供高效方便的运输系统的研究思路进行研讨。
关键词:山地城市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1 山城道路交通特点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 以上, 山地城镇数占全国城镇总数的将近一半。
山地城市的地形条件复杂,用地往往被江河、冲沟、丘谷分割,因此道路网的安全、畅通及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由于地形限制,用地矛盾较为突出,在山地城市规划布局中应首先满足交通设施等的需求,充分考虑使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提高城市交通使用效率。
山地城市布局往往受到自然地形条件的限制,形成分散的点状或带状布局。
常见形式有:组团式布局如重庆、遵义;带状布局如兰州、青岛、六盘水。
不同的城市形态在路网上的体现也相应不同,但作为山区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布局还是有其共性的,这体现在:道路的线形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道路坡度较陡,桥梁架设较多。
道路等级、功能划分不明确,主次干道功能不清晰。
山城的交通出行主要靠汽车及步行,自行车出行比重较小。
2 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平原城市道路网络可形成较规整的格局如棋盘状、放射状、环状等。
山区城市发展受地形、地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道路网布局在适应城市拓展的需求前提下,应尽量顺应地形,与环境相协调,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
在山区城市的路网规划布局中,应遵循以下规划原则: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相协调,体现山地城市的用地特点。
考虑经济水平和建设工程造价,在交通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下,尽可能与地形河流相结合,体现山区、滨河地区的城市特色。
保证城区对外交通、内部交通顺畅便捷。
3 新城道路网规划新城建设是展现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形象的最重要区域。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引言
为什么想到要做山地城市道路规划探讨研究? 1、市场、项目所需; 公司项目大多数在云、贵、川等地,而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山地城市。 2、业务水平提高所需; 虽毕业于交通相关专业,但是对山地城市的道路规划仍缺乏成熟的经验,有 的地方甚至有盲目模仿其他平原城市的倾向,所以应总结提高,前事之鉴, 仍不失为后事之师! 3、相互交流,学习之需。 一方面通过交流探讨提高我们大家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家相互 之间的感情,使我们的团队更加的团结、更具战斗力!
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平均出行次数相对较低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居民出行方式大多以步行和公交出行为主非机动车纵坡和小汽车经济汽车保有量等私人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较低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居民出行时耗近多远少特征更为显著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以自由式路网结构主体道路骨架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多样化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3山地城市路网规划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新区路网的规划建成区路网的整治改造新区路网的规划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选择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规划指标建立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选择适应山地城市居民出行和交通活动特征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完善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新区路网的规划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并与城市交通相互衔接拟定城市路网骨架确定路线大致走向
因此山地城市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泛指在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 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根据山 地城市 用地情 况和环 境特征 不同
1、城市选址和建筑直接修建在起伏不平的坡地上, 如重庆、香港等地;
山地城市道路规划.pptx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
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并与城市交通相互衔接,拟定城市路网骨架, 确定路线大致走向。
城市规划
交通需求
城
城
市
市
空
交
间
通
城市规划
减小
交通需求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选择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规划指标
根据规范:路网规划指标包括机动车设计车速、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 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四项。
2、那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山地城市呢?我们又怎么去界定呢?
在国外山地城市又叫做斜面城市、坡地城市等等。所以从众多的山地城市的 特征看来,“坡度”是山地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单纯的考虑此特征而 忽略了城市本身所处的海拔高度、垂直梯度的变化、城市周围的地貌环境等 因素都是不全面的,应该全面把握山地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生 态特征,为规划建设作出正确的决策!
