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梁皙次传》详解注释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原文及翻译王士禛原文: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诧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注】①内典:佛经。

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

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

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高中语文专题 文言实词

高中语文专题 文言实词

当时,清世祖章皇帝正重视广开言路。御史台和中书、尚书、 门下诸省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务求凶狠残暴、惩 处弹劾,获得高名。只有先生淡泊宁静,下班就焚香扫地, 安坐终日,如同离院的僧人。空闲时就与他的友人汪琬、刘 体仁、董文骥、王士禛等人去丰台、草桥众多名胜之地游玩, 有时在寺庙、道观相聚进食。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 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先生默坐一旁,有时微笑, 不发一语。偶尔发出一句评论,(就使)人人怅然若失,只觉得 自己的话太烦琐了。先生本来就沉迷于佛经,对于三藏(经藏、 律藏、论藏)、十二部经这些书没有不研究的,而对于《楞严 经》尤其彻悟其因果的要义。(我)每每拜访其居处,除了绳床9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和药灶之外,只有几卷经论书籍罢
1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 公 . B.桧怀 之,既而被檄秀州 . C.就院易 一员往漕闱 . D.察官阙 ,朝论多属燧 . 属:托付。 怀:衔恨。 易:更换。 阙:失职。
解题思维 “阙”本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在此名词讲不通就考虑通假。 通动词“缺”,意思是“空缺,空额”的意思。
20
【参考译文】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萧燧生来异常聪慧,自幼能写文章。 绍兴十八年,萧燧高中进士,被授予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 秦桧当权,(指使)他的亲党密告萧燧,要他一定于漕台主持秋 试,萧燧诘问原因,那人说:“丞相有一儿子参加考试,想 把此事交付给你。”萧燧愤怒地说:“我刚步入仕途,怎敢 欺骗我的良心呢!”秦桧因此对他怀恨在心,不久萧燧奉命 前往秀州(主考),到达后发现考官超额,就地更换了一个考官 前去漕台考场,(秦桧的儿子)秦熺终究还是考中且名列前茅。 孝宗初年,萧燧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流对对策时, 萧燧论述“应当根据官职选择人,不应当根据人选择官职”。 21 皇上很高兴,写了《用人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萧燧升

2019年安徽高考文言文《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9年安徽高考文言文《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安徽高考文言文《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二是讳长官——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旧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幼不喜纨绔(wánkù,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名声和利益)蔑如(mièrú,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也。

于诗嗜(shì,喜欢,爱好)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dōng yú,东方),清辉照北床。

”长老(年纪大的人)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籍籍,形容名声盛大)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出仕,出任)知西安之咸宁(担任西安府咸宁知县。

知:掌管),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shìxíng,犹言政绩)冠(超出众人,居第一位)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官咸宁半载(bàn zǎi,半年),入(入京,入朝)为云南道(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

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监察御史。

2020文言文翻译

2020文言文翻译
• (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 【参考译文】
• 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 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 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 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 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 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 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 人。
•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 [参考译文]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 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 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 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 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 因此张建封趁机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恰巧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 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 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专项对点练 文言文翻译题
• 一、专项练
• 1.(2019·黑龙江重点中学调研)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裴休,字公美,河内济源人也。父肃,肃生三子,俦、休、俅,皆登进士第。休志操坚正。童龀时,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梁皙次传》详解注释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梁皙次传》详解注释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梁皙次传》详解注释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旧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幼不喜纨绔(纨,很细的丝织品。

绔同“裤”。

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miè如(轻视)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yú(角,角落),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第一,文名籍甚(盛大;盛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施政的成績。

另有“整理行裝”意项)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

)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此处指谏官。

另外意项: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

),台省(唐高宗时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总称为台省,亦有合“三省”及御史台称台省者。

)官皆矫尾厉角(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

矫尾,翘尾巴。

厉角,磨头角。

),务毛挚(亦作“ 毛鷙 ”。

指猛禽捕食小鸟。

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辄焚香扫地,晏坐(晏坐,此处指修行者静坐;另外意项:闲坐)终日,如退院僧(指脱离寺院的僧人)。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相聚而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 nàn 辩驳、问难。

辨,通“ 辩 ”。

)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 嗜、喜好;沉溺)内典(佛经),于三藏十二部(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

