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小结资料 新人教版 精

统一国家的建立,开发南疆。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理解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二、习题巩固1.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D.秦的统一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A.废除丞相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5.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6. 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8.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10.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讲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明确考纲】1、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七上P83-84)。
2、运用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七上P56);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七上P57-59)。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七上P68、69、72、74、78)。
【梳理知识】这一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阶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七上P561、统一的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嬴政被称为秦始皇。
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新局面。
(2)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七上P57-59(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其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隶书。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4)思想上:“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同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社会恐怖。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移民垦田戍边;征发人力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于抵御匈奴。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知识点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自我保持是文化方式中完成,而只有通过与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环境进行新陈代谢,达到必 要的文化补偿点,才能得以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是文化是在生命运动中不断通过自调节 和被调节,完善发展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文化流行的勃勃生机,开创文化的新 生面。
统编人教 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3 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知识点 总结
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 一、基本概念 1.民族 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人 的共同体。 2.国族: 以政治凝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 典型的国族概念有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等。 3.大一统国家: 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相当于中国古代国家的“升级版”。其“升级”的 表现不仅在于版图覆盖范围更大,更在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政权组 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 ◎ 二.大一统国家初建: 1.有利条件 (1)政治方面 ①秦王嬴政的决策方式具有一定的民主特色。如行间计、统一战争、权力世袭等国家重大 决策要令,均通过智囊团(文臣、武将、百官、博士、客卿)来决定。 ②秦善于吸纳人才,外来人才在秦统一大业的实现上,功不可没。 (2)经济方面: ①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秦国的经济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②秦国对农业经济高度掌控,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主管经济的官吏体制;设立了种种法律来 调整经济关系。 ③秦国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物质基础雄厚。 (3)思想文化方面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以法家学说为主导,吸收和整合了“富国强兵”“君臣关系”和“政 权运作”等方面的诸子学说,实现了秦国国富兵强和政权的高效运转。 (4)军事方面 ①正确的军事策略的采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是秦实现统一不可或缺的条件。 ②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破政治分裂、结束战争,成为历史大势、众望 所归。 2.大一统的过程 (1)统一东方六国。公元前 230 年—公元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相继 灭掉东方六国。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滇、黔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大一统的意义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1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识图: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表、秦统一货币示意图)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识图:张骞出使西域图)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
(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历史知识点 2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1)秦朝的统治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秦始皇图)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考图)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1、地点:大泽乡(安徽)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1、西汉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统一国家的建立PPT课件3 人教版

西汉建立
五、文景之治
汉初统治者(汉高祖.文帝.景帝)采取的统 治措施 :
① ② ③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 提倡节俭
④
“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1.政治: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3.文化:在长安设太学 4.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 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军事:出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 河西走廊地区。
文化:
思想:
焚书坑儒。李斯《焚书令》,民间只保留医药、占卜、 种植的书 北: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西起临洮 军事: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南:统一了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 水系和珠江水系。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 丞 御 史 大 夫
监察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秦统一六国 (秦朝建立)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政治:
经济: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创建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全国规范文字——小篆,后又推广笔画更为 简单——隶书
秦朝疆域辽阔
东至 东海 西到 陇西 北至 长城
统一国家的建立PPT)

3.拿破仑时代。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 政权,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成为资产阶级的 皇帝。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该法典后来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的范本,是第 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法典。拿破仑统治前期多次打败 欧洲的反法同盟军队,维护了国家利益,打击了欧洲的 封建势力。后期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别国和人民的利 益。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
四、俄国崛起之路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A.背景: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诞生,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后 ,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国有 化,③取消自由贸易;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打 败敌人)。 B.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开始实行新政策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几个重要条件 (1)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 (3)英国占据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 (4)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5)英国在近代自然科学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等。
三、法国崛起之路
1.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启蒙运动从法国开始。启蒙 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主张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 度和天主教会统治,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猛烈 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 把人们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为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 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从此开始。法国大革命颁 布了《人权宣言》,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传 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长平之战)实现统一原因:①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日益强大;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③统一是人心所向;④东方六国力量涣散。
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都城在咸阳。
3.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4.秦朝统一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为全国标准文字,日常文书用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车轨;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5.秦朝疆域:东——大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一带。
6.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顺应历史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也是一个暴君: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兵役及严酷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这些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被推翻。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秦的暴政:焚书坑儒;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刑罚残酷。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领导者:陈胜吴广地点:大泽乡政权:张楚3.秦灭的直接原因:农民起义根本原因:秦朝暴政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1. 楚汉战争双方:刘邦和项羽目的:为了争夺帝王结果:项羽败刘邦胜。
(原因:刘邦善于收揽民心,注意择善而从,又以进能攻、退能守的关中为根据地,逐渐变强;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最后在垓下陷入汉军重围。
由此可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2. 刘邦建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3. 休养生息政策提出原因:①秦朝残暴统治,加之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破坏;②汉朝统治者出身社会底层,能吸取秦亡的教训,切身感受百姓疾苦。
主题梳理 第2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重庆中考体验
三年重庆中考
◆重庆考点透析
备战重庆2015
吴国
夷洲
◆决胜重庆中考
1 5 2 6 3 7 4 8
◆主题年代标尺
把握历史脉络
北方人口 安定 水稻 织锦 建康 造船
南方统治者 自然条件
◆知识要点梳理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重庆中考体验
三年重庆中考
◆重庆中考体验
三年重庆中考
货币 隶书 焚书坑儒
度量衡 小篆
◆重庆考点透析
备战重庆2015
◆决胜重庆中考
1 5 2 6 3 7 4 8
◆主题年代标尺
把握历史脉络
◆知识要点梳理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重庆中考体验
三年重庆中考
◆重庆考点透析
备战重庆2015
◆决胜重庆中考
◆主题年代标尺
把握历史脉络
◆知识要点梳理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 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 的可能性。
使统一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形成起 了重要作用,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
◆重庆中考体验
三年重庆中考
◆重庆考点透析
备战重庆2015
◆决胜重庆中考
1 5 2 6 3 7 4 8
◆主题年代标尺
把握历史脉络
◆知识要点梳理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重庆中考体验
三年重庆中考
◆重庆考点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 人物:秦王嬴政
秦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巩固 文化:统一文字
朝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筑长城、开南疆
2.“伐无道,诛暴秦”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原因 直接原因:大泽乡遇雨
秦 末 农 民 起 义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经过 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 秦朝灭亡 结果文景之治”的经济基础 原因
大 一 统 的 汉 朝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 政治:削弱诸侯国
措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中央设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4.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汉通西域
汉设西域都护
丝绸之路
班超经营西域
5.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大一统
汉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经济蓬勃发展
秦 汉 时 期
汉朝:统一铸五铢钱 秦朝: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汉朝:在中央设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朝:修长城、开灵渠
文化繁荣, 思想统一
民族联系加强 汉朝:大败匈奴、昭君出塞