重庆
昆明
3、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 众所周知,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城市交通是紧密联系的,相互绝对,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 交通相互决定论!) 由于山地城市受地形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山脉、江河所分割,高差起伏较 大,其布局结构必须结合自然,采用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城市空间布局结 构。
3、山地城市路网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建成区路网的整治、改造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 选择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规划指标 建立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 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 选择适应山地城市居民出行和交通活动特征的城市道路横断面 规划完善城市步行系统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山地城市是指位于山脉周围或山地地带的城市,由于地形陡峭、交通道路布局复杂,山地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与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成为了一项困难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山地城市的特点、现存问题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山地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规划策略。
一、山地城市的特点1. 地形复杂:山地城市地势起伏,地形复杂,交通道路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势陡峭,道路蜿蜒曲折,不利于车辆通行和交通网络的构建。
2. 空间有限:山地城市大多具有狭长的地形,城市空间有限,城市化进程中已经占用的土地较多,新建道路和交通设施的空间受限。
3. 环境保护:山地城市的环境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山水相间,自然风光秀丽。
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比较迫切。
二、山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1. 交通拥堵:由于山地城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严重,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压力集中,拥堵现象频发。
2. 安全隐患:山地城市道路陡峭、曲折,易发生交通事故,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困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 空间浪费:由于道路狭窄、建筑密集,机动车空间占用较多,导致交通空间的浪费。
4. 环境污染:机动车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山地城市的环境容易受到影响。
三、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1. 开展道路优化与提升工程:在山地城市开展道路优化与提升工程,通过拓宽道路、加设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引导标志等方式,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
2. 构建便捷的步行系统:针对山地城市行人通行不便的情况,构建便捷的步行系统,优化步行空间,修建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提高行人通行的便利性。
3. 发展自行车交通:鼓励发展自行车交通,在山地城市的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道,并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代步,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交通压力。
4.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山地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推广使用地铁、轻轨等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规划——以西南山地典型城镇为例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G r a n t N o . C D J X S 1 l 1 9 1 1 6 5 ) . ] 作者简介( B i o g r a p h y ) : 曹珂 ( 1 9 8 1 一) , 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 方向 山地城市设计。 [ C a o K e ( 1 9 8 1 一) , f e m a l e , P h d
契 合 地 貌 特 征 的 山地 城 镇 道 路 规 划
— —
以西 南 山地 典 型城 镇 为例
曹珂, 肖竞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重庆 4 0 0 0 4 5 )
摘
要 :为应对我 国城镇化进程 中城市建设逐渐 由平原转 向山区的发展趋势 , 探讨城 市建设 总体 层面不 同地貌 下
收 稿 日期 ( R e c e i v e d d a t e ) : 2 0 1 2—1 2一l 1 ; 改 回 日期 ( A c c e p t e d ) : 2 0 1 3— 0 3—0 7。
基金项 目( F o u n d a t i o n i t e m)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 ( 批准 号 : 5 1 1 7 8 4 7 9 ) , 重 庆大 学研究 生科技创 新基 金资助 ( 基金编号 : C D J XS 1 1 1 9 1 1 6 5) 。 [ P r o j e c t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N a i t o n a l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G r a n t N o . 5 1 1 7 8 4 7 9) , nd a he t I n n o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浅谈城市山地道路设计的因素分析

1 . 1 地 质人 文 情 况复 杂
城市山区公路设计过程 中应该以安全性为基本原则 ,同时达到舒适、 环