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主要意思,大意)。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一般写作:绳床瓦灶。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晳次是他的 号。梁先生出生于世家,年幼时就不 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书, 把名和利看得很淡。特别喜欢陶渊明 的诗歌,年少的时候就作出“明月生 东隅,清辉照北床”的诗句。长老们 对他能做出这样的诗句都很吃惊诧异。 十三岁时以第一的成绩进入国子监学 习,在读书人中排在很前面。
• 在京城的时候,每天都想着回归田园, 嘱托长洲文点画了《江村读书图》来 显示他的志趣,我们都为他在画上题 了诗。不久,他因病辞归。淄川高侍 郎东赠给他的诗是:“燕台襆被亲相 送,一个嵩丘行脚僧。”这大概是他 生活的真实写照。归田后,他更加孤 傲耿介自守,不与当权者来往。和他 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在河南做巡抚,多 次前往看望他,并送他东西,但这些 东西梁先生都不接受。
• 回信给王中丞说:“我生来就有怪癖,特 别喜爱古帖,也就像以前的人把玩龙团、 喝廷珪墨的情趣一样。我听说宋仲温写 《兰亭十三跋》是临摹于松江府的亭子, 赵子昂写《铁佛嶴钟铭》是在鹤沙报恩禅 院,如果能各赠我一本,将不胜感激。” 他的高雅情操就是这样。梁先生在古文上 创作不多,如果有创作,必定合乎古人的 规矩法度,他对禅学方面的文章特别擅 长。 • 梁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逝世于康熙 壬申年,时年七十一岁
• (梁先生)在顺治三年的乡试中中 举,顺治十年考中进士。出任西安 府咸宁知县,在神像前发誓,不会 因为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他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 样,政绩在三辅中第一。在咸宁做 了半年的官,入朝做云南道监察御 史。
• 当时,皇帝重视广开言路,台省的官员都 逞强好胜、趾高气扬,追求虚无的名声。 只有梁先生淡泊宁静,值班回去后就焚香 扫地,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像一个脱离寺 院的僧人一样。闲暇的时候就和他的朋友 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 台、草桥等几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赏,或 者在寺庙、老子的殿宇内聚餐。各位先生 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辩驳的问题像蜜蜂 一样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都凭恃义气,都 不肯屈居别人之下。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答案】 (见画线句)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 号。①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 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少时就写有诗 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异。十三岁以第一名的 成绩成为县学生员,文才的名声很大。顺治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顺 治十年又考中进士。②出京到西安的咸宁担任知县,在神面前发誓,不 因为一文钱的原因玷污自己的名声。他对待百姓就如家人,政绩在西安 府所辖地区最好。在咸宁任职半年,就到云南道担任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我的分析】 这段话是写梁熙的经历、事迹。 ① 句 需 替 换 的 关 键 词 语 有 ________ (“ 生 ”“ 喜 ”“ 习 ” “好”“视”“声利”等)。 ② 句 需 替 换 的 关 键 词 语 有 ________ (“ 出 ”“ 知 ”“ 誓 ” “以”“污”等)。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我的分析】 这段话是写荀伯玉的经历、事迹。 ①句应保留的词语有________(“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 玉”等)。 ②句应保留的词语有________(“武帝”“广兴”“伯玉”“高帝” 等)。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要找准采分点,此处仅作简要说明。 1.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 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活用词语、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 来。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25届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学校开展以某位古代诗人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以下是会场悬挂的标语:①诗圣著千秋②民间疾苦,笔底波澜③未居广厦,犹忧天下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朗诵会会场标语的一项是A.龙蜷虎卧几诗客,渚清沙白一草堂B.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C.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D.才气昂然写相思,出水芙蓉洒深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

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

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

它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的延展,更没有___的枯燥和___的迂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危言危行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言而肥B.仗义执言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古不化C.仗义执言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古不化D.危言危行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言而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3、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虞奕字纯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8高三语文2组早读 编号5B 版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旧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幼不喜纨绔(纨,很细的丝织品。

绔同“裤”。

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m i è如(轻视)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y ú(角,角落),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第一,文名籍甚(盛大;盛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施政的成績。

另有“整理行裝”意项)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

)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此处指谏官。

另外意项: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

),台省(唐高宗时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总称为台省,亦有合“三省”及御史台称台省者。

)官皆矫尾厉角(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

矫尾,翘尾巴。

厉角,磨头角。

),务毛挚(亦作“ 毛鷙 ”。

指猛禽捕食小鸟。

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

)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

)辄焚香扫地,晏.坐(晏坐,此处指修行者静坐;另外意项:闲坐)终日,如退院僧(指脱离寺院的僧人)。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相聚而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 nàn 辩驳、问难。

辨,通“ 辩 ”。

)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 嗜、喜好;沉溺)内典(佛经),于三藏十二部(三藏是指佛教的经、律、论三藏。

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的十二种类别。

)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主要意思,大意)。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一般写作:绳床瓦灶。