保、 和谐 的公 路设 计新 理 念 , 这 也符 合 可持续 发 展 的原则 。 从 线路 选择 上应 该 避 开地 质 条件 较差 和 地质 灾 害高发 的 地域 , 同时 考虑 道 路 运行 后交 通 行 车 的
规划设计
i 舀翻口圈
浅谈城 市 山地道路设计 的因素分析
摘要: 在经济、 社会 飞速 发 展 的今 天 , 人们 生 活水 平得 到很 大提 高 , 人们 对 山地城 市 要求 不 断提 高 。 城 市道 路如 何 能满足 人们 的 需求 , 又 能 符合 可 持续 发 展 的要 求 , 同时 还要 体 现城 市 的特 色 , 促 使 城 市 的发展 , 这 成 为人 们 十分 关 注 的一 个新 的课题 。 本 文 综合
安全性 问题; 从设计和施工上尽量避免“ 大填大挖” 的手段 , 以避免遗留地质
灾 害 的 隐患 ; 公 路 边坡 和山 体 防护 要 以安 全 性 为 第一 原 则 , 同 时避 免 对 自然 生 态环 境 的 过多 破 坏 ; 山区公 路 对 雨 水排 放 要 求 较高 , 应 严 格按 照 规 范设 置
市 山地交 通 性道路 、 城 市生 活性道 路 的设 计 方法 选 取 合适 的城 市 道路 设计 指标 , 并 综合 对 山地道 路 的设 计 、 景 观进 行分 析 。
关 键词 : 山地 城 市 道路 设 计方 法 ; 景观
平 原地 区适 合城 市 的发展 ,而 山地 的地形 特征则 从某 种程 度 上制 约 了城 市发 展 的规模 和 方向 。 然而 随着 经济 的繁荣 和科 技 的发展 , 城 市 的公路 交通 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车速
路网 密度
车道 条数
道路 宽度
低值
高值
低值
低值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建立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 由于城市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城市支路的连通性较差,断头路较多,所 以山地城市较平原城市的路网等级结构,城市主次干道密度稍大。 城市快速路还是应根据交通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
局部拥挤区域的道路系统布局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局部加密路网、建设立交、优化交通组织等方式提 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
山地城市由于路网形态多呈组团 式、自由式,因此通常在某一地 区或局部路段出现多条道路合流 到一两条道路的情况,而且交通 量难以依托周围路网进行有效分 流。在这种情况下,道路负荷大, 道路交叉口经常发生堵塞。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
道路系统布局要考虑到城市防灾的要求
道路系统布局要尽量避开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带。考虑防洪要求, 滨江(河)路可结合防洪要求布置,山区定期受洪水侵害的城市,应设置 通向高地的防灾疏散道路,并适当增加疏散方向的道路网密度。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
路网形式
由于地形限制,用地多被山峦或江河等分割,形成分片区的布局模式。 因此,路网布局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地形布置。总的来看,与城市土 地利用和地形相互耦合的自由式路网是山地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主要结 构形式。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单向交通组织
南坪商圈
单向交通组织
观音桥商圈
单向交通组织
杨家坪商圈
单向交通组织
沙坪坝商圈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建成区路网的整治、改造
加大对建成区建设项目、交通改造项目的交通影响 评价 加大对建设项目、交通改造项目的交通影响评 价,对项目可能产生的交通影响提出行之有效 的临时交通组织方案,将交通影响降到最低。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
协调组团内外道路系统的有机布局
山地城市路网通常可划分为若干小组团,组团内道路自成系统,组团间 再用城市快速道路、主干道等交通性干道加以联系,以达到各组团有机 分离、有机结合的目的。 组团内部道路主要由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组成,这些道路兼有“路” 和“街”的作用是组团内部出行的通道和各地块与外部的衔接界面。组 团内部道路也应尽可能连通,无法连通时,可规划成尽端路,以增大道 路服务范围并发挥交通末梢的作用。 组团内外交通有机联系,合理衔接,实现交通功能的高效转换!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拟定城市路网主体骨架 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并与城市交通相互衔接,拟定城市路网骨架, 确定路线大致走向。
城市规划
交通需求 城 市 空 间 城 市 交 通
城市规划
减小
交通需求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区路网的规划
选择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规划指标 根据规范:路网规划指标包括机动车设计车速、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 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四项。
菜园坝上两路口的山城 步道。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建设中轨道3号线,6月 份试运行。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中山三路的单向交通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牛角沱公交车场,兼有 停车楼,有规划P+R换车 站的条件。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周一早上,经嘉陵江大 桥往江边方向的车辆较 大,车辆缓堵。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以自由式路网结构主体道路骨架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
交通出行的非直线系数较大
B
A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
路网可靠度相对较差(冗余性)
B
A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
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多样化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昆 明
3、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