此处“药灶”不解。

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

指简陋的生活用具。

形容非常贫穷。

)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谋划,考虑)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 古同“嘱”,嘱咐,托付。

)长洲文点(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的玄孙。

)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这里指同辈人。

家族中同辈人为了体现宗族关系,通常在起名时需找一个共同用字,不同辈分的共同用字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用以标明世系次第的字辈。

)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yān tái ,地名)襆被(pú bèi ,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谓僧侣无一定的居所,或为寻访名师,或为自我修持,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

游方之僧,即称为行脚僧。

)。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耿直方正,不随流俗。

)自持,不接当事..,同年(我认为此处是指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

)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馈赠)亟j í(多次)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宋代贡茶名。

饼状,上有龙纹,故称。

),饮廷珪墨(南唐墨官李廷珪所制作的墨,自宋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珪墨”,亦省称“ 廷珪 )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ào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寺院名),倘各损惠(谢人馈送礼物的敬辞。

意谓对方降抑身份而加惠于己。

)一通(量词,遍),敬拜(社交语,用于对自己所尊敬的同辈人。

)赐矣。

”其雅操(高尚的操守)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禅定后产生的愉悦感觉)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晳次是他的别号。

先生出生在世族,幼年时就不喜欢富家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代的书,认为名利不值一提。

在诗歌上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曾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年纪大的人都(对此)感到诧异。

他13岁填补空缺成为秀才中的第一名,善于写文章的名声很大。

参加顺治三年的乡试考中举人,又考中顺治十年的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看待老百姓如子,政绩在三辅地区位居第一。

在咸宁做官半年,入朝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推崇臣子向朝廷进言,台省一类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像猛禽一样凶狠残暴来搏取名声。

只有先生一人淡泊宁静,在宫中当值结束就焚香扫地,整天平静地坐着,如同一个独自静修的僧人。

闲暇的时候,他就和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这些人出游丰台、草桥这些胜地,有时在寺庙、道观之中聚会吃饭。

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先生默默坐在那里,有时微笑却一语不发。

偶尔说一句,那么人人都感觉若有所失,觉得自己的话语是多余的。

先生本来就沉迷佛经,对三藏十二部这类书无不研究,而对《楞严》尤其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

我每次拜访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数卷经论罢了。

先生曾经到秦地巡视茶马互市,不私自占有一文钱。

有的人用这个来说他,他就笑着说:“我仔细地筹划过了。

当官谋利,是为子孙考虑。

(如果)子孙没有才能而家里却积储丰厚,三蠹就会来了,(分别)是盗贼、赌徒、倡优。

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他在京城,一直都怀有回归田园的想法。

嘱咐长洲的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明志向,我们这些人都为这幅画赋诗。

不久,因病辞官回乡。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大概记录的就是他的实际情况。

他回乡后,性情特别孤介自我克制,不和权要交往。

这一年王中丞巡视河南,多次馈赠慰问他,他都不接受。

他以书信答复说:“我生来就有癖好习性,酷爱古帖,也如同古人赏玩龙团茶、喝廷珪墨的乐趣。

听说宋仲温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馈赠给我看一遍,我非常感激。

”他高雅的情操就是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写很多,但如果有写出来的,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而他在写作耽好禅理这一方面尤其擅长。

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死于康熙壬申年,享年71岁。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

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

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

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王士禛去世后犹被易名数次。

至雍正朝,其“禛”字因避雍正讳,改名王士正。

至乾隆,又赐名士祯,谥文简。

后世文学史中,“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名并用。

王士祯一生著述达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杂俎类笔记《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精华录训篆》、《蚕尾集》等数十种。

王士祯曾赠诗蒲松龄:“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为《聊斋志异》大书“王阮亭鉴定”,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刊刻《聊斋志异》。

王士祯逸事——秋柳诗社王士祯少年时居济南,以济南人自称,一生写有许多咏济南山水风光的诗作。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王士祯与文友数人游览济南大明湖上。

天气渐凉,湖岸垂柳,已是翠褪黄显。

王士祯遂赋《秋柳》诗四首:“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这四首《秋柳》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

王士祯时年二十四岁。

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应和者甚众,连顾炎武也由京抵济,作《赋得秋柳》唱和。

由于各地众名家对《秋柳》诗的唱和,产生了享誉当时文坛的文社——“秋柳诗社”。

如今,秋柳园早已湮没,但其遗址风光依旧,水光粼粼,荷红芙绿,岸柳披拂,明湖风光尽收眼底。

秋柳园在济南的人文史上有着显著位置。

《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王士祯传》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

幼慧,即能诗。

顺治十五年进士。

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

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扬州鹾贾③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

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

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

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

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

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

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

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日:“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

”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

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

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

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

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

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