众所周知,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城市交通是紧密联系的,相互绝对,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 交通相互决定论!) 由于山地城市受地形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山脉、江河所分割,高差起伏较 大,其布局结构必须结合自然,采用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城市空间布局结 构。 组团式布局结构:此种布局结构松散,为城市建设创造条件,但是组 团间的交通联系频繁,应加强组团间的交通联系。 带状布局结构:交通流向的方向性强,易把握,但城市发展轴方向易形 成“蜂腰”。 串联式布局结构:城镇直接相距较远,因此各个城镇的功能较为完善, 城镇之间靠铁路、公路、河流串联起来。 星座式布局结构:交通结构较为复杂,他不同与一般的组团式结构。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15:00点重庆长江大桥 经黄石隧道去江北的车 流量很大,造成车辆拥 堵。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15:10点菜园坝火车站经 八一隧道去江北的车流 量很大,造成车辆拥堵。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15:10点菜园坝火车站经 八一隧道去江北的车流 量很大,造成车辆拥堵。
照片分享——重庆道路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建成区路网的改造
实现人车分离,减少人车冲突 建成区实现人车分离,减少人车冲突,建立人车分离的两个系统,保障 车辆连续行驶,提高道路实际通行能力。
争取人车分离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建成区路网的改造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减少路网交通压力 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吸引居民出行更多 的选择公交出行方式,减少路网压力。
根 地 用 况 境 不
据 城 地 和 特
山 市 情 环 征 同
1、城市选址和建筑直接修建在起伏不平的坡地上, 如重庆、香港等地; 2、城市选址和建筑虽然修建在平坦的坝区,但由 于其周围有复杂的地貌,对城市布局结构、交通 组织、气候、环境及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也 应视为山地城市,如昆明、贵阳等地。
重 庆
平均出行次数相对较低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居民出行方式大多以步行和公交出行为主,非机动车(纵坡)和 小汽车(经济、汽车保有量)等私人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较低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1、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居民出行时耗“近多远少”特征更为显著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2、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特征
全国山地面积约6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 地面积的69%。
2、那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山地城市呢?我们又怎么去界定呢?
在国外山地城市又叫做斜面城市、坡地城市等等。所以从众多的山地城市的 特征看来,“坡度”是山地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单纯的考虑此特征而 忽略了城市本身所处的海拔高度、垂直梯度的变化、城市周围的地貌环境等 因素都是不全面的,应该全面把握山地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生 态特征,为规划建设作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山地城市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泛指在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 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建成区路网的整治、改造
采用合理措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重要交通节点的改造 限左交通组织方案 单向交通组织方案
重要交通节点的改造
南坪中心枢纽工程地下隧道
限左交通组织方案
街坊绕行
直行+调头组织
宏观分析软件TRANSCAD、中观分析软件SATURN、微观分析软件 SYNCHRO和 VISSIM对交通改善方案进行实施前效果评价
结合地形和防灾要求,确定适应山地城市的路网布局
路网选线
在道路系统布局规划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避免走入追求图 纸平面效果的误区 1、道路系统布局应结合地形
按照道路等级、性质的不同而定有区别的对待城市道路进行平纵线型考 虑。
快速干道、主干道应在考虑地形约束的前提下,依据规划设计标准定 线,平面线形应较顺直,道路竖向应较为平顺,使城市主要交通得到快 速、高效的通过; 城市次干道、支路则应把地形约束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依山就势地进 行规划,避免过多的高填深切,节约土石方量,平面线形应呈自由式, 以达到分流、集散城市交通的目的; 市 场 政 地 工 竖 程 向
实现人车分离,减少人车冲突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减少路网交通压力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建成区路网的整治、改造
梳理城市道路的功能结构 有区别梳理城市路网的交通功能,山地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无法连 通,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流能力弱,使城市干道承担更大的交通 压力。 快速路和主干路在城市道路交通中起“通”的作用 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作用 支路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主要起“达”的作用 提高 提高
规划——山地城市道路规划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网的规划
选择适应山地城市居民出行和交通活动特征的城市道路横断面
交通性主干道和快速路可采用两块板形式,以减少对向行驶车辆的相 互干扰,并可以利用中间分隔带设置行人过街的停驻区。
城市支路、次干道和一般性主干道可采用一块板形式,使有限的路幅 宽度内能够容纳更多的机动车道。
Yu Du Zi Liao Ji Shan Di Cheng Shi Dao Lu Gui Hua
主要内容
1、认知山地城市
2、山地城市路网规划
3、山地城市-重庆的照片分享
认知——山地城市
当我们提起山地城市你会想到那些典型的城市?
1、山地的概念 山地的广义概念:指有一定高度(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和一定坡度的地域,包括山地、